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中有仗義執言的賢臣,就有趨炎附勢的奸佞。唐朝時期,一位十年苦讀的書生,考中了進士。他進入仕途後,卻為了爭權奪利,迎娶五十歲老媼,留下貽笑大方的故事。
竇懷貞
此人就是唐朝丞相竇懷貞,竇懷貞青年時期,在家鄉享有盛名,無人不知道他的賢名。竇懷貞孝敬父母,關心兄弟姐妹,與鄰裡和睦,是州縣裡的好學生。竇懷貞青年時期,不僅人品好,而且讀書也很刻苦。
他除了照顧弟弟妹妹,就是在讀書,學得滿腹聖人文章。到了他成年後考中科舉,正式進入仕途,因為有祖輩蔭蔽,因此晉升很快。在清河縣令任上,竇懷貞制定了許多有利於民的政策,清河百姓提到竇縣令,無不稱讚。
竇懷貞享受著百姓們的讚譽,心態卻發生了變化。竇懷貞的祖輩曾封將拜相,但是到了他從政時,家族已經衰落。竇懷貞在縣官任上幹了多年,才得以升遷,去往越州任上,擔任越州都督。
竇懷貞
此後,又被升任揚州長史,算是鎮守一方了。公元706年,竇懷貞得以進入唐朝統治中樞,擔任了御史大夫的職務。多年宦海沉浮,讓竇懷貞變了一個人,他唯利是圖,做一切事情只為爭名奪利。
當時唐中宗在位,因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跟隨他受過難,因此對韋皇后和安樂公主非常優待。唐中宗為人心軟,等到神龍政變後,他登基為帝,放任韋皇后插手朝政。韋皇后仗著唐中宗對她的放縱,幹預朝廷大事,唐中宗並沒有表示反對。
隨著韋皇后的權勢越來越大,竇懷貞看到了機會,他投靠了韋皇后。一次,唐中宗宴請群臣,竇懷貞也參加了宴席。在宴席上,唐中宗半開玩笑的說:「聞卿喪妻,今欲繼室可乎?」
韋皇后
竇懷貞掩著面說:「陛下,臣還未娶妻。」唐中宗讓幾名女子走上前來,讓竇懷貞挑選,竇懷貞千挑萬選,看中了一個體態婀娜的女子。等女子摘下面巾,發現是韋皇后的乳母王媼,被封為莒國夫人,已經年近五十歲。
竇懷貞當場冷下臉來,他不敢拒絕唐中宗,本來想著打碎牙往肚子裡咽。但是,唐中宗介紹到王媼的身份,竇懷貞一聽是韋皇后的乳母。竇懷貞一想,迎娶了韋皇后的乳母,同為皇后的關係不就更近了嗎?
竇懷貞當即跪下叩謝皇恩,連呼萬歲,萬萬歲。竇懷貞畢恭畢敬的把王媼,迎娶回家中,處處小心照顧,生怕得罪了韋皇后。當時乳母的丈夫稱之為「赩」,而王媼是皇后的乳母,竇懷貞在外以「國赩」自居,在記載中:「俄而禁中寶扇鄣衛,有衣翟衣出者,已乃韋後乳媼王,所謂莒國夫人者,故蠻婢也。懷貞納之不辭。」
王媼
因為王媼在韋皇后身邊,替竇懷貞美言,竇懷貞官職得到提升。竇懷貞心甘情願的同韋皇后等人沆瀣一氣,為非作歹。當時宮裡的宦官,因為在皇帝皇后身邊伺候,很有發言權。竇懷貞爭著巴結他們,給宦官送去錢財,表達自己的敬重。
竇懷貞每次審案,見到沒有鬍子的犯人,便以為是宮裡的宦官。公元707年,魏傳弓彈劾內常侍輔信義,竇懷貞斥責魏傳弓:「輔信義是安樂公主身邊的人,你如何敢彈劾他呢?」魏傳弓瞧不上卑躬屈膝的竇懷貞,大罵道:「這些奸賊,我寧願殺死他們,自己安然赴死。」
魏傳弓等人的愛國精神,竇懷貞可能永遠不懂,他只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小人。公元710年,李隆基帶領部隊,進入皇宮,將作惡多端的韋皇后以及安樂公主誅殺。相王李旦登基為帝,史稱「唐睿宗」,在記載中:「韋後敗, 斬妻獻其首,貶濠州司馬,再徙益州長史,乃復故名。」
太平公主
這時,竇懷貞知道自己同韋皇后牽連過深,當即把王媼殺死,將王媼首級獻給唐睿宗。唐睿宗知道竇懷貞的卑鄙無恥,還是將他貶謫濠州,擔任了司馬的小官。一年後,在太平公主的幫助下,竇懷貞又回到了長安,成為了太平公主的心腹。
竇懷貞像對待韋皇后一樣,對待太平公主,又成為太平公主的心腹。在太平公主的推薦下,竇懷貞被提升為唐朝丞相。公元712年,唐睿宗禪位給兒子李隆基,李隆基剛剛登基時,太平公主是個巨大的威脅。
李隆基登基
當時唐朝有七位丞相,五位都是太平公主的部下。李隆基不是一個傀儡皇帝,處處打擊太平公主的勢力,太平公主密謀廢除李隆基,扶立新帝。可惜他們的陰謀,被唐玄宗提早得知,在大將軍王毛仲的進攻下,叛軍被消滅。
太平公主等人被殺,竇懷貞這個奸佞之臣,也迎來了最終的結局。竇懷貞在兵亂中,逃出宮門,披頭散髮,惶恐不安。他躲進一片樹林裡,聽到外面傳來士兵的搜查聲。竇懷貞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不願忍受皮肉之苦,在樹林中上吊自盡。
竇懷貞自盡
竇懷貞少年時,曾夢想成為一名好官,他也做到了。但是仕途的不順,讓他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他變得偏激。為了權勢,他不擇手段,迎娶韋皇后身邊的王媼,委身於太平公主,做盡壞事。最終惡有惡報,竇懷貞在一片小樹林中,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