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肚飽嘴又美味--牛肉炒粿條

2021-02-12 玩食潮汕

點擊「玩食潮汕」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牛肉炒粿條

是潮汕地區著名的小吃,是潮汕人改善口味、改善生活的普及常餐,同時也成為餐館食店風味經營或風味配餐必備的品種,而牛肉粿條又以汕頭和普寧的牛肉粿條聞名。牛肉炒粿條被潮汕人簡稱為牛肉粿。牛肉粿以牛肉片、芥藍和潮汕粿條為主料,用老抽、沙茶醬和辣椒醬等調味。如果只用蔬菜或菜脯粒配以粿條,則稱為素粿,也別有一番風味。牛肉炒粿條以其「香、滑、熱、透、可口誘欲」的特點著名,鮮綠的芥藍,加入嫩嫩的牛肉片,還有入口滾燙的粿條,可謂是絕妙的搭配,打造出讓人念念不忘的口味。

 

關於潮汕牛肉粿條,目前沒有很確切的記載。美食家張新民兄曾提出一種觀點,認為潮汕的粿條最遲可以追溯到明代。他說潮州府的《秋八月觀神之八》就寫到:「箸頭尖,箸尾搖,箸頭尖尖挾針菜,箸尾搖搖挾粿條。」從這首古老的「關神曲」,推斷粿條這種食物,最遲應該在明代就已經出現並且成為了潮人祭祀的供品和食物。粿條經由潮汕人傳到了香港、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地,香港人叫粿條「貴刁」,其實就是潮汕話的「粿條」。汕頭的老城小公園,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出現叫賣牛肉丸的小販。在潮汕地區,牛肉店遍地開花,人們隔三差五就要去享受一次來自牛肉粿的味蕾洗禮。



潮汕粿條與廣州的河粉有著明顯的差別。「食神」蔡瀾對美食的評論,極少有人反駁,唯獨在最普通的粿條上,有不少人提出反對意見。他曾發表的《蔡瀾談食材之粿條》一文中表示:「粿條,粵人稱之為沙河粉,簡稱河粉。南洋人音譯為貴刁。」筆者對此也不敢苟同。無論是做法,還是口感和觀感,兩者均有較大的區別。在做法上,沙河粉採用米漿加大量的薯粉製作,薄而透明,韌性較高;潮汕粿條則用大米磨成米漿,加少量薯粉,米香味重。在外觀上,河粉是半透明的,而粿條是乳白色不透明的。在口感上,粿條較鬆軟,沙河粉則彈性韌性遠超過粿條。用粿條煮的湯,清香味比河粉更勝一籌。潮汕菜講究食材本味,因而製作粿條更加純粹。


廣州的幹炒牛河

牛肉粿,以牛肉和粿條為關鍵食材,對他們的要求自然高。製作粿條的傳統工藝是以大米為主,加上少量薯粉,但由於粿條市場競爭激烈,而且利潤空間小,目前市面上有些粿條添加了許多化學物質,有的甚至便宜到低於大米的成本。口感最好的粿條,必定是新鮮出爐而且只用大米製作的。當然,牛肉也是要從四川貴州一帶運來,當天宰殺,肥瘦適中的新鮮牛肉。牛肉炒粿條的做法有二,分為溼炒和幹炒,其區別在於有無勾芡。潮汕地區一般都是用溼炒,在最後環節加入水澱粉小燴一會,醬汁豐富。具體的炒法請參考以下步驟。

 

如何炒出可口誘欲的牛肉粿

材料▼

主料:粿條、芥藍、牛肉各適量

輔料:沙茶醬、生抽、精鹽、味精、生粉、辣椒醬、魚露、豬油各適量

第一步

將牛肉洗淨切成薄片,加入少許油、生抽、辣椒醬、沙茶醬、生粉拌勻醃製5分鐘;將芥藍洗淨斜切成小段備用;1勺醬油加三分之一碗水,備用。



第二步

先把鍋燒熱,再倒入適量油,防止粘鍋。待油熱,把火降至較低(火焰低、火圍寬)才將粿條鬆散、平敷入鼎(鼎即鍋)。下粿條後要先等粿條煎香,再翻面。下醬油水並迅速播勻或炒勻,使其與粿條充分結合在一起,然後停止翻動,煎好一面再翻面煎。重複進行三至四次,使其全面受熱煎甩,粿條變金黃色則裝盤待用。



第三步

原鍋下油,待油熱先倒入芥藍頭翻炒至斷生,再倒入芥藍枝葉翻炒。注意鍋中的油可以稍多一點點,芥藍才能炒得青脆,最好能用豬油,比較香。最後放入牛肉,煎好一面再翻過來煎另一面,然後下入生粉水勾芡,至汁水變濃稠,熄火併把芡汁、牛肉和芥藍淋在炒好的粿條上。要趁熱食用,否則會粘連在一起。


小貼士▼

1、 注意炒粿條時最好用鐵鼎、鐵鼎儲熱量大、散熱慢,是陰熱火的最佳傳熱盛器。

2、 炒粿條時的大火要由低焰、慢烤、儲熱取得,即為「陰熱」,而且「翻炒」要用炒煎、甩三種技藝交織、交替運用才能不粘、不糊、不焦。不可過多反動,以免炒碎。

3、 牛肉裡帶點紅,就是牛肉口感最鮮嫩,熟度剛好的時候。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地道的汕頭味:沙茶牛肉炒芥藍粿條
    牛肉的汕頭地道吃法還有五香牛肉,沙茶粿、觸肉粿. 本地人才懂的牛肉地道吃法,只要你站在店鋪前,跟老闆說炒盤沙茶粿,加番茄,再報上幾個人要吃,老闆不用多問,你也不用多說,端上來的炒粿條一定是有牛肉和芥藍菜,絕不會變成海鮮或豬肉粿條,來,咱們今天也來一盤炒沙茶牛肉粿。
  • 炒粿條
    炒粿條論配料有:果蔬類炒、海鮮類炒、肉類炒、素炒,出品五花八門,有「芥蘭炒粿條」、「包菜炒粿條」、「芥蘭牛肉炒粿條」、「海鮮炒粿條」、「筍絲炒粿條」、「菜脯炒粿條」、「龍頭魚炒粿條」.。論炒法有:幹炒、溼炒、拌炒;論粿條有:切法寬細、粿厚薄、軟硬之分,主要是水源、米漿配比;論火候有:大火、中火、慢火;論炒法有:老式、新式,有油炒、有朥炒論調料有:醬油、魚露、胡椒粉等等因炒粿條被當成「小吃「、「家常便飯」,過於普及,不屑一談,其炒作方法、品評甚少有文字記載或專文輯錄。
  • 10元吃到飽,把潮汕人吃哭了
    外焦裡嫩,吃起來特別軟糯,給予了牙齒最溫柔的包裹感,惹得我一塊又一塊,根本停不下來。炒細粿條在這裡也很受歡迎,自帶鑊氣出爐,鹹香味濃,飄散在每個角落裡。10元小份就能吃得很飽。我最喜歡炒粿條+辣椒醬,攪拌均勻,嗦上一口,馥鬱柔滑的口感,嘴裡都被那濃濃的香氣填滿~///
  • 祖傳三代豬腳飯,40年鵝朥炒粿條,這個地方簡直是汕頭美食的孤島!
    據說由於食客多是行色匆匆前往趕集的生意人,多半吃完即走,店家也不設座,只在檔口擺三兩個長凳子,肚么的討賺人在那長凳上蹲成一排就吃開了,食客們只用筷子扒了三五下,喝一口米湯便飽足離去,十足的市井景象。「半碗疊」也由此更加聲名遠揚,大家這種蹲著吃的習慣也就流傳開來。地址:塘西市場內,近樟林中山路
  • 獅城美味炒粿條哪裡找?今年還有兩家獲得了米其林必比登推薦
    炒粿條是粿條的一種煮食方法,通常特指幹炒,常見於廣東潮汕地區,和廣府話中的「幹炒河」基本相同,又寫作炒貴刁。在新加坡的幾乎任何一個小販中心裡都能吃到炒粿條,甚至有炒粿條登上了米其林必比登榜單。今天舌尖君就為大家搜集了最受本地食客們歡迎的幾家炒粿條店,讓大家可以一飽口福。
  • 粿條=河粉!?大潮汕人跟你說NONONO!
    關於粿條和河粉的混淆,許多久居廣深的潮汕人更有資格感慨:太多店家其實自己也分不清河粉和粿條,甚至自己吃久了感覺都差不多,這怪不得他們。其實連「食神」蔡瀾也曾說道:粿條,粵人稱之為沙河粉,簡稱河粉。(《蔡瀾談食材之粿條》)從外形看,潮汕的粿條,跟河粉長得一樣,其實不然!!
  • 汕尾的粿條
    其次是製作粿條用的是米漿,蒸熟後是乳白色的,而河粉則是晶瑩剔透的感覺,兩者可以說是各有特色吧。 粿條多以炒和「湯」的人形式出現於席上,不同的做法往往搭配出不同的風味,卻是一樣的美味可口。 像在汕尾,最為大眾熟知與喜愛的有牛腩粿條湯和豬雜粿條湯。將滷好的牛腩澆在燙過的粿條上,加點香菜,最後淋上高湯,一碗美味的牛腩粿條就大功告成了。粿條的清新搭配牛腩濃鬱的香味,一起剛剛好。如果喜歡吃牛肉餅或者牛肉丸的,也可加入,便有另一種風味。
  • 霜降以後,晚餐不將就,經濟美味暖身飽肚不易長肉肉,網友:饞人
    明兒家娘倆的晚餐:豬肉酸菜燉粉條+番茄炒蛋+洋蔥炒臘肉+米飯。把這幾道簡單的家常菜曬到朋友圈,網友回覆:這幾道菜經濟美味暖身飽肚還不易長肉肉,真饞人!【洋蔥炒臘肉】因為臘肉裡面的油脂已經很少了,所以還是很適合減肥期間食用的。
  • 從粿條看大米的一生,你找到最心動的那碗美味了嗎?
    將米磨成米漿,蒸熟後把米皮切成條,便打造出了許多人所鍾愛的這份美味——粿條。 閩粵臺瓊四省都對這份美味情有獨鍾,炒、湯、燙,吃法多樣,不同地區習慣配的料也不盡相同。在廈門的街上,一般見得最多的就是潮汕粿條和福建永安粿條兩派。
  • 碣石人愛吃的粿條和河粉有什麼區別
    說到汕尾 無論是早中晚都可以嗦一碗「粿條" 北方人愛吃麵 南方人愛吃粉 潮汕人卻獨愛粿條 在潮汕人的心目中 粿條是除粥和米飯外的第三主食
  • 早餐喝蛋白代餐奶昔,肚飽又不增胖
    老婆老說要減肥,但是有好吃的就管不住嘴巴,所以只是嘴上說說一見好吃的就吃個不停,這時我就想有什麼食物能吃飽又不會增胖呢?朋友介紹一款飲料(蛋白代餐奶昔)六種味道,飲一瓶可以代替吃一餐飯,三重控糖,蛋白能量來的,肚飽又不會增加體重,她現在早餐喝一瓶,早餐就不用再吃幾它食物了,蛋白奶昔是粉末來的,用55度左右的溫水衝入瓶中,搖一搖就可以喝了
  • 甲子百搭美食——粿條!嘗遍才知幸福滋味~
    炒粿條主要調味為老抽和沙茶醬、辣椒醬,配料可用豬肉片、牛肉片、鮮魷魚、蔥段、豆芽菜、芥藍、韭黃等;如配料只用蔬菜類或菜脯粒的話,則稱為素粿,也別有風味。11:中火炒至湯汁濃稠,注意不要煮糊了也不要翻炒太久,牛肉很容易熟,以免煮得太老;12:將炒好的牛肉連同濃稠的湯汁一起淋在粿條上,開吃!
  • 潮汕牛肉火鍋為什麼這麼好吃!
    初看潮汕牛肉火鍋湯底,會覺得寡淡無色,但這恰恰是後面品嘗到牛肉最原始的鮮甜滋味的關鍵。穩居C位的潮汕牛肉在地道的潮汕牛肉店,找不到速凍牛肉和切肉機器的身影。要問能找到什麼,在店鋪後面估計藏著幾隻牛。嫩肉(涮6-8秒)開吃後幾盤肉下肚,鍋中的牛肉丸也熟了。撈起一顆牛肉丸,蘸滿沙茶醬,咬下去可要擔心肉汁四濺哦。潮汕牛肉丸都是純牛肉製作的,彈勁十足。
  • 潮汕人的胃,停不下的嘴~
    📍地址:越秀區麓湖路5號嶺南大廈B座首層💰人均:97店裡主打「潮州打冷」,現成煮好的菜品就在面前,滷味、魚飯、醃製類……什麼都有,都是下粥的好搭檔,想吃什麼直接點!大概每個潮汕人小時候都吃過「竹仔魚」,味道鮮美,骨頭也不多,特別適合喜歡吃魚又怕被卡魚刺的吃貨!熱騰騰的蠔仔粥,上面灑滿了香菜,一撈起來滿滿的魷魚絲,煮得足夠透,一點都不難嚼。
  • 粿條和河粉之間,隔著我沉甸甸輕飄飄的鄉愁(內有粿條自製方法)
    如果想長期保存,則可將粿條曬乾。 每次都要說到這個很考驗智商的問題。除了用嘴吃,我還能怎麼吃!為了表示我的內疚(太久沒更新),這麼一丁點粿條,分成三份來做。 芥蘭、牛肉、粿條、醬油、沙茶醬、南薑末、鹽、油、蒜頭
  • 常說的七分飽八分飽是啥感覺
    為什麼要少吃零食「感覺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吃零食好像真的會上癮。」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每當吃完正餐,還有人會忍不住地往嘴裡塞著薯片、瓜子、巧克力、餅乾等零食,殊不知,這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零食吃到身體內,會刺激血糖升高,進一步刺激胰島素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胰島素會把這些升高的血糖轉化成糖原,這些糖原物質如果沒有消耗掉,就會轉變成脂肪囤積起來。
  • 說到桐坑粿條,很多的朋友都會對它的炒粿條印象深刻
    說到桐坑粿條,很多的朋友都會對它的炒粿條印象深刻,不過,如果去到揭陽揭東白塔鎮桐坑,你會發現當地盛行的並不是炒粿條,而是粿條湯。 舊時人們說的桐坑鄉,如今分為了桐和、桐聯兩個村。村裡人都姓林。據當地老人介紹,林姓先祖入潮汕700多年,先是到了潮州後到揭陽。然後大概是元朝時期來到桐坑。
  • 天冷,早餐喝牛奶豆漿不如喝它,營養美味又暖身,做1鍋全家管飽
    不過話說回來了,天冷真的要多喝湯,尤其是早餐,一碗營養高且全面的湯下肚,一上午都會覺得暖暖的,特舒坦!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這道鹹湯,街面上是沒有的,整碗湯看起來比較稠,感覺像勾芡一樣,說得直白些就是賣相不怎麼樣,但味道是真真不錯,鮮香濃鬱還管飽,做早餐再合適不過,它就是麵疙瘩雞蛋湯。
  • 必學的家常菜,炒年糕做法,做法簡單管飽又好吃
    必學的家常菜,炒年糕做法,做法簡單管飽又好吃年糕是很常見的一種食物,可以炒了吃。炒年糕算是一道家常菜了,還挺下飯的,而且年糕吃也挺管飽。炒年糕當然不會僅僅這一種食材,裡面還會添加其他的菜,比如黃豆芽,肉等,這樣炒出來的味道會更好,而且營養也會更加的足。其實炒年糕也不難,掌握好烹飪的步驟就差不多了。
  • 潮州美食之牛雜粿條
    粿條,每個潮州人再熟悉不過的東西。小時候我很喜歡去家裡附近的一家粿條店,看著店主磨米漿。石磨慢慢轉動,接著乳白色的米漿就緩緩流出。店主舀起一大勺放進大鐵盤裡面蒸,之後再用竹杖捲起來晾乾,就成了粿條。粿條有幾種吃法,沙茶粿、炒粿條,粿條湯,而牛雜粿條,當然是我愛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