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歐美啟動第一輪經濟制裁後,俄羅斯便積極推動本國對外貿易結算的「去美元化」,這也成為俄羅斯決定與中國擴大經濟合作的契機,人民幣國際化在俄也屢屢取得新進展。
美國擔憂的事情出現:人民幣國際化在俄取得亮眼成績!
據經濟參考報11月20日報導,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在本幣結算、購買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和投資儲備貨幣等方面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在本幣計算方面,2014年10月13日,中俄便籤署了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8150億盧布的三年期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並於2017年延長了三年。有聲音指出,此舉意在擴大兩國的經貿關係以及降低對美元的依賴。
確實如此,俄央行和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美元在中俄貿易中的佔比為46%,首次跌破50%。擠掉美元的是歐元和人民幣,歐元在中俄貿易結算中佔比超過30%,人民幣佔比超過17%,均創下歷史新記錄。
在投資儲備貨幣方面,俄羅斯大幅增加了外匯儲備中的人民幣佔比。2015年-2019年初,這一比重從5%躍升至15%。截至2019年6月30日,人民幣佔比為13.2%。而在2019年初,俄央行將美元資產削減1010億美元,美元佔比從43.7%降至23.6%。
此外,俄羅斯還批准該國主權財富基金「國家福利基金」投資人民幣和中國國債。俄羅斯-亞洲工業企業家聯盟主席維塔利·曼克維奇還表示,由於中國是疫情後唯一出現經濟增長的國家,俄羅斯投資者將開始更積極地加大對中國債券的投資,在未來數年內,中俄貿易本幣結算的份額可能增加至50%。
走下神壇,200個經濟體對美元「亮劍」!
俄外貿銀行行長科斯京更是大膽預測,「在不遠的將來,人民幣將在世界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我對此充滿信心。」
事實上,人民幣國際化啟動已逾十年,已實現了從跨境貿易支付結算,到投融資貨幣,再到全球儲備貨幣的「三級跳」。就算是疫情期間,人民幣在國際社會的存在感絲毫沒有降低,反而越來越強。11月19日,中國銀行發布2020年三季度跨境人民幣指數(CRI),三季度CRI指數為316,較二季度上升1點。
其中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中人民幣跨境結算使用規模突破1.2萬億元,同比增長14.2%;同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與中國之間的跨境人民幣收付規模環比增長3.4%;而第三季度跨境證券投資項下的人民幣結算則超過5萬億元,同比增長約五成……
和人民幣加速國際化的情況相反的是,美元卻開始「跌落神壇」。
根據全球銀行間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顯示,10月份,歐元跨境支付使用量高達37.82%,超過了美元的37.64%,這是7年來美元首次把全球第一大支付貨幣的位置輸給了歐元,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獨佔鰲頭的地位遭到動搖。
報導指出,這是綜合200個經濟體的11000家金融機構所有跨境支付數據的結果。200個經濟的表態,也足以說明「去美元化」已經是大勢所趨。
文 | 李澤鈽 題 | 圖 | 盧文祥 審 | 徐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