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鶴壁集窯白地黑花行爐

2020-12-23 古董圖庫

北宋鶴壁集窯白地黑花行爐

北宋鶴壁集窯白地黑花行爐

尺寸:高7.5釐米,直徑12釐米品相:邊沿兩處磕

藏品說明:造型端莊古樸,爐上部為圓形寬口沿,中為圓形直腹,下為喇叭形長足。以白地黑彩描繪紋飾,寥寥幾筆,如花綻放,布局有致,刻劃精美,揮灑自如,足露澀胎。黑彩墨重處呈黑色,墨淡處呈紅赫色。全器造型優美,賞用皆宜,黑白裝飾對比鮮明,為磁州窯系之典型器。

從南北朝開始,朝廷即舉辦「行香」法會。系法師主持法會,升座說法時,向他燃香禮敬。這種法會要手捧香爐圍著道場繞行三圈、七圈或更多。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七「行香」條載:「『行香』即釋道之謂行道燒香也。這樣的行香活動唐宋時期十分盛行,並一直延續到明清。宋代趙光輔《番王禮佛圖》絹本,美國克裡夫蘭藝術博物館藏。右側一人手捧行爐,與上圖爐形制幾乎一模一樣。

磁州窯雖為宋代民窯,但其返璞歸真的藝術風格漸漸為世人所追慕,近年來磁州窯瓷器價格不斷走高,體現了磁州窯的市場價值越來越被重視。

相關焦點

  • 【樂陶·視界】鶴壁瓷的前世今生
    在鶴壁源遠流長的燦爛歷史文化長河中,鶴壁瓷作為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曾在我國瓷文化歷史發展中留下了輝煌的一頁。一提到鶴壁瓷,不得不提及曾被稱為「民間瓷都的鶴壁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鶴壁鄰近的安陽、新鄉、湯陰的田間地頭,出土了大量的古瓷片,後來,有研究者發現,這些瓷片與曾經被稱為「民間瓷都」的鶴壁集出土的瓷片具有一脈相承的關係。
  • 當陽峪窯研究綜述
    就實際標本資料觀察品種大致如下:黑釉(含天目窯變)、褐釉、綠釉、白瓷(分白胎和化妝土白瓷兩類)、柿釉(亦稱紫定色)、鈞類乳濁釉、刻花、劃花、線刻、剔花(含白剔黑、黑剔白)、跳刀、紅綠彩、粉繪、白地黑花、淋粉、絞胎、三彩、孔雀藍釉等。二、因早年關注度不夠,當陽峪窯器物流失嚴重,散見於國內及世界各地的公私博物館中。
  • 白覆輪天目為什麼受日本推崇,被定為重要文化財?
    宋金時期,飲茶鬥茶之風盛行,黑釉瓷窯口遍布南北,且裝飾風格各有特色,如建窯自然形成的鐵系析晶斑紋,吉州窯的木葉盞、剪紙貼花,遇林亭窯的描金描銀等,還有一些多窯流行的裝飾法,如口沿上白釉的「白覆輪」,以及鐵鏽花、白地黑花等。本文將介紹欣賞白覆輪這一特別的裝飾風格。
  • 吉州窯辨偽指南
    吉州窯是一個窯場系列,窯址分布在贛江兩岸數十公裡範圍內,主窯場有彭家窯、永和窯、臨江窯、吳家窯等。其中,永和窯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24座窯嶺如山似崗,密布在永和鎮西側。考古情況表明:彭家窯和塔下窯創燒於唐代中晚期,五代終燒;永和窯五代創燒,元末終燒;吳家窯北宋創燒,元代終燒;臨江窯五代創燒,明代末年終燒。整個窯系有一千二百餘年的燒造歷史。
  • 吉州窯香爐的特點
    黑釉吉州窯黑釉分為兩類,一類為通體為黑釉不帶任何裝飾,主要呈色劑為氧化鐵燒成的釉色即呈純黑;另一類以黑釉為地在其上再做裝飾,大體有剪紙貼花、剪紙漏花、剔花等。宋吉州窯褐釉繩紋耳鬲式爐,此器高11、口徑13.5釐米。仿商周青銅器鬲的式樣,唇口折沿,溜肩,三袋足,足內中空;口沿處左右各附一繩紋耳,其中一耳殘失。
  • 山陽公、陶倉樓和當陽峪窯,不得不看的焦作市博物館
    在楊奉和董承護送下,逃出長安,輾轉東行。建安元年(196年),依附於兗州牧曹操,遷都許昌。不甘淪為傀儡皇帝,策動董承和伏完起兵反曹,結果沒有成功。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丞相曹操去世後,在魏王曹丕逼迫下,退位禪讓,降為山陽郡公,保留天子禮儀,以二女嫁於曹丕。青龍二年(234年),去世,時年五十四歲,葬於禪陵,諡號孝獻皇帝。
  • 五代耀州窯刻花青釉獅流執壺
    然而,在以白為主的北方,卻有一窯口以青為絕,且有豔壓群芳之感。這便是耀州窯。陝西銅川市黃堡鎮,唐宋時屬耀州,故這一帶的窯口統稱耀州窯,史上有「十裡陶坊」、「漆河不夜天」之稱!由此可見耀州窯規模之大;宋神宗元豐至徽宗崇寧三十年多年間,為朝延燒員瓷。由此可見耀州窯規格之高!老胡喜歡青瓷,老胡對耀州窯更是情有獨鍾!
  • 湖田窯 它因青白瓷蜚聲世界,卻又常常被遺忘
    遺址坐落在南山山脈緩坡地帶及南河南岸一級臺地的窄長地帶,面積約40萬平方米。遺址內窯包密布,窯渣堆積遍地,各個時期瓷片俯拾皆是。湖田窯創燒於五代,主要燒白瓷與青瓷。宋代該窯的制瓷技術更趨成熟,規模與產品質量有了很大的發展與提高,元明兩代不斷出現創新產品,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
  • 古鬲香深 | 龍泉窯鬲式爐漫談
    鬲式爐便是其中一種,它的範本母型是商周的青銅鬲,鬲原為炊具,後也作祭禮器。一、瓷質鬲式爐最早似見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北宋官窯粉青鬲式爐(高12.9釐米,見下圖)」,但北宋官窯遺址不明,無可靠出土物可資參考,北宋官窯器難以界定。且臺北故宮的此類北宋官窯藏品,大都是清三代時收進宮中,並不可靠。瓷質鬲式爐盛於南宋則毋庸置疑,這其中要數龍泉窯製品最為精好。
  • 關於印發烏魯木齊市2017年工業企業燃煤鍋(窯)爐清潔能源改造工作...
    各區(縣)結合2016年有關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專項工作的要求,以環境統計中工業企業燃煤鍋(窯)爐數據為基礎,排查全市所有工業企業燃煤鍋(窯)爐企業環評批覆、環保竣工驗收等環保手續,依法對「未批先建」、「未驗先投」、「批建不符」等違法違規項目進行清理。各區(縣)對符合改造條件的燃煤鍋(窯)爐企業,按照逐步推進、全面實施的原則,確定完善改造清單。
  • 龍窯、饅頭窯、蛋形窯……為燒出精美瓷器,古人發明了多少窯爐?
    倒焰窯中的饅頭窯隨著時間的發展,北宋時期半倒焰窯逐漸演變成更為先進的全倒焰窯。,于于地表面構築了長條形「龍窯」。▼中晚唐時期,龍窯燒制出的越窯青瓷,如冰似玉。明清時期,在雲南建水、四川榮昌、廣東石灣等地還有建造龍窯,由於龍窯可以很好地調節窯內溫度,提供強還原氣氛,時至今日江南各省仍有人使用龍窯燒制瓷器。
  • 美瓷鑑賞—均窯方耳三足爐
    均窯有唐均,宋均,金均,元均,明均之分。鈞瓷與其他瓷器一樣,由陶器演變而來,是對陶器的繼承和延續。根據考古發現和對現存古鈞瓷的研究,古代鈞瓷的器型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日用生活器皿類器型,另一類為陳設類器型。有的專家認為,以碗、盤、碟、爐、鼎等民間日常用器為主的俗稱民鈞。與此對應的,是以花盆、洗、尊、瓶等為主的造型,俗稱官鈞。官鈞瓷器,造型大雅,窯變美妙,被認為鈞瓷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