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消費」與「擺脫通縮」,一直是安倍政權重要的施政目標,但疫情之下,尚未走出通縮泥淖的日本恐將越陷越深。
▲日本國立研究所:當前國內疫情或由歐美傳入,再次暴發無法避免。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文 | 陳洋
據《讀賣新聞》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5月4日正式宣布,「緊急事態宣言」的時效從原定的5月6日延長至5月31日,適用對象為日本全國。
「第二波」疫情的反撲,更為致命
4月7日,安倍首相發布「緊急事態宣言」,適用對象為東京都、大阪府、千葉縣等7都府縣,時間持續至5月6日。
然而,由於日本國內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的增加,以及各地方政府要求成為該宣言的適用對象,安倍首相於4月16日才決定將「緊急事態宣言」的適用對象擴大至日本全國。如今,「緊急事態宣言」延長實施,反映出日本國內的疫情狀況依舊面臨一定的挑戰。
從一月中旬發現第一例病例以來,日本疫情形勢呈現出雙駝峰的趨勢。第一波疫情在二月底得到一定程度控制,還一度被認為是疫情防控的「優等生」,截至3月1日,日本國內病例數不足千人;但隨著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日本遭遇了更嚴重的第二波疫情,到目前為止,日本國內病例已超過1.5萬例。
從4月7日實施至今的「緊急事態宣言」,對遏制新冠疫情確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網站的統計數據顯示:4月7日,日本國內新冠肺炎新增病例為360人(不包括「鑽石公主號」郵輪確診病例),此後開始逐步上升,並於4月11日達到719人的峰值,而從4月12日開始總體呈下降趨勢,到5月3日新增病例降至201人。
與此同時,在日本主要城市的人員密集場所,人流量也出現明顯的下降。根據日本NTT通訊公司的統計數據,「緊急事態宣言」實施後,新宿站、澀谷繁華區、札幌站等人員密集場所的人流量平均降低70%左右,與此前形成顯著對比。
▲忍痛割愛!為防止遊客聚集,600歲紫藤開花被全部剪掉。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儘管日本的「緊急事態宣言」缺乏充分的強制力和約束力,但仍部分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因此,在疫情還存在反覆風險以及日本國內醫療體系承擔巨大壓力的背景下,進一步延長「緊急事態宣言」的適用期限是有必要的。
長期通縮的日本,恐將「越陷越深」
但疫情之下,特別是緊急事態的持續,也將對日本經濟造成衝擊,進而波及安倍政權的穩定。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日本GDP增長為0.7%,但到了4月中旬則下調至-5.2%;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稍早前發布預測數據指出,日本一季度GDP為-4.06%,二季度將進一步惡化,或將降至-21.8%。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熊野英生在4月30日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如果「緊急事態宣言」再延長一個月,將會造成23.1萬億日元的經濟損失,加上截至5月6日的第一輪「緊急事態宣言」所造成的21.9萬億日元經濟損失,累計將會達到45萬億日元。這對本已處於衰退邊緣的日本經濟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除了宏觀經濟層面外,新冠肺炎疫情對普通日本民眾的生活也造成了衝擊。在「緊急事態宣言」之下,很多企業、工廠、餐廳、商場等不得不臨時關閉,這在造成企業倒閉、人員失業的同時,還將抑制個人消費,形成經濟的惡性循環。
實際上,「刺激消費」與「擺脫通縮」一直是安倍政權重要的施政目標,其很多經濟政策也正是服務這樣的目標。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席捲日本列島之前,日本本就未能走出通縮泥淖,而時下受到疫情的衝擊,日本民眾的消費信心指數進一步下降,達成這樣的目標就更難了。
▲安倍晉三:除非新冠疫情受控,否則不可能辦奧運會。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比如,根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30日發布的一項民調顯示,27%的受訪者表示要將政府發放的10萬日元補助金「存起來」,這與日本政府旨在促進消費的政策目的背道而馳,但也反映出疫情之下日本的社會心理。
自2012年再次擔任首相至今,安倍晉三成為戰後日本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而安倍政權也成為日本近年來罕見的長期政權。在中日兩國的學界和新聞界,有很多對安倍政權長期運行原因的分析與研究,而一個普遍的共識就是安倍政權在過去幾年裡成功刺激了日本經濟的復甦,由此獲得大多數日本民眾的支持。
然而,安倍政權在此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所暴露出的危機管理能力不足,比如沒有儘早關閉港口、沒有儘早宣布「緊急事態宣言」等,使得日本民眾的不滿情緒增加,《朝日新聞》《讀賣新聞》4月發布的民調均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低於不支持率。與此同時,疫情之下,日本經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而今後日本經濟形勢如果進一步惡化,導致大範圍的失業和倒閉,那麼必將動搖安倍政權的穩定,進而加速「後安倍」時代的到來。
「緊急事態宣言」已然取得一定效果,相信日本最終也一定會戰勝新冠肺炎疫情,而安倍晉三能否渡過這次危機,無疑需要更進一步的觀察。
□陳洋(媒體人,青年日本問題學者)
編輯:孟然 校對: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