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弄」上帝的把戲——挑戰神權教化,中世紀法國貴族的遊戲

2020-12-18 沅芷小記

引言

一說到遊戲,我們立刻就會聯想到兒童的小玩意兒,或是沉迷於電子遊戲的「問題」少年。我們也可以聯想到大人,但那只是閒暇時間用來放鬆的東西,一個經常玩遊戲的大人會被認為是懶散和無所事事。總而言之,在現代人的觀念中,遊戲並不具備獨立的正當價值。

但是中世紀時期,遊戲在法國人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近代以前的法國,大多數遊戲都與節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同時某些節慶還擁有自身特殊的遊戲。中世紀的大城市每年歡慶狂歡節的時間長達三個月之久。除了節慶場合,在法國貴族中流傳的還有眾多日常玩的遊戲,例如狩獵、老式網球、羽毛球、九柱戲和各種賭博遊戲,甚至包括講故事、跳舞等廣義的遊戲。為何遊戲在法國人的生活中有這麼高的地位?我們還要從中世紀的宗教說起。

階級對立的局面,顛覆宗教的遊戲倫理——法國社會遊戲性質的轉變

長期以來,我們對西歐中世紀人們的生活世界的認識深受強大的文化建構體系的影響。首先是在15-17世紀,人文主義學者、宗教改革家和民族國家構建者們急於擺脫中世紀的文化和社會體系,他們以復興光輝燦爛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為旨歸,逐漸把中世紀構建成一個黑暗時代。

由於文藝復興在近代以後的社會文化中擁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因而中世紀是黑暗時代就幾乎成了唯一的真理性認識。

14世紀初有一本使用古普羅旺斯語製作的《愛之祈禱書》,它的目的在於教導人們如何抵禦魔鬼的各種誘惑。而在其中有的插畫就呈現出了基督教倫理對於遊戲的一種典型態度。

這些插畫的寓意在於說明遊戲和男歡女愛是魔鬼對人類的誘惑,不能抵禦這種誘惑的人就會墜入地獄。中世紀社會對於騎士比武這種遊戲的態度也就一目了然。於是早在12世紀,教皇就曾嚴厲譴責騎士們冒著死亡和地獄之火的危險玩這種的可惡遊戲。

基督教對遊戲的這種看法由來已久。公元四世紀,君士坦丁堡主教克裡索託姆就嚴明告誡教徒禁止參與遊戲,因為那將會使人走進魔鬼的深淵,在遊戲中人會放鬆警惕,這時魔鬼就會趁虛而入。在這些嚴厲的基督教道德家看來,遊戲完全是邪惡的、不必要的,因而不可能誕生在基督教世界。

由此可見,基督教的遊戲倫理事實上分成了不同的層次。最嚴格的觀點認為應當禁絕一切遊戲,較中庸的觀點則加以區別對待。後一種觀點在一定範圍內承認了遊戲存在的合理性,並試圖從遊戲的宗教起源上加以證明,它認為遊戲不是魔鬼的誘惑或異教的發明,而是起源於人類的墮落。

這些人聲稱:

於創世之初,生活在伊甸園裡的人類始祖並不需要遊戲,因為他們處在一種完全自足的生存狀態。他們當然也要勞動,但是關於這些勞動,他們是心甘情願,並且受到了上帝的旨意。

而更重要的是,當時人類的心靈與精神完全一致,因而即使在勞動之中產生體力上的勞累,這種和諧也能夠為人民提供源源不斷的補充,永遠不會缺乏能量。但這一切都因為人類貪慾的原罪而改變了。

被逐出伊甸園之後,人類不僅必須辛苦地勞作,而且人的心靈與精神也發生了分裂,兩者永無休止的纏鬥很快就消耗掉人的精神和體力。這就使得遊戲成了必需。

缺少階級差別的遊戲——宗教改革對於遊戲參與者的宗教觀的改變

儘管上述基督教遊戲倫理在整個中世紀始終存在,但在宗教改革之前,它們主要是作為高懸於日常生活之上的道德標準而存在,並沒有真正形成普遍的約束力。中世紀的現實遊戲世界普遍奉行的是另外一套更貼近生活需要的倫理準則。

前文可知,中世紀的教會把騎士比武視作魔鬼的誘惑。有些地方的教會甚至拒絕在其墓地裡埋葬在比武中死亡的騎士,但是即便是沒能埋入教會墓地的騎士,也在騎士中間贏得了極高的榮譽。而在騎士貴族的不斷挑戰下,歷任教皇禁絕騎士比武的努力也宣告失敗。

騎士貴族為何敢於挑戰教皇的禁令?難道他們不怕遭到絕罰並因此墜入地獄?事實絕非如此。在遊戲的宗教倫理方面,騎士們自有一套不同於教會的看法。他們並不認為遊戲與信仰之間存在衝突。正如讓朱瑟朗所指出的:

在騎士們看來,比武與虔誠並無衝突。它不僅不會使他們墜入地獄,反而是通向天堂之路。

面對遊戲的衝動,人們總會有一套能夠滿足自身需要的解釋方式。因此,儘管存在宗教上的戒律,但那些極端宗教道德化的遊戲觀念遠沒有達到深入人心的程度。事實上,人們在遊戲的時候根本不會理會那些倫理規範,只有在賭咒發誓時才會偶爾想起。

因此,在中世紀,正統的基督教倫理並沒有我們曾經以為的那種無所不在的強大統治力。在絕大多數人的世界裡,切合現實生活需要的遊戲倫理才是唯一信仰準則。當他們兩種倫理標準發生衝突的時候,就像我們在騎士中看到的那樣。生活中的遊戲倫理總是勝過任何抽象的教條。

在宗教改革之前,教士參與世俗民眾的遊戲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因為在這個時候,絕大多數教士與世俗大眾奉行的遊戲倫理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以騎士比武為例,不僅騎士階層對這些教皇的禁令嗤之以鼻,不少教士本身也熱衷於騎士比武。

無論是教士公開參加世俗民眾的遊戲,還是他們在愚人節狂歡中的表現,都意味著當時教士的粗俗遊戲舉止是完全公開的,他們並不認為有必要避開包括女性和兒童在內的普通民眾。

教會層出不窮的禁令表明此類行為根深蒂固,其根本原因在於本地教士與民眾共享著同一種文化,他們無論在信仰還是在生活方式上都與普通信眾沒有根本的差別。一直到宗教改革時期,教士以及教會的空間和時間具有特殊性、教士應在民眾面前保持莊重等觀念才逐漸成為共識。

遊戲社團與社群自治——中世紀遊戲的社群管理功能

在中世紀以社群為基本生存單位的狀態下,遊戲的宗教儀式功能決定了它的參與必定是普遍的,即無論男女老少,整個社群所有的成員都要參與其中。這也是為什麼一場在聖莫爾節舉辦的蘇勒球賽會有多達五百人參加的根本原因,儘管其中的絕大多數人自始至終可能連球都沒碰到過。

這種參與性也使得遊戲還具有重要的社群管理功能,它在當時人們的群居性趨向中起到了媒介的作用。

遊戲社團是一種兄弟會式的組織。總體上說,它們與嚴肅的兄弟會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它們基本上都是世俗化但帶有宗教性質的組織,並且活動總是充滿了遊戲的歡笑。不過,遊戲社團與較嚴肅的兄弟會之間的這種區分並不絕對,因為遊戲社團有時也是行會或其他性質的組織,而其他兄弟會組織也經常扮演遊戲社團的角色。

由上可見,遊戲社團是法國封建時代地方社群自治的產物。這種自治主要是由兩個層面的原因促成的。首先,在中世紀法國戰亂頻仍、災疫肆虐、盜賊橫行的條件下,無論是孱弱的王權還是割據一方的貴族勢力,都沒有足夠的力量為地方社群提供有效的行政保護。

在中世紀末到近代早期的城市化進程中,青年人依舊在城市的遊戲社團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即使在成年人越來越多地進入甚至主導遊戲社團之後,遊戲社團的自治功能也並未改變。

而政府當局與遊戲社團主要是分工合作的關係,兩者互相配合完成對城市事務的管理。而遊戲社團在17世紀衰落並消失,同樣是社會演變導致地方社群自治需求衰退的結果。因此可以說,社群自治是遊戲社團最本質的功能,也是決定它興衰沉浮的根本命脈。

結語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我們一直把中世紀看作一個「黑暗時代」,也想當然地相信當時各個社會階層之間存在著判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鴻溝。時至今日,這種思想在人們心中仍然根深蒂固。

然而通過對遊戲的研究,我們發現這種狀況在中世紀表現得遠沒有那麼突出。相反,當時無論階層、性別、年齡,所有人都共享著現在看來十分粗俗、暴力的遊戲文化,包括參與同一種遊戲並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總體上說,包括教士和貴族在內,上層社會並沒有與大眾階層截然分別的遊戲文化。同時,遊戲在中世紀法國人的日常生活中佔據的地位也遠比現在重要得多。

參考文獻:

《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

《歐洲近代早期的大眾文化》

《遊戲史》

《中世紀的文化範疇》

相關焦點

  • 中世紀黑暗時代:是誰把歐洲推向地獄?基督教也有很大「功勞」
    其中的國王和貴族還能偶爾洗一洗,底層百姓就別指望了,因為底層百姓窮到連像樣的澡盆都沒有,更買不起昂貴的肥皂,且天主教表示,洗澡有損元氣,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乾脆放棄了洗澡這種奢侈又麻煩的事。 今天被人們視為浪漫的法國香水,正是在這一時期誕生,它誕生的目的只有一個,遮掩因長年無法洗澡而散發出來的惡臭味。
  • 中世紀歐洲的神權真的能大於王權嗎?
    其實在中世紀,神權從來都沒有大過王權,兩者是相互平行和依靠的。神權靠王權來庇護自己,王權靠神權來維持統治。我們對於神權大於王權的印象其實是來自我們歷史書上的「卡諾莎之辱」。我們對於神權大於王權的印象其實是來自我們歷史書上的「卡諾莎之辱」。在1076年,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亨利四世和教皇爆發了矛盾,亨利四世宣布罷黜教皇格裡高利七世。
  • 「不務正業」的遊戲,為何卻在中世紀法國「變味」,披上宗教外衣
    遊戲在中世紀法國人的生活中所佔的地位遠比現代社會重要得多,歷史文獻、遊戲與節慶的特殊聯繫、人們在遊戲中的投入程度,都表明他對遊戲擁有遠超過現代人的熱情。不僅如此,當時不論階級、性別、年齡,所有人都經常在一起玩同樣的遊戲,或在同一遊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身份的差異並不會導致遊戲的方式和趣味出現本質的區別。
  • 為何中世紀的歐洲貴族都愛喝葡萄酒
    葡萄酒是中世紀歐洲貴族日常必備的飲品,歐洲貴族每天都要喝大量的葡萄酒,那麼中世紀的歐洲貴族為什麼那麼愛喝葡萄酒,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葡萄在歐洲廣泛種植中世紀的葡萄酒釀造技術在古羅馬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在南歐地區有許多葡萄種植園,法國與德國為主要生產國,其生產的葡萄酒供應整個歐洲。三,城市衛生狀況惡劣「巴黎就像一座大型的工廠,而內部已朽爛不堪。
  • 《時空訪客》:讓·雷諾挑戰中世紀貴族,時空穿越上演法式幽默
    《時空訪客》:讓·雷諾挑戰中世紀貴族,時空穿越上演法式幽默哈嘍大家好!【扒哥】將給大家分享爆笑喜劇電影,為大家帶來更多歡笑,歡迎大家收看!同時,如果你想要了解哪部作品,歡迎大家文章末尾留言互動,感謝大家的支持!
  • 教化救贖、「雲運動」,中世紀體育如何破除「輕肉體、重精神」氛圍?
    一、歐洲中世紀早期衰落的體育文化現在的體育文化被眾人所重視,在世人眼中,體育寫盡百態人生,總與悲歡相伴,它並非僅是只有成王敗寇的遊戲,其中的歡笑、哭泣交織在一起,更彰顯人類的純粹的快樂。再深一個層次,其實體育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是唇齒相依的關係。
  • 歐洲中世紀吟遊詩人:貴族進行軍事和政治鬥爭的表演者和工具
    歐洲中世紀吟遊詩人的周期在下一個上帝面前,他又敲了敲門。就這樣,吟遊詩人人們用歌聲向遠方的人們講述故事和美麗的愛情。實際情況如何?不是這樣。也許是因為人們混淆了詩人,吟遊詩人和詩人。尤其是在一些西方幻想文學作品和遊戲中,吟遊詩人和吟遊詩人(又稱行吟詩人)被認為是一回事。
  • 中世紀貴族的綽號為何「矮挫醜」
    有研究認為,直到九世紀前後的加洛林王朝文化復興時期,絕大多數王國的臣民仍是文盲,就算貴族也才達到識字的基礎水平,當然別指望他們能像愷撒、奧勒留一樣寫出《高盧戰記》、《沉思錄》這樣傳唱千古的名篇。在這種情形下,中世紀貴族間出現那些粗鄙而接地氣的綽號,一點也不意外。到中世紀晚期,以法國為代表的精雅奢華的宮廷文化漸漸在歐洲湧現,「矮挫醜」的綽號也隨著整個文化語境的變化日益稀少。
  • 依附與掙扎的命運:中世紀下層騎士的自告,我該如何苟延殘喘?
    生活於中世紀神權籠罩的歐洲的我們,擁有著高貴的身份,高尚的精神,和強大的武力。但在我們之間,同樣存在著等級的落差。上層騎士們享受著和領主一般的美好生活,我們這些下層騎士們,只能用自己從小練就的戰鬥本領,去彌補在經濟上的不足。作為職業武士的我們,儘管我們竭盡全力去抬高我們的身份,也始終脫離不了武力這個核心的特點。
  • 商朝:貴族的神權傾軋,疲於奔命的王權
    二、神權傾軋下的王權 和夏朝貴族不同,商朝的貴族除了對山林藪澤利益的壟斷之外(商朝依靠貴族上位,必然在一些方面要讓利於貴族),還擁有一項意識形態的解釋權——神權代言人。
  • 「黑暗時期」虔誠聚會的狂歡文化,為何在法國中世紀會走向世俗?
    法國擁有眾多的狂歡節,其中尼斯狂歡節更是被稱為「世界三大狂歡節之一」,愛玩又浪漫的法國人在中世紀經歷的狂歡節可並不是現在這樣的,但是經過了社會變革和文明的發展,狂歡節從「黑暗時期」的虔誠的聚會變得越來越世俗化,平民化。一:法國中世紀狂歡節文化是一個集體的狂歡,逃不開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變化。
  • 掙脫神權束縛,掀起人文主義之風,歐洲宗教改革下解放思想的覺醒
    前言中世紀往往被後世稱為黑暗時期,在天主教的統治之下,人們的思想和自由被牢牢束縛。於是在此之下,一場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運動就開始了。宗教改革開始於16世紀的歐洲,是一場資產階級領導下的反對封建壓迫的政治和思想解放運動。
  • 美國會和西方神權一樣,隕落在這場瘟疫中嗎?
    但中世紀的西歐,面臨著極為巨大的外部壓力,東南歐方向的拜佔庭帝國和新興的伊斯蘭勢力,都在不斷的入侵西歐地區,匈奴和蒙古人等遊牧民族,也隔三差五的來打秋風。四分五裂的西歐,沒有辦法抵抗如此之多的強敵。必須合併成一個強大的中央帝國,否則就會被逐個擊破。
  • 趣聞 矮子丕平、禿頭查理:中世紀貴族的綽號為何「矮挫醜」?
    有研究認為,直到九世紀前後的加洛林王朝文化復興時期,絕大多數王國的臣民仍是文盲,就算貴族也才達到識字的基礎水平,當然別指望他們能像愷撒、奧勒留一樣寫出《高盧戰記》、《沉思錄》這樣傳唱千古的名篇。在這種情形下,中世紀貴族間出現那些粗鄙而接地氣的綽號,一點也不意外。
  • 淺析法國的「穿長袍的貴族」與「佩劍的貴族」
    "劍之貴族",顧名思義,就其標誌性的裝飾而言,是指貴族的群體,這是因為在他們成為騎士之前,要舉行授予武器和盔甲的儀式。這一傳統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早期的採邑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國王用自己的採邑換取臣子的忠誠,臣子擁有採邑和被稱為貴族的頭銜。
  • 貴族生活那麼「香」,中世紀歐洲貴婦,為何甘願選擇做修女?
    修女形象歐洲中世紀,不婚的貴族婦女在修女院中獻身上帝,嚴格從事「上帝的工作",表現出自己的貞潔、謙遜、人道、仁愛和服從,從而成為真正的基督的新娘。修女生活在封閉的修女院,免受俗人的引誘和侵害,並向世人展示了一種保護貞潔的決心,修道生活帶給貴族婦女在婚姻中無法得到的尊嚴和獨立。
  • 法國國王:我家光聖徒就三,百合紋章都是上帝送的
    在中世紀的歐洲法國王室可謂一股清流,英國和德意志的同行都被開除教籍這一大殺器折騰的狼狽不堪,法國王室不但頂住了這種壓力(法國的腓力一世也因為老婆太胖鬧離婚被開出過教籍,但是根本就沒有什麼太大影響),還敢暴打教皇
  • 「象牙塔」裡的權力遊戲:中世紀歐洲大學,服務於貴族的學位制度
    引言歐洲的中世紀時代長久以來被冠以野蠻,黑暗等等形容詞,但是在中世紀時期卻也興起了一系列沿用至今的制度和產物。他把古代的所有文明,哲學一掃而空,從頭開始,唯一得到傳承的就是基督教和那些殘破的城市。12世紀時歐洲已經有了很多著名的城市,例如義大利的米蘭,法國的巴黎,英國的牛津,劍橋等等。這些地方都有著繁榮的商業和密集的人口,經濟中心就會吸引外來人口,越來越多的人往這些大城市湧入。其中就包括一些學者,這些學者和他自己的學生們為了保衛自身權益,就組建了自己的組織,也就是早期的大學。
  • 適逢1541年加爾文來此定居之時,日內瓦是一個自治的神權國家
    加爾文教是德意志之外又一個十分重要的新教教派,其創始人是法國人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他在青年時代便組織出自己的整套宗教理論,主要內容是亞當偷食禁果之後,人類背負著極其沉重的原罪,除少數上帝早已選定的選民之外,多數人都無法得到救贖。
  • 紋章森林 | 德國中世紀的貴族體系
    貴族被皇帝或國王封予採邑,採邑可以向下級貴族繼續分封,分封者為封君,受封者為封臣,封君和封臣均享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構成了一個等級森嚴的貴族體系。中世紀德意志的貴族體系非常複雜,主要分為皇帝、國王、選侯、公爵、侯爵、伯爵、男爵和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