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是順理成章
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
請看看馬來西亞「國辯」胡建彪熱血演講
你就會知道
為什麼他用短短五分鐘
讓所有觀眾為之動容
那作為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
中文可能逐漸會被淘汰
可是為什麼
只佔馬來西亞人口約百分之二十幾的華人
一代又一代
堅持學習華語
我們要努力學好華語
那是因為華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圖騰
是我們開啟中華文化典藏的鑰匙
為了堅守中華民族的文化身份
為了爭取傳授和學習母語的權利
馬來西亞華人曾經歷了艱難的抗爭
說華語這件事
在中國
就像在花圃裡看到花兒一樣
自然、普通
可是在馬來西亞
卻像是沙漠裡的一小片綠洲
只能是一代又一代人
不斷用心血去澆灌
感謝那些身在海外
卻為華文教育奉獻的人們
因為有你們
作為一個中華子孫
不論在世界的任何地方
我能說中文
我能懂中文
自19世紀初,華文教育以私塾的形式在馬來半島和新加坡出現至今,雖歷盡艱辛坎坷,但從未在馬中斷過。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在東南亞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是除中國大陸、臺灣、港澳地區以外唯一擁有小學、中學、大專完整華文教育體系的國家。
據馬教育部提供的最新資料,馬現有華文小學1290所,華文獨中60所,華文大專院校3所(南方學院、韓江學院、新紀元學院)。全國就讀華文人數超過20萬人。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從1819年在檳城創辦的五福書院開始,經過風風雨雨的走來,一步一腳印,到今天已度過近兩百年的歷史。華教路上坎坷不平,荊棘載途,困難重重。
1920年以前,英殖民政府對華文教育採取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的態度。後來有感華文學校反對殖民主義,而制定了相關的法令,企圖限制華校的發展。
到了1950年代國家獨立前後,華文教育更是面對越來越嚴竣的打壓和迫害,執政當局頒布了種種欲置華教於死地的法令和政策,致使華教的發展受到種種束縛和約束。其中一些較重要的教育報告書和教育法令如下:
1.《1951年巴恩報告書》建議廢除華文學校;
2.《1952年教合法令》宣布以英文和馬來文媒介的國民學校取代華文學校;
3.《1954年教育育白皮書》規定華文學校必須為政府開設英文班,企圖使華校自動變成英校;
4.《1956年拉薩報告書》提出「一種語文,一個源流」的政策作為國家教育的最終目標,即以馬來文作為所有學校的主要教學媒介語;
5.《1961年教育法令》授權教育部長在時機成熟時,將華文學校改成馬來文小學,同時也迫使華文中學改制成為英文中學,到最後再改為馬來文中學;
6.《1996年教育法令》將教育最終目標具體化,通過各種措施加以落實。
華族同胞是最重視文化傳承和教育的民族,先賢南來同時也把這種精神帶來馬來西亞。馬來亞獨立之前,英殖民地政府重視教會學校,完全沒有給予華校任何形式的支援。
但在先賢們自動自發下,華校辦了一間又一間,從小學、中學到南洋大學,展現了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創辦學校以發揚母語教育和傳承中華文化,所秉持的堅強和鍥而不捨的精神。
這種無私而堅韌的辦學精神,一直延續和燃燒至今天,使到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在先天條件不足,後天環境惡劣的艱難情況下,得以突破重重險阻,茁壯成長,有所成就。
大樹教育(Mactree Education Ltd.)由UBC資深教授擔任教學顧問,UBC校友發起建立,於2016年秋正式落戶溫哥華市West Point Grey社區。我校致力於建立一個貫穿中西文化的教育交流平臺,目前的我校的核心教學服務有:少兒華文/英文課程(包括小班或私人定製課程)、成人英文課程、國際漢語教育以及少兒圍棋課程和其他興趣課程等。
地址:4329 W 10th Ave, Vancouver
電話:778-379-9770;604-376-8281
Email:info@mactree-edu.com
微信:MacTreeEdu(或長按二維碼)
(部分來源:漫談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概況,視頻來源:騰訊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