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大部地區都可見到紫荊。其名的來源,李時珍大人說:其木似黃荊而色紫,故名。
紫荊皮,是紫荊的樹皮,色紅而消腫,故又名肉紅,內消。
紫荊為豆科落葉小喬木或大灌木,栽培的常呈灌木狀,高可達15m。樹皮幼時暗灰色而有光滑,老時粗糙作片裂。炮製後的樹皮呈筒狀或槽狀或不規則的塊片,向內捲曲,外表灰棕色,粗糙,有皺紋,常顯鱗甲狀。內表面紫棕色,或紅棕色,有細縱紋理。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灰紅棕色。
性味苦平,苦能清熱燥溼,平性是個好好先生,工作於肝經。肝藏血主筋,調暢氣機,故紫荊皮是活血舒筋,清熱利溼,解毒的佳藥。
既能治與氣血凝滯有關的月經不調,瘀滯腹痛,癰疽、發背諸腫毒。又能治氣機堵塞,溼氣蘊結,筋骨不舒引起的風溼痺痛,還能治下焦溼熱蘊結引起的小便淋痛,以及喉痺,癰腫,疥癬,跌打損傷,蛇蟲咬傷等。難怪被稱肉紅、內消。
選方:
1、治鶴膝風攣:真紫荊皮。老酒煎,等溫了服,常服。(《直指方》)
膝關節腫大疼痛,大腿和小腿的肌肉消瘦,似仙鶴的膝部。故名鶴膝風。攣,指手腳蜷曲不能伸開。
2、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溼氣流痰: 紫荊皮60g(酒炒),秦(當)歸15g,川牛膝9g,川羌活6g,木瓜9g。上好酒五斤,重湯煎一炷香為度,露一夜,去火毒用。(《滇南本草》)
此方所治,有兩個詞不好理解,其一是痰火,痰火是指無形之火與有形之痰煎熬膠結貯積於肺的病證。
其二是流痰,流痰是發生在骨與關節間的慢性化膿性疾病。因其成膿後,可流竄脊柱、膝、踝、肩、 肘、腕及全身骨與關節間的空隙處形成膿腫,破潰後膿液稀薄如痰,故名流痰。
治宜祛風除溼,活血消腫解毒。
當歸活血補血,祛淤消腫。
川牛膝活血通經、祛瘀止痛。
川羌活祛風解表,散寒除溼,可治風寒溼引起的高熱惡寒、肢體麻木疼痛,周身竄痛,項背不舒甚至頭痛等。
木瓜舒筋活絡,和胃化溼。
四味與清熱燥溼,活血解毒的紫荊皮共治病症。
3、治婦人血氣:紫荊皮製作為細末,加醋糊為丸劑,櫻桃大。每次用酒化服一丸。(《婦人良方補遺》)
婦人血氣,包括了氣血不調之各種病症。
4、治產後諸淋:紫荊皮15g。半酒半水煎,溫服。(《婦人良方補遺》)
尿頻、尿急、排尿障礙或澀痛、淋瀝不斷的症候統稱「淋症」。
產後諸淋,產有熱氣留於膀胱,內虛則尿頻,熱則小便澀痛,故謂之淋。
又有因產損,氣虛則挾熱,熱則搏於血,即流滲於胞中,故血隨小便出,而為血淋。
紫荊皮清熱利溼,活血解毒,正適於此症之治。
5、治一切癰疽、發背、流注、諸腫毒冷熱不明者:川紫荊皮(炒)五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白芷(生)一兩,木蠟(又名望見消、陽春雪,隨加減妙,即石菖蒲)。製作為細末。用蔥湯調熱敷。(《外科集驗方》衝和仙膏)
癰疽流注雜病,通常為氣血凝滯而成,遇溫即生,遇涼即死。生則散,死則凝,均不好。此方不溫不涼,溫平。
醫家認為,
紫荊皮為木之精,能破氣、逐血、消腫。
獨活土之精,能止風、動血、引氣、拔骨中毒,去痺溼氣,更能與木臘破石腫堅硬。
赤芍藥火之精,微能生血、住痛、去風。
木臘水之精,能生血、住痛、消腫、破風、散血。
白芷金之精,能去風、生肌、止痛。
五味藥金木水火土全包括,能令氣血衝和,血生則不死,血動則流通,肌生則不爛,痛止則不紅腫熱,風去則血自散,氣破則硬可消,毒自散,正是仙方良藥,故名衝和仙膏。
6、治內消初生癰腫:白芷、紫荊皮。為末酒調。(《外科集驗方》一勝膏)
這是味治尚未化膿的瘡腫的方子。白芷有消腫排膿之效。
7、治痔瘡腫痛:紫荊皮15g。飯前煎服。(《直指方》)
痔瘡腫痛,和溼熱,氣血凝滯均相關,紫荊皮之功效,正宜於此。
以上便紫荊皮入藥選方,它可為紫荊樹祛風除溼擋寒暑,並防害蟲傷害等。需要它的人兒,則受其惠澤止病痛呢。
提醒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