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去追溯我們80後、90後一路的成長曆程,不去深入了解我們心智從稚嫩到成熟的變化,你真的很難體會到,「科比」這個名字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每個時代都會出現一些公眾人物,他們主導了那個時代的社會思潮,成為了正處於成長時期的孩子們所崇拜的偶像,每個孩子在成長時期都會或多或少受到這些人的影響,甚至連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有著這些人帶來的深深烙印!
很幸運,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遇見了你--科比·布萊恩特。
雖然我們絕大多數的80後、90後都沒有見過科比本人,也從未去過美國洛杉磯市的斯臺普斯中心球館,但這並不妨礙科比的形象走進我們千家萬戶,科比精神走進我們的內心。
還記得我們還在上讀小學、中學時的夏天,大家人在課堂上,心卻早就飛到了別處,中午放學後便往家裡飛奔,因為電視上正播放著NBA的總決賽,因為那裡有洛杉磯湖人隊,那裡有科比。
還記得學校的籃球場上,我們無數次模仿著科比的動作,只因昨天電視臺CCTV5的「五佳球」欄目中,反覆播放著他以一個匪夷所思的瀟灑動作讓球入框的錄像。
還記得無論在受傷時、落後時、低迷時,還是在面對球迷的噓聲時、面對球隊的逆境時,科比總能以絕不服輸的態度,在比賽最後一刻給予對手一記絕殺。那一刻,我們都被深深的震撼了,我們領略到了夢想的神奇力量。
還記得有記者問他「為什麼如此成功」時,科比回答「你見過凌晨四點洛杉磯的景色嗎」,每當聽到這句話,面臨人生挑戰的我們又渾身充滿了力量,開始振作士氣,克服困難,持續奮進。
還記得2016年4月14日,那場舉世矚目的「最後一戰」,當他說出「mamba out」時,我們在屏幕旁依依不捨、淚流滿面,追憶自己這一路走來的青春時光。
......
是的,科比已經不僅僅是一名籃球運動員,他代表了我們的青春,我們的成長,我們的夢想,他早已是我們自己的一部分!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國的電視節目才開始面向全國觀眾轉播NBA比賽,那時被稱為「籃球之神」的麥可喬丹已經成為了高高在上的人物,讓我們感覺高不可攀。
他偉大,但他與我們不是同一個年代的。
不過沒關係,那時還是個毛頭小子的科比·布萊恩特走進了我們的視線,他在NBA的奮鬥時光就是我們的青春時光,他陪伴我們一起成長,陪伴我們度過了難忘的青春。
與已經功成名就、高不可攀的喬丹不同,那時的科比也處於成長期,他陪伴我們這一代80後、90後的孩子們共同成長,他與我們一起品味著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也許他會帶來爭議,但他顯得更加真實,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
於是,我們這一代人與科比的緣分開始了。
與科比一樣,我們年少時都因夢想而沉醉。
在青春年少時,在步入社會之前,我們都曾對未來有過無比美好的憧憬:「我要成為全世界最成功的人」、「我要成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我要成為全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
1996年,尚不滿18歲的科比以第13順位的身份被夏洛特黃蜂隊選中,隨後加入了洛杉磯湖人隊,開啟了NBA生涯。
科比與我們一樣,一開始就對未來有一個遠大的抱負:「我要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
於是,一個在所有人眼中與眾不同的少年出現了,他天賦異稟但桀驁不馴,他做的太多事都被身邊人理解為「離經叛道」:
主教練曾安排他與麥可喬丹單獨會面,本想讓喬丹指導一下尚且年幼的科比,但科比面對那時的NBA聯盟第一人毫不畏懼,第一句話居然是:「我能打爆你!」
1998年的全明星賽,在一次進攻中,科比持球進攻,他直接面對喬丹的防守,證明自己的時刻到了!這時馬龍上前為科比做擋拆,科比卻朝著這位德高望重的「江湖前輩」喊道:「收起你那該死的擋拆,滾開!」
1996年--2004年,「OK組合」日趨成熟,隨後便大殺四方、所向披靡,8年時間裡為洛杉磯湖人隊奪得了3個NBA總冠軍!
可越到後面,「OK組合」內部的間隙就越大,直至後來「大鯊魚」奧尼爾遠走邁阿密,洛杉磯湖人隊至此進入了重建期。
對於此事的解讀,外界一直將它「歸咎」於科比--「二當家」的身份絕不是他想要的,若以「二當家」的身份在聯盟混,永遠不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好的籃球運動員。
......
一個追風少年卻如此的年少輕狂,如此的桀驁不馴,如此的特立獨行,如此頻繁的挑戰權威,如此的與世界為敵?在媒體的大肆渲染下,人們紛紛對科比進行質疑、抨擊、抹黑......
而科比的回應,卻又如此簡單直接:
「你們有什麼資格評價我?你們都不懂我!你們又不想成為最好的,而我想成為最好的!」
「你們談夢想只是動動嘴皮子而已,而我付出的是日復一日的行動!」
從此,科比便開始了「瘋狂自虐」般的訓練:
每天睡眠時間只有4--5小時,然後訓練8小時,投籃1千次;
每次以每小時12.8--17.6公裡的速度,在跑步機上跑5分鐘;
每周3到4次的高強度力量訓練;
夜間騎行64.3公裡穿越沙漠;
......
每天早上4點,洛杉磯仍然在黑暗中,滿天星星,寥落的燈光,行人很少,這時科比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磯街道上,這條街道直接通向籃球訓練館。
一天過去了,洛杉磯凌晨的黑暗沒有改變;兩天過去了,凌晨的黑暗依然沒有改變;10多年過去了,洛杉磯早晨4點的黑暗仍然沒有改變,但科比已變成了肌肉強健、有體能、有力量、有著很高投籃命中率的運動員。
如此高強度訓練的習慣,其他人可能3天都堅持不了,而科比卻一如既往的堅持了20年!
一切行為的背後,都有著一個永不磨滅的夢想做支撐--我要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
作為80後、90後這一代,我們長大的過程中,也見證了科比一路成長的點點滴滴,那種對目標永遠執著的態度,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那種願意為了夢想付出一切的行為,深深的影響著我們,讓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都不禁捫心自問:
夢想,到底有多重要?
與科比一樣,我們在成長中也必須應對太多的挫折和曲折。
科比一入聯盟就以「成為全世界最好的籃球運動員」作為終極目標,而我們在年少時也會設立太多的目標。
只是,通往夢想的道路怎麼可能一帆風順?我們將遭遇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曲折、質疑、沮喪......
於是,太多人中途放棄了,他們認為實現夢想難如登天,認為自己是異想天開,是痴人說夢,是不切實際,還安慰自己說要知足常樂、要得過且過、要小富即安、要及時享樂......
只有極少數的人,他們對於勝利有著近乎於痴狂的渴望,如果達不到目標就有抓耳撓腮、夜不能寐的痛苦,他們不會找任何藉口讓自己鬆懈,只會想盡一切辦法達成目標,比如科比。
在20年的NBA職業生涯中,科比遭遇了太多的困難和挫折:傷病、疲憊、老化、挫敗、低迷、質疑、孤立、辱罵、噓聲......
可這些統統不是停止追逐夢想的理由,只需明白自己渴望什麼即可!
那是一種決心,也是一種姿態,科比用實際行動向全世界宣告:「你可以做成任何事,只要心夠決!」
科比曾經遭遇過右手掌骨骨折,但他在右手打上石膏之後依然出現在訓練場上,隊友們非常奇怪,問「你為什麼不休息養傷?」
他回答:「我右手骨折,左手又沒骨折,我可以用左手練!」
待科比傷愈復出之後,對手們驚訝的發現科比居然比受傷之前更加強大,因為他現在可以左右開弓,讓人更加防不勝防!
每次被擊敗時,科比總是用更加刻苦的訓練,更加仔細的研究對手的習慣。他每時每刻都在學習,他研究透了每一個人的技術動作,只要對他有用,他便不吝請教。
2009年的夏天,科比帶領洛杉磯湖人隊奪得了個人第四座NBA總冠軍,並收穫了人生第一座FMVP獎盃。隨後的假期該怎麼過?陪家人度假享受生活嗎?不!在奪冠慶典之後,科比馬上去拜師「大夢」奧拉朱旺,向他學習「夢幻舞步」!
2010年的NBA總決賽期間,洛杉磯湖人和波士頓凱爾特人正殺得難分難解,而邁阿密熱火早已被淘汰,當家球星韋德在家休養,誰知他半夜就接到了科比的電話:「嗨,對於凱爾特人的擋拆,聽說你破的最好,快告訴我怎麼做?」那一夜,二人通話足足有3個多小時,韋德被深深的震撼了:我們都以他為學習榜樣,可他卻反過來請教我?
甚至在通往球館的路上,科比也不放過這一碎片化時間,他讓司機開車,而自己則空出時間,坐在副駕駛座上反覆觀看比賽錄像,研究對手的每一次戰術設計。
2003年出現「鷹郡事件」之後約一年多的時間裡,科比經常處於法庭和賽場兩處奔波的情況,外界普遍認為這會影響他在賽場上的狀態,降低他的數據。
可科比以實際行動對這些質疑聲給予了有力回擊,他每次從法庭歸來時都將壓抑的情緒發洩在球場上!據統計,在他趕場回歸的比賽裡,科比要麼砍下高分,要麼奉獻絕殺,讓對手膽寒!
被擊敗了怎麼辦?沒關係,我會更加刻苦的訓練,下一場贏回來!
賽場上受傷了怎麼辦?沒關係,手指骨裂了我就掰回來,鼻梁骨裂了我就戴上面具,眉角出血了我就貼上止血帶,然後堅持上場!
對手在我面前得分了怎麼辦?沒關係,後面幾個回合,我會把他打爆,讓他加倍償還!
對手在我面前風涼話了怎麼辦?沒關係,我會單挑他,把他按在地板上來回摩擦,把他打崩潰,讓他明白「千萬不要激怒科比」!
被外界質疑了怎麼辦?沒關係,我會在球場上證明一切,砍下高分,贏取勝利,讓所有質疑者閉嘴!
......
面對一次次的困難和挫折,科比越挫越強,他不止一次的對外界說自己不怕任何挑戰,因為「即使世界拋棄了我,還有籃球陪伴我!」
只要與湖人隊比賽,只要科比還在場上,即使大比分領先,對手們也不敢有絲毫鬆懈,因為人人都知道這個嗜血的「黑曼巴」隨時都有可能爆發,有他在就會有奇蹟!
只要是湖人隊的比賽,只要科比在場上,即使是客場比賽,觀眾們也會為他送上歡呼聲,高喊著「MVP」,因為這是一個永不服輸的鬥士!
我們80後、90後這一代人,正是看著科比一次次與逆境搏鬥而長大的,科比精神深深的影響了我們,讓我們也有足夠的勇氣去面臨成長中遇到的一系列挫折和失敗,他傳遞給我們一個堅定的信念:
你可以做成任何事,只要心夠決!
與科比一樣,我們在成長中也必須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
成長也意味著要肩負責任,當我們逐漸長大時,就會發現成年人的世界裡,絕大多數的行為選擇並沒有涇渭分明的對錯,但有一點--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選擇承擔責任。
如果你選擇畢業後去一線城市,你就必須承擔這個選擇背後的責任--職場壓力大、職業競爭強、生活負擔重;如果你選擇畢業後去四五線城市,你也必須承擔這個選擇背後的責任--工資收入低、上升空間小、生活太平淡。
每個人的人生選擇不同,這裡面沒有絕對的對錯,同時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初入聯盟時,科比還是一個不滿18歲的毛頭小子,隨著時光的流逝,他開始逐漸成長,也將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
不管真實情況是不是外界所說的科比「擠走」了奧尼爾,但有一個現實是所有人都認可的:當「大鯊魚」東遊邁阿密之後,科比就成為了洛杉磯湖人隊名副其實的老大,他將肩負整支球隊的責任!
科比就是湖人,湖人就是科比!
身份變了,責任重了,科比的行為也將發生改變。
奧尼爾走後的兩年,湖人隊的成績明顯下滑,第一年未進入季後賽,第二年止步於季後賽第一輪,這期間科比火力全開,經常一個人單挑對手整條防線,場均得分令人咋舌,可是猛虎難敵群狼,殘酷的現實表明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
責任變重了,思維也該轉變了,既然自己是整支球隊的領導者,就必須站在整支球隊的高度上思考如何贏得勝利!
科比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
2006年夏天,科比將自己身披的8號球衣改成了24號,他要將每天的24個小時全部投入到籃球事業上,他還要實現自己多年的夙願--超越那個偉大的23號!
這成為了他整個職業生涯的分水嶺,我們看到了兩個不一樣的科比。
如果說8號的科比更關注挑戰權威,因為他注重個人能力,那麼24號的科比就更關注帶領隊友,因為他注重團隊的能力。
如果說8號的科比是一個年輕氣盛、鋒芒畢露的冷血殺手,那麼24號的科比就是一個運籌帷幄、馳騁賽場的團隊領袖。
24號的科比不再局限於個人的爭強好勝,不再沉迷於單打獨鬥,而是把眼光放得更寬,他鞭策每一位隊友的成長,在乎布局整場球賽。
因為對於24號的科比來說,他肩負著整支湖人隊,甚至肩負著整個洛杉磯的形象!
除了在賽場上,在賽場外科比同樣要肩負責任,因為他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成為了一位丈夫、一位父親。
2006年1月23日,在洛杉磯湖人隊主場與多倫多猛龍隊的NBA常規賽中,科比砍下了石破天驚的81分,整個斯臺普斯球館沸騰了,此時的科比讓只有3歲的大女兒娜塔莉亞騎在脖子上,環場一周,接受球迷們的朝拜......
隨後的日子裡,每當主場比賽,科比就會讓妻子帶著兩個女兒在場邊觀戰,讓女兒們見證她們的父親是如何在場上所向披靡的!
有什麼樣的教育,比言傳身教更有效呢?這樣做,就是一個父親履行教育責任的最佳方式!
與科比一樣,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也要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兒時的我們還可以靠父母、靠長輩,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發現自己必須反過來對更多人負責任。
一路看科比打球的我們,也許已經組建了家庭,成為了父母,我們懂得了責任感的分量,也就更加懂得科比!
與科比一樣,我們的青春也是一路從青澀走向成熟。
小時候,我們總以為時間過得很慢,我們可以盡情的享受漫長的青春歲月,殊不知青春時光猶如潺潺小溪,緩緩的在指尖悄悄流過。
終有一天,我們會突然醒悟:青春不是漫長的,而是短暫的;年少時一直想長大,可長大後滿腦子卻是年少時的自己。
與我們一樣,科比也曾經認為自己不會老去。
初入NBA聯盟時,科比打破了當時的NBA歷史記錄--年齡最小的職業球員。在我們的青春記憶裡,他永遠是那個稚氣未脫、年輕氣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飛俠」,永遠會在賽場上不知疲倦的奔跑、防守、得分。
只是,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沒有人會長生不老。
我們會慢慢長大,從青澀走向成熟。科比也會慢慢成熟,慢慢老去。
20年的湖人生涯,身邊的隊友換了一茬又一茬,只有他還堅守在湖人隊。過去已經習慣了身邊有一群老前輩、老大哥,在他耳旁傳授經驗,布置戰術。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科比突然發現身邊已經沒有那些傳授經驗的老大哥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將他崇拜得五體投地的年輕後生,這些年輕後生不只存在於湖人隊,而是遍布NBA全聯盟!
每一次比賽,那些年輕後生們都以無比崇拜的眼神看著他,都以能與他同場競技為榮,科比發現,自己已經不再年輕了。
每過一段時間,科比總能在年輕後生們崇拜的眼神中創造一個新的NBA記錄,這一連串記錄排在一起就形成了他職業生涯中一個又一個裡程碑。
可裡程碑的另外一個意思,就是他的職業生涯已經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階段,他終將走向職業生涯的最後階段。
當喬丹在奇才隊復出時,有一次年輕的科比看見喬丹比賽後要花一個多小時去冰敷自己的雙膝,他還好奇的問喬丹:「膝蓋還需要冰敷這麼久,有這個必要嗎?」
喬丹看著科比,滿眼都是自己青春年少、飛天遁地時的樣子,於是笑著對科比說:「小夥子,當你到了我這個年齡,你就懂了。」
十幾年後,科比在有次採訪時提起了此事:「那時我不懂麥可,但現在我懂了,因為每次比賽後我也要冰敷雙膝,而且也有年輕人問我有這個必要嗎?」
科比無法阻擋時間的腳步,但他可以選擇以什麼樣的態度度過自己的職業生涯,那是一種對籃球運動極度的狂熱,那是一種對勝利近乎瘋狂的渴望,那是一種對事業發自內心的熱愛!
20年時間彈指一揮間,一日湖人,終身湖人。他用自己的忠誠,與湖人,與籃球運動,與全世界球迷談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這是一部長達20年,跌宕起伏的史詩劇情!
在科比的陪伴下,我們80後、90後這一代從青澀走向了成熟。我們也無法阻擋時間的腳步,但我們可以選擇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事業生涯,以什麼樣的狂熱追逐夢想!
一日科蜜,終身科蜜!
對於我們80後、90後這一代人來說,二十多歲、三十多歲的年齡正值黃金時光,我們成為了家庭的頂梁柱、社會進步的發展動力,正是大展宏圖之時。
可對於籃球運動員來說,職業生涯卻是短暫的,35歲之後體能狀態就會出現嚴重下滑,身體也會出現諸多的傷病,接下來就會考慮退役,然後面對新的生活選擇......
我們早已習慣了在屏幕前觀看科比精力充沛、滿場飛奔的樣子,卻忘記了科比也會老去,忘記了他也有跑不動的那天,忘記了他的身體已經經歷了跟腱斷裂等好幾次大傷......
2015年底,37歲的科比在個人社交網站上發布了對籃球情意綿綿的情書--《親愛的籃球》,並表示將於本賽季結束後退役,隨後邊開始了風靡全聯盟的退役巡迴演出。
雖然我們有萬分的不舍,但不得不承認,科比的身體也有老化的時候,他也有難以接受高強度對抗的時候,這是自然規律。
2016年4月14日,科比在最後一戰中砍下了破天荒的60分之後,隨即發表演說,宣布退役。
就在這一天,全世界幾十億的球迷都將目光聚焦在科比的退役儀式上,無數人熱淚盈眶,感慨代表自己青春的人物離開賽場......
就算再有第二個科比,我們也沒有第二個青春去追逐了......
作為80後、90後這一代人,我們也會老去,但在我們內心深處,一直有一位個性鮮明的人不斷的激勵我們戰勝困難、追逐夢想,這個人陪伴了我們整個青春,並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有一種意志叫做堅韌不拔!
有一種渴望叫做廢寢忘食!
有一種能力叫做力挽狂瀾!
有一種球技叫做完美無瑕!
有一種氣質叫做王者之風!
有一種毅力叫做永不放棄!
我們真的不願再去回憶2020年1月27日發生在加利福尼亞州卡拉巴薩斯的墜機事件,那則消息猶如一記悶棍一樣把我們打蒙,我們深深的感受到了一種錐心刺骨的痛,那種痛苦讓我們難以呼吸......
我們寧願相信科比沒有走,他只是陪上帝打籃球去了。
就讓我仿照《親愛的籃球》,為你獻上一篇《親愛的科比》吧:
親愛的科比:
自從我放學後飛奔回家並打開電視機,看見你在比賽最後一刻命中絕殺球時,我就確切的明白了一件事情:我深深的崇拜上了你!深深的崇拜!
我對你五體投地--從我的思想,我的行為到我的精神、靈魂。從15歲開始我便崇拜上了這麼一個人,他讓我領略到了夢想有多麼巨大的魔力,我也要向你一樣向著目標,用盡力氣去追逐、追逐、追逐。
所以我一直在追逐,我在青春成長的路上反覆的追逐,像你一樣去追逐每一件事的意義。意義渴望我的追逐,我就還它全部身心,因為這之間蘊含了太多人生的價值。
我帶著挫折去追逐人生的意義,追逐到汗流浹背,不是因為「挑戰」呼喚了我,是因為你呼喚了我。我做的一切都是受你的影響,因為你能夠讓一個人感受到鮮活的生命感,你贈予了一個15歲男孩他的人生夢,我會因此而永遠崇拜你。
但現在,我無法再收到你最新的消息了,發生在卡拉巴薩斯的墜機事件,已經是永別了!我的記憶裡永遠有你的身影,我的觀念裡還留有你的印記,但殘酷的消息告訴我,是時候說再見了。
沒事,沒事,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讓你去見上帝了,我希望正在和上帝打球的你知道,無論你在人間還是在天堂,我都會一如既往的將你視為一生的偶像。
我知道,無論我未來遇到多大的挑戰,我永遠都是那個將「科比精神」埋藏心底,對著挫折進行絕殺的15歲男孩。「還剩5秒鐘!」5、4、3、2、1......
永遠崇拜你的,終身科蜜
明天是2020年8月23日,是科比的42周歲生日。
後天是2020年8月24日,以後每年的8月24日都被美國加州的橘郡定為「科比日」。
在此,我們80後、90後這一代球迷衷心的為你說一句:
42歲生日快樂,陪伴我們走過青春的科比·布萊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