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達吉堪布原聲:《金剛薩埵百字明》
人總會在有意無意間,做下很多讓自己後悔的事,若想懺悔這些罪業,念修金剛薩埵是最靈驗的法門。
罪業不是實有不變的,它依因緣而生,故也可依因緣而滅。但滅罪的因緣,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求個饒就可以,它需要對以往的過錯真心懺悔,並發誓永不再犯,然後修持專門的滅罪法門,比如觀修金剛薩埵、念一定數量的佛號或心咒……如此,未來的苦果才會減至最小,乃至不會出現。
如果一心專注所緣境、不摻雜庸俗語言,一次性念誦108遍百字明,往昔所造的一切罪障及所失毀的戒律,一定會得以清淨。這是金剛薩埵佛親口允諾的。
罪業雖無功德,但依懺悔令其清淨,就是罪業的功德。
十方無量的佛陀中,金剛薩埵是百尊之尊。
何謂百尊之尊?大家知道,聞解脫裡有寂猛百位本尊,一切佛菩薩、空行、護法,皆可包含於這百尊之中,而百尊又可包含於金剛薩埵一尊。簡言之,就是十方如來可以攝於金剛薩埵,而金剛薩埵也可以幻化十方如來。
這個關係,就如同太陽與陽光,太陽可以散射無量的陽光,而陽光又攝於太陽。所以,只要你修成了金剛薩埵,也就成就了百尊功德。
尤其是,對於懺悔,金剛薩埵有不共的願力。阿彌陀佛的願,側重於攝受往生,讓聽聞其名號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而金剛薩埵,則是側重於清淨罪業,他曾於因地發願:「凡聞我名號、觀想我、念誦我心咒的眾生,無始以來之罪業悉得清淨,若不能者,我不取正覺。」如今,金剛薩埵已現前佛果,所以不論是誰,只要肯觀修,就必定能淨除一切罪業。
《前行》《百咒功德》裡都講過:如果每天早上念21遍百字明,就能加持墮罪,令墮罪所生的異熟果,不會增長;如果一次性念誦108遍,便可酬補一切所失之戒,不會墮入三惡趣。
懺悔是不用問人的,捫心自問,就知道自己要不要懺悔。
我個人特別喜歡修金剛薩埵,雖然從小沒有殺過生,在這方面可能稍微好一點,但如果嚴格按照經典中的標準,「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我們造的罪業應該是非常多的。有些人會說:「我很善良,不需要懺悔,不需要學佛」,其實並非如此。不說嚴格的,即便用一些基本要求來衡量,也會發現自己的種種不善。
《圓覺經》云:「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諂曲求勝上心。」就是說我們應當勵力懺悔,希求斷除憎愛、嫉妒、諂曲和競爭的心。
這裡講到了幾種煩惱。
其一是憎恨。平時並不博學的人,跟人吵起架來卻特別有口才,甚至在嗔恨心的驅使下,什麼都會做。
其二是貪愛。看到好的東西,不管是人、財、物,都想據為己有。這些欲望和貪心,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痛苦。
其三是嫉妒。別人學得好、長得漂亮、賺的錢多、開的車好,都令自己眼紅。甚至別人走得快一點,自己也會覺得:我怎麼趕不上他?
其四是諂曲。做事情、談生意,原本心裡想的是一套,口裡說的卻是另一套。為了達到目的,不惜使用各種欺騙性的語言或手段。
其五是競爭。合理的競爭,佛教也是認可的。這裡講的是不合理的競爭:始終處於攀比中,看到別人好,內心就不平衡、不快樂。
在我們的心上,的確有許許多多值得懺悔之處。很多人一邊說著「我很善良」,一邊在餐廳裡點殺這個,點殺那個。一個善良的人,怎麼會去吞吃活生生的生命?
我們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兇惡的人還是善良的人。當你真正用善良的標準審視自己,就會發現,剛來到這個人間時,你也許是善良的,但現在已經成了壞人。如果你覺得自己比較壞,就會少了很多傲慢,也才會懂得懺悔。
這將是一次重要的自我發現。
摘 自
索達吉堪布微博|金剛薩埵修法開示
什 麼 時 候 低 頭 , 什 麼 時 候 成 熟
|懺 悔 之 王|
金剛薩埵百字明
嗡班匝兒薩埵薩瑪雅 嘛呢巴拉雅 班匝兒薩埵得諾巴 迪叉哲卓美巴哇 色多喀喲美巴哇 色波喀喲美巴哇 阿呢RA多美巴哇 薩兒瓦色德瑪美抓雅匝 薩兒瓦嘎兒瑪色匝美 澤當西日揚格熱吽 哈哈哈哈吙 巴嘎萬 薩兒瓦達塔嘎達 班匝兒瑪美門匝 班則兒巴哇 瑪哈薩瑪雅 薩埵阿
om vajrasattva samaya manupalaya vajrasattva tenopa tishtha dridho me bhawa sutokhayo me bhawa supokhayo me bhawa anurakto me bhawa sarwa siddhi me prayaccha sarwa karma su tsa me tsittam shreyang kuru hung ha ha ha ha ho bhagawan sarwa tathagata vajra ma me munca vajri bhawa maha samaya sattva ah
金剛薩埵心咒
嗡班匝薩埵吽
om vajrasattva hum
來聽,這些年的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