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學中文?馬來西亞「國辯」,竟這樣觸痛了千萬海外華人

2021-03-01 溫哥華大樹教育

沒有什麼是順理成章

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

請看看馬來西亞「國辯」胡建彪熱血演講

你就會知道

為什麼他用短短五分鐘

讓所有觀眾為之動容

那作為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

中文可能逐漸會被淘汰

可是為什麼

只佔馬來西亞人口約百分之二十幾的華人

一代又一代

堅持學習華語

我們要努力學好華語

那是因為華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圖騰

是我們開啟中華文化典藏的鑰匙

為了堅守中華民族的文化身份

為了爭取傳授和學習母語的權利

馬來西亞華人曾經歷了艱難的抗爭

說華語這件事

在中國

就像在花圃裡看到花兒一樣

自然、普通

可是在馬來西亞

卻像是沙漠裡的一小片綠洲

只能是一代又一代人

不斷用心血去澆灌

感謝那些身在海外

卻為華文教育奉獻的人們

因為有你們

作為一個中華子孫

不論在世界的任何地方

我能說中文

我能懂中文

自19世紀初,華文教育以私塾的形式在馬來半島和新加坡出現至今,雖歷盡艱辛坎坷,但從未在馬中斷過。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在東南亞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是除中國大陸、臺灣、港澳地區以外唯一擁有小學、中學、大專完整華文教育體系的國家。

據馬教育部提供的最新資料,馬現有華文小學1290所,華文獨中60所,華文大專院校3所(南方學院、韓江學院、新紀元學院)。全國就讀華文人數超過20萬人。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從1819年在檳城創辦的五福書院開始,經過風風雨雨的走來,一步一腳印,到今天已度過近兩百年的歷史。華教路上坎坷不平,荊棘載途,困難重重。

1920年以前,英殖民政府對華文教育採取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的態度。後來有感華文學校反對殖民主義,而制定了相關的法令,企圖限制華校的發展。

到了1950年代國家獨立前後,華文教育更是面對越來越嚴竣的打壓和迫害,執政當局頒布了種種欲置華教於死地的法令和政策,致使華教的發展受到種種束縛和約束。其中一些較重要的教育報告書和教育法令如下:

1.《1951年巴恩報告書》建議廢除華文學校; 
2.《1952年教合法令》宣布以英文和馬來文媒介的國民學校取代華文學校; 
3.《1954年教育育白皮書》規定華文學校必須為政府開設英文班,企圖使華校自動變成英校; 
4.《1956年拉薩報告書》提出「一種語文,一個源流」的政策作為國家教育的最終目標,即以馬來文作為所有學校的主要教學媒介語; 
5.《1961年教育法令》授權教育部長在時機成熟時,將華文學校改成馬來文小學,同時也迫使華文中學改制成為英文中學,到最後再改為馬來文中學; 
6.《1996年教育法令》將教育最終目標具體化,通過各種措施加以落實。

華族同胞是最重視文化傳承和教育的民族,先賢南來同時也把這種精神帶來馬來西亞。馬來亞獨立之前,英殖民地政府重視教會學校,完全沒有給予華校任何形式的支援。

但在先賢們自動自發下,華校辦了一間又一間,從小學、中學到南洋大學,展現了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創辦學校以發揚母語教育和傳承中華文化,所秉持的堅強和鍥而不捨的精神。

這種無私而堅韌的辦學精神,一直延續和燃燒至今天,使到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在先天條件不足,後天環境惡劣的艱難情況下,得以突破重重險阻,茁壯成長,有所成就。

大樹教育(Mactree Education Ltd.)由UBC資深教授擔任教學顧問,UBC校友發起建立,於2016年秋正式落戶溫哥華市West Point Grey社區。我校致力於建立一個貫穿中西文化的教育交流平臺,目前的我校的核心教學服務有:少兒華文/英文課程(包括小班或私人定製課程)、成人英文課程、國際漢語教育以及少兒圍棋課程和其他興趣課程等。

地址:4329 W 10th Ave, Vancouver

電話:778-379-9770604-376-8281

Email:info@mactree-edu.com

微信:MacTreeEdu(或長按二維碼)


(部分來源:漫談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概況,視頻來源:騰訊視頻)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馬來西亞留學生都會說中文
    人們最常問馬來西亞留學生的問題之一,是馬來西亞人為什麼會說中文?根據馬來西亞官方數據,2014年華人人口為660.1萬,佔全國總人口的21.9%。許多出生在華人家庭的馬來西亞華人,從小就處於講中文的環境之中。因此,大部分馬來西亞華人的母語不是馬來語及英語,而是華語。除了家庭因素,學校教育也是語言的重要培養場所。
  • 這些年我接觸的海外華人,以及移民之我見
    二,華文教育剛開始帶團去排華嚴重的東南亞國家時,我對搭團的華人導遊說,你中文講得真好。他們往往一愣,才反應過來說,你說我華文嗎,我們從小學的,我們的華教(華文教育)從小就由佛教協會或者同鄉會組織教的。我驚訝,政府不開這門課嗎,他們苦笑,我們父母那一帶,甚至不允許學華文。
  • 馬來西亞人為啥把中文標牌拆掉?原因很深刻,網友面露難色
    很多人其實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國際的通用語言,英語雖然是使用國家最多的語言,但其實一直以來漢語才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首先中國就有10多億的人說中文,然後在海外還有大量的華人流落在各個國家,這些人的數量都是數以億計。
  • 海外寶媽驚了!娃學半年就能get中文聽說讀寫?
    對於一個母語是中文的中國人來說,學外語有多難,學過的人都清楚。  當然,要讓外國人反過來學中文,好像也沒有那麼容易。要知道,中文可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最難懂的語言」。  這位會32國語言的哥們,總結的「什麼語言最難學?」你猜對了——「中文」
  • 馬來西亞華人社會搭建一帶一路傳播橋梁
    通過對馬來西亞當地三份典型且具有相當影響力的華文報紙《星洲日報》《南洋商報》和《東方日報》進行調研發現,在「一帶一路」倡議傳播的過程中,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以下簡稱「馬華社會」)並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和參與其中,而是主動根據當地的社情民意對該倡議進行解讀,並且試圖成為該倡議在當地的傳播載體和橋梁。與此同時,「馬華社會」對於「一帶一路」的參與實踐也塑造和再造著馬來西亞華人的集體身份和集體情感。
  • 一個華人建立的國家,不講中文卻講英文,最後鬧成了這樣
    一個華人建立的國家,你猜到哪個了嗎?沒錯,他就是新加坡,新加坡有75%的人是華人,但目前新加坡人不喜歡講中文,愛上英文,甚至自創「華語」。新加坡2019年公布了一組數據,新加坡華人家庭說中文的比例從50%下降到30%,70%的華人不講中文而講英文。
  • 馬來西亞首位巫裔華語新聞主播:學中文開闊視野
    首位巫裔華語新聞主播日前,網絡上流傳馬來西亞國營電視臺(RTM)第2頻道(TV2)華語新聞,出現巫裔女子播報華語新聞的畫面。華人播報馬來語新聞,人們早已見怪不怪,但馬來人播報華語新聞,拉絲達(Rasyidah)還是馬來西亞史上第一人,也讓她一夜之間爆紅。
  • 馬來僑商古潤金:取得今天成績得益於小時候學中文
    馬來僑商古潤金:取得今天成績得益於小時候學中文 2017-12-09 14:05:4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海外置業馬來西亞房產的理由
    永久產權(有恆產方能有恆心) 永久擁有房子下面和周圍特定面積土地的所有權,馬來西亞的房主是自家領地上的絕對主人,外人未經允許擅自進入私人領地屬於違法行為。如果政府修路要佔用部分土地,必須先從房主手上買下要徵用的土地,如果房主不肯賣,公路只能繞道。
  • 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對待華僑華人的政策比較研究
    上個世紀60年代,馬來西亞政府規定:只有以馬來語為教學媒介語的學校才能獲得政府的津貼,於是許多中文中學紛紛改制,變為政府中學。這時,以林連玉先生為代表的華人先賢明確地提出:學習母語是每個民族的天賦人權,即使不要一分錢的津貼,也要辦獨立的中學。在馬來西亞各屆華人的不斷抗爭之下,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最終得以保留了,華小以及民辦的獨立中學、學院構成了較為完整的中文教育體系。
  • 馬來西亞華人有哪些特徵?
    他同時擔任了許多家華人社團的領導職務,在這些社團,他也感受到了中國崛起帶來的改變:國家貧窮時,華人更加沒有地位;而現在,馬來西亞政府則對華人另眼相待,希望利用華人社團與中國大陸搞好關係。  除了經營出口貿易,因為招商引資的關係,華商更是成為許多中國地方政府的座上賓。不過,起於1990年代那一輪招商熱潮已漸漸退去。黃益隆現在在中國講得更多的,是怎樣將中國企業引向海外。
  • 海外華裔孩子學中文的新途徑:《根漢字 唱中文》在德出版
    ,為身在海外的孩子們學習中文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和方法。 為什麼要編寫《識字歌》? 韻文唱誦是啟蒙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古聖先賢在中國,畢達哥拉斯在雅典,印第安的酋長,蒙古草原上的雄鷹,傳遞知識的方式都是歌謠。
  • 「水立方杯」海外華人中文歌曲大賽馬德裡賽區啟動
    「水立方杯」海外華人中文歌曲大賽馬德裡賽區啟動
  • 馬來西亞人顏如晶的中文怎麼說得比國人還好?
    顏如晶不光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思維縝密邏輯清晰觀點明確,但是顏如晶確實一個地地地道道的馬來西亞人,中文卻能說的這麼流暢,確實讓人不得不佩服她。馬來西亞的華語普及程度真的特別高,交流方面根本不存在障礙,在馬來西亞旅遊基本上跟去國內南方旅遊的感覺差不多。除了在大街上時不時的能看到印度人和馬來人,真的讓人有一種在中國街頭的錯覺。
  • 馬來西亞為何留不住華人?種族「玻璃天花板」逼走百萬華人
    馬來西亞是世界上少有的制定「旨在保護多數民族(即馬來族)」平權法案的國家,身為該國第二大族群的華人已深受其影響數十年,大批人因此移民海外。如果說這些還未偏離馬來西亞大選傳統的政治性,中資企業無辜「躺槍」就有些新鮮了。要知道,在馬來西亞過去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中,外交或國際問題很少成為選舉話題。
  • 拆除中文路牌是要故意刁難中國人?馬來西亞說:真的是被逼無奈呀
    早在很早之前,馬來西亞就已經有了許多中國人到此居住,發展到如今馬來西亞的華人人數更是佔據了馬蘭西亞總人口的20%以上,而作為東南亞一個擁有著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的國家,馬來西亞也同時迎來了很多的中國遊客到此旅遊觀光,但是如今馬來西亞,面積對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卻突然做出拆除中文路牌的舉動,引得很多中國遊客非常不滿。
  • 海外華人最多的國家,曾「排華」嚴重,現當地華人多達2000萬
    從古到今,我們華夏民族就有一種向外博取的精神,遍觀二十四史,但凡有一個王朝國力強盛的時候,都會往外擴張,所以我們國土才這樣越來越大,而也有很多遠渡重洋,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繁衍生息。 因為環境、運輸條件等因素,我們海外華人大多集中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這些東南亞國家。
  • 文化的傳承—為何馬來西亞華人的華語很好?
    縱觀東南亞國家,大多有華人下南洋的身影,可是這些國家相比,華語文化保留最好的當屬於馬來西亞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馬來西亞有著自己獨特的中華文化教育體系,打從幼兒園開始,華人孩子們就開始接觸華文教育,小學也進入了華人小學。馬來西亞華文教育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馬來西亞是唯一擁有小學、中學、高校完整中文教育體制的國家。
  • 震驚:華人在海外竟建有7個國家 國人毫不知情
    但乾隆皇帝根本沒理睬這些「天朝棄民」,也不承認這個南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惟一不稱王的華人國王按照《羅芳伯傳》的說法,當地統治者蘇丹與羅芳伯籤約割讓土地給蘭芳自治,「其所割讓的土地,計東界萬勞,西界卡浦斯河,南界大院、上侯、雙溝月之線,北界勞勞、山口洋、邦戛之線,縱橫數百裡……」幅員遼闊,人口也達到百萬之眾,地地道道的國家,可為什麼這個墓志銘上,偏要稱「公司」呢?
  • ...教育潮流中忽略了孩子的母語教育,華裔家長卻拼命讓孩子學中文
    圖片來源:攝圖網孩子在中國出生,到了海外要如何學中文「在國內都不看電視的,現在看《虎媽貓爸》、《還珠格格》!」Isabella 說起孩子的中文教育,一肚子感嘆。「到了中學或高考完了,孩子便再也不想學中文了,海外華人的難題是:孩子不想學中文。」 Jessica 在微信公眾號 RealMandarin 中也提及孩子在英文的大環境裡學習中文變得越來越難。她的中文學校也曾接收過幾個從其他中文學校轉學過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