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年齡數據要更新?利用球狀星團,科學家得出了這個數字

2021-01-19 網易

  根據此前的數據,宇宙大約形成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這個數字來自於普朗克衛星的觀測結果,不過,當科學家們換一種方式進行研究的時候,卻總是得到另外一個數字。

  

  最近,又有關於宇宙年齡的一項研究被發表出來,又展現了一個新的數字:我們的宇宙形成於大約133.5億年前,比以往的說法要晚一些。雖然這和138億年的數字只差了4億多年的時間,但其中的差別還是非常明顯的。

  這項研究是巴塞隆納大學(ICCUB)宇宙科學研究所的博士前研究員David Valcin領導他來自西班牙、法國及美國的同事們進行的,他們利用了銀河系中的球狀星團,得出了這個數字,並且已經將論文提交到《宇宙學和天體粒子物理學雜誌》等待審核。

  球狀星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恆星集合,它們的特點也非常明顯。它們與疏散星團是相對的兩種星團,比後者的恆星密度更大。同時,球狀星團的恆星年齡也都比較老,年齡一般在100億歲以上,很多都已經進入紅巨星階段,甚至有一部分早已經死亡。對於科學家來說,這些古老的恆星見證的宇宙的歷史歲月,是我們了解銀河系演化的重要工具。

  

  (圖片說明:歐洲航天局蓋亞衛星對銀河系中球狀星團的觀測)

  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對球狀星團十分關注。正如Valcin等人所介紹的那樣:「球狀星團是宇宙中形成最早的恆星集合之一,我們可以藉助它們來判斷星系和恆星形成的時間,從而推測出宇宙的年齡。從天體物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們為星系和恆星的形成提供了大量寶貴的信息。」

  為此,他們藉助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先進巡天相機的觀測數據,對68個球狀星團進行了分析研究。具體來說,他們是根據這些星團的亮度來測量恆星的分布。而這些恆星的亮度分布,需要藉助等時線來進行模擬。所謂的等時線,指的是可以對不同質量恆星的年齡進行計算後得到的模型。

  

  (圖片說明:像左圖中M80這樣的大部分球狀星團中恆星的年齡都比較接近,普遍是宇宙第二代恆星;而右圖中NGC 1866則是少數幾個特例之一,其中也包含著年輕的藍色高溫恆星)

  Valdin指出:他們藉助了哈勃太空望遠鏡對球狀星團觀測後總結的目錄,然後利用理論上的等時線模型從這些球狀星團的顏色—視星等圖獲取了關於其中恆星的一些信息。將恆星的大小、質量等參數代入到這個等時線模型中,就可以獲得一個相對比較小的關於其年齡的範圍。由於球狀星團的恆星年齡相對比較統一,因此只要求出其中一些恆星的年齡,就可以判斷整個星團的年齡。

  該團隊將等時線及恆星軌跡的模型以及達特茅斯的恆星演化資料庫結合在一起,最終對宇宙中最古老的球狀星團的平均年齡進行了計算,得出了131.3億年的數據。由於它們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最終該團隊利用這個數據,推測出宇宙的年齡大約是133.5億年。這個結果的置信度,大約為68%。

  

  (圖片說明:宇宙大爆炸時間線,今天宇宙中的中微子在最初被射出的時候影響了宇宙在微波背景輻射時期的變化,而接下來的宇宙演化都是在物理定律下進行的)

  在此之前,歐洲航天局的普朗克衛星,利用了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計算出了138億年的結果。這個計算方法,依賴於CDM模型。所謂的CDM模型,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關於宇宙誕生及演化過程的理論。它指出我們的宇宙由暗能量(68.3%)、暗物質(26.8%)和可見物質(4.9%)組成。

  在此之前,我們對宇宙年齡的估算,基本上都是基於這個模型。而這一次的研究,則完全跳出了這個理論,結果與此前的研究有了大約4億年的差距。

  

  不過研究團隊指出:考慮到觀測和計算過程中有±1.6億年的統計學不確定性和±5億年的系統誤差,這個結果也並不違背此前的結論。這意味著二者可以相互印證,那麼兩種方法可能都是正確的,我們推測的宇宙年齡更加可信了。每一個都可以獨立被我們使用,來推測宇宙的年齡。

  不過,在此之前,也有一些關於宇宙年齡的數據,看起來和今天的結果相差甚遠,甚至有些離譜。這些方法也並非是胡編亂造的,看起來也頭頭是道,至於它們為何出錯,目前還不得而知。Valdin等人指出,只有取得更多的觀測數據和研究突破,我們才能找到那些方法錯誤的原因。

  

  「由於宇宙的膨脹帶來了持續不斷的不確定性,收集更多的數據就更加至關重要了。這些數據必須在最大程度上擺脫宇宙學的影響,才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差異的源頭。雖然球狀星團不能被我們直接用來衡量宇宙的膨脹,但它讓我們能夠縮小宇宙年齡的範圍,這就與宇宙的膨脹有關了。目前的宇宙年齡數據也是通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確定的,但它對模型的依賴性很強。而我們的觀測則不需要假設任何一個模型的成立,這是非常有價值的。這兩個結果的一致性可以對宇宙模型的很多重要方面提供確認。」

  宇宙的年齡始終是科學家非常關注的話題,它牽扯著許多的秘密。只不過,長期以來,雖然主流觀點比較相同,但還是有很多人得出了不同的數字。目前來看,138億年這個數字相對比較準確,而且也得到了多個不同方法的印證。

  

  (圖片說明:壯觀的球狀星團)

  恰好在最近,另外一支來自7個國家的科學家團隊也得出了這個結論,不過同樣是利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不過,絕大部分科學家得出這個結論,都是在CDM模型下。這就好像你在地鐵上採訪坐著的人擠不擠一樣,得到一致的答案本就在情理之中。

  正因如此,本次研究才顯得格外重要。就好像剛才地鐵的例子一樣,如果站著的人都說不擠,那才證明的確不擠。因此,本次研究跳出CDM模型對宇宙年齡計算後仍然得出了相似的結果,證明兩個探測方法很可能都是正確的。看樣子,宇宙的年齡已經接近正確答案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遠古球狀星團或是外星智能生命的第一發現地
    漩渦星系M106偽色圖像,結合了韋斯特博克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的中性氫數據(藍色)和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的光學數據(紅色和綠色),黃圈處是科學家觀測到的球狀星團Dailygalaxy網站2016年1月報導稱,根據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羅贊·迪斯特法諾進行的研究,球狀星團可能是銀河系內外星智能生命的第一個發現地。
  • 新研究發現:球狀星團並非如宇宙般古老
    研究發現,位於英仙座星系團中心巨型星系周邊的球狀星團並非全部都那麼古老,其中幾千個球狀星團的年齡只有10億年左右,可能還有更多球狀星團在宇宙演化的不同時期誕生。球狀星團(globular cluster)是由數十萬、有時逾千萬顆,而且幾乎是同時誕生的恆星組成的一種天體結構。
  • 這個球狀星團因「貧鐵」創了紀錄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在天文學中,金屬豐度比太陽低的恆星被稱為貧金屬星,往往誕生時間比較早;富金屬星則與太陽金屬豐度差不多甚至更高,也比較年輕。 年齡越大的貧金屬星代表著越早的宇宙演化階段。從球狀星團的金屬豐度透視早期宇宙 測量球狀星團的金屬豐度可以評估早期宇宙中星系的化學元素積累情況。 李海寧描述道,宇宙誕生之初,大爆炸產生了大量的氫、氦和極其微量的鋰,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了第一代恆星。
  • 距地250萬光年,這個球狀星團因「貧鐵」創了紀錄,顛覆現有理論
    自從17世紀中期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球狀星團以來,如今已經在宇宙中發現了數以百計的球狀星團,其中銀河系中已知的球狀星團數量,就有150餘個。此外,由於早期宇宙中的物質元素非常貧瘠,這也讓球狀星團的金屬豐度極低,根據現有的球狀星團形成理論,它們的金屬豐度最低僅有太陽的250分之一,不過,這個理論伴隨著一個名為RBC EXT8的新球狀星團被發現,已經被顛覆了。
  • 銀河系的元老——球狀星團
    1782年的時候,法國天文學家Pierre Méchain首次觀測到了它。次年,英國天文學家William Herschel也發現了這個天體。1947年,加拿大天文學家Helen Sawyer Hogg正式將它加入到著名的梅西耶星表中。  在這些球狀星團中,通常包含著數十萬顆恆星,而且其中都是非常年老的恆星,有的甚至和銀河系的年齡差不多,是這個星系中最古老的天體。因此,對於科學家來說,這些球狀星團裡的恆星是我們研究銀河系演化史的重要借鑑。
  • 外星生命在哪:銀河系最大球狀星團因太擁擠希望渺茫
    在浩瀚的宇宙中尋找生命無疑是一項漫長而艱巨的任務。不過,現在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從候選名單中劃出一條線,那就是歐米茄半人馬座,銀河系中最大的球狀星團。歐洲南方天文臺的地球望遠鏡捕捉到了歐米茄半人馬座星團,估計有1000萬顆恆星作為銀河系中最大的球狀星團,天文學家長期以來一直期望歐米茄半人馬星團中有可居住的行星。這個龐然大物寬150光年,估計有1000萬顆恆星。
  • 天文學家關於缺乏金屬的球狀星團理論的再思考
    一個國際科學小組在夏威夷Keck天文臺利用額外觀測時間,對隔壁星系——仙女座星系中的一個巨大球狀星團進行了快速觀察,得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發現。這個星團被稱為RBC EXT8。這是迄今為止觀察到的最貧金屬球狀星團;也就是說,它缺乏恆星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形成的「更重」或更複雜的元素。
  • 進一步認識襁褓中的球狀星團
    在銀河系中藏有早期宇宙的化石。在銀暈中大約有150個球狀星團,它們差不多和宇宙本身同樣的年老。
  • 《梅西耶星表》M15︱球狀星團宇宙中最小最古老的恆星群
    如果你能在雙筒望遠鏡或小型望遠鏡中找到危宿三,那麼你就能找到球狀星團梅西耶15或M15號。梅西爾15號距離飛馬座ε星只有幾度之遙,它是由超過10萬顆恆星組成的一個集合,所有的恆星都位於半徑小於100光年的球形區域內!這樣的恆星集合在宇宙中是無處不在,對於像銀河系這樣的大星系來說,包含了數以萬計的密集恆星群:球狀星團。
  • 球狀星團可能是星際文明的故鄉
    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中心(CfA)表示,通過研究球狀星團或密密麻麻的球體可以容納數百萬顆恆星,而該區域的平均面積僅為100光年,可以很好地尋找外星生命。 。CfA天體物理學家Rosanne DiStefano率領科學家小組進行研究並在佛羅裡達州美國天文學會(AAS)第227次會議上介紹了他們的發現,他解釋說,球狀星團很可能是「發現智能生命的第一個地方」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銀河系中大約有150個球狀星團,其中大多數繞星系軌道運行,許多可追溯到大約10億年前的銀河系誕生。
  • 有恆星,銀河系大的「球狀星團」是遠處的一個亮點
    歐洲航天局說,用肉眼觀察,半人馬座和歐米茄看起來像一顆暗淡的星恆星,但我們在這裡看到的藍色球體實際上是一個1000萬恆星的集合,你不能把他們全部數出來,但是在清晰的張美麗中,你可以看到幾個亮點,他們構成了這個獨特的星系團,歐洲空間局歐洲是空的,師範維文天文中心的先生有機會在南美上拍攝這張張和難以置信照片
  • 哈勃望遠鏡計算出球狀星團
    4月19日消息,據美國太空網報導,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發現以及所拍攝的照片,美國天文學家計算出球狀星團——半人馬座ω星團內的恆星在未來1萬年如何移動。形象地說,他們打造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時光機器,讓我們有機會一睹未來1萬年的宇宙景象。  在2000年前古羅馬天文學家託勒密第一次記錄下這個星團時,半人馬座ω星團還被認為是一顆恆星。根據天文學家的觀測,這個位於銀河系,距離地球近1.6萬光年的星團擁有大約1000萬顆恆星,並且均繞著一個共同的引力中心運行。
  • 哈勃捕捉到令人矚目的球狀星團的圖像 由成千上萬顆恆星組成
    據航天局稱,這是一個由成千上萬顆顏色各異的恆星組成的球狀星團。這些恆星的大小不一,描繪出一幅色彩斑斕的天體圖,恆星平均密度比太陽周圍的恆星密度高數十倍。 「年邁」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圍繞地球運行了幾十年,捕捉到了我們周圍宇宙的驚人觀測結果。雖然它的壽命已接近尾聲,但它仍能拍出令人矚目的圖像,其中最新的一張照片已被NASA重點報導。
  • 星系都扁平狀,那為什麼球狀星團就不會塌縮呢?
    為什麼一個球狀星團不會因為恆星的相互引力作用而坍縮成一個單一的天體呢?球狀星團是宇宙中古老的恆星集合球狀星團是一種奇怪的恆星集合,其中心並沒有類似於我們太陽系的大質量天體,或者像星系中心那樣的大黑洞。相反它們是由大量恆星組成的非常古老的星團,平均大約有幾十萬顆恆星,星團圍繞著星系的邊緣運行,呈球形分布。
  • 太空探索:球狀星團在附近的星系大都市中講述恆星形成的故事!
    球狀星團,數十萬顆恆星的密集束,擁有宇宙中一些最古老的倖存星。處女座調查中的大多數星團都超過50億年。哈勃研究發現有證據表明,這些強壯的先驅者更有可能在密集區域形成,其中恆星誕生的速度很快,而不是從星繫到星系。哈勃望遠鏡的「眼睛」是如此鋒利,以至於它能夠挑選出模糊的球狀星團,在那個距離上,看起來像星系周圍聚集的個別恆星,而不是星團。處女座群由2,000多個星系組成,距離我們大約5400萬光年。
  • 銀河系最大的球狀星團,相當於160萬太陽質量,照片終於被拍到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近日,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一張球狀星團NGC 6441照片,在哈勃望遠鏡的觀測下,我們發現NGC 6441位於天蠍座中一個巨大的球狀星團,是銀河系中質量最大的恆星之一,其總質量為
  • 利用LIGO尋找球狀星團中的2G黑洞
    在廣義相對論中,黑洞只用三個數字來完全描述:電荷、質量和自旋(spin)。幾乎在所有情況下,我們假設天體物理中黑洞的電荷可以忽略不計。然而,黑洞的質量和自旋可以有不同的數值,而這些數值的分布,可以告訴我們黑洞的來源。
  • 不依賴宇宙學模型,僅用球狀星團:就推斷出宇宙誕生133.5億年!
    大多數球狀星團在年齡上也是一致,包含已經進入紅巨星分支(RGB)階段的較老恆星。事實上,對銀河系球狀星團的研究表明,我們銀河系中一些最古老的恆星存在於其中。具體地說,研究人員根據星等研究了這些星團中恆星的分布,這些星等是通過使用修改後的等時線對數據進行建模而獲得。這個軟體包採用恆星模型提供的合成測光技術,然後根據相同年齡、相同質量的恆星在演化軌跡上發現的位置來插值它們的星等。利用薩拉熱迪尼等人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對球狀星團進行研究所得的星表。
  • 半人馬座歐米伽星團,看似一個小藍點,實則有1000萬顆恆星!
    半人馬座歐米伽星團(Omega Centauri)是一個完美的球狀星團之一:由於引力的作用,中心有非常高密度的恆星,而且幾乎是完美的球形(「球狀星團」的名字來自拉丁語,意思是小球體,球狀體)。半人馬座歐米伽星團生活在銀河系的光暈中,距離地球約15800光年。和其他球狀星團一樣,半人馬座歐米伽星團是由非常古老的恆星組成,幾乎沒有氣體和塵埃,這表明該星團中的恆星形成早已停止。
  • 一球狀星團確診貧「血」,重元素含量下限再次刷新
    球狀星團與其所在星系中最古老的部分存在高度關聯,因此,測量球狀星團的化學組成有助於理解宇宙早期所含化學元素的圖景。近期,天文學家們在仙女星系(M31)中發現了一個編號為RBC EXT8的大質量球狀星團,其重元素含量極低。該球狀星團中鐵元素的含量僅為太陽的八百分之一,即使與先前已知的貧鐵球狀星團相比,也還是低了三倍。其鎂元素的含量也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