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時代」謝幕!他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2021-01-19 騰訊網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柳傳志退休了。

沒有演講,沒有發布會,如此低調,卻仍引起轟動。

因為,在中國商界,無論財富權勢榜單如何變換,有的人無須再排座次。

01

聯想成立那年,40歲的柳傳志,決定戒菸。

理由很簡單。「辦公司少不了交際,當時好煙五毛錢一盒,如果公司上下都這樣的花銷,錢花不起。」

後來,柳傳志做了個總結:「一輩子沒抽過好煙,戒了就沒有再吸過」。

他們在滿是灰塵的屋子,召開了聯想歷史上第一次「小平房會議」。

三個長條凳上坐著公司的全體員工。第一個議程是打掃衛生。

那一年,中科院院長周光召提出「一院兩制」改革。

為了推動高科技產業化,周光召頂住壓力,支持一部分科研人員出來辦企業,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

誰也不知道,柳傳志等這個機會等了多久。此前,柳傳志在中科院六室,做了13年磁記錄電路研究。

「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大學畢業正趕上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幹什麼好,想做什麼,都做不了,心裡非常憤懣……突然來了個機會,特別想做事。」

就這樣,40歲的柳傳志當上了生意人。

「研究所裡給了我20萬元錢,我就用這20萬和10個老同事一塊起家,很不幸這20萬很快就被人騙走了14萬。」

那段時間,柳傳志一家6口人,住在十二平米的房子裡。

「所有的床都是摺疊的,白天呼啦就推回去了,晚上全拉出來了,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落腳」。

他沒日沒夜地到處兜售旱冰鞋、甩賣電子表、批發過服裝,試圖找到每一個可以賺錢的東西,為「新技術」事業做積累。

「有一次得闌尾炎住院一周,得以休息的感覺,像進了天堂一樣。」

02

那個年代,規則不全,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引來牢獄之災。

柳傳志也沒有法子,只能小心翼翼地試探。

「很多事完全按當時的規則來辦,企業就辦不下去,但走在半紅線邊緣的時候,實際上就有很大風險。

當時計算所的同事,膽子都是很小的,你就得勇敢的站出來,得承擔這個責任。」

「說到的事情必須做到,除非不可抗力」,柳傳志首先這樣約束自己,然後再去影響他人。

比如,從戒菸的那天起,柳傳志就在心裡偷下了一個狠誓:如果再抽菸,我這個企業辦不好。

柳傳志對自己要求極其嚴格,果真從未再碰過一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柳傳志常常在夢裡驚醒,深夜出了一身冷汗。

「夜裡夢見自己抽菸,大概不下20次,倒不是想抽菸,而是在夢裡想到自己沒遵守規定,都被嚇醒。大概創業十年之後,還會做這樣的夢。」

對自己嚴苛到神經緊張的地步。所以馮侖常常用一句話形容柳傳志:

「偉大在於管理自己而不是領導別人。」

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裡,柳傳志經歷了男人所必須面對的困苦與迷惑:

兄弟反目,讓他體會了什麼是最深的痛。

1994年,聯想到了生死關頭。外國電腦廠商強勢進攻中國市場,聯想兩年虧損2.5億港元。

「總裁室開務虛會,布置全年業務,跟倪光南談的很不愉快,會開不下去,我已經頭疼到了沒法忍受,只能到海軍總院住院。」

柳傳志和倪光南的矛盾,也逐漸激化。

聯想奄奄一息,柳傳志也累進了醫院。「美尼爾症一發作就要死要活的。」

即使躺在病床上,柳傳志還在想事情,弄得日夜睡不著。醫生不得不勸誡他:

「睡一宿覺要是相當於一本書,你能不能先睡一頁?睡不了一頁咱睡一章、睡一句?」

後來柳傳志實在是病的沒有辦法,只能把一切都擱下,病情才逐漸穩定。

出院後,柳傳志開始了聯想痛徹心扉的自救,也就是後來飽受爭議的「貿工技」路線,可以用壯士斷腕來形容。

03

人世間最大的考驗,莫過於生離死別。

父親的辭世,讓柳傳志知道了什麼叫「子欲養而親不在」。

2003年,其父柳谷書離世。

柳傳志在八寶山新禮堂為父親致悼詞。短短數語,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工作性質不同,事業有大有小,但我們每個人掙的每一個銅板都是乾乾淨淨、清清白白,我們永遠不敢忘記,我們是您的孩子!」

他記得文化大革命中,父親剛剛被解放就去看望幫助還在水深火熱中煎熬的老朋友們,結下了許多生死之交。

他記得父親戴著階級異己分子帽子、只發50塊錢生活費的情況下,每月還依舊給孤寡的老鄰居趙大媽10元錢。

他想起自己17歲那年,父親和母親對他說:「我的孩子不管做什麼,只要做一個正直的人都是我的好孩子。」

父親活著的時候,柳傳志曾在多種場合提到他對自己的影響。

他說父親極敬業,「他60多歲到香港去開辦事業,貸了80萬塊錢,後來做成了,為國家變成5個多億的資產。60多歲了,下雨天徒步上班,為了省下6毛錢電車費。」

他說父親極重信譽,「像不遲到這件事情,真的就是他做得最好。什麼時候請人吃飯辦事情,從來守時守點,說出去的話一定要做到。」

有人看到那份悼詞,字跡潦草,再也看不出柳傳志以往的細膩,有幾處被塗了又改,改了又塗;還有幾處,被淚水暈成一片。

其悲痛難以言喻。

04

了解柳傳志的人知道,他和父親有多麼相似。

柳傳志的守時守信、自律自持、君子之風,在企業家中都是出名了的,很難挑出第二個人和其相媲。

其「教父」之名號,也是業內的最頂尖的大佬喊出來的。

「柳傳志經常為了一個小小的約會等一個小時。北京堵車厲害,如果他提前到了,他就坐在車上邊工作邊等。」

幾十年如一日,柳傳志和他帶的團隊,甚至整個聯想,都為誠信付出了非常大的成本。

但這個紅利之大,同樣難以用金錢測算。

雷軍「花了很長時間學習柳傳志,學習他管公司的方法以及他的思想、境界、方法論等」。他說:「柳傳志在每一個中關村人的心裡都是中關村的教父。」

王健林毫不吝嗇地盛讚:「柳總的確是我們中國企業家的領袖,也是我們中國企業家群體的一個榜樣。為有柳傳志這樣的兄長和朋友而感到驕傲。」

馬雲公開說,中國有柳傳志,我們的柳傳志和聯想,不亞於世界上任何一個了不起的企業家,或任何企業家的教父,他就是我們中國企業界的財富。

05

儘管柳傳志早已被商界奉為「教父」,達到如此高度的時候,我們至今還能在第一代企業家身上,看到過往的痕跡。

那種謹小慎微。

2017年,財經作家吳曉波採訪柳傳志。

當吳曉波稱其為「教父」時,柳傳志急切地攔住他的話頭說:「別別,曉波,你千萬別這麼說,你這麼說把我掛在這裡很難受的。」

這種下意識的反應,令人頗為觸動。

第一代企業家,習慣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習慣了在中國特殊的政商夾縫裡,小心翼翼地生存。

「文革」時,一個對柳非常好的中學老師被槍斃了,對柳影響很大,「這事我心裡頭怎麼也過不去這關。」

「回想我們那一代企業家的創業經歷,更多是緣於商業環境的制約與約束。那時候經營企業既需要經營智慧,也需要政治智慧,需要懂得忍讓。」

大部分時候,柳傳志總是笑臉示人。

在一個寒冷的冬日晚上,為了向某處長匯報工作,柳傳志帶著幾個同事在冷風中等了將近3個小時。

有人回憶起來說 「天那麼冷,但是柳傳志一直樂樂呵呵的,沒有任何一點埋怨的意思。他還一度怕我們餓著,讓我們去吃點餃子。」

他常和身邊的同事說,「千萬要記住,我們是要做大事的人,永遠不能埋怨。」

80年代,柳創業之後,磨難無數:被機關辦事員長期刁難、被迫搬遷生產廠、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的那些碰撞……各種辦企業與政府打交道中會有的檻,他都經歷過。

聯想曾在某地投資準備建一個冷鏈市場,錢交完了,領導換屆,下任領導上來說,這塊地改為綠化帶,不能投了,幾千萬就白交了。

何其艱難。

如果問,柳傳志這些中國第一代企業家,留下了什麼?

那就是超越了時代的火種。

在當時晦暗未明的中國,規則不清,政策不齊,法律也不全,有一群人硬是踩著刀尖,一點一點打開了市場經濟。

06

柳傳志常說,「我自己領悟出的道理有兩個:不在改革中成為犧牲品、有理想而不理想化。」

大成於此,束縛可能亦於此。

今日的聯想,有許多不能迴避的歷史困境——比如創始人的路線之爭、創新投入過低、發展勢頭不振等等。

有人說,這方面聯想的決心是不夠的。

正如項立剛在《是什麼人在黑聯想》一文中所說的:

「尤其是當聯想已經取得世界PC第一的位置時,在晶片,在配件,在底層業務上的投入,卻畏手畏腳。

某些輿論開始怒其不爭。

尤其當大家看到華為通過大量技術投入,獲得了很大回報,也希望曾經遠比華為強大的聯想,能並駕齊驅。

大家希望聯想成為一個技術領先公司,帶動中國高科技產業上一個臺階。

顯然,聯想與大家的期望是有距離的。

面對這樣的結果,公眾失望的情緒漸漸化作怨言。」

但正如胡潤所說:「柳傳志是第一個,哪怕後面有人比他做得大,他也是第一個。」

柳傳志走「貿工技」路線,是因為創立之初,聯想先要活下去。

他選擇做大,是希望聯想有足夠的體量抵禦風險,只有個頭兒大起來,才能完成替代,也才可能在未來完成超越。

這是「用空間換時間」的遊戲。

每個時代的企業家都有其時代所賦予的使命。

07

正如一直保持中立的吳軍,今年為其發聲:

「聯想沒有做晶片,並不都是它的責任。這恰好是柳傳志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緊跟國際化業務。

跟它同時代的PC系列企業幾乎已經不存在了,剩下來的,宏基已經不行了,惠普轉型做服務了,戴爾下市了。

今天再看聯想做到這樣的業績,其實已經非常好了。

可以講,聯想當年走的路,是讓中國最快趕上世界步伐的路。美國的很多大公司,包括中國的企業,都用聯想的機器。」

不能否認的是,聯想憑一己之力,做到了全球PC第一,讓中國擁有主動權,也為移動網際網路打下了隱形基礎。

如今,聯想在全球約有5.7萬名員工,業務遍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8/2019財年,聯想的整體營業額達到3400億人民幣。

無論柳傳志做得如何,是否錯失了其他機會,他都完成了他們那代企業家的使命。

十餘年前,柳傳志曾在一個節目裡,給「未來的企業家」寫信致辭:

「可能你們有的已經在路上了,有的還沒在路上,就像30年前,我只是個普通的科技人,根本沒有想到我們開創的企業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我們有幸走上了一條創業的道路,更有幸親歷了一個偉大的時代。我自己快要退出這段路途了,對你們充滿了羨慕和期待。

羨慕的是,你們一上路就已站在一個全新的起點;期待的是,你們會把我們的祖國帶向世界的中心。」

一代人的開拓,又一代人的拼搏,生生不息才有了當下的中國。

今天,「柳傳志時代」謝幕。

這或許意味著一個全新的、充滿更多創新、理性和更制度化的時代,逐漸鬱勃。

08

在諸多似是而非的口水和苛責裡,柳傳志還是1984年的那個柳傳志,還是希望改變命運的那個工程師,還是對未來充滿信念的那個青年人。

他曾經在疑慮中前行,走兩步退一步,他也有自己的局限,甚至錯判過潮流,但他從來未嘗改變過自己的底色。

正如《聖經·提摩太後書》中所說的一樣: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他是中國第一代企業家的象徵,是中國商業文明的一座紀念碑。

無論如何,柳傳志都配得上我們由衷的致敬,配得上這個時代的一個致敬。

祝老爺子退休快樂。

來源:正和島綜編 編 輯:林紅瑜

相關焦點

  • 一篇文章細數柳傳志的過去與現在
    如果問,柳傳志這些中國第一代企業家,留下了什麼?那就是超越了時代的火種。在當時晦暗未明的中國,規則不清,政策不齊,法律也不全,有一群人硬是踩著刀尖,一點一點打開了市場經濟。06柳傳志常說,「我自己領悟出的道理有兩個:不在改革中成為犧牲品、有理想而不理想化。」大成於此,束縛可能亦於此。
  • 柳傳志正式退休!聯想進入「寧李」時代,未來將迎來怎樣的新變化?
    功成名就,「聯想之父」柳傳志正式榮退。過去35年,聯想屬於柳傳志時代。他在40歲的時候參與創辦了聯想,一手打造了這家世界500強公司。外界對聯想的評價毀譽參半,且往往傾於極端。有人認為它是民族品牌的代表,有人認為它缺乏核心技術正在走向沒落。無論如何,柳傳志參與並見證了大半部中國科技和網際網路的商業史。
  • 柳傳志分享網際網路時代帶隊伍核心原則
    柳傳志分享網際網路時代帶隊伍核心原則  柳傳志 • 2016-10-09 10:30:30 來源:正和島 E790G0
  • 柳傳志:「老兵」的最終戰役
    在市場的自由王國裡,柳傳志一直很謹慎,柔性突圍。作為一個科研企業,聯想並沒有從一開始就走上科研的道路,而選擇「貿工技」(貿易—生產—科研)的順序突圍。「它在當時的階段非常重要,因為它沒有資金,對市場也沒有什麼概念。」柳傳志說。直到今天,聯想一直在技術創新上採取保守的態度,電腦的處理器等主要零部件仍來自進口,而這也經常成為外界譏諷聯想缺乏民族擔當的話柄。
  • 柳傳志帶走了江湖對錯:他既德高望重,又爭議纏身,今事了拂衣去
    我們曾攀上高峰,也曾跌入深谷,但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經驗還是教訓,都是用生命的精華在交付成長的學費,收穫存在的資格。」 這位75歲高齡的中國企業家領袖,不活躍在第一線許久,大約早已決定離退。 作為中國第一代企業家,柳傳志身上的標籤非常複雜。他既是德高望重,成就斐然的中國企業家領袖、馬雲偶像、雷軍恩人、王健林大哥、馮侖的老師,又在其數十年的從商中伴隨著爭議、謾罵甚至仇恨。
  • 柳傳志卸任:我戰勝困難不計其數,這輩子太值
    在一間禪意風格的日式庭院中,馬雲見到了「偶像」柳傳志——今年9月,已75歲高齡的柳傳志因身體原因赴日本修養,期間探望者也絕非馬雲一人。有人曾指出,要論身價,柳傳志恐怕遜於多數當紅企業家,甚至不及馬雲的四百分之一。為何他備受尊重?殊不知,身價只是個表面象徵。1984年至今,太多企業家擁有過這種「象徵」,卻又消失在時代浪潮中。
  • 柳傳志語錄
    這個過程中,他沒有選擇併購,而是自己去創建。這個方式肯定有諸多困難,要去摸索,等於在為後人做探索。 3、說來慚愧,我愛逛的商店除了書店就是食品店。這是因為飢餓給我們這代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記得以前逢年過節,男人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到菜市場去買菜,要起大早在菜市場開門之前就排在前面,一開門就往裡衝,以便在憑票定量供給的豬肉和雞蛋之外還能買到一隻雞。
  • 改變中國商業的1944年:柳傳志與任正非
    在這場慶功宴雲集了中國企業家的精華,馬雲、雷軍、俞敏洪、王健林等大佬級人物來到現場,為柳傳志搖旗吶喊。 作為晚生後輩,馬雲和雷軍直言不諱地將柳傳志奉為「教父」。馬雲強調:「中國有柳傳志,我們的柳傳志和聯想不亞於世界上任何一個了不起的企業家或任何企業家的教父,他就是我們中國企業界的財富。」
  • 政治家柳傳志 VS 革命者任正非
    我想他已經習慣了。但其實,今天這個局面,來源於柳傳志的政治家基因。聯想靠它長大,正在因它而衰退。一幕幕狗血向我們撲面而來的時候,我們必須承認,這世界變化就是這麼快。一閉眼,一睜眼,錢沒了。1990年12月聯想執委會成員開會(柳傳志右手邊是倪光南)因為柳傳志的中科院出身,和聯想的國資背景,以及第一桶金所依託的政商資源紐帶,處理外部關係,成為柳傳志如影隨形的工作。他必須走上「政治家」這條路。
  • 2019悄然過去,2020正在路上,去年各路網際網路大佬留下了什麼表情
    21世紀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五分之一,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帶給我們這些變化的是一個又一個懷揣民族理想和個人理想的工匠,而在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領域的發展對於整個社會的推動可謂是舉重若輕,那在過去的一年裡各路網際網路大佬都留下了什麼表情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再見,柳傳志!
    談到過去一年的成績,馮幸的開場謙虛而謹慎,那時候他大概沒有料到,離開聯想的自己居然跳上了一艘沉船。樂視的短暫高光,使得馮幸走入公眾視野,但鮮有人知道,他曾在柳傳志麾下的聯想工作了20年。在聯想與劉軍產生矛盾後,2014年初,MBG架構首次調整,劉軍藉此拿下了馮幸。
  • 劉強東開飯館破產、柳傳志被騙到做噩夢:成功路上,沒有白下得力
    這些大佬的發家史各不相同,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成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感悟。第一:劉強東開餐館賠錢、遭遇非典危機被迫做線上業務。劉強東在上大學的時候開始自己掙錢,先是靠一封3分錢的炒信,掙了一輛二八自行車,於是又推著自行車去賣書。在能夠餬口之後,劉強東開始對自己未來進行規劃。
  • 柳傳志:今天 我們血脈賁張
    開幕式上,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做了以《今天,我們血脈賁張》為題的演講。柳傳志表示,對於中國企業家來說:「今天的中國企業都能國際化,都能和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緊緊地融合在一起。我們需要的是時間,是腳踏實地的行動,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只要堅持這麼做下去,無需多久,我相信那些極端勢力的代表,今天窮兇極惡、目空一切的樣子再難出現,只能平等地坐在談判桌上。」
  • 對話柳傳志:為什麼選擇此時退休,下一代企業家看好哪些人
    12月18日,75歲的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正式退休了。創辦聯想35載,他讓世界充滿「聯想」。1984年,40歲的柳傳志,不甘於在中科院人事局當一名幹部,開始下海創辦聯想。03柳傳志:浪到了,就要乘風破浪央視財經記者 平凡:在此時間節點,您想對未來接班的同事說些什麼?
  • 獨家| 柳傳志和任正非不同之處在哪裡?柳傳志親自回應:在這一點我...
    在柳傳志退休之際,宿琪將這些富有歷史意義的內容,獨家授權鳳凰網財經進行發布。我們將會在鳳凰網、鳳凰新聞客戶端、手機鳳凰網,以及鳳凰網財經的微信微博上,把這些獨家精彩內容分享給各位用戶。由於文章內容較長,我們將會把這些內容分成5期進行連載。今天是第四期,敬請關注。
  • 我從柳傳志身上學到的三件事
    一方面是商界江山代有人才出,另一方面是柳傳志現在總是以和藹可親笑容可掬的長者形象出現,今天我們很難想像出當時柳傳志的威風凜凜。不過,我還記得,柳傳志復出擔任集團董事長之後,當時聯想集團董事田溯寧接受採訪,描述開董事會的情景:柳傳志往那兒一坐,就已經代表了中國的成功故事。當然我並不是想去講柳傳志在商業上的成就、過去四十年中國經濟中他扮演的符號角色、他的標誌性地位等等。
  • 柳傳志帶著聯想,走向世界500強,路上經歷了哪些故事?
    當時的柳傳志還只是個技術人員,但他聽到這個消息毫不猶豫的站出來了,決定接受這個「大任務」。後來他說,當時充滿了對創辦企業的信心,。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這個「大任務」剛拿到手,啟動資金就被騙子騙走了14萬。 柳傳志並沒有被開始的挫折衝擊了信心,他靠著自己的技術,跟同事去給別人講課、維修,每天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好幾瓣來用。
  • 柳傳志正式退休,這位企業家「教父」在亞布力傳授過哪些商業聖經?|...
    自創業以來,柳傳志一直都是中國企業家中響噹噹的人物,中關村第一代元老,外界稱其為「中國企業家教父」。他的卸任標誌著聯想進入新時代,也意味著中關村第一代創業者的謝幕。過去20年,柳傳志曾多次參加亞布力論壇活動,我們進行了梳理,來看看這位中國企業家教父在亞布力傳授過哪些商業聖經?1什麼是企業家?
  • 聯想不能成為更偉大公司,困於柳傳志「碗裡碗外」哲學
    來源:一波說傳承有道自2019年12月柳傳志退休後,揮別「柳傳志時代」前後已3年,雖沒有交出一份理想的成績單,但也沒有減少對資本市場的渴望。聯想集團1月12日宣布,計劃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目前,「聯想系」在港股已有兩家上市公司,分別是聯想控股和聯想集團。
  • 「世界第一CEO」傑克·韋爾奇去世,張瑞敏、柳傳志都是他的粉絲
    高中畢業後,韋爾奇就讀於安默斯特麻州大學,在大學時代他是曲棍球隊員,1957年畢業取得化工學士。之後,韋爾奇又到伊利諾伊大學攻讀碩士及博士,於1960年完成學業。韋爾奇退休後,《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評論,對韋爾奇傳奇的職業生涯大加讚嘆:「韋爾奇先生是一名白領改革家,他在GE的整個職業生涯都致力於支持激進的變革,並打破現有秩序。他留下的『遺產』不僅僅是一個已經蛻變的GE,更是一個已經改變的美國企業精神,這種精神重視靈活、速度和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