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在漳州市實驗小學開展無線電科普進校園活動。
協會會員到平和大芹山安裝維護無線電應急通信轉發鏈路。
2006年5月,福建省漳州市無線電運動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申請成立,擁有了福建省第一個個人業餘電臺和幾十名業餘無線電愛好者。跟隨無線電應用發展的腳步,協會後更名為漳州市無線電定向運動協會,發展至今,已擁有超過百名呼號在冊會員。多年來,漳州市無線電定向運動協會堅持「服務政府、服務會員、服務社會」的理念,團結漳州廣大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緊密結合實際,努力開展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無線電事業發展進程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社會各界支持會員基礎紮實
漳州市是福建省第一個擁有個人電臺的城市,在無線電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方面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從早期體委組織的無線電測向運動到少年宮的業餘電臺,無線電愛好者群體逐漸發展壯大。個人業餘電臺愛好者,尤其是對無線電工程技術、遠程通聯技術有著濃厚興趣和執著追求的愛好者,成為業餘無線電運動的中堅力量。
協會現任會長鄭英俊與無線電結緣已有近40年的時間,是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恢復業餘電臺活動後較早一批的業餘無線電玩家,1991年就取得了國家一級業餘電臺操作資格。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的個人業餘電臺剛剛開放,單邊帶收發信設備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鄭英俊受福建省無線電運動協會委託,設計開發了一款價格在200元左右的實用單邊帶發信機,並在《電子報》發表文章介紹短波倒V形多波段天線的原理與架設。在1990年國家體委首次舉辦的「全國業餘電臺短波收聽競賽」中,鄭英俊獲得了單邊帶組第二名和等幅報組的紀念獎。1995年,鄭英俊更進一步,在全國業餘電臺通信錦標賽中獲得男子個人冠軍。
一直以來,漳州市無線電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協會工作。1987年,漳州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第一次提交了設置業餘電臺的申請。由於業餘電臺活動剛剛恢復不久,國家尚未開放個人業餘電臺,愛好者的無線電通信實踐活動只能以集體業餘電臺的名義進行。當時,國內僅有20個左右的集體業餘電臺,漳州市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甚至還沒有收到相關的管理文件。漳州市無委辦的工作人員從《現代通信》《無線電》等雜誌上查找相關管理條文,為鄭英俊、吳建華等早期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辦理了「業餘通信」電臺執照,並推薦他們到漳州市青少年宮開辦了數期「業餘無線電通信科技普及班」。在漳州市無線電管理機構的扶持引導下,萌芽狀態的漳州業餘無線電活動順利起步,並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走在全國前列。
2005年,部分業餘無線電愛好者準備籌建漳州市無線電運動協會的想法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肯定,並在人員、場地等方面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在漳州市無線電管理局、體育總會、民政局的關心和支持下,漳州市無線電運動協會於2006年5月29日正式成立。
維護通信設施增強應急能力
漳州長泰吳田山海拔約1129米,是廈漳平原上的最高峰。協會在山上設置的中繼臺信號能夠覆蓋廈門、漳州、泉州的大部分區域。因其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漳州市無線電管理局於2009年將該臺站選定為無線電應急中繼臺站址。吳田山業餘中繼臺豐富了閩西南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的通聯活動,同時也為閩西南業餘無線電應急通信提供了可靠的渠道。
在福建省無線電管理辦公室、漳州市無線電管理局的支持下,2015年年初,協會又啟動了平和九峰大芹山應急無線電中繼臺的勘察建設工作。大芹山無線電應急通信轉發鏈路的選址和建設工作歷時兩年多,其間也得到了平和縣相關部門、九峰鎮相關領導、向榮集團、漳州藍天救援協會的大力支持。2017年12月,協會在大芹山山頂完成了無線電應急通信轉發鏈路的安裝。該鏈路通信範圍覆蓋了閩西南及廣東省局部地區,是在發生各種重大自然災害等緊急情況下進行應急通信的一條重要的信息溝通渠道,為應急救援和救災、減災提供了積極有效的幫助。
作為漳州市唯一的合法業餘無線電中繼臺的建設者,漳州市無線電定向運動協會定期對長泰吳田山與平和大芹山的業餘無線電中繼臺和無線電監測設備進行巡查與維護,以確保其在應急通信中發揮最大效用。多年來,協會骨幹及熱心人士在中繼臺的歷次改造、檢修、維護中作出了巨大貢獻。2018年11月2日中午,平和大芹山無線電中繼鏈路設備被超強陣風破壞。2019年1月26日,在漳州市無線電管理局的指導下,協會組織了7位志願者前往平和九峰大芹山山頂維修改造被強風破壞的無線電應急通信轉發鏈路。1月27日凌晨4點多,志願者攜帶工具、物料等登上大芹山山頂,在氣溫接近0℃的大風條件下開始維修改造工作。維修過程中,傅偉傑騎在海拔1551米的天線杆橫梁上連續作業近10個小時,完成了舊光伏架、發電機架的切割拆除,以及光伏板支架、風力發電機法蘭架和天線底座、攝像頭支架的焊接工作,並將設備緊固到位;王松建頂著夜裡刺骨的寒風,戴著頭燈,登梯完成光伏板、風力發電機及其控制模塊的接線,以及監控攝像、網絡傳輸、電池供電系統的接線調試工作。維修工作一直接續到1月28日凌晨才結束,好幾位志願者連續40多個小時沒有睡覺,面部被高山紫外線嚴重灼傷。
堅持科普宣傳抓好人才培養
讓漳州的業餘無線電發展更具後發之力,為孩子們提供了解無線電知識、培養無線電科技興趣的園地,成為協會的一大願望。不等不靠,協會立馬行動起來,購買無線電DIY工具、整理圖片和視頻資料、徵集展示器材,鄭英俊、陸志嶸、王南川還貢獻出了自己收藏的無線電儀器和退役軍用無線電通信設備。經過努力,並徵得漳州市無線電管理局的同意,2018年10月,協會將位於漳州市區丹霞大廈15樓的一處100多平方米的閒置辦公場所改造成了無線電科普基地——漳州市無線電定向運動協會無線電活動中心。建成後的無線電活動中心具有科普培訓、退役通信器材展示、無線電DIY製作、短波無線電應急通信聯絡等功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將無形的無線電波「呈現」到了人們的眼前。
2019年8月下旬,無線電活動中心舉辦了首屆無線電夏令營公益活動,44位小學生和家長報名參加。通過本次活動,他們認識了常用的電子元器件,掌握了電路板焊接技巧以及測量工具的使用,並自己動手製作了金屬探測器、聲控LED環形燈、調頻無線話筒等套件,組裝了簡易的電報發報手鍵,還參觀了無線電監測指揮控制中心。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擴大了無線電管理工作的影響力,揭開了無線電的「神秘面紗」,使公眾對無線電知識的知曉程度得到有效提升。
除了利用無線電活動中心這一平臺外,協會還通過各種形式推進無線電的科普宣傳工作:配合漳州市教育局開辦「中小學無線電定向運動師資培訓班」;與漳州衛生職業學院健康與保健系合作開展「『智慧體育、健康運動』無線電定向進校園」活動;為漳州市實驗小學「校園科技節」、漳州名流學校、藍田開發區實驗小學免費提供「無線電大課堂」講座和無線電測向、無線電製作、定向運動活動指導等。
2016年至2019年間,協會還承辦了福建省全民健身運動會(漳州賽區)無線電測向暨公園定向比賽,每屆的參賽人員都在300人左右。此外,協會每年還為閩南師大物信學院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的學生提供免費技術指導,獲指導的參賽學生在歷年的大賽中均摘得福建賽區桂冠。
發揮技能優勢服務保障社會
20世紀80年代末,在漳州市無線電定向運動協會尚未成立的十多年裡,後來成為協會會員的幾位鐵桿無線電愛好者就與漳州市無委辦和青少年宮建立了密切聯繫,並在他們的支持下,開展了無線電科普培訓和業餘電臺通聯活動。
2007年開始,協會組織技術力量協助配合漳州市無線電管理局開展針對考場利用無線電通信工具作弊的研究實踐。從駕校考試到高考、英語四六級考試、建造師考試、醫師資格考試、公務員考試等各類考試,協會都會選派技術骨幹配合漳州市無線電管理局進行考場的無線電防作弊監測工作。
面對作弊手段的高科技化,協會不斷加強對考試無線電作弊新動態的分析研究,一方面發揮技術專長優勢,設計開發了高靈敏度的「電磁耳機音頻信號探測裝置」、都卜勒測向天線、寬帶測向天線、可攜式多波段信號源等實用器材;另一方面,強化設備操作培訓力度,提升協會人員操作頻譜監測設備的熟練程度以及參與考試保障的反應能力。
由於各類考試基本在周末舉行,放棄休息對於協會會員來說已經習以為常。每到各類考試時,就是協會「電波衛士」激情出徵的時刻。考場內的考生們奮筆疾書,考場外的工作人員也早已織就了「天羅地網」,一旦發現作弊信號,就在短時間內迅速甄別、測向、追蹤並阻斷。炎炎烈日、凜冽寒風、瓢潑大雨,無論天氣怎麼變,協會工作人員的初心和對崗位的堅守都始終未變。
2012年至2018年,偽基站、「黑廣播」等嚴重違法設臺行為逐漸蔓延,且手段不斷翻新,屢打不絕。為此,協會密切配合無線電管理部門,為「黑廣播」、偽基站、簡訊嗅探等違法行為的查處提供技術協助,有力打擊了此類違法犯罪活動,維護了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