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球狀星團並非如宇宙般古老

2021-01-19 環球世界未解之謎

近期一份刊登於《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的研究稱,對英仙座星系團中心的球狀星團的觀測,發現了一些有悖目前理論認知的地方,而這有助於解釋大型星系周圍球狀星團的一些疑惑。

研究發現,位於英仙座星系團中心巨型星系周邊的球狀星團並非全部都那麼古老,其中幾千個球狀星團的年齡只有10億年左右,可能還有更多球狀星團在宇宙演化的不同時期誕生。

球狀星團(globular cluster)是由數十萬、有時逾千萬顆,而且幾乎是同時誕生的恆星組成的一種天體結構。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宇宙在近138億年前大爆炸生成之後不久,在第一個星系誕生之前、或者是與此同時,生成了大量的球狀星團。

也就是說,天文學家普遍認為球狀星團是宇宙中人類可見的最古老的天體。球狀星團在誕生之後,除了其中一些恆星的衰老和死亡之外,並沒有更多的變化。

在隨後一個個星系誕生後,每個星系周圍都圍繞著一些球狀星團。比如我們的銀河系周圍有約150個這樣古老的球狀星團。在足夠黑暗的地方,有的肉眼即可見。比我們銀河系更大的星系周圍,有著更多這樣的球狀星團。

目前觀測到的數量最多的球狀星團,聚集在位於星系團中心的大型星系的周圍,數量可達1萬~2萬個。因此科學家認為,球狀星團的形成、以及它們聚集在星系周圍的這個過程,隱藏著星系的誕生和演化的重要線索。

星系團由成百上千個星系靠引力聚集在一起,中間充滿著高溫氣體(溫度可達太陽的10倍以上)。這些氣體的質量超過星系團中所有恆星質量的總和。

然而這份由香港大學物理系林仁良博士引領的研究發現,位於英仙座星系團中心巨型星系周邊的球狀星團並非全部都那麼古老,其中幾千個球狀星團的年齡只有10億年左右,可能還有更多球狀星團在宇宙演化的不同時期誕生。

這份研究提供的圖片上可以看到,這些較「年輕」的球狀星團與複雜細絲網狀結構的冷氣體有著密切的聯繫。研究人員由此推斷這些星團是在延伸到巨型星系外圍的冷氣體中誕生。

該研究組認為,冷氣體由瀰漫在整個星系團的熱氣體沉澱而來,熱氣體的密度在朝著星系團的中心急速上升。早期球狀星團在形成後不受網狀冷氣體束縛,好像雨水從雲層中凝結而落下,落向星系團中心的巨型星系內。

相比之下,較老的球狀星團由於圍繞巨型星系行運行時彼此間的隨機性,使得它們隨機地分布在巨型星系周圍。

研究人員認為這份研究解釋了至少三個關於球狀星團的疑惑:

● 首先是球狀星團的巨大數量,顯然其中一部分是在宇宙演化過程中、由星系團內的高溫氣體形成,並非目前認為的所有都在宇宙初期形成;

● 解釋了大型星系周圍球狀星團多彩的顏色特徵:由於其中質量大的藍色恆星較早死亡,剩下質量較小的紅色恆星,這解釋了為什麼隨著球狀星團歲數的增大,顏色由藍色變紅色,因此不同年齡的球狀星團呈現不同的顏色;

● 最後,研究人員還認為這份研究也能解釋為什麼一些巨型星系(質量相當於我們銀河系10倍以上的星系)在發展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大:這是因為周圍大質量的球狀星團可以維持久一些,而小的星團在圍繞星系運動的過程中逐漸被扯散,裡面的恆星逐漸併入星系,使得大型星系越來越大。

相關焦點

  • 遠古球狀星團或是外星智能生命的第一發現地
    此外,它們都非常古老,歷史可追溯到銀河系誕生之初。根據一項新研究,球狀星團是搜尋具備太空探索能力的先進外星文明的理想所在。無論從哪個方面,球狀星團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所在。它們的平均直徑只有100光年,但密度極高,聚集著多達100萬顆恆星。此外,它們都非常古老,歷史可追溯到銀河系誕生之初。根據一項新研究,球狀星團是搜尋具備太空探索能力的先進外星文明的理想所在。
  • 《梅西耶星表》M15︱球狀星團宇宙中最小最古老的恆星群
    今天的梅西耶天體有著120億年的歷史,幾乎和整個137億年的宇宙一樣古老!它就是球狀星團梅西耶15號。在NGC星表的編號為7078,也稱為NGC 7078!在天空中如何找到M15在夜空中最容易找到的星群之一是夏季大三角,由三顆非常明亮的恆星天津四(天鵝座)、織女星(天琴座)和牛郎星(天鷹座)穿過銀河平面組成。
  • 宇宙年齡數據要更新?利用球狀星團,科學家得出了這個數字
    這項研究是巴塞隆納大學(ICCUB)宇宙科學研究所的博士前研究員David Valcin領導他來自西班牙、法國及美國的同事們進行的,他們利用了銀河系中的球狀星團,得出了這個數字,並且已經將論文提交到《宇宙學和天體粒子物理學雜誌》等待審核。  球狀星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恆星集合,它們的特點也非常明顯。它們與疏散星團是相對的兩種星團,比後者的恆星密度更大。
  • 銀河系的元老——球狀星團
    1782年的時候,法國天文學家Pierre Méchain首次觀測到了它。次年,英國天文學家William Herschel也發現了這個天體。1947年,加拿大天文學家Helen Sawyer Hogg正式將它加入到著名的梅西耶星表中。  在這些球狀星團中,通常包含著數十萬顆恆星,而且其中都是非常年老的恆星,有的甚至和銀河系的年齡差不多,是這個星系中最古老的天體。因此,對於科學家來說,這些球狀星團裡的恆星是我們研究銀河系演化史的重要借鑑。
  • 一球狀星團確診貧「血」,重元素含量下限再次刷新
    球狀星團與其所在星系中最古老的部分存在高度關聯,因此,測量球狀星團的化學組成有助於理解宇宙早期所含化學元素的圖景。近期,天文學家們在仙女星系(M31)中發現了一個編號為RBC EXT8的大質量球狀星團,其重元素含量極低。該球狀星團中鐵元素的含量僅為太陽的八百分之一,即使與先前已知的貧鐵球狀星團相比,也還是低了三倍。其鎂元素的含量也非常低。
  • 距地250萬光年,這個球狀星團因「貧鐵」創了紀錄,顛覆現有理論
    球狀星團形成理論被顛覆在宇宙中,恆星是最古老的居民,恆星也是有「家」的,它們大量聚集的地方,就是宇宙中隨處可見的球狀星團。自從17世紀中期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球狀星團以來,如今已經在宇宙中發現了數以百計的球狀星團,其中銀河系中已知的球狀星團數量,就有150餘個。
  • 太空探索:球狀星團在附近的星系大都市中講述恆星形成的故事!
    球狀星團,數十萬顆恆星的密集束,擁有宇宙中一些最古老的倖存星。處女座調查中的大多數星團都超過50億年。哈勃研究發現有證據表明,這些強壯的先驅者更有可能在密集區域形成,其中恆星誕生的速度很快,而不是從星繫到星系。哈勃望遠鏡的「眼睛」是如此鋒利,以至於它能夠挑選出模糊的球狀星團,在那個距離上,看起來像星系周圍聚集的個別恆星,而不是星團。處女座群由2,000多個星系組成,距離我們大約5400萬光年。
  • 星系都扁平狀,那為什麼球狀星團就不會塌縮呢?
    為什麼一個球狀星團不會因為恆星的相互引力作用而坍縮成一個單一的天體呢?球狀星團是宇宙中古老的恆星集合球狀星團是一種奇怪的恆星集合,其中心並沒有類似於我們太陽系的大質量天體,或者像星系中心那樣的大黑洞。相反它們是由大量恆星組成的非常古老的星團,平均大約有幾十萬顆恆星,星團圍繞著星系的邊緣運行,呈球形分布。
  • 進一步認識襁褓中的球狀星團
    在銀河系中藏有早期宇宙的化石。在銀暈中大約有150個球狀星團,它們差不多和宇宙本身同樣的年老。
  • 哈勃望遠鏡計算出球狀星團
    4月19日消息,據美國太空網報導,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發現以及所拍攝的照片,美國天文學家計算出球狀星團——半人馬座ω星團內的恆星在未來1萬年如何移動。形象地說,他們打造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時光機器,讓我們有機會一睹未來1萬年的宇宙景象。  在2000年前古羅馬天文學家託勒密第一次記錄下這個星團時,半人馬座ω星團還被認為是一顆恆星。根據天文學家的觀測,這個位於銀河系,距離地球近1.6萬光年的星團擁有大約1000萬顆恆星,並且均繞著一個共同的引力中心運行。
  • 這個球狀星團因「貧鐵」創了紀錄
    因此,找到貧金屬星是研究恆星演化史的關鍵。 據悉,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距地球250萬光年的仙女座星系外圍發現了一個迄今金屬豐度最低的球狀星團RBC EXT8。 這一發現刷新了大型球狀星團的理論金屬豐度下限,挑戰了現有的球狀星團形成理論。相關研究成果於10月15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 球狀星團可能是星際文明的故鄉
    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中心(CfA)表示,通過研究球狀星團或密密麻麻的球體可以容納數百萬顆恆星,而該區域的平均面積僅為100光年,可以很好地尋找外星生命。 。CfA天體物理學家Rosanne DiStefano率領科學家小組進行研究並在佛羅裡達州美國天文學會(AAS)第227次會議上介紹了他們的發現,他解釋說,球狀星團很可能是「發現智能生命的第一個地方」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銀河系中大約有150個球狀星團,其中大多數繞星系軌道運行,許多可追溯到大約10億年前的銀河系誕生。
  • 天文學家關於缺乏金屬的球狀星團理論的再思考
    上周(2020年10月15日),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宣布發現了迄今為止記錄的最貧金屬的球狀星團。球狀星團是在星系的暈中發現的大型高對稱性的星團。天文學家所說的「金屬」,並不是指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堅硬的閃閃發光的固體金屬,而是指碳,氮,氧,氖,鐵和鎂這樣的在恆星內部形成的比氫和氦重的元素,而氫和氦一般產生於宇宙大爆炸。這個新發現的貧金屬球狀星團在M31(仙女座星系,銀河系附近的大型漩渦星系)中非常顯眼,由於它的金屬含量太少,使科學家不得不重新審視那些已經被接受的星系形成理論,同時也引發了一些關於球狀星團在何時如何形成的疑問。
  • 銀河系中球狀星團的空間分布
    根據結構,構成它們的恆星的數量和與銀河核相關的分布,星團可以分為開放和球狀。開放星團- 開放星團(以前稱為星系團)是不規則形狀的星團,包含數百顆恆星。Ple宿星在金牛座中,肉眼可見七星或九星,就是這類星團的一個例子。作為該組的一部分的700至800顆恆星之間的平均距離,以照相板計算,是我們社區恆星之間平均間隔的三分之一。
  • 銀河系最大的球狀星團,相當於160萬太陽質量,照片終於被拍到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近日,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一張球狀星團NGC 6441照片,在哈勃望遠鏡的觀測下,我們發現NGC 6441位於天蠍座中一個巨大的球狀星團,是銀河系中質量最大的恆星之一,其總質量為
  • 人類拍攝到銀河系最大球狀星團照片!擁有160萬太陽質量!
    這幅圖像是銀河系中質量最大的球狀星團NGC6441的照片!NGC6441是屬於天蠍座中一個巨大的球狀星團。它是銀河系中質量最大的恆星之一,其中的恆星總質量為160萬太陽質量。NGC 6441是一個華麗的宇宙視覺奇觀。它還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它擁有四顆脈衝星,變星數量非常多,對於球狀星團來說具有相當高的金屬豐度。
  • 有恆星,銀河系大的「球狀星團」是遠處的一個亮點
    歐洲航天局說,用肉眼觀察,半人馬座和歐米茄看起來像一顆暗淡的星恆星,但我們在這裡看到的藍色球體實際上是一個1000萬恆星的集合,你不能把他們全部數出來,但是在清晰的張美麗中,你可以看到幾個亮點,他們構成了這個獨特的星系團,歐洲空間局歐洲是空的,師範維文天文中心的先生有機會在南美上拍攝這張張和難以置信照片
  • 在15800光年外,半人馬座星團中:發現11顆最缺乏金屬的恆星!
    通過分析光譜數據,天文學家觀測了半人馬座歐米茄球狀星團,目的是找到一群金屬豐度非常低的恆星,研究探測到了這個星團中11顆最缺乏金屬的恆星,其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對銀河系中球狀星團(GC)的觀測對天文學家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們是宇宙中最古老的物體之一。因此,球狀星團也被認為是研究恆星演化過程的天然實驗室。
  • 物質轉移通道決定球狀星團多星族形成與演化
    物質轉移通道決定球狀星團多星族形成與演化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昆明4月19日電 (記者趙漢斌 通訊員陳豔)球狀星團是由成千上萬甚至數十萬顆恆星組成,外貌呈球形的恆星集體。近期,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大樣本恆星演化組針對球狀星團中元素豐度異常現象,發現了小質量雙星的穩定物質轉移的形成機制。這一成果發表在4月出版的最新一期國際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球狀星團中元素豐度異常現象也被稱為「多星族現象」。一般認為球狀星團是單星族的理想模型,也就是說同一星團裡所有恆星的表面豐度是一致的。
  • 觀測太陽系外部世界,發現球狀星團周圍行星系統最多存活五分之一
    球狀星團中丟失最多的行星球狀星團周圍恆星周圍的行星系統最多可能存活五分之一。球狀星團,是天文學名詞,因其外形類似球形而得名。球狀星團由成千上萬甚至數十萬顆恆星組成,外貌呈球形,越往中心恆星越密集。球狀星團裡的恆星平均密度比太陽周圍的恆星密度高數十倍,而它的中心附近則要大數萬倍。同一個球狀星團內的恆星具有相同的演化歷程,運動方向和速度都大致相同,它們很可能是在同時期形成的。它們是銀河系中最早形成的一批恆星,有約100億年的歷史。球狀星團是由數千顆恆星組成的密集而長壽的星團,目前尚不清楚行星在這種環境中的運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