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全球儲備貨幣的頭把交椅從未停留在一種貨幣身上。如下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全球儲備貨幣的變遷。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俄媒RT12月23日報導,俄央行(CBR)認為,近年來,美元的限制破壞了美元作為儲蓄和支付手段的可靠性,將會使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拋棄美元,轉而使用本國貨幣進行貿易,因此美元可能成為其限制背景下的受害者。
俄央行認為,美元的一些限制將會導致美元持續貶值,換言之,美元將會不斷失去」美金」地位。而如下圖,美國《貨幣戰爭》一書的作者,資深經濟學家吉姆·瑞卡茲(Jim Rickards)表示,過去的48年裡,美元對大多數主要貨幣的兌換匯率已經下跌了70%,自1913年以來美元已經喪失了96%的價值,總體而言,平均每過一代人美元就會損失掉50%的購買力。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近年不斷提出去美元化的全球構想,一直在呼籲其合作夥伴增加非美元支付。就在上月,俄聯邦建議,上合組織(SCO)成員國應發展獨立於美元的交易,並擴大本國貨幣的貿易。而這個時候,市場上發生了一件讓美元頗感意外的事。
根據SWIFT的最新數據,今年10月該系統中37.8%的交易是以歐元完成,而美元交易的份額下降到了37.6%。儘管美元長期以來一直是國際支付交易的最高貨幣,但這件意外的事表明,歐元已經首次超過了美元。顯而易見的是,美元地位下降或不可避免。
正如美國達拉斯聯儲行長稍早前稱,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近期內是安全的,但不應該認為始終都將如此。這也意味著,美聯儲間接承認美元儲備地位正面臨潛在挑戰。BWC中文網企鵝號長期獨家跟蹤全球去美元化進程,發現截至目前,全球至少43個國家用了不同方法,開始了去美元化進程,我們也在最近幾年間,持續用大量篇幅分別進行了分析報導。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三周前分析報導稱,中俄「去美元化」達到「突破性時刻」。根據俄央行和俄海關數據,美元在俄中雙邊貿易中所佔的份額首次跌破50%。而俄《消息報》也報導稱,在今年一季度時,美元在俄中貿易中的佔比就已下降了5個百分點,跌至歷史最低的46%,首次低於一半。
這也是美元在俄中經貿結算中,持續下跌後的大跌,美元繼續失去陣地。要知道,在2015年時,俄中貿易近9成用美元結算。也就是說,在過去5年間,俄中經貿使用美元交易份額下跌了44%。 如下圖:
長期閱讀本號的讀者朋友們知道,俄羅斯數月前就在向中國出口原油過程中創立了部分無美元化交易環境,而當外媒分析報導,中俄去美元化達到突破性時刻這一消息再次表明,中俄本幣化結算一直在多領域持續擴大。這一點,我們通過俄羅斯不斷用人民幣和黃金等非美元貨幣資產替代美元儲備的地位就可以說明問題。
路透社去年年中曾報導,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俄央行數據,俄央行總儲備持有量中近三分之一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而早在2019年初時,俄羅斯就以14倍的速度增加人民幣儲備。與此同時,俄羅斯近年已持續累計減持相對最高水平時期高達95%的美債份額,而俄在過去多月,都是全球最大黃金買家。俄聯邦數周前就表示,俄已擁有一座可以對衝千億美元資產的金山。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在本幣現鈔領域的合作,也是去美元化取得突破的一個縮影。繼俄亞太銀行數月前向中國的哈爾濱銀行空運1000萬元盧布現金後,我們查詢俄媒報導,目前已知的,哈爾濱銀行已實現對俄跨境調運人民幣現鈔10筆,累計金額1.55億元。分析認為,這為兩國商家規避美元利差風險,獲得更多利潤提供了貨幣前提。
而現金領域的合作,來繞過美元,也成為多國效仿,並進行去美元化的一大方法。例如,在石油國伊朗受到美元金融限制之前,伊朗提出了計劃取出存在德國(帳戶由德意志聯邦銀行管理)的3億歐元現金,並用飛機運回國。隨後,德國《圖片報》在援引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話稱,這些現金將提供給在海外旅行時無法使用信用卡的伊朗人使用,目前,德國代表已經證實存在相關空運3億歐元現鈔回伊朗的計劃,並表示德方會配合這一計劃。也就是說,伊朗已擬定隨時從德國空運回這3億歐元的現鈔。
與此同時,就在俄羅斯不斷用人民幣和黃金等非美元貨幣替代美元過程中,數月前,伊朗也正式宣布將人民幣列為主要外匯貨幣,以替代美元的地位。事情還遠不止於此,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經濟體試圖建立與人民幣更廣泛的聯繫,其中,一些發達國家也非常明顯。
例如,德國、法國、義大利的央行,以及歐洲央行已在數月前就宣布將人民幣列為外匯儲備貨幣。而德國央地一位負責人對此稱,這是由世界經濟的客觀情況決定的。無獨有偶,今年全球去美元化還發生了另一件意外的事。
早在今年年初時,加拿大,英國,日本的央行以及歐洲央行,瑞士國家銀行等在今年年初時成立了一個研發聯合研發加密貨幣的小組,這也是包括加拿大、英國、日本、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以及瑞士這樣的中立國開始聯合去美元化的跡象,耐人尋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