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六連增」,「雙循環」推動中國經濟逆風飛揚

2020-12-16 蘇州新聞網

□婁欣葉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今年前11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同比增長1.8%,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年內進出口累計增速延續第三季度以來的正增長態勢。在全球貿易大幅下滑的大背景下,「雙循環」格局推動外貿實現持續增長、逆風飛揚。

夯實根基,彰顯韌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奮力奪取「雙勝利」。近期,浙江、江蘇、廣東等製造業大省小家電、家具、自行車等行業出口「爆單」現象增多。這些好消息在數據上得到了印證,11月外貿進出口3.09萬億元,大幅增長7.8%。完備的產業鏈、穩固的製造業基礎,讓中國經濟在風險挑戰中堅如磐石。前11個月,中國出口機電產品9.57萬億元,增長5.4%,佔出口總值的59.3%;口罩等防疫物資、筆記本電腦等「宅經濟商品」增勢顯著。

化危為機,亮點紛呈。今年前11個月中國對東協、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前5大貿易夥伴進出口均實現增長,更加凸顯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緊密聯繫,中國經濟的「雙循環」格局已經成為全球市場的「穩定器」。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創新活力不斷釋放,產品結構持續優化,民營企業成為外貿領域最活躍的力量。前11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13.47萬億元,增長11.3%,佔外貿總值的46.4%,比去年同期提升4個百分點。

政策護航,乘風破浪。改革創新不斷發力,各項穩外貿政策落地落實,為市場主體提供有力支撐。全面推進「提前申報」「綠色通道」、免到場查驗等便利化措施,提高通關效率;通過減免進口滯報金、滯納金,免徵加工貿易貨物內銷緩稅利息等措施,為企業減免和節約資金;開展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出口試點;鼓勵中西部、東北等地開展市場採購貿易試點……一系列創新改革舉措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中國經濟乘風破浪。

面對外部環境中諸多不確定因素,把握疫情態勢市場變化應對新趨勢,關注傳統供需環節增強競爭力,堅定信心全力構建更趨完備的「雙循環」格局,與世界各國攜手,堅定合作共贏之路,推動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迎向風雨挑戰、一路劈波斬浪。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迎難而上 逆風飛揚
    14日出爐的中國外貿「半年報」,卻從多個方面釋放難能可貴的暖意。海關總署當天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24萬億元,同比下降3.2%,降幅較前5個月收窄1.7個百分點;6月當月,進出口增速實現年內首次雙雙「轉正」。中國外貿,呈現迎難而上、逆風飛揚之勢。
  • 外貿創新高,中國經濟恢復勢頭強勁
    外貿表現超乎預期亮眼,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再添正能量,給處在寒冬之下的世界經濟帶來陣陣暖意。  外貿呈現持續向好、加速增長態勢,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復甦注入新動能。前11個月,我國出口16.13萬億元,進口12.91萬億元,貿易順差3.22萬億元,增加24.6%;11月當月,我國出口1.8萬億元,進口1.29萬億元,貿易順差5071億元,增加92.6%。
  • ...增幅持續擴大——外貿 逆風打贏翻身仗(經濟新方位·2020怎麼看)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複雜嚴峻。回望2020年這一年,我國外貿逆風翻盤,成績亮眼。1—9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累計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7%;1—10月,累計增速提高到1.1%;進入11月,增幅繼續擴大。進出口快速回穩,離不開全國一盤棋的強大合力。
  • 外向型經濟高地探路「雙循環」
    外向型經濟高地、開放大省江蘇,上半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逾2萬億元,難中趨穩。  江蘇提出,把新發展格局作為謀劃下一步經濟工作的大坐標,以省內循環為牽引,支撐國內循環、推動東亞循環、促進國際循環,夯實「穩」的根基、拓展「進」的態勢。如今,新動能在「雙循環」中奔湧,凸顯江蘇積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前哨」擔當。
  • 我省構建雙循環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擴散,給開放型經濟發展帶來衝擊。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要把新發展格局作為謀劃下一步經濟工作的大坐標,以省內循環為牽引,支撐國內循環、推動東亞循環、促進國際循環。近期,我省將加快落實2020年新版兩張負面清單,加快推動服務業重點領域的開放,鼓勵外資流向高端製造業、智能生產體系、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發揮外資在推動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等方面積極作用。「從『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到『以我為主』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演進,是由我國大國經濟特徵的內生性決定的,也與我國主動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要求相適應。」
  • 內外貿並進 暢通雙循環(經濟聚焦)
    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表示,本屆廣交會展現了中國外貿活力與韌勁,同時,還有1.37萬名境內採購商註冊觀展,累計向參展商發起即時溝通5.78萬次。藉助「雲」端,第128屆廣交會成為暢通雙循環、內外貿並進的重要平臺。
  • 「雲端」拓市場 暢通「雙循環」 婺城外貿經濟綻放「微笑曲線」
    儘管受疫情影響,今年前7個月,該公司仍實現外貿出口額近1068萬美元,其中跨境電商佔據半壁江山,同比增長兩倍多。為拓展外貿渠道,婺城區由經濟商務局等部門組成外貿出口工作專班,多點發力、精準施策,千方百計促出口。「搭建好平臺,充分發揮內需潛力,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暢通『雙循環』。」婺城區經濟商務局局長胡霞亮說。
  • 樊綱:雙循環與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
    、破壞WTO機制,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科技戰、經濟戰」等,對中國實施斷供,以及所謂的「脫鉤」「去中國化」等,使得我們的產業鏈存在斷供風險,國際循環不暢。中國龐大的市場體量,有大量的投資機會和巨大的增長潛力。一是要推動城市化、城市群發展。中國目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仍處在發展的中期階段,美國、歐洲的人均GDP為五六萬美元,我們只有1萬美元,仍有大量的人生活在農村,城市化還有較大的拓展空間。
  • 以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為主線 不斷提升商務對全省經濟社會...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全省商務系統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商務發展,落實「六穩」「六保」要求,聚焦熱點,攻克難點,培育新增長點,全省商務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有增,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一是疫情防控有序有力。制定疫情保供應急預案,保障全省蔬菜、糧油、肉、蛋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組織開展助企紓困「四項行動」,推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嚴防境外疫情輸入,為全省疫情防控提供堅強支撐。
  • 雲偉宏:「大出口」時代是過去式,「雙循環」戰略是中國經濟成長的...
    如何看待當前的「新發展階段」……大河報·大河財立方推出「大河財富中國論壇·對話院長」系列訪談,圍繞當前熱點話題對話部分與會嘉賓。【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方方 丘眉 楊霄 實習生 李名楊 文 朱哲 攝影)中國經濟開啟「雙循環」戰略,是全球環境變化被動驅使,還是勢在必行的破局?
  • 邁向雙循環新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
    11月28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邁向雙循環新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在北京召開,與會學者圍繞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宏觀經濟走向展開討論。 堅持新發展理念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表示,強調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在內外複雜因素疊加背景下中國重塑發展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戰略選擇。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不僅是當前國際環境複雜多變背景下的應對之策,更是推動實現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現代化目標的戰略選擇。
  • 人民論壇網評 | 中國經濟「正增長」彰顯逆風飛翔正能量
    人民論壇網評 | 中國經濟「正增長」彰顯逆風飛翔正能量 2020-10-20 20:34:30疫情大考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今年中國經濟已實現正增長,成績來之不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3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是對我國在短期內始終以責任意識、創新意識、憂患意識,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成效的最新註解。  以責任意識為「正增長」夯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2020外貿優品展覽會」將啟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阿鳳 通訊員 張芳為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切實推動外貿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山東省委員會主辦、中國國際商會山東商會承辦、全省16市貿促會聯合協辦
  • 8連增!外資基本盤更穩更牢!
    單月數據8連增!中國這份引資成績單再次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強動力。近日,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11月當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987億元,同比增長5.5%(折合143.8億美元,同比增長5.6%),連續8個月實現同比增長。
  • 《逆風飛揚》丨喚醒大山活力的電商經濟
    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風雨兼程、勇毅前行,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穩定轉好,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新消費引領新需求,新需求創造新供給:線上經濟火爆,鄉村民宿走俏,大型基建設備脫銷,展會經濟「這邊風景獨好」……這些,正是國內經濟加速恢復、持續向好的刻度。這些,正是中國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標尺。
  • 「逆風飛揚」喚醒大山活力的電商經濟
    央廣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記者郭鵬 張兆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風雨兼程、勇毅前行,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穩定轉好,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
  • 經濟大家談|短期求穩長期求變,紮實推進雙循環經濟質量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適時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無疑是基於國內外形勢的準確判斷之下做出的正確戰略選擇。我們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做好雙循環經濟的要求,不僅要及時解決企業短期內面臨的生存問題,也要放眼未來,以雙循環經濟應對疫情結束後的全球經濟結構、社會結構變化,制訂中長期發展戰略,未雨綢繆、搶佔市場先機。
  • 內需助力「雙循環」 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內需是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最堅實的基礎,不僅在目前穩定經濟基本盤中發揮支撐作用,而且在中國中長期經濟增長中也要發揮關鍵作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內需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將日益凸顯,也將持續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動力。
  • 義大利學者:外貿數據增長反映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勁
    中國外貿的亮眼表現引起了各方關注,義大利專家學者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採訪時表示,這些數據進一步顯示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勁,也讓仍受疫情影響的世界各國獲得信心和希望。傑拉奇(來自博鰲論壇和採訪截圖)截至9月,中國外貿累計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進入11月,增幅繼續擴大,呈現加速增長態勢。
  • 仙桃工業經濟發力「雙循環」
    元至11月,仙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幅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市財政總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外貿出口等指標增速居全省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用電量等增幅居全省第二。今年以來,仙桃不少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左手全球,右手本土,著力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融入「雙循環」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