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時評:逆風增長,中國經濟被國際機構廣泛看好

2020-12-15 瀟湘晨報

在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逆風增長,引來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經合組織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就預測,中國仍將是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年經濟增長預計為1.8%,2021年經濟增長預計將達到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明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達8.2%。

世界需要中國,全球經濟增長離不開中國的持續發展。2006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14年全球排名第一,2019年超過30%。中國經濟穩步復甦特別是疫情防控有效背景下有序復工復產,更是為全球產業鏈穩定和貿易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世界經濟低迷背景下,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恢復也正在給世界各國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被國際機構廣泛看好,在於中國經濟恢復快。「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儘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中國超大規模經濟的優勢沒有改變,強大的經濟發展韌性沒有改變。從數據來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速達到4.9%,中國經濟逐季加速,前三季度經濟增長實現轉正,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恢復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也是被國際機構廣泛看好的關鍵所在。

被國際機構廣泛看好,在於中國經濟動能足。新時代需要新動能,新動能引領新發展。2019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已經達到161927億元,相當於GDP的比重為16.3%。雲端互動、數據拼單、工業網際網路轉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為支撐的新業態新模式迅速「補位」,正在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網際網路+」暖風勁吹,中國經濟動能強勁,這也被國際機構廣泛看好。

被國際機構廣泛看好,在於中國經濟前景好。風物長宜放眼量。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發展動力活力進一步增強。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達到52.1%,連續9個月站上榮枯線,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四季度經濟增長或將比三季度進一步加快。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經濟發展的光明前景也被國際機構廣泛看好。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已經連續6個月保持正增長。近期多項數據顯示,在世界經濟遭受疫情嚴重衝擊的情況下,中國與多國貿易逆勢增長,已經成為全球市場中的罕見亮點。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多國蔓延,世界經濟仍面臨巨大不穩定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平穩發展,既造福著中國人民也將惠及世界人民。(林溪)

【來源:中國吉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在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逆風增長,引來外國投資機構廣泛關注。經合組織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中國仍將是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年經濟增長預計為1.8%,2021年經濟增長預計將達到8%。
  • 新華國際時評:應變有為的中國經濟令世界矚目
    新華國際時評:應變有為的中國經濟令世界矚目 出處:新華社    2020年12月18日 大疫之年,世界經濟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中國應變有為,有望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人民論壇網評 | 中國經濟「正增長」彰顯逆風飛翔正能量
    人民論壇網評 | 中國經濟「正增長」彰顯逆風飛翔正能量 2020-10-20 20:34:30疫情大考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今年中國經濟已實現正增長,成績來之不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3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是對我國在短期內始終以責任意識、創新意識、憂患意識,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成效的最新註解。  以責任意識為「正增長」夯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 外資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明年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領頭雁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外資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明年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領頭雁出口增速遠超預期、消費快速復甦、新經濟業態蓬勃發展……2020年,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畫卷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筆,中國有望成為全球少數幾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經濟體之一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構建新發展格局,讓中國經濟航母在逆風逆水...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尤其是一些經濟大國受疫情的影響,經濟走向下行,使得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衝擊,造成全球性的經濟低迷,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進而加大了國際市場運作的風險指數。正如習總書記所言,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必須要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
  • 解盤年中經濟·智說⑧丨田輝:經合組織看好中國經濟長期前景
    經合組織看好我國經濟長期前景經合組織預計,2020-2024年,我國經濟平均增速將放緩至5.6%。儘管該增速的絕對水平已明顯低於前幾年平均水平,但經合組織仍總體看好我國經濟前景。首先,經合組織認為,以國際標準衡量,5.6%的增長仍然強勁,不僅遠遠高於美、歐、日等發達國家,而且相比許多亞洲新興經濟體也並不遜色,仍在快速追趕OECD經濟體。其次,經合組織認為,若推動生產力促進型的改革,我國經濟增長潛力還可以進一步提升。相關改革包括打破行政壟斷和進一步推進開放。
  • 宏觀|機構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以上
    機構樂觀預測:明年全球經濟增速或超6%相對於2020年全球經濟的負增長,各大機構都展現出樂觀預期。最樂觀的是摩根史坦利的分析師,他們預計明年全球經濟將增長6.4%,並維持其V形復甦的預期。花旗集團的經濟學家則沒那麼有信心,他們預計全球經濟將增長5%。人們的共識是,即使出現經濟反彈,全球多數地區的就業和通脹仍將面臨壓力,這要求各國央行在今年保持寬鬆貨幣政策。在許多國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際,預計新年將迎來一個艱難的開端。然而,財政刺激和廣泛分發疫苗將促進經濟增長。全球通脹可能仍將維持在低位,許多國家的利率可能仍將維持在接近於零的水平。
  • 國際機構上調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美媒:遠超增長潛力預期
    來源:海外網資料圖:北京街頭(路透社)海外網12月11日電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日前發布最新報告,上調有關2021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測。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10日報導稱,中國政府有力控制新冠疫情,帶動了國內經濟復甦,發展勢頭大大超出各界預期,同時也有望促進全球經濟環境改善。據CNBC報導,惠譽9日發布報告,預計中國2021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8%,高於9月份時預測的7.7%。
  • 【穆迪上調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
    2020-08-29 10:32:33來源:FX168 【穆迪上調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日前更新其全球宏觀展望報告,把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上調至1.9%,同時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左右。
  • 國際時評丨中國經濟應變有為的成功密碼
    從剛剛公布的11月中國經濟主要數據來看,四季度經濟增長有望比三季度進一步加快,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常態運行,全年保持較好的增長水平值得期待。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發布報告說,中國經濟復甦前景穩定,「很多經濟指數目前已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這讓外界倍加關注中國經濟逆勢前行、應變有為背後的成功密碼。  中國應變有為,體現在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治理智慧。
  • 國際時評 | 中國發展新開局 世界經濟新機遇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 李潔)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今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市場和更多發展新機遇。新機遇,來自持續釋放的消費潛力。
  • 國際時評|後疫情時代世界之問的中國答案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習近平主席深入思考人類前途命運,深刻總結疫情帶來的啟示,從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正確對待經濟全球化、綠色低碳轉型、全球治理體系改革4個問題切入,深刻闡述了中國的理念和主張,就「時代之問」進一步給出中國答案,引發國際社會廣泛共鳴。
  • 長白時評:向「時代楷模」學習什麼?
    長白時評:向「時代楷模」學習什麼? 編輯:孔笑妍    來源:中國吉林網    2020-12-15 09:51 校對:徐冰鑫    審核:張亮
  • 中央廣電總臺系列海峽時評引海內外輿論廣泛關注
    《頑固「臺獨」分子必將遭到嚴厲懲處》等四篇「總臺海峽時評」,重磅出擊,給「臺獨」以極大震懾!點擊標題 回顧時評↓↓↓系列評論充分揭露民進黨當局見風使舵、賣身求榮的醜惡面目,有力批駁某些美國政客妄圖攪亂臺海、分裂中國、遏制中國的狼子野心。
  • 鵬元國際陳科:中國經濟增長及主權信用展望
    鵬元國際首席評級官陳科博士出席並就主權評級的特殊性、鵬元國際主權評級的框架方法、以及中國主權信用展望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和分享。鵬元國際首席評級官陳科博士陳科表示,由於評級對象是主權政府,主權評級相對於其他的評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權評級的結果會對政府債券的融資成本產生一定的影響,往往引起市場參與各方的極大關注。
  • 【徐奇淵 戴雨汐】外資機構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嗎?
    那麼外資金融機構如何看待這種壓力?在這種壓力下,外資金融機構是否仍然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二、外資機構仍然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中國香港、新加坡、上海是東亞地區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課題組邀請外資金融機構,就三座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行排序。問卷結果顯示,在2020年,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排位依次是:港、新、滬。
  • 外貿「六連增」,「雙循環」推動中國經濟逆風飛揚
    □婁欣葉近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今年前11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同比增長1.8%,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年內進出口累計增速延續第三季度以來的正增長態勢。在全球貿易大幅下滑的大背景下,「雙循環」格局推動外貿實現持續增長、逆風飛揚。夯實根基,彰顯韌勁。
  • 世行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國際輿論給予高度關注
    世界銀行1月5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基於新冠疫苗將廣泛接種的預估,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較2020年6月份的預測下調了0.2個百分點。對中國經濟2021年增長的預期,則上調1個百分點至7.9%。對此,國際輿論給予高度關注。
  • 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政策的穩定性令人印象深刻
    巴基斯坦主流英文媒體《今日巴基斯坦》資深記者米安表示,中國不僅在疫情防控上取得了巨大成果,也在經濟發展上交出了優異成績單。烏茲別克斯坦日報網報導認為,對疫情的有效控制是中國經濟復甦的重要基礎。報導指出,中國經濟增長將有利於世界經濟復甦。
  • 長白鐵路提速振興東北經濟發展
    按下振興東北經濟的「快捷鍵」。長春至白城鐵路全長328公裡,是長(春)白(城)烏(蘭浩特)快速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長春至白城鐵路提速工程,從長春北站起至白城站止,將由現在的時速160公裡提升至20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