宗教主導下的德意志騎士團到世俗化的普魯士王國

2020-12-22 回憶帶著玫瑰香

引 言

第三次十字軍東徵結束後,德意志騎士團在德意志皇帝和羅馬教皇的支持下, 將普魯士地區作為固有領地,後上升為與各邦國地位一致的騎士團國家。這個依照軍事力量建立起來的特殊的"國家"在幾百年的擴張中從波蘭和立陶宛的手中獲得大量土地,還壟斷了北海地區的貿易。

16世紀德意志騎士團領袖阿爾布雷希特在消亡之際接受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的建議,將騎士團國家改為為世俗化的普魯士公國。19世紀德意志統一過程中,普魯士王國軍事鐵血手腕發揮了主導作用。想要了解近代德國的統一過程,對於崇尚軍事的普魯士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圖1:十字軍麾下的三大騎士團)

一、源於十字軍

1099第一次十字軍東徵後,來自不萊梅和呂貝克的幾位商人在耶路撒冷捐建了一個叫聖瑪麗婭醫護院的教會醫院。1143年羅馬教皇將這個教會機構置於聖約翰醫護院的管轄之下,責令他們必須遵守該醫護院的各項規章。1189年,埃及與敘利亞聯軍收復了被十字軍佔領的耶路撒冷城。聖瑪麗婭醫護院遷移至阿卡城, 他們在城下支起帳篷,收容和照顧圍城時的受傷者和病弱者。

1190年,德意志皇帝弗裡德裡希一世的兒子、施瓦本公爵弗裡德裡希五世繼續乃父未盡事業,率領德意志十字軍東徵,抵達阿卡城。聖瑪麗婭醫護院立刻投庇在公爵的麾下,由公爵的隨軍教士領導。阿卡和耶路撒冷再次被十字軍佔領後,耶路撒冷的新國王、來自香檳的伯爵海因裡希二世贈與聖瑪麗婭醫護院土地,並修建了教堂和居所。

1191年2月6日,教皇克萊芒三世授予聖瑪麗婭醫護院特許權,承認它與此前成立的聖殿騎士團和以聖約翰醫護院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醫院騎士團相等的宗教法律地位。自此,聖瑪麗婭醫護院脫離了聖約翰醫護院,成為一個獨立的兄弟會。兄弟會的首領借鑑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的團規,制定了自己的會規, 並獲得教皇科爾萊斯丁三世的批准。

1198年英諾森三世繼任教皇,他全力實踐教權至上的思想,不遺餘力地調動各種力量為其效力。這一年教皇發布通諭,要求聖瑪麗婭醫護院兄弟會承擔向異教徒作戰的軍事義務,從此該兄弟會也具有了軍事性質,轉變為軍事修士會, 因為它的成員絕大多數都是來自德意志,故而被稱為德意志騎士團,又稱條頓騎士團

(圖2:聖瑪利婭兄弟會)

德意志騎士團的第一任首領是海因裡希·瓦爾波特,他出身於萊茵蘭地區一個王室封臣家庭,在他的領導下這個兄弟會轉變為騎士團。騎士團的所有成員都必須宣誓發三願 :守貧 、禁慾 、服從。在這個具有宗教性質的騎士團中,最上層成員是修士兄弟,他們要像修道士一樣嚴格遵守修道院的院規,主持騎士團和騎士團所在地區的宗教儀式等宗教方面的事務。

騎士兄弟是騎士團的中堅力量,他們大多出身於小貴族和市民階層。儘管他們依然是世俗基督徒,但加入騎士團時也要和修士兄弟一樣發三願,所不同的是他們無需履行宗教職責,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作戰。修士兄弟和騎士兄弟都有選舉騎士團首領的權利,但騎士兄弟在騎士團中只能被委以較低的職務。

在騎士團中還有出身非貴族家族的世俗的"薩利安特兄弟",他們通常是步兵、傳令兵或者從事其他軍務。此外還有侍從,被稱之為"服役的次兄弟",他們沒有人身自由,依附於騎士團,從事各種手工勞作,為騎士和薩利安特兄弟服務。一般來說,參加德意志騎士團原則上沒有社會地位和出身的限制,凡年滿14歲的自由男子,發誓禁慾,沒有債務纏身並嚴格遵守團規就都能加入。

德意志騎士團的團服是帶有黑色十字的白色披風,薩利安特兄弟身著灰色披風。德意志騎士團中還有一些修女,負責照顧傷病者,從事慈善性的救護工作。

(圖3:德意志騎士團團服)

二、立足普魯士

13世紀初十字軍東侵失敗後,羅馬教廷的勢力從東方被排除出去,騎士團的命運也不盡相同。醫院騎士團龜縮地中海羅得島,聖殿騎士團慘遭法國國王取締,而德意志騎士團則有了新的發展機遇

在圍攻阿卡城時,德意志騎士團與圖林根伯爵路德維希三世、蓋爾登伯爵奧託一世有了最初的接觸,奠定了與德意志諸侯之間相互合作的基礎,並且通過他們與施陶芬皇室建立了聯繫。

1210年,赫爾曼任騎士團的首領,他密切了與施陶芬皇朝之間的關係。在他的建議下,弗裡德裡希二世迎娶了耶路撒冷的女王,通過這一婚姻,弗裡德裡希二世戴上了耶路撒冷的王冠。赫爾曼還利用騎士團直接隸屬於羅馬教會的地位, 在德意志皇帝和羅馬教皇之間斡旋,由此獲得皇帝極大的信任,騎士團的政治影響也因此而增大。

(圖4:德意志騎士團駐地--馬爾堡城堡

1211年,在教皇的授意下,騎士團攻佔了波羅的海東南沿岸的非基督教地區,成為其固有領地並在此宣傳基督教。1226年,德皇弗裡德裡希二世頒布了金璽詔書,把魏克瑟爾河下遊東部的庫爾姆地區以及普魯士人居住的地區封授給了德意志騎士團, 授權他們在這個異教地區傳播基督教。騎士團以"七城堡"為核心區域,建立德意志騎士團國家的雛形

1228年,赫爾曼率領騎士團參加了弗裡德裡希二世組織的十字軍,騎士團由此獲得皇帝給予的採邑豁免權,解除了騎士團與耶路撒冷王國以及其他所有地區的封建義務。騎士團享有了與德意志諸侯相同的權力和政治地位。

1234年,教皇格雷戈爾九世頒布教諭,確認德意志皇帝給予騎士團的金璽詔書,宣布騎士團所獲土地是聖彼得的財產;是在教皇庇護之下騎士團永遠享有的自由土地。這樣,騎士團獲得來自教皇和德皇的特許權和封贈的土地,極大地增強了騎士團的財力和軍事實力,同時也膨脹了騎士團的權力欲。

1236年9月,立陶宛人在立奧利艾戰役中大敗寶劍兄弟騎士團,赫爾曼"漁翁得利",趁機兼併了寶劍騎士團的殘部,接管了其所轄地區,進一步擴大了在北歐的領地範圍。1240年,成吉思汗的蒙古軍攻克俄羅斯的基輔公國,之後在伏爾加建立了金帳汗國,德意志騎士團東擴基輔的計劃也隨之破產

(圖5:蒙古人的金帳汗國)

13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十字軍東侵的完全失敗,德意志騎士團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德意志東部的普魯士和立沃尼亞地區。1309年,德意志騎士團首領西格弗裡德在普魯士的馬林貝格修建城堡,普魯士成為德意志騎士團的核心地區。德意志騎士團成為中世紀德意志東部諸侯割據勢力的一支生力軍。

三、軍事化擴張

德意志騎士團有了普魯士這塊固定的領地,成為一個具有邦國性質的騎士團國家。騎士團國家的領地範圍包括原來的老普魯士地區,即: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以及直至1561年前的立沃尼亞、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大部分地區,此外還包括在德意志帝國境內直屬騎士團首領的教會省區。

與其他邦國有所不同的是,德意志騎士團國家依然保留了比較濃重的、類似修道院的宗教性質,騎士團成員依然要發誓遵守三項團規。另一方面,騎士團國家具有很強烈的軍事機構特點,國家下設多個轄區,由騎士團首領任命的團長統治管理,每個轄區都修建了騎士團城堡

在騎士團國家裡,騎士團的首領親自指定五大頭領協助其處理日常事務,即:負責騎士團所有賦稅和相關條約事務的大頭領、負責軍事的大長官、負責醫療救濟的大院長、掌管財政大權的大財政官、負責裝備的大軍需官。騎士團國家還效仿西西里王國,與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締結了一種"君合國"的關係

14世紀以來,騎士團以反對異教為名不斷地向立陶宛擴張。1308年,騎士團渡過維斯瓦河,佔領了維斯瓦河左岸大片地區以及但澤市。1309年,騎士團佔領了波莫瑞海灣地區。1346年,愛沙尼亞被併入騎士團領地。1398年,哥得蘭島也被納入騎士團的管轄之下。

(圖6:擴張中的騎士團國家)

1398年10月立陶宛大公維託爾德與騎士團籤訂了《薩林維爾德條約》規定:立陶宛大公承認德意志騎士團對薩莫基迪恩的控制權;確定雙方的邊界並保證雙方自由貿易往來;雙方保證不與他人籤訂不利於對方的條約;允許在立陶宛大公國境內傳播基督教等等。

此後,騎士團頻頻染指波羅的海和北海地區的事務,從中謀取利益。1402年,立陶宛大公為了獲得騎士團在軍事上的支持,把奧德河東岸的諾伊馬克租賃給了騎士團,但是,波蘭早就對諾伊馬克抱有極大的興趣,這就使德意志騎士團與波蘭之間原本就緊張的關係更加惡化。1408年,在德意志國王西格蒙德的支持下,騎士團在帝國境內招募僱傭兵,為此後與波蘭的戰爭做好準備。

騎士團依仗軍事力量建起"國家",也依靠武力對外擴張,因此需要龐大的軍費開支,而徵收賦稅是軍費的主要來源。騎士團依仗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壟斷了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經濟大權,設立總督,向城市和商人徵收各種高額賦稅。騎士團國家對內陸轄區的農村普遍徵收租稅,維斯瓦河右岸的千餘村莊都要繳納各種租稅。

由於騎士團國家的大部分地區都是新皈依基督教,而且是在騎士團刀劍下強行皈依的,與西歐其他地區相比教會在社會各方面的影響還很有限,因此在強行徵稅的同時激起了民眾反抗情緒。此外,專權的騎士團多次拒絕市民、貴族等社會各等級所提出的參政要求,為此後發生的等級起義埋下了火種

四、消亡與新生

騎士團國家的建立對波蘭造成了極大的威脅。14、15世紀之交,波蘭與立陶宛聯合起來共同對付騎士團國家。進入15世紀以後,西歐社會的發展不再為騎士團這種軍事修士會提供繼續存在的條件,原來意義上的騎士團,即軍事修士會,最終消亡

1409年,薩莫基迪恩發生的反對騎士團起義,為波蘭-立陶宛君合國提供了宣戰契機。1410年7月,波蘭-立陶宛聯軍與德意志騎士團軍隊在坦嫩貝格展開激戰,不可一世的騎士團軍隊敗北,大團長戰死沙場,騎士團不敗的神話終被打破,從此騎士團一蹶不振。

(圖7:普魯士聯盟領導人漢斯·封·拜森

騎士團的首領並不甘於失敗,為了恢復往日的榮光,在籌集賠償費的同時也在籌措軍費,這不僅更加劇了城市市民的賦稅負擔,而且還在農村加緊實行"遺產復歸"的政策。這些強制性的經濟措施引起普魯士貴族和城市市民的極大不滿,1440年3月,53位貴族和19個城市在克維普結成了普魯士聯盟,共同抵制騎士團的強權和不公正。

1453年6月,應騎士團的要求,德皇弗裡德裡希三世邀請羅馬教廷相關人員在維也納公開審理騎士團和普魯士聯盟的糾紛案件,並與同年12月判決普魯士聯盟是違法組織,勒令其儘快解散。對於這樣的結果,普魯士聯盟自然難以接受,於是他們在漢斯·封·拜森的領導下奮起反抗,欲求得一份合理的政治需求。

1454年2月4日,普魯士聯盟突然對騎士團發動戰爭,在很短時間內起義者就攻陷了騎士團的大部分領地,普魯士西部城市則完全落入普魯士聯盟手中。與此同時,本就與騎士團國家有舊怨的波蘭國王卡斯米爾四世聲稱支持普魯士聯盟的起義,並於2月22日向騎士團宣戰,由此開始了騎士團國家與波蘭的"十三年戰爭"

(圖8:波蘭油畫--十三年戰爭)

1466年,騎士團對於長久的戰爭有點力不從心了,於是在教皇使節的調停下,騎士團與波蘭第二次籤訂和約,規定騎士團普魯士可以繼續佔有普魯士的東部地區,但需要騎士團國家及首領向波蘭國王宣誓效忠,普魯士聯盟控制下的西部地區則獲得自治,至此"十三年戰爭"結束。

16世紀的德意志帝國是帝國改革和宗教改革的興盛時期,面對帝國的興盛和騎士團國家的衰落,首領阿爾布雷試圖改變著一切。1523年11月,阿爾布雷希特在紐倫堡認識了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二人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在一次交談中,馬丁·路德建議阿爾布雷希特放棄騎士團首領的稱謂,並將騎士團國家改為公爵領地,只有這樣才能挽回江河日下的德意志騎士團國家。

(圖9: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

1525年4月,阿爾布雷希特向波蘭國王西格蒙德一世宣誓效忠,放棄了騎士團首領的身份,接受了普魯士公爵的稱謂,騎士團國家由此成為世俗諸侯領地,阿爾布雷希特則成為該領地的第一任公爵。

17世紀中葉,普魯士公爵通過政治聯姻將普魯士公國與布蘭登堡合併,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最強大的割據勢力。18世紀初,與法國交戰的哈布斯堡王朝為普魯士的軍事支持,把布蘭登堡-普魯士公爵領地提升為普魯士王國,至此,普魯士完成了由騎士團國家向普魯士王國的身份轉變

(圖10:條頓騎士團軍事化擴張精神為普

結 語

德意志騎士團最初是宗教性質下的軍事化組織,在羅馬教廷和德意志皇帝的支持下在普魯士地區佔地為王。歷代騎士團首領通過一系列的軍事擴張和外交政策以及政治化改良的情況下將普魯士變與德意志其他諸侯一樣的割據勢力,後經阿爾布雷希特之手提升為普魯士王國,最終在於19世紀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大業

作為一個在中世紀毫不起眼的軍事化小組織,短短幾百年就成長為19世紀歐洲最強大的王國,這種成就是其他騎士團無法比擬的。而能夠有如此成就,首先與其傳承於十字軍的尚武精神和侵略特性離不開;其次與德意志騎士團嚴格的團規和歷任團長的努力不可分割;最重要的是,德意志騎士團處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分散聯邦公國制下政治環境,擁有自主發展的空間。

總之,從騎士團到普魯士王國再到統一德意志的一系列發展情況都是特定的歷史時期賦予的機遇和使命。

相關焦點

  • 風口變換下的轉型升級之道:從條頓騎士團到德意志第二帝國
    當騎士團最終攤牌,向匈牙利提出領土要求時,安德魯二世卻在1224年冬發動突襲,卸磨殺驢地把人給趕了出去。首戰不利,路在何方?好在,作為德意志貴族出身,赫爾曼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私交甚篤,還長期擔任皇帝的外交官和顧問,因此爭取到了當時歐洲最強大世俗王權的支持。
  • 條頓騎士團:締造出德意志帝國而自身卻無寸土立足
    十九世紀時,當時的普魯士王國舉起了統一德意志的大旗。憑藉時任首相馮·俾斯麥的高超政治手腕,普魯士王國經過三次大戰最終完成了統一。
  • 普魯士王國之統一德意志
    普魯士雖然失去了瓜分波立聯邦得到的大片領土,但獲得了許多德意志邦國領土,實力恢復,為以後統一德意志打下了基礎。1815年德意志各邦組成德意志邦聯,奧地利成為德意志邦聯主席,普魯士成為德意志邦聯副主席。拿破崙戰爭的慘敗使腓特烈·威廉三世認識到普魯士的不足,大力推行改革:政治上較為謹慎,反對君主立憲,給予地方一定自治權;教育上大力發展教育,推行義務教育制度,為普魯士的崛起培養了大量的人才;經濟上大力發展工商業,進行現代化建設,成立並主導德意志關稅同盟,排除奧地利,促進了德意志各邦的經濟聯繫,為德意志統一打下了經濟基礎;軍事上成立總參謀部,建立現代化的軍事制度,使得軍隊的戰鬥力大大提高。
  • 條頓騎士團——普魯士前傳
    普魯士王國來源有二,其一是三大騎士團之一的條頓騎士團,其二則是大名鼎鼎的霍亨索倫家族和布蘭登堡公國。條頓騎士團成立於第三次十字軍東徵之後,由來自德意志的條頓騎士組成。1226年波蘭公爵康拉德向北部擴張,卻被普魯士的原住民古普魯士人打敗。古普魯士人和立陶宛人、愛沙尼亞人、拉脫維亞人一樣屬于波羅的民族。
  • 容克貴族,統一德意志的力量基石
    十九世紀中後期德意志的統一深刻的影響了歐洲大陸的局勢。統一後的德意志帝國恰逢第二次工業革命,國民經濟普及先進的生產技術,國家實力快速上升。到了十九世紀末德國的經濟實力已超過老牌帝國主義-英國,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強國。
  • 條頓騎士團與普魯士有怎樣的聯繫?
    但在十字軍東徵的背景下,大家逐漸改變了看法。 醫院騎士團是最早建立的。他們在耶路撒冷的聖約翰教堂附近的醫院裡成立,主要為朝聖者、基督徒和戰士提供醫療服務,後來演化為軍事集團。聖殿騎士團最早在耶路撒冷的一個神殿成立,負責保護傳教士。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為條頓騎士團的成立提供了效仿的榜樣。
  • 條頓騎士團、布蘭登堡選帝侯與普魯士建國
    於是「到東方去」、「討伐異教徒」、「解放聖城」的呼聲傳遍歐洲大陸,許多傳教士、商人、農民、手工業者等等,甚至小孩,他們叫「童子軍」,懷著狂熱的宗教情感投身於這場「聖戰」,其中特別多的就是騎士,他們有的是國家組織的,有的是貴族、領主組織的,還有的是自己自願參加的。
  • 【騎士團】條頓:從蠻族走來的德意志
    第二次十字軍東徵(1147年-1149年),是在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國王康拉德三世率領下進行的。土耳其人於1144年佔領愛德沙,是這次遠徵的起因。出動較早的德意志十字軍在安納託利亞被土耳其人擊潰。法國十字軍攻佔大馬士革的企圖也落了空,故這次遠徵未達到任何目的。
  • 文化客廳|條頓騎士團與普魯士有怎樣的聯繫?
    易北河那一帶本來就是斯拉夫人的天下,德意志人一邊打著宗教的旗號一邊通過武力擴張,使得德意志貴族和農民不斷地往東邊殖民擴張。這是德意志歷史上的東進運動。德意志歷史上的東進運動和北方十字軍東徵互相交織進行。不過,參加北方十字軍東徵的不僅有德意志人,也有波蘭人、丹麥人、瑞典人。
  • 文化客廳 | 條頓騎士團與普魯士有怎樣的聯繫?
    但在十字軍東徵的背景下,大家逐漸改變了看法。 醫院騎士團是最早建立的。他們在耶路撒冷的聖約翰教堂附近的醫院裡成立,主要為朝聖者、基督徒和戰士提供醫療服務,後來演化為軍事集團。聖殿騎士團最早在耶路撒冷的一個神殿成立,負責保護傳教士。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為條頓騎士團的成立提供了效仿的榜樣。
  • 普魯士王國之普魯士崛起
    普魯士王國是神聖羅馬帝國後期與德意志邦聯時期的兩大德意志邦國之一,僅次於奧地利,為第二大邦。最後普魯士擊敗奧利地,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那麼普魯士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布蘭登堡與普魯士
  • 這個神秘的騎士團,塑造了今天的歐洲
    武裝傳教也是發生在十字軍東徵大背景下,第一次東徵在1095年,那時教皇烏爾班二世呼籲歐洲人和基督徒,把耶路撒冷從穆斯林手中奪回來。這是一個宗教目的。但是當時很多聽到教皇宣講的人,一些地方的貴族,意識到,如果能夠把本地一些惹是生非的年輕人、一些貴族次子、流氓騎士等等,都弄到國外去,讓他們不再為害鄉裡是件好事。
  • 在中東成立的條頓騎士團是如何演變為普魯士(德國)的?
    有意思的是,成立於今巴勒斯坦境內阿卡的條頓騎士團後來演變為了歐洲中部的強國普魯士,也就是如今德國的前身。那麼一個成立於中東的條頓騎士團怎麼就到歐洲中部演變成了普魯士(德國前身)呢?第五次十字軍東徵失敗後,條頓騎士團幾乎失去了中東的全部領地,只得在歐洲流浪。
  • 世俗宗教運動中,反映了教堂建築上,有了哥德式的教堂建築
    本期故事:世俗宗教運動中,反映了教堂建築上,有了哥德式的教堂建築(網絡配圖)歷史的故事,大家是否全都知道呢?今日小編給大家了解你們肯定有所不知道史件,在歷史中,基督教教會中堅持守貧的修士會的建立,各個異端教派的產生,世俗基督徒閱讀《聖經》的現象日益普及,新神秘主義者通過布道對教義的詮釋,所有這些都在13世紀匯集為一種世俗宗教運動。世俗宗教運動中的各種宗教思潮都反映在這個歷史時期的教堂建築上,有了哥德式的教堂建築。(網絡配圖)哥德式的教堂建築最早出現在法國。
  • 世界三大騎士團的不同命運,兩個已消亡,剩下一個租房生活
    耶路撒冷是個了不起的地方,世界三大宗教朝聖之地,三大宗教一年一度的打卡點。為了朝聖,歐洲人千裡迢迢也要趕過去,過去後發現這是阿拉伯人的地盤啊,很不愉快,所以要想辦法拿下來。於是我們看到歷史上歐洲人多次東徵耶路撒冷。為了保衛住這塊朝聖地,騎士團也應運而生了。
  • 德國歷史地圖系列——從普魯士王國到德意志帝國的變遷,1815年至...
    德意志統一的締造者是普魯士,那普魯士為何能以王朝戰爭的方式完成此歷史重任呢?首先,普魯士依靠的是實力強勁的容克階級。容克階級是資產階級化的財力雄厚的統治階級,他們所掌握的高度發達的工業和農業,可謂普魯士王國得以完成統一大業的力量源泉。
  • 寶劍騎士團:鐵血硬剛戰鬥民族,奠定天主教的北方邊界的生力軍
    說起中世紀歐洲的騎士團,大家首先會想到的肯定是在教皇支持下於聖地所創建,並在十字軍東徵中揚名天下的聖殿、醫院、條頓,這三大騎士團。實際上參與到十字軍東徵中的騎士團還有很多,而且教皇所主導的宗教戰爭的目標也絕非只圍繞耶路撒冷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