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科普|超實用!防震減災小常識,趕緊學起來!

2021-02-23 勐海發布

【認識地震】

1.你了解我們的家園——地球嗎?

>>從太空望去,有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這就是我們的家園——地球。形象地講,地球的內部像一個煮熟了的雞蛋:地殼好比是外面一層薄薄的蛋殼,地幔好比是蛋白,地核好比是最裡邊的蛋黃。

>>地球從形成的那一刻起,就從來沒有停止過運動。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地下深處由植物生成的煤海,盤山公路邊陡峻山崖上顯示的地層彎曲與變形……無不書寫著億萬年來大地滄海桑田的變遷。

>>然而,地殼的運動與變化並非都是緩慢的,有時也會發生突然的、快速的運動;這種運動驟然爆發,常常給我們的星球帶來災難,其中地震對人類的危害最為嚴重。

2.構造地震是怎樣發生的?

>>通常,我們所說的地震是指構造地震。它是怎樣發生的呢?這就要從地球的內部構造說起。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約為6370千米的多層球體,最外層的地殼相當薄,平均厚度約為33千米,它與地幔(厚約2900千米)的最上層共同形成了厚約100千米的巖石圈。

>>在構造力的作用下,當巖石圈某處巖層發生突然破裂、錯動時,便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在瞬間急劇釋放出來,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由該處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直到地球表面,引起地表的震動,便造成地震。

3.你知道地震預報應當由誰發布嗎?

>>面向社會發布地震預報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

>>為了加強對地震預報的管理,規範發布地震預報的行為,1998年12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了《地震預報管理條例》,規定「國家對地震預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具體規定主要是:全國性的地震長期預報和地震中期預報,由國務院發布;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地震長期預報、地震中期預報、地震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發布;已經發布地震短期預報的地區,如果發現明顯臨震異常,在緊急情況下,當地市、縣人民政府可以發布48小時之內的臨震預報,並同時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其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機構和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報告。

【識謠止謠】

4.怎樣識別地震謠傳?

>>以下幾種情況可以判定是地震謠傳:

——超過目前預報的實際水平,三要素十分「精確」的所謂地震預報意見。如傳聞中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非常具體,甚至發震時間精確到「上午」、「晚上」。

——跨國地震預報。如果傳說地震是由外國人預報的,那肯定是謠傳,因為這既不符合我國關於發布地震預報的規定,也不符合國際間的約定。

——對地震後果過分渲染的傳言。有時,特別是強震發生後常會出現「某個地方將要下陷」「某個地方要遭水淹」等等傳言,這種聳人聽聞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

5.聽到地震謠傳怎麼辦?

——不相信。儘管地震預測尚未過關,但是有地震部門在進行監測研究,有政府部門在組織和部署有關防震減災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無科學依據的地震謠傳。

——不傳播。應當相信,只要政府知道破壞性地震將要發生,是絕對不會向人民群眾隱瞞的。因此如果聽到地震謠傳,千萬不要繼續傳播。

——及時報告。當聽到地震傳聞時,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和地震部門反映,協助地震部門平息謠傳。

——如果發現動物、植物或地下水異常時,要及時向地震部門報告,不要隨意散布,地震部門會採取措施及時進行調查核實。

【發覺地震】

6.什麼是地震前兆?

>>地震前自然界出現的可能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的各種徵兆稱作地震前兆。大體有兩類:

微觀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覺察,須用儀器才能測量到的震前變化。例如,地面的變形,地球的磁場、重力場的變化,地下水化學成分的變化,小地震的活動等。

宏觀前兆:人的感官能覺察到的地震前兆。它們大多在臨近地震發生時出現。如井水的升降、變渾,動物行為反常,地聲、地光等。

>>觀測微觀前兆是科學家的工作;而發現臨近地震前的宏觀前兆,則既要靠科學家,也要靠廣大群眾。由於宏觀前兆往往在臨近地震發生時出現,因此,了解它的特點,學會識別它們,對防震減災有重要作用。

7.震前地下水有哪些異常變化?

——水位、水量的反常變化。如天旱時節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豐水季節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斷流。有時還出現井水自流、自噴等現象。

——水質的變化。如井水、泉水等變色、變味(如變苦、變甜)、變渾,有異味等。

——水溫的變化。水溫超過正常變化範圍。

——其他。如翻花冒泡、噴氣發響、井壁變形等。  

【建築抗震】

8.為什麼說「建築大計,抗震第一」?

>>據統計,世界上130次巨大的地震災害中,90%~95%的傷亡是由於建築物倒塌造成的。因此,居民住房、單位辦公樓、學校校舍、工廠廠房,乃至水、電、氣、通信等生命線工程,能否抗禦大地震的襲擊,是能否把震災損失降到最低的關鍵所在,所以說,「建築大計,抗震第一」。因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明確規定,建設工程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防震設計規範進行抗震設計,並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

9.影響震時房屋破壞程度的因素是什麼?

>>首先與地震本身有關,地震越大,震中距越小,震源深度越淺,破壞越重。其次是房屋本身的質量,包括其結構是否合理,施工質量是否到位等。第三是建築物所在地的場地條件,包括場地土質的堅硬程度、覆蓋層的深度等等。最後,局部地形對震害的影響也很大。

10.什麼樣的場地不適合建房?

>>選擇建築場地,須考慮房屋所在地段地下比較深的土層組成情況、地基土壤的軟硬、地形和地下水的深淺等。以下場地是不利於抗震的:活動斷層及其附近地區;飽含水的松砂層、軟弱的淤泥層、鬆軟的人工填土層;古河道、舊池塘和河灘地;容易產生開裂、沉陷、滑移的陡坡、河坎;細長突出的山嘴、高聳的山包或三面臨水田的臺地等。

11.怎樣建房才有利於抗禦地震?

房屋平面布置要力求與主軸對稱,並儘可能簡單。

房屋重心要低,屋頂用輕質材料,儘量不做或少做那些既笨重又不穩定的裝飾性附屬物,如女兒牆、高門臉等。

房屋的高度和平面尺寸要有所限制,房屋之間應適當留建防震縫。

結構要力求勻稱,構件要聯成整體,要採取措施加強連接點的強度和韌性。

牆體在交接處要咬合砌築,承重牆上最好設置圈梁,並在橫牆上拉通。橫牆應密些,儘量少開洞,屋頂與牆體應連成整體,預製板在牆或梁上要有足夠的支撐長度。

建築材料要力求比重輕、強度大,並富有韌性。

提高施工質量,認真按操作規程辦事,土坯磚塊要錯縫咬砌,灰漿要飽滿。

【家庭防震】

12.每個家庭應從哪些方面做好防震準備?

>>樹立「寧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震情觀念,每個家庭要根據自家的實際情況制定防震避震預案,為震時自救和互救創造條件。例如,對自家住房的抗震能力,周圍的環境,室內水、電、煤氣等設施的狀況,各類物品的存放條件,疏散通道是否暢通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如果處在已有地震短臨預報的地區,還應準備自救必備的物品。

13.怎樣擺放室內物品才有利於避震?

>>地震時,室內家具、物品的傾倒、墜落等,常常是致人傷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家具物品的擺放要合理:防止掉落或傾倒傷人、傷物,堵塞通道;有利於形成三角空間以便震時藏身避險;保持對外通道的暢通,便于震時從室內撤離;處置好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火災等次生災害的發生。

14.家中應常備哪些震後急需用品?

>>生活日用品,如水、食品、衣物、毛毯、塑料布等;必要的常用藥品,如治療感冒、腸胃病的藥,一般外傷用藥等;照明用品,如應急燈、手電筒(電池)或自動充電電筒、蠟燭等;必要的身份證件等重要物品。這些東西集中存放在「家庭防震包」或輕巧的小提箱裡。

【正確避震】

15.避震時須把握什麼原則?

>>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規。震時,每個人的處境千差萬別,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是跑出室外還是在室內避震,就要看客觀條件:住平房還是樓房,地震發生在白天還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堅固,室內有沒有避震空間,室外是否安全,等等。

>>要行動果斷,不要猶豫不決。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鈞一髮之間,容不得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有的人跑出危房後又轉身回去救人,結果自己也被埋壓。記住,只有保存自己,才有可能救助別人。

>>在公共場所要聽從指揮,不要擅自行動。擅自行動,盲目避震,只能遭致更大不幸。

16.震時是跑還是躲?

>>目前多數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這是因為,震時預警時間很短,人又往往無法自主行動,再加之門窗變形等,從室內跑出十分困難;如果是在高樓裡,跑出來更是不太可能的。但若在平房裡,發現預警現象早,室外比較空曠,則可力爭跑出避震。

17.避震時應怎樣保護自己?

☆採取有利於避震的姿勢

趴下,使身體重心降到最低,臉朝下,不要壓住口鼻,以利呼吸;

蹲下或坐下,儘量蜷曲身體;

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以防身體移位,暴露在堅實物體外而受傷。

☆保護身體的重要部位

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和後頸;有可能時,用身邊的物品,如枕頭、被褥等頂在頭上;

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

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相關焦點

  • 淄博防震減災工作躍上新臺階
    強化防震減災機制建設,提高防震減災應急能力 調整優化防震減災協調機構。機構改革後,按照上下對應的原則,以淄博市政府名義重新調整優化淄博市防震減災領導小組,由原來40個部門單位調整優化為20個部門單位,領導小組設在淄博市應急管理局牽頭負責淄博防震減災工作並建立成員單位聯絡員制度。
  • 防震減災 科普先行
    2020年4月14日是玉樹「4·14」地震10周年紀念日,4月13日至4月19日為我省第五個防震減災宣傳周。為認真做好「4·14」防震減災宣傳周活動,大力弘揚在應對玉樹地震中凝聚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海東市地震局統一部署、分別組織、同步開展,做好今年「防震減災·科普先行」的主題宣傳活動。
  • 桐城成功創建省防震減災示範(縣)市
    12月21日至22日,省防震減災示範縣驗收評審組來桐,開展防震減災示範縣創建工作驗收評審。自2015年桐城市被列入首批省防震減災示範縣試點以來,該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圍繞創建指標體系和標準要求,從機構建設、人員配備、經費保障、地震監測臺網、科普避難場所、震害預測評估等方面,一項一項對標抓落實,一件一件對表抓創建。全市上下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創建氛圍。
  • 「防震減災」公益廣告大賽獲獎名單公布啦!
    首屆福州市「防震減災」公益廣告大賽獲獎名單來啦!快找找你上榜了沒?一起來回顧為了提高大家對「防震減災」的重視,通過大賽傳遞豐富的「防震減災」知識,樹立正確的「防震減災」觀念及社會責任意識,福州市防震減災中心聯合福州廣播電視臺舉辦首屆福州市「防震減災」公益廣告大賽。本次大賽面向社會大眾徵集以防震減災科普宣傳為主要內容的視頻、音頻、平面三種類型的宣傳作品。
  • 九江市開展「11.26」瑞昌地震15周年防震減災科普宣傳系列活動
    九江新聞網訊今年是九江—瑞昌「11.26」地震15周年,為進一步增強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提升廣大群眾抵禦地震災害風險的能力,我市認真制定了「11.26」防震減災宣傳活動方案,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防震減災宣傳活動。
  • 南華縣地震局深入紅土坡鎮開展防震減災「三網一員」培訓
    11月12日下午,縣地震局深入紅土坡鎮開展防震減災「三網一員」培訓。培訓由縣地震局工程師紀開林主講,紅土坡鎮分管防震減災工作的張德衛副鎮長主持。鎮屬全體幹部職工、主管單位負責人、各村委會主任、轄區內小(二)型以上水庫管理員約85人全程參加了此次培訓。
  • 防震減災 科普先行 謝禮立院士團隊科普系列圖書出新作
    2020年7月28日是唐山7.8級地震44周年,為向社會公眾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增強地震安全風險防範意識,提升公眾科學素質,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防震減災的良好氛圍,近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謝禮立主編的,中國地震局科普圖書精品創作工程之一—謝禮立院士團隊「抗震有話說:從結構抗震到城市抗震」
  • 保定市應急管理局舉行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活動
    5月12日是全國第12個「防災減災日」,當日,保定日報市應急管理局圍繞「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主題,在社區組織了豐富多樣的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活動。「地震時室內最佳的避難地點是哪裡?」
  • 地震局局長檢查指導遼寧省防震減災工作
    地震局局長檢查指導遼寧省防震減災工作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25 15:39 來源: 地震局網站    6月11至13日,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率發展與財務司司長高榮勝、監測預報司司長孫建中等一行5人蒞臨遼寧檢查指導防震減災工作。
  • 南華縣地震局深入鄉鎮開展2020年全省防震減災日宣傳活動
    在2020年全省「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按照省州統一安排部署,為進一步擴大防震減災宣傳覆蓋面,11月5日中午,在縣地震局局長起國留帶領下一行3人來到沙橋,利用沙橋鎮趕集日,服務基層、貼近群眾,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活動。
  • 防震減災 風雨同行 地震「吹哨人」、「第一響應人」現身武穴
    大約一分鐘後,又是一聲哨響,幾名村幹部站起身來,指揮、引導在場的群眾井然有序地撤離大樓,集中到村民廣場開闊地帶,冒雨逐一清點人數……這是陳德榮村地震緊急避險及逃生演練現場,湖北省地震局工作人員和陳德榮村幹部群眾分別扮演了地震「吹哨人」和「第一響應人」的角色,正在開展了一場緊張有序的防震減災實戰演習。演練活動設置室內地震應急避險、逃生演練和室外地震應急處置幾個環節。
  •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7號主席令)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全社會的防震減災能力。
  • 福建省地震局副局長謝志招到福州市防震減災中心調研
    福建省地震局副局長謝志招到福州市防震減災中心調研 2020-06-10    來源:福州市防震減災中心    字號:大 中 小
  • 汶川地震12年後,我國防震減災取得長足進展
    自2009年起,國務院將每年5月12日設為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天距離汶川地震已過了整整12年,12年間,我國的防震減災事業有什麼發展?還存在哪些不足?未來還有哪些新趨勢?今年尚未結束的新冠疫情又給防震減災工作帶來了哪些挑戰?帶著這些問題,人民網記者專訪應急管理部副部長、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聽他講述這些年間我國防震減災事業的點點滴滴。
  • 密雲區地震局開展2020年防震減災「三網一員」專題培訓會
    為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群測群防工作,密雲區地震局在霧靈山莊舉辦了為期兩天的防震減災「三網一員」專題培訓會。區地震局邀請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副秘書長鄒文衛、北京市地震局重大項目總技術指導邢成起、北京市地震局高級工程師羅華春等專家對全區宏(微)觀監測站點工作人員、部分災情速報員等進行培訓。
  • 首屆山西省防震減災工作攝影大賽入圍作品展示
    為弘揚「開拓創新、求真務實、攻堅克難、堅守奉獻」的地震行業精神,全方位、多視角展示我省防震減災工作風貌,山西省地震局舉辦首屆山西省防震減災工作攝影大賽
  • 楚雄州地震局、州教體局聯合檢查組實地驗收永仁縣州級防震減災...
    2020年11月24日,楚雄州地震局局長盧曉林及州教體局相關領導一行5人深入永仁縣,對申報省級和州級的兩所地震科普示範學校進行實地檢查驗收工作。檢查驗收組首先來到申報省級的鄉鎮初級中學--永仁縣蓮池中學進行實地檢查。
  • 「四愛杯」防震減災全國有獎徵文終評獲獎名單
    「四愛杯」防震減災有獎徵文組委會公告自2020年5月12日起始,至2020年10月30日截止,「四愛杯」防震減災全國有獎徵文活動,經過長達五個月的徵稿,收到來稿300餘篇,擇優在作家新幹線平臺發布30篇,經甄別剔除個別非原創首發稿件外
  • 一年一度防震減災周到來:樓房裝上隔震墊,8級地震無感覺?
    2019年防震減災周到來,山西省地震局也開展了防災減災系列活動,首先跟隨記者來到目前當下應用到的建築裡的一項隔震減震的應用技術。根據了解這款防震模型,加入隔震支座的樓房模型是相對很穩固的,但是對於傳統的樓房,沒有加入防震支座晃動的是比較厲害。
  • 江蘇省地震局召開2020年度全省市縣防震減災工作綜合考核會議
    12月17日,江蘇省地震局召開2020年度全省市縣防震減災工作綜合考核會議,對全省13個設區市以及各市推薦的縣(市、區)地震局(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的年度防震減災工作進行綜合考核。江蘇省地震局局長劉堯興、副局長付躍武,紀檢組組長鹿其玉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