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是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滿族人自稱其族名為「滿洲」,其民族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變遷過程,族名也經歷過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等的演變。遼寧地區的滿族「精騎射,善捕捉,重誠實,尚詩書,性直樸,習禮讓,務農敦本」,吉林地區的滿族「年幼即騎射佃魚,壯者兼事耕牧」。黑龍江地區的滿族「勤於騎射、戈獵,兼習禮讓,務農敦本」。滿族人民特有的生活習俗,色彩愛好、審美情趣等都積澱在服飾之中,豐厚的民族文化和特殊的生活環境造就了滿族獨一無二的民族服飾。滿族服飾蘊藏著滿族歷史、文化、審美情操和精神追求等深層次的寓意,也表現出部族的崇尚和標識,具有古樸之美,又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及歷史研究價值。
吉服袍,圓領,右衽大襟,袖由袖身、中接袖、接袖及馬蹄形袖端組成,直身,男吉服袍前後開裾,女左右開裾。
朝袍,朝袍的基本款式是上衣、下裳相連的長袍相配而成,圓領,右衽,附披肩,馬蹄袖,腰帷下為襞積式下裳。根據不同的季節,又有四季適用的皮、棉、夾、單、紗多種質地。
常服褂,褂圓領,對襟,平袖口,男常服褂裾左右及後開,女常服褂裾僅後開,長至膝下,是穿在常服袍外面的褂服,用於嚴肅、莊重等場合。
常服袍,圓領,大襟右衽,馬蹄袖,男常服袍子前後開裾,女常服袍左右開裾。常服袍在非正式但較嚴肅場合穿用,可以單穿,也可以在袍外面隨意穿著馬褂或坎肩。
馬褂,又被稱為「得勝褂」,圓領,對襟,平袖,左右及後開裾。清代初期,馬褂為一般士兵穿著,至康熙時期富貴之家也有穿者。雍正後,馬褂已甚為流行,並發展成單、夾、紗、皮、棉等服裝。
行服袍,大襟右衽,馬蹄袖,裾前後開,正面右襟下短一尺。出行騎馬時可將衣襟扣在腰際,不騎馬時可把缺襟與掩襟相扣。行服袍為滿族男子所穿。
便服袍,圓立領,大襟右衽,窄平袖,袍左右開裾或不開裾。多與坎肩或馬褂套穿。
坎肩,常見樣式有對襟、琵琶襟、大襟、一字襟和人字襟等。起初坎肩穿在袍子的裡面,到了後來,它一般都被穿在了袍子的外面。坎肩不分男女,都可以穿。還有一些一般常見款式的坎肩,比如春秋天涼時穿在袍衫之外的長坎肩(又名褂襴)。
鈿子,一般由骨架、鈿胎和鈿花組成,鈿子主要可以分為四大類,即半鈿、滿鈿、鳳鈿,與滿鈿鳳鈿結合形成的挑杆鈿。不同種類的鈿子,應用的場合是不同的。
坤秋帽,又稱「困秋帽」,清宮檔案中亦稱為「飄帶冠」。正如其名,坤秋是旗人女性(坤)所戴的一種秋帽。其作為一種便帽,不在制度之內,主要搭配便服使用,以清後期為常見。
暖帽,滿族人秋冬時戴的帽子。一種用緞子、皮、呢絨或氈子做成的圓形帽子,周圍捲起約二寸寬的帽簷。帽簷為上仰形,可按居地的天氣涼暖分別鑲以毛皮、呢子或青絨。簷上鑲的皮子,貴者多用貂、水獺皮,貧者多用青鼠、狍皮。後世滿族在禮帽上綴以紅纓,是對女真古俗的承襲。
涼帽,無簷,形如覆釜,用絲竹、藤絲編成,有綴纓、尖纓。
關於滿族的帽子,你了解多少?
坎肩上的滿族風情
當滿洲袍遇上滿族格格...
被驚豔到!沒有婚紗,只有美麗的滿洲袍...
滿族情侶身著滿洲袍拍攝,驚豔整個秋天!
英雄戰袍--清朝入關前盔甲
再說滿洲袍
【滿族文化】一條微信告訴你 滿洲袍應該在什麼時間 什麼場合穿
【滿族服飾】勤勞勇敢的滿族穿什麼樣的衣服呢?
新疆13個世居民族服裝:滿族服飾便於騎射
拋開清宮劇,告訴你清代女子真實的髮型和服飾
王業宏:清入關前的滿洲服裝形制
那些年,被誤會的滿族服飾
老照片裡各類傳統滿族服飾,太全了!
【今日頭條】滿族不只是時裝,滿族的傳統服飾也很美
讚一個,買斤肉和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