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了先來頓椰漿飯、咖喱面、沙爹、肉骨茶、炒粿條...

2021-02-17 畢業邦就業

說馬來西亞的食物,就要從馬來西亞的多元民族多元文化說起,因為大馬美食也是多元的!

馬來西亞主要有三大民族,馬來民族,華人,印度人。且民以食為天,馬來西亞不止這三大民族在吃飯,還有小群體的民族以及原住民的美食,我們不可以忽略不計啊。廣為大家熟知的美食先簡單說一下:椰漿飯、咖喱面、沙爹、肉骨茶、炒粿條。

下面看到的沙爹是馬來民族的小吃。馬來民族大多數是皈依伊斯蘭教,他們的飲食習慣裡當然沒有豬肉,因為點沙爹的時候要多注意些,一般雞肉、牛羊肉各來一些,混著點。



炒粿條自然不用說,一看就是華人的食物。中國廣東廣西深圳,包括香港都有吃粿條的習慣,華人從中國南方移民來此,當然以這個傳統為基礎發展成自己喜歡的口味了。一般炒粿條裡有豆芽、蝦子和蛤蜊肉。重點在炒的火候,火要夠大,手要夠快,炒上來一碟熱騰騰的粿條,趁熱吃,一肚子滿足。



咖喱面就難說了,因為我身邊有的中國同學不喜歡咖喱那種香料味太濃的感覺。但一碗好的咖喱面的湯應該是濃而不膩。麵條是馬來西亞獨有的黃色的鹼水面。有的人喜歡面摻米粉來吃。



肉骨茶是用肉骨熬的湯底,再配以中藥材,湯頭濃鬱香醇。一份肉骨茶主要有排骨、豬內臟(當然有的人不愛吃)、蘑菇、生菜和腐竹。某特定地區的人們每天早上都要吃肉骨茶做早餐,儘管被批評早餐吃得太油膩,當地人還是津津有味,宣稱肉骨的精髓令他們的身體保持強健。



乍看之下,馬來西亞美食都是紅彤彤的,像這樣:



這是因為美食講究「色香味俱全」,還沒吃下去,光是看就令人垂涎欲滴。加上東南亞菜系擅用香料,做出來的菜顏色比較原始也比較豔。

相關焦點

  • 炒粿條
    炒粿條論配料有:果蔬類炒、海鮮類炒、肉類炒、素炒,出品五花八門,有「芥蘭炒粿條」、「包菜炒粿條」、「芥蘭牛肉炒粿條」、「海鮮炒粿條」、「筍絲炒粿條」、「菜脯炒粿條」、「龍頭魚炒粿條」.。論炒法有:幹炒、溼炒、拌炒;論粿條有:切法寬細、粿厚薄、軟硬之分,主要是水源、米漿配比;論火候有:大火、中火、慢火;論炒法有:老式、新式,有油炒、有朥炒論調料有:醬油、魚露、胡椒粉等等因炒粿條被當成「小吃「、「家常便飯」,過於普及,不屑一談,其炒作方法、品評甚少有文字記載或專文輯錄。
  • Fun享清邁 清邁最具特色的街邊粿條
    而粿條攤更是隨處可見,可以說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總能看到粿條的身影。在泰國,粿條是所有米粉或者米線的統稱,其可細分為米線、粉絲、細粉、寬粉、伊面等。而在清邁街邊常見的粿條都有哪些呢?下面清邁TIMES就給大家一一道來,相信有些人每一種粿條都已嘗試過。1.
  • 原來這才是粿條的正確打開方式~入味!好吃!| 馬來西亞炒粿條
    曾經去到馬來西亞的檳城吃到過一道料理讓我久久不能忘懷——馬來西亞炒粿條,記憶中那道炒粿條真的是非常入味。今天在《詹姆士的廚房》,就來教大家怎樣炒粿條才會入味和好吃。一起來看看吧!▼問題一:粿條怎樣烹調才會入味好吃?(答案就在今天的料理製作過程中哦~今天這樣的料理方式同樣可以用來炒河粉、米皮、粿條)問題二:怎樣挑選鱈魚?
  • JJ都愛的同款『沙爹串串火鍋』,北京路、體育西都吃得到!
    BAK KUT TEH · SINGAPORE TASTE靠著整隻炭燒榴槤火爆廣州『肥豚肉骨茶』這次帶著新品來啦!成年人手掌長的牛肉片在沙爹鍋裡滾一輪,肉質得到升華,軟嫩入味而不柴~喜歡重口味的小寶貝可以蘸沙爹醬,沙爹的味道反覆包裹著牛肉填滿了味蕾~在馬來西亞,比巴掌大的老虎蝦是沙爹火鍋的招牌特色,現在來肥豚也能吃到喔~在醇厚沙爹鍋的浸潤下,蝦肉的鮮甜提煉到極致。
  • 飽肚飽嘴又美味--牛肉炒粿條
    牛肉炒粿條被潮汕人簡稱為牛肉粿。牛肉粿以牛肉片、芥藍和潮汕粿條為主料,用老抽、沙茶醬和辣椒醬等調味。如果只用蔬菜或菜脯粒配以粿條,則稱為素粿,也別有一番風味。牛肉炒粿條以其「香、滑、熱、透、可口誘欲」的特點著名,鮮綠的芥藍,加入嫩嫩的牛肉片,還有入口滾燙的粿條,可謂是絕妙的搭配,打造出讓人念念不忘的口味。 關於潮汕牛肉粿條,目前沒有很確切的記載。
  • 說到桐坑粿條,很多的朋友都會對它的炒粿條印象深刻
    說到桐坑粿條,很多的朋友都會對它的炒粿條印象深刻,不過,如果去到揭陽揭東白塔鎮桐坑,你會發現當地盛行的並不是炒粿條,而是粿條湯。 舊時人們說的桐坑鄉,如今分為了桐和、桐聯兩個村。村裡人都姓林。據當地老人介紹,林姓先祖入潮汕700多年,先是到了潮州後到揭陽。然後大概是元朝時期來到桐坑。
  • 地道的汕頭味:沙茶牛肉炒芥藍粿條
    本地人才懂的牛肉地道吃法,只要你站在店鋪前,跟老闆說炒盤沙茶粿,加番茄,再報上幾個人要吃,老闆不用多問,你也不用多說,端上來的炒粿條一定是有牛肉和芥藍菜,絕不會變成海鮮或豬肉粿條,來,咱們今天也來一盤炒沙茶牛肉粿。粿條500克、牛肉片100克、芥藍菜1棵、番茄1個、沙茶醬,生粉、食用油、魚露少量
  • 在武漢,沒吃過沙爹碌碌就別說自己是吃貨!
    2.馬來肉骨茶Bak Kut Teh——最有「爺範」的異域風味湯此「茶」非彼「茶」,風靡新馬泰的排骨藥材湯,十幾味上乘藥材,二十多個小時慢火燉煮,沒有鮮豔的色澤,只有撲鼻的清香,鮮美之中又帶著藥材的提神勁道,是冬季溫補的獨特美食。為求這碗湯,臺灣「總統」馬英九和香港特首曾蔭權曾被原創餐廳老闆拒絕過哦!
  • 檳城美食中最具風味與特色的炒粿條.
    看似簡單的炒粿條,卻有大大的學問。每一家售賣炒粿條的店家,都有自己的風味與特色,有的是用碳火來炒,火候夠;有的勝在下料豐富,以大蝦作號召;更有的可以加料,墨魚,蝦蛄任你選擇!以下是檳島上的六個最佳與最出色的炒粿條。去檳城的時候可以去嘗試一下。1.
  • 獅城美味炒粿條哪裡找?今年還有兩家獲得了米其林必比登推薦
    炒粿條是粿條的一種煮食方法,通常特指幹炒,常見於廣東潮汕地區,和廣府話中的「幹炒河」基本相同,又寫作炒貴刁。在新加坡的幾乎任何一個小販中心裡都能吃到炒粿條,甚至有炒粿條登上了米其林必比登榜單。今天舌尖君就為大家搜集了最受本地食客們歡迎的幾家炒粿條店,讓大家可以一飽口福。
  • 汕尾的粿條
    採用米、麥以及其他雜糧所製成的副食品稱為「粿」或「粄」的,粿條是用米粉漿分層蒸熟晾涼之後,切條備用的小食半成品。與粿條相對應的,是人們常常會混淆粿條和河粉,覺得兩者是一樣的。其次是製作粿條用的是米漿,蒸熟後是乳白色的,而河粉則是晶瑩剔透的感覺,兩者可以說是各有特色吧。 粿條多以炒和「湯」的人形式出現於席上,不同的做法往往搭配出不同的風味,卻是一樣的美味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