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康復基礎訓練篇(二)——肌力與肌耐力訓練

2020-10-13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如今康復已經成為身心健康的有力保障之一,正確的合理的康復指導也顯得愈加重要,鑑於此,我院康復治療師把常用的康復知識分成不同的層次,並以簡單易懂的圖文形式呈現給大家。

  上一篇我們講了關節活動度的保持,這一篇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肌力與肌肉耐力的訓練,那麼何為肌力,何為耐力,兩者又如何區分呢?要弄清楚這些問題,首先我們應該從了解肌肉開始。

肌肉的組成

  人體有三種肌肉組織類型,今天我們重點了解與康復訓練密切相關的骨骼肌。骨骼肌與骨相連,並在關節處產生運動,是唯一的隨意肌,骨骼肌有條紋,興奮時產生強烈的運動收縮,但它的肌纖維很容易疲勞。骨骼肌的纖維可分為三種:慢縮肌纖維、快縮肌纖維、中間肌纖維。

  1.慢縮肌纖維又稱慢氧化纖維,收縮慢但抗疲勞,它的收縮依賴有氧產能,一般在長時間保持收縮狀態時才被使用,因此它與耐力的關係更為密切。

  2.快縮肌纖維又稱快速糖酵解纖維, 可產生快速有力的收縮,但易疲勞,一般在短時間興奮時被使用,因此它與肌力的關係更為密切。

  3.中間肌纖維兼有慢縮肌纖維和快縮肌纖維的特徵,因此它更像是兩者的後備力量,隨時準備回應機體的需要。

肌力與肌耐力訓練的注意事項

  1.時機:康復鍛鍊的早期一般不建議去特殊強化某一部位的肌力,而更多的是在中後期才去有目的地系統加強。

  2.強度:肌力訓練不易過度強化,一般的量為第一天訓練完成有疲勞感,但到第二天能完全緩解為宜。

  3.部位:經典的偏癱模式為上肢屈肌模式,下肢伸肌模式,在鍛鍊中可根據不同的部位去選擇是訓練屈曲還是伸展。

  4.禁忌:有急性損傷、腫脹、明顯疼痛的患者切勿盲目進行肌力訓練。


下面重點介紹一下與人體功能最為密切的幾塊肌肉的功能及訓煉方法。

  1.三角肌

  功能:前屈、外展、後伸肩關節,它幾乎是肩部所有運動的原動肌。訓練方法如動圖。


  2.髂腰肌

  功能:分為三部分,髂肌、腰大肌、腰小肌,他們的共同作用可使髖關節屈曲、外旋。訓練方法如動圖。


  3.豎脊肌

  功能:分三部分,髂肋肌、最長肌、棘肌,可背伸、側屈脊柱。訓練方法如動圖。


  4.臀大肌

  功能:伸展、內收、外展、外旋髖關節。訓練方法如動圖。


  5.繩肌

  功能:分三部分,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他們的共同作用可使膝關節屈曲、內旋、外旋,還可與臀大肌一起作用運動髖關節。訓練方法如動圖。


  6.斜方肌

  功能:上提、下降、內收內旋,外展外旋肩胛骨,它的收縮能引起肩胛骨的運動。訓練方法如動圖。


  7.腹肌

  功能:分兩部分,腹直肌、腹橫肌。負責脊柱的前屈及側屈,它能平衡豎脊肌的力量,兩者共同作用可維持身體的直立。訓練方法如動圖。


  8.股四頭肌

  功能:分四部分,股內側肌、股外側肌、股中間肌、股直肌,他們的共同作用可伸展膝關節。訓練方法如動圖。


  9.脛骨前肌

  功能:踝背屈、足內翻。訓練方法如動圖。


  10.第三腓骨肌

  功能:踝背屈、足外翻,它是踝背屈的唯一腓骨肌。訓練方法如動圖。


  11.小腿三頭肌

  功能:分為三部分,腓腸肌、比目魚肌、蹠肌,他們的共同作用可蹠屈踝關節,還可輔助膝關節屈曲。訓練方法如動圖。


  康復治療師提醒大家,肌力與肌耐力的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原則上每周三次的肌力訓練效果較好,增強肌力是指增強瞬間爆發力,而增強耐力是指增強肌肉的耐久力。在肌力訓練過程中,往往需要施加阻力來達到更好的效果,一般情況下,對肌肉施加其收縮強度的60%的阻力時肌力增加較為明顯,而當施加30%~40%時耐力增加較為明顯。康復訓練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只有每天不斷地堅持,才能取得更佳的效果。

  諮詢電話:0371-22736773

相關焦點

  • 肌力與肌耐力定義與訓練|普通人群
    肌力和肌耐力訓練原則與實施方法增進肌肉適能最佳的途徑是從事肌力 訓練,也就是一般大家熟知的重量訓練。 (一).肌力指肌肉對抗某種阻力時所發出力量,一般而言是指肌肉在 一次收縮時所能產生的最大力量。(二).
  • 下肢肌力的康復訓練
    肌力訓練是運用各種康復訓練的方法逐步增強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改善肢體運動功能;同時肌力訓練具有預防各種骨關節疾病及術後患者的肌肉萎縮、促進肌肉功能恢復有作用。無論是骨損傷、運動損傷還是神經損傷患者,肌力訓練貫穿於其康復護理的全過程。針對不同時期的患者選擇不同的康復訓練,並遵循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原則,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 家庭康復基礎訓練篇(三)——日常訓練動作指導
    如今康復已經成為身心健康的有力保障之一,正確的合理的康復指導也顯得愈加重要,鑑於此,我院康復治療師把常用的康復知識分成不同的層次,並以簡單易懂的圖文形式呈現給大家。  最近經常有患者諮詢,回家之後很多動作都做不到位,時間一長肢體變得很僵硬,步行的姿勢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總感覺一直在退步,很迷茫,不知從哪下手。
  • 肌力與肌耐力為什麼要分開訓練?
    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簡稱JCU)最近進行的一項「優化耐力發展」的研究,了解在同個訓練項目中進行耐力訓與阻力訓練的結合會如何影響發展和表現。JCU的醫療科學學院教授Kenji Doma博士說:根據以前的證據顯示,我們懷疑如果在每種訓練模式之間沒有適當的恢復,則可能會損害耐力的發展。
  • 康復訓練| 肌力訓練原則與方法
    (0)被動運動輔助訓練指在肌肉收縮過程中,不能克服自身重量而無法完成具體動作時所採取的運動。適應於肌力為1級者,僅有肌纖維收縮跡象,需要在鼓勵訓練者主動收縮的同時外力輔助,以保全肌肉纖維被動伸縮度,以防肌肉萎縮性攣縮。一般以訓練者自己進行或者訓練師輔助進行被動運動,主動收縮練習,一般適應用於肢體在石膏固定下進行收縮。
  • 康復時間:肌力訓練的原理及應用原則
    傳遞衝動訓練與被動運動結合進行,效果較好。 (2)肌力為1~2級時,宜進行電刺激療法、或肌電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此時肌肉已有一定的肌電活動,肌電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效果較佳,同時配合助力運動訓練和其他免荷運動訓練。 (3)肌力為3~4級時,宜進行徒手抗阻訓練和各種器械的抗阻訓練。 (4)耐力較差的肌肉群,宜進行肌肉耐力訓練。
  • 康復訓練|肌力訓練原則
    肌力是機體依靠肌肉收縮克服和對抗阻力來完成運動能力,是肌肉發揮其生理功能形式,肌肉主要通過肌力對外界做功。肌力並不單純是指力量的大小,它包括了最大力量、耐力力量、速度力量三個方面。通俗的說,最大力量就是說最大可以用出多大力量,耐力力量是指可以持續用力有多久,速度力量是指可以用多快的速度用力,例如走路時突然踩到坑窪處,下肢的肌肉可以快速收縮發力,站穩身體不摔倒,就是肌肉速度力量或稱爆發力的體現。肌力下降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常會引起人體各項日常活動障礙,如坐,站,步行障礙等。
  • 肌力與肌耐力,傻傻分不清楚?
    在訓練時,我們經常聽到兩個詞,分別是肌力與肌耐力。
  • 什麼是肌力、爆發力、肌耐力?
    ,有助於競技的成績 「最大肌力」是指在進行肌力訓練時 ( 例如使用槓鈴) 「只能舉起一次的重量」。但是像網球這種運動,必須重複相同的動作 ( 持續的發球與揮拍),所需要的是肌肉的持久能力,也就是「肌耐力」。需要肌耐力的運動項目甚至比需要爆發力的項目更多。網球比賽時間拖得越久,發球與揮拍越容易發生失誤;或是高爾夫進行到後半段時,無法握緊球桿以至於發生擊球失誤等,就很有可能是因為肌耐力不足的因素。
  • 最大肌力訓練的關鍵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最大肌力訓練!什麼是最大肌力最大肌力(肌肉產生的最大力量):是指在進行肌力訓練時 (例如使用槓鈴)只能舉起一次的重量。也就是你的最大力量!,而最大肌力提升後又可成為下一輪肌耐力與肌肥大的基礎!
  • 肌力與體能訓練(二)丨無氧訓練
    上一篇我們講述了體能訓練的基礎—運動生物力學,本篇「無氧訓練計劃的適應」與「無氧訓練對骨骼的影響」將講述到無氧訓練的供能系統以及中樞適應等。
  • Strength training/肌力訓練的簡單科普
    這個標準我在之前的推送中提到過,主要就是以下四個方面:1 肌肉最大力量/maximumstrength2 肌肉爆發力/power3 肌肉耐力/strengthendurance4 肌肥大程度/hypertrophy
  • 【運動科學】比較肌力、爆發力、肌耐力的區別
    ,有助於競技的成績  「最大肌力」是指在進行肌力訓練時 (例如使用槓鈴)只能舉起一次的重量。但是像網球這種運動,必須重複相同的動作 (持續的發球與揮拍),所需要的是肌肉的持久能力,也就是「肌耐力」。  需要肌耐力的運動項目甚至比需要爆發力的項目更多。  網球比賽時間拖得越久,發球與揮拍越容易發生失誤;或是高爾夫進行到後半段時,無法握緊球桿以至於發生擊球失誤等,就很有可能是因為肌耐力不足的因素。
  • 最適合跑者的阻力訓練(肌耐力、舉重及爆發力)
    在2011年8月,運動科學期刊最新的研究嘗試要回答這個問題。芬蘭的奧林匹克運動研究組會的科學家徵召了27位休閒跑者來參與這項研究。這些跑者先經歷6周的預備訓練,然後分成三組來進行訓練。5) 耐力跑步測試中,身體跑至衰竭的時間6) 最大攝氧量(Vo2max)7) 跑步經濟性(Running Economy)進行舉重訓練及爆發力肌力訓練的組別在最大肌力及最大肌肉活化有看到改善,而進行肌耐力訓練的組別則沒有。
  • 【運動康復】腓腸肌群損傷的伸展與肌力訓練
    輕輕上推腳趾,在沒有施加很大外力的情況下,腳背可以與小腿呈90°。如果不能做到,提示腓腸肌過度緊張。    如前所述,小腿後側肌肉勞損可能發生在腓腸肌,也可能是比目魚肌。所以在康復訓練時,需要同時鍛鍊這兩塊肌肉。當膝關節伸直時,牽拉伸展的是腓腸肌;膝關節適當彎曲時,訓練比目魚肌。因為腓腸肌是跨越膝關節有肌肉,當膝關節彎曲時,腓腸肌被縮短,張力下除,無法被牽拉。
  • 翟向京主任:腦癱孩子術後肌力康復訓練的方法
    有部分患者疑問:痙攣型腦癱孩子手術治療後,原本異常高的肌張力術後明顯降低,但是孩子走路下肢無力是什麼原因?應該如何進行肌力康復鍛鍊?
  • 為何抗老需要最大肌力訓練?
    例如,若某人一次可舉起的最大重量為100公斤,那麼他的這一個訓練動作的最大肌力就是100公斤。 最大肌力是爆發力,肌耐力背後的基礎能力。畢竟,當力量強大的時候,推動自己體重的能力(速度),迅速變換方向的動作(敏捷度),還有從靜止狀態立即啟動的能力(爆發力)都變得比較簡單。即使在耐力競技項目裡,爆發力都能大幅度影響運動表現。
  • 如何提升耐力?訓練之前,要清楚肌肉耐力和爆發耐力
    在任何完整的健身計劃中,肌力訓練都是缺一不可的。 身上的肌肉量越多,休息時能燃燒的脂肪就越多。 但是,當你練深蹲或舉重時,肌力並不是唯一的訓練重點,肌耐力也需要顧及到。
  • 【康復訓練】懸吊訓練療法 ​ (懸吊訓練療法理念與原則)
    懸吊訓練療法(SET),也稱懸吊療法,是以神經-肌肉激活技術為基礎,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為目的,應用主動治療和主動訓練的一個總的概念集合,該療法以主動訓練和康復治療作為關鍵要素,包括診斷及治療兩大系統。
  • 肌力訓練 | 不是運動員更要練
    在短跑運動中,有資料顯示,腿部力量和爆發力與短跑速度是相互影響的,運動員肌力越強即越具有爆發力,則跑得越快;對於耐力型選手(長跑、自行車等)同時進行肌力與耐力訓練,相對於只進行耐力訓練的結果顯示,前者的運動成績可以獲得更大幅度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