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4月1日起對全球開放?「中國天眼」總工程師姜鵬這樣回應

2021-01-08 金臺資訊

人民網北京1月7日電(方經綸)日前,我國對外宣布,自今年的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向中國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並將於今年8月1日開始,對通過申請的外國科學家,分配使用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使用時間。人民網強國論壇部記者就FAST及其開放申請使用等話題採訪了FAST總工程師、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姜鵬。姜鵬表示,FAST是我國近十年內完成的一項舉世矚目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我國宣布開放申請使用FAST,彰顯了開放合作的科研態度,體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強國論壇:請您簡單地給我們介紹一下FAST,它的建成使用能發揮哪些作用?

姜鵬: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的全稱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因其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人們形象地稱其為「中國天眼」。

FAST位於貴州省平塘縣境內,2011年3月開工,2016年9月竣工,2020年1月通過國家驗收並投入使用。它是我國目前自主研發的世界上最大的、靈敏度最高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它也是我國近十年內完成的一項舉世矚目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

由於全新的設計思路,加之得天獨厚的臺址優勢,使得FAST突破了射電望遠鏡的百米口徑以上的高精度難題,開創了建造巨型射電望遠鏡的新模式。巨大的接收面積註定了FAST有其他射電望遠鏡無法比擬的優勢,即超高的靈敏度。

對於觀測範圍可達已知宇宙邊緣的FAST來說,探索發現脈衝星、中性氫觀測、譜線觀測、尋找可能的星際通訊信號等是其重要的使命。

可以說,FAST建成使用,有力地提升了我國射電天文研究和技術水平。

強國論壇:目前FAST都取得了哪些科研上成果?

姜鵬:FAST為我國天文學家的工作提供了許多新的機遇。

2020年,我國天文學家團隊運用FAST對目前天文學最神秘的現象之一「快速射電暴」的觀測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這是全世界天文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位於銀河系內的「快速射電暴」,這次被FAST觀測到的極強磁場中子星,也成為了目前唯一被觀測驗證的可以產生「快速射電暴」的天體。我國天文學家團隊關於此次發現的科研論文在著名的科學雜誌《自然》(Nature)上發表,同時,該發現也被《自然》雜誌評價為2020年世界十大重要科技發現之一。

目前,我們各個天文觀測項目通過FAST發現的脈衝星總數量超過了280顆;同時, FAST也大大拓展了其它觀測發現的可能性。比如天文學家如果用FAST發現了一個脈衝星——黑洞雙星系統的話,那麼人類將有可能第一次精確地測量到黑洞的質量。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強國論壇:我國對全球科研工作者開放申請使用FAST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姜鵬: FAST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先進大型天文觀測設備,國際上並沒有任何一個硬性規定要求我們將FAST與全世界共享。FAST對全世界的開放申請使用,秉承了我國對外開放合作的科研態度,體現著一個努力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形象。

FAST並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正在工作的射電望遠鏡,但在2020年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遺憾地停止了工作之後, FAST作為全球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需要更多地肩負起幫助人類觀測宇宙的責任。我們希望通過FAST對外有序開放合作,匯聚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大家集思廣益,促進天文科學成果更多更好地產出。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4月1日,「中國天眼」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中國天眼」世界領先「中國天眼」是南仁東付出20多年的心血完成的,當時在他提出要建設這樣一座望遠鏡的時候,面對的幾乎都是專家的質疑。儘管如此,南仁東還是決定堅持這個計劃。從籌措資金開始,南仁東去一家又一家的企業敲門,最終獲得了20多家企業的支持。隨後就是選址問題,他跑遍了無數大小山川,終於在貴州的一座大山中,找到了完美的架設地點。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時間:2021-01-04 20:0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到底是什麼情況,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 「中國天眼」全球開放 觀測申請不限於這些領域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4月1日起「中國天眼」正式向全球開放
    撰寫:桑由於中國貴州平塘縣當地生態環境保護較好以及大氣能見度高非常適合天文觀測,1994年中國著名天文學家南仁東提出在此地建設巨型射電望遠鏡的構想,在2011年三月中國貴州FAST巨型射電望遠鏡開工建設,歷經五年之後正式竣工,並於去年一月,通過國家驗收進入使用階段,同時,這也是近十年來我國又一個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落地
  • 中國天眼對全世界開放!總工程師親自講述它的故事
    人類凝望宇宙的「大眼睛」,曾有兩個,一個位於中國,一個位於地球另一側的波多黎各。 2020年12月1日,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已無修復可能。只剩躺在貴州大山深處的「中國天眼」,靜靜凝望著深邃的宇宙。
  • 讓「中國創造」,擦亮深邃「天眼」!
    2010年8月,工程開工前夕。「國內頂級的應用於斜拉橋上的鋼索,標準強度是200兆帕、抗200萬次彎曲,用在『天眼』實驗上都斷了。」時任饋源支撐系統總工程師的孫才紅說。當時負責索疲勞問題的是剛到國家天文臺工作的力學博士姜鵬。他立下「軍令狀」,與一家企業合作,進行了有史以來最系統、最大規模的索疲勞試驗,經歷近百次失敗,用了一年半時間終於找到突破口,研製出滿足要求的鋼索。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 擁有30個標準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
    IT商業網1月4日訊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天眼 4 月 1 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據了解,中國天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繼美國望遠鏡Arecibo坍塌後,中國貴州的FAST也是全球唯一的「天眼」。
  • 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徵途——「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新華社貴州平塘1月11日電 題: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徵途——「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新華社記者齊健、王麗、董瑞豐  1月11日,當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 「中國天眼」將正式對全球開放;美國新冠確診病例再度爆表,美媒:在崩潰邊緣了;莫迪激動了:祝賀印度丨每日大新聞
    「中國天眼」將正式對全球開放(資料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姜鵬:從結構工程師變成「半個天文人」
    沒錯,它就是中國天眼(FAST)。 全名「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靈敏度達到世界第二大望遠鏡的2.5倍。
  • 第五屆中國製造日活動線上線下聯動 中國天眼總工等講述背後故事
    12月26日,由團中央宣傳部、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國科協科普部聯合主辦,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中國青年報社、中央企業媒體聯盟協辦的「聚力新徵程,築夢十四五」——第五屆「中國製造日」網絡傳播活動在線上線下同步舉行在北京舉行的主會場上,「中國榮耀」「硬核支援」「大國重器」「中國品牌」「自立自強」「揚帆遠航」六個板塊的主旨演講和圓桌訪談陸續呈現,餘夢倫、姜鵬、金燦榮、方文墨等60餘位科技專家、
  • 不可能變可能 「天眼」精神讓奇蹟延續
    1月11日,FAST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對中國的天文學家來說,初露鋒芒的「天眼」值得期待。正如FAST其名,「快一點、再快一點」,讓中國人儘早用上探索宇宙的利器,是「天眼」之父南仁東生前最大的願望,也是整個FAST團隊的使命。 數年間,一批有個性、有想法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聚到一起,一次又一次攻克難關。
  • 240+,「中國天眼」交出最新成績單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2020年1月驗收以來交出的最新成績單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發布會介紹,「中國天眼」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其中,「中國天眼」的快速射電暴研究成果近日陸續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中國天眼」的順利運行,使得我國相關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的核心研究力量。▲ 來源於磁層的快速射電暴偏振多樣性(圖源:國家天文臺)「天文學是一門極度依賴觀測設備的科學。」
  • 「中國天眼」4年迎成果井噴
    2016年,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竣工,其反射面相當於30個足球場,經過3年調試,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大大拓展了人類的視野,也讓中國天文學家終於有機會走到人類視界的最前沿。 如今,FAST望遠鏡已經對國內天文學家開放,一個又一個原創突破接連「冒」了出來。
  • 美國天眼坍塌,中國天眼成為全球焦點,開放後一波申請熱潮來襲
    要知道,在中國「天眼」FAST問世之前,阿雷西博望遠鏡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長期以來,美國等全球眾多科學家都藉助它進行各種天文研究並尋找地外文明。如今,阿雷西博望遠鏡成為了歷史,全世界有把目光聚焦到了中國。因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在今年1月完成驗收,各項指標保持平穩。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在FAST運行情況和最新科學成果的同時也正式宣布,明年FAST將向全球正式開放。
  • 4月1日,天眼FAST將對全球科學家開放,美國:我們可以用嗎?
    12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表示,該機構位於南美的波多黎各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坍塌了。據悉,2020年,這座望遠鏡發生了兩次事故。望遠鏡上空的設備從空中墜落,砸壞瞭望遠鏡的反射盤。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已無法使用。
  • 中國「天眼」向全球開放,科學家能找到外星文明嗎?
    —— 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蘇聯科學家,現代航天學和火箭理論的奠基人,航天之父)中國貴州,一隻碩大無比的「天眼」,正靜靜躺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喀斯特窪坑中,好奇地打量著宇宙。▲ 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 中國「天眼」將向國際開放 此舉獲贊
    中國「天眼」將向國際開放 此舉獲贊   地球「兩大天眼」之一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於12月1日坍塌,世界「兩大天眼」僅剩中國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俗稱中國「天眼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此前曾表示,2021年起,中國「天眼」將面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使用。近日,多家外媒發布相關報導。  12月15日,法國《法蘭西西部報》報導稱,中國「天眼」作為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口徑為500米,接收面積相當於近30個足球場,將於2021年面向全球科學家開放。
  • 全球唯一天眼!中國天眼將向全球科學家開放,美媒:看後讓人驚嘆
    據26日美國哥倫比亞公司的報導,在我國面向全球開放我國的天眼後,該媒體記者來到實地進行參觀,看完後只有一個感慨:著實讓人驚嘆!01全球僅剩唯一天眼在本月月初的時候,全球第二大天眼,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阿雷西博望遠鏡是全球第二大"天眼",多年來貢獻極大。隨著此次阿雷西博的坍塌,全球只剩下一個天眼,就是位於中國貴州的"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