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也。」
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麼就知道後一代不如前一代呢?《荀子勸學篇》也有言:「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隨著時代的發展,長江後浪推前浪,總是湧現出一些優於前輩的後來者,繼承著已有文化,並發展文化,使社會不斷進步。在高考的作文裡,就湧現出許多這樣的文章,而這裡有一篇,便是2010年江蘇高考,就讀於如皋中學的考生王雲飛寫的全文言文作文《綠色生活》。
滿分作文
「今北方久熰,瀵氿甃眢,坌坲坲, 燾天幠日。土地皴崩,罅可容人。南疆霶霈,洚水肆虐,當此之滈,茅舍盡走。欲苫不能,啼口立啾啾……」整篇文章寫得酣暢淋漓,但是這篇作文卻只有755字,而及格線是800字,句句難讀字字晦澀的文言,難道是來考閱卷老師的嗎?又叫老師如何打分呢?
考生王雲飛的這篇文章很是難懂,連閱卷老師都有30字不認識,萬一閱卷老師不認可這種文言文寫作,直接打個低分怎麼辦?其實並沒有,最後該卷由古典文獻學的專家吳新江教授,也就是閱卷組長,寫了2000字的注釋才將文章定為一篇滿分的高考作文。好險!若是閱卷人不賞識這篇文章,豈不是對王雲飛的高考造成很大的影響?
讀書擇友
王雲飛能夠寫出這樣的滿分作文,自是跟他的從小的興趣愛好有所關聯。因為培養適宜的愛好,是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如彈琴、下棋、繪畫,音樂,打牌,運動等,當然讀書、讀好書、交品德好的朋友是最有益的,很多古往今來的賢人都有愛讀書、擇友而交這一特點。
據王雲飛本人所述,其實高中的時候,他就開始喜歡讀科幻方面的小說,後來經過老師的推薦,他漸漸喜愛上了古文。老師便是他這時期的益友。良師指引,使得他深入了流傳千年的擁有廣大智慧的《資治通鑑》、《論語》、《孟子》,「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孔夫子周遊列國,在亂世中悟得的人與人相處的智慧,它們融匯著歷代人的智慧,能夠在早年熟讀這些經典,可以使人心境明媚,早一點悟出世間哲學。相反,交友不擇友,讀書不讀好書,讀了那些有負面影響的書就如飲鴆止渴一般,對人生的危害是很大的。
王雲飛就讀於江蘇省如皋中學,他學的理科,他卻非常的熱愛古文,經常用文言文寫作文。剛開始,老師讚許,後來,隨著他寫得越來越深奧,老師擔心這樣晦澀難懂的文章如果閱卷老師不認可就可能得低分,也不再贊成他寫古文作文,每次考試給他打的作文分數也越來越低了,父親也不支持他寫文言,只有母親支持。高考前一夜,他緊張得睡不著覺,要違背大多數人的意見,堅持自己的想法,要克服很多心裡的障礙。要是考砸了,要忍受很多唇槍舌劍。不過結局出乎意料,他的作文得了滿分。
愛好與事業
王雲飛認為古文是他的愛好,是他學習之餘的調劑,而他真正擅長的,真正想要學習與發展的是理科,所以他選擇了工科類的土木工程專業。在得知他有志於學習工科後,江蘇省東南大學經過多次確認後,由副校長劉波為他辦理了2010年的第一份錄取通知書,比北京大學搶先了一步。學校被採訪時,東大校辦副主任高興地回答,他們招的是人才。是的,當今的知識分子,不僅僅需要知識,還需要文化。
王雲飛無疑是有文化的。當他被問及他對古文的愛好能否應用於所學的土木工程專業時,他當時便能認識到,大中城市沒有特色,清一色的樓房,很多沒有符合自己文化的建築,國內仿效國外,國內城市與城市建築相同,實在不是很好的出行目的地。早在十年前便有這種認知,洞察力也非同一般。
結語
生來為人,有兩堂課:一堂課叫知識,學校教我們知識;一堂叫智慧,比如哲學,判斷力、閱歷、見識。在學校的學子,很多還不明白智慧與知識的區別,不明白如何用智慧去應對生活中的種種,以為學到了知識,便有了行走於世間的寶劍,殊不知,世間哲學才是一門大課,比學校的刻苦更加磨練人的意志。智慧來自哪裡呢?來自於我們對生活的體悟,來自於經驗和他人的經驗,這些人可能是我們的親人、朋友、網絡上的訊息等等。
而智慧最便捷的獲取方式,便是讀書了。王雲飛很幸運,早年便熱愛古文學,且還是經典著作。這猶如古聖賢們在旁,演說一部人生百態的歷史大戲給他,有什麼人生經歷不在其中呢?
願你一手拿花,一手執劍,無論是莘莘學子,還是忙忙碌碌的為生活奔走的人,都能有一份智慧,使心中永葆一份淡定和從容。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