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捕集二氧化碳封存於深海 聽上去是不是很科幻?

2020-12-26 瀟湘晨報

紅網時刻記者 黃河 整理報導

近日,澳大利亞和日本公司正在研究一項計劃:捕集亞洲工廠排放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封存在澳大利亞海岸的海底,從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據海外網引用美國彭博社12月6日報導,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珀斯的越界能源公司正與東京天然氣公司和九州電力公司等公司合作,計劃將澳大利亞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重工業排放物運輸到澳大利亞近海,並使用一種目前應用於天然氣行業的浮式集線器,將這些排放物封存在海底。

聽上去是不是很科幻?

二氧化碳封存是指將大型排放源產生的二氧化碳捕獲,再經過液壓後,運輸到選定的地下或海底的儲存庫、廢棄的油氣田或巖層中長期保存,而不是釋放到大氣中。

全球主要能源生產商一直支持碳捕集與封存技術,將其作為減少碳排放的一種手段,但由於一些關鍵項目受到技術問題和成本超支的影響,這種技術的吸引力一直很低。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數據,今年全球21個運營設施將捕集約4000萬噸二氧化碳,只佔510億噸總排放量的一小部分。

日本從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進行有關深海封存二氧化碳的技術試驗。海底二氧化碳封存技術也已成為日本政府海洋開發技術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並在2007年5月通過了新修訂的《海洋汙染及海上災害防止法》,該法將允許把工廠等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的地層中。

全球科學家也越來越多地希望在近海部署海底封存二氧化碳技術。由挪威政府、荷蘭皇家殼牌公司、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和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支持的「北極光倡議」,計劃最快在2024年在北海海底封存150萬噸二氧化碳,長期目標是將規模擴大到500萬噸。澳大利亞另一個項目「碳網」計劃,也計劃每年在澳大利亞東南沿海的巴斯海峽封存500萬噸二氧化碳,預計到2030年投入使用。

二氧化碳是全球變暖的元兇之一,因為二氧化碳具有保溫的作用,會逐漸使地球表面溫度升高,最主要直接帶來的問題是溫室效應,由這個效應會引發許多自然和社會問題,使全球氣候變暖,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厄爾尼諾現象;可造成人類農業中心的北移,很多地方如馬爾地夫會被淹沒。

同時也是生活中人類無時無刻在製造卻經常被忽略的氣體。二氧化碳對人體的危害最主要的是刺激人的呼吸中樞,導致呼吸急促,煙氣吸入量增加,並且會引起頭痛、神志不清等症狀。

但是也有人擔心,封存海底地層的二氧化碳一旦洩漏將對周圍海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2018年,中國科學家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上的研究發現,將二氧化碳埋在深海沉積物中,有望實現安全的永久封存。

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是降低溫室氣體含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規選址包括深部鹹水層、廢棄油氣田、深部煤層等,但二氧化碳可能在地層中上浮,存在洩漏風險。但深海封存充分利用了深海沉積物的高壓、低溫條件。在這種條件下,高密度的液態二氧化碳會引起負浮力,且二氧化碳會與水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兩個因素可以阻礙二氧化碳在地層中上浮。

而深海封存二氧化碳所需設施類似於可燃冰開採使用的半潛式海上平臺,二氧化碳注入有利於可燃冰開採,兩者可以同時進行。

中國科學院院士焦念志2017年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曾說,在可預見的未來,礦物能源仍將主導中國的能源供應,隨著中國國民經濟、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長期處於高位,中國面臨著巨大的二氧化碳減排壓力。因此,發展和儲備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將為中國低碳綠色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技術支撐。鑑於未來可能形成的全球性低碳產業,發展這項技術將是提升中國低碳技術競爭力的重要機遇,而中國近海地區的大型沉積盆地具有良好的二氧化碳封存地質條件和巨大的封存容量。

【來源: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央廣網:天津大學新技術讓二氧化碳捕集材料「深呼吸」
    央廣網天津7月17日訊(記者 陳慶濱 通訊員 陳錚傑)日前,天津大學大氣環境與生物能源團隊針對「膜分離法捕集二氧化碳」研究取得重大進展,成功研發新型混合基質膜製備技術,該技術製備的膜材料具備優異的二氧化碳捕集性能。相關成果已作為國際權威期刊《溫室氣體:科學與技術》封面文章發表。
  • 深海洋流終結冰河世紀?釋放大量二氧化碳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通過古老海洋動物貝殼揭示海洋酸度變化的研究顯示,二氧化碳水平在約7500到1.6萬年前驟然上升,從深海釋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結束了冰河時代。 負責這項研究的科學家發現,這種氣體從南大西洋和赤道東太平洋的熱區釋放出來,通過從深海湧出的水流來到海面。
  • 澳大利亞和日本合作:計劃捕獲二氧化碳 封入澳洲海底
    來源:海外網資料圖(圖源:美聯社)海外網12月7日電澳大利亞和日本公司正在研究一項計劃:捕集亞洲工廠排放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封存在澳大利亞海岸的海底,從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據美國彭博社12月6日報導,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珀斯的越界能源公司(Transborders Energy Pty)正與東京天然氣公司(Tokyo Gas Co.)和九州電力公司(Kyushu Electric Power Co.)等公司合作,計劃將澳大利亞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重工業排放物運輸到澳大利亞近海,並使用一種目前應用於天然氣行業的浮式集線器,將這些排放物封存在海底
  • CO2捕集、固定與利用(CCUS)技術之研發全景瞭望
    CO2捕集、固定與利用(CCUS)技術之研發全景瞭望北極星大氣網  來源:無機鹽工業  作者:王建行 趙穎穎等  2020/12/11 10:05:54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然而,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和捕獲(CCS)仍是全球環境的一大挑戰,而碳捕集的高成本和地質埋存的高生態環境風險是阻礙CCS大規模應用的瓶頸。近年來,將二氧化碳封存和固定一直是學者們努力的方向和研究重點,並試圖為實現更加徹底高效的碳捕獲和封存引入新的方法——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與利用(CCUS)。
  • 《深海異獸》科幻與神話
    對於人類來說他是更高維度的存在,人類在他眼裡就和螞蟻一樣渺小卑微,最多只能算是他沉睡時打發漫長時間的玩具而已。基於克蘇魯神話體系創作的作品多如繁星,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部口碑票房都不盡人意的科幻驚悚片是怎麼玩翻車的。
  • 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機制簡介
    海洋中的無機碳——其一是指含碳的無機鹽;其二是指溶於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其在海水中的存在形式是:氣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化)、碳酸、碳酸根離子、碳酸氫根離子等,其中碳酸氫根佔大多數,以這些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是供給海洋初級生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碳源。
  • 這部深海科幻電影,從一開始到結尾都讓你感受極度深寒的緊迫感
    ,特效把深海高壓下各種物件壓扁,把人也壓扁的場景完整地展現出來,讓我這個痴迷大海,喜歡潛水的人,都開始懷疑自己的愛好到底對不對。整部電影劇情直白到簡單,就是告訴你在深海中人類是多麼的渺小,仿佛就只如海底的沙塵,並讓觀眾認為,深海之中就是有不明生物,人類踏入深海就是穿入了其他生物的禁地,除了被消滅,其他的就別想多了。
  • 澳大利亞和日本公司正在研究深海碳捕集項目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油氣新聞12月8日消息稱,一家澳大利亞公司已經聯合該國國家科學機構和日本公司制定了一項計劃,將二氧化碳捕集、液化並運輸到澳大利亞近海的一個地點,然後儲存在海底。    澳大利亞政府最近將碳捕集和存儲技術列為180億澳元(130億美元)計劃的五項優先技術之一,以幫助減少碳排放。    總部位於珀斯的跨國能源公司是deepC儲存項目的負責公司,它周一表示,希望捕獲澳大利亞和亞太地區液化天然氣(LNG)工廠和其他工業工廠的碳排放。
  • 人類命運終將走向何方?科幻小說裡的希望是不是救贖?
    人類是否真是萬物之靈?感謝這個時代,讓我們不再囿於自身,對世界有了更廣闊的想像。AI技術方興未艾,機器是否會取代人類?科幻測想中,外星文明是否在某日降臨?科技國內原創科幻作家新秀——獵戶座懸臂,在他的最新科幻力作《失落世界》裡,也表達過相似的憂慮:人類不是無可取代的,為保護我們的家園,我們要如何做?
  • 捕貂捕鹿捕豬捕虎,聽「使犬國」後裔講赫哲族獵狗的精彩故事
    (作者簡介:王天祥,山東青島人,高級記者、作家,出版長篇小說、旅遊文學、報告文學、歷史文化、旅遊文化、詩詞賞析、企業管理、市場分析、成功學、人才學等各種專著42部,創作電視劇200多集,創作歷史、文化、風光、紀實等專題電視片數十部,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數百篇,發表網絡文章千餘篇。)
  • 《深海異獸》:深海版《異形》?華而不實何談超越
    剛在美國上映不久的科幻驚悚電影《深海異獸》講述了經歷一場海震之後的6名倖存者,在沒有逃生艙可用的情況下,於漆黑的深海下進行的自救行動。影片通過深海和克蘇魯風格將透過屏幕的恐懼感很好的傳遞給了觀眾,這種風格的驚悚片當然要以電影《異形》作為標杆,《深海異獸》也不例外,它從《異形》中獲得靈感,但是顯然,它並沒有超越《異形》,也無法同《異形》相提並論。影片中將科幻、懸疑和恐怖元素全部雜糅在一起,場景雖炫酷,可並非所有觀眾都能理解這類恐怖片的真正恐怖點在哪。
  • 「內衣秀」VS深海克蘇魯,2020首部撲街的科幻驚悚電影
    若問2020年第一部公映的科幻驚悚片是什麼,恐怕就是美國的《深海異獸》了,向來鍾愛科幻驚悚電影的我,從1月苦等到3月末,春天的花兒都快開了,終於在這幾天看到了正片,然而,我卻是失望的感受居多。看著這張香港海報「率先嚇破2020」的宣傳文案,我內心毫無波動,甚至有點想笑,《深海異獸》沒有嚇得我呼吸停頓的片段,沒有令我渾身發寒的場面,其實去年的時候我已經期待這部片子,一來是科幻驚悚類型,二來故事地點發生在深海,三來主角是「暮光女」克裡斯汀·斯圖爾特,也就是小K。
  • 我的世界:有了這些模組,海洋的魅力無窮無盡,深海恐懼玩家慎入
    而且有的朋友有這樣的情況,當它面對深海的照片或者是視頻的時候,甚至走在海洋館中,都會覺得渾身難受,這些人群恐怕就是有深海恐懼了。而這一次小編要介紹的mod,全是關於海洋的,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問題,要慎重考慮是否下載哦!深海,可以研究海底的奧秘看到這個圖片,不少人是不是覺得有些奇怪,這真的是海底嗎?沒錯,這不僅僅是海底,還是深海呢!
  • 開場即是高潮:深海恐懼症的福音,科幻怕怕電影
    克蘇魯神話科幻驚悚類的電影一般會給一些鋪墊,比如,因為某個事件讓一幫專家聚集在一個地方,一艘船,一艘太空船,或是一個基地;然後先湊一塊兒相互認識,類似隊長的人物就會跳出來介紹任務,然後出發、出事、出逃……但今年的這部電影不按這個套路走,儘管豆瓣評分只有5.9,但影片還是輸出了一些緊張氣氛的
  • 恨不能給人看出幽閉恐懼症來的《深海異獸》,為何口碑票房都撲了
    就像有人說的,人類目前對深海的了解還不如我們對火星表面了解得多,面對深海,我們仍舊無能為力。 科幻電影中的宇宙飛船 在電影領域也有同樣的現象:每年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太空題材的科幻電影,但是關於深海題材的科幻電影卻寥寥可數。
  • 科學家擔憂:人類釋放的二氧化碳微不足道,但可能重蹈恐龍的覆轍
    如今的二氧化碳激增,人類會重蹈恐龍的覆轍嗎?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儘管過了很長時間,由火山噴發增加的二氧化碳含量似乎會被人類活動中釋放的二氧化碳含量所影響。為了解開這些謎團,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的Manfredo Capriolo博士研究了三疊紀末中大西洋巖漿區(CAMP)的玄武巖。
  • 「6分」科幻神片推薦,這3部電影比你想像中更好看!
    宅在家的日子裡,閒著沒事幹,票神君刷了不少電影,因為偏愛科幻題材,所以最近看了不少的科幻片,本期就給大家推薦3部科幻新片。這3部科幻電影到底是何方神聖呢?嗯,首先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電影的評分並不高...
  • 人類能下潛到10000米深海嗎?科學家:遇到的東西可能會非常嚇人
    雖然我們人類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地球之上,我們自以為對地球已經非常的了解了,但殊不知,我們對於地球的了解少之又少,特別是對海洋的了解,我們對於海洋的了解可能還不及我們對於火星表面的了解。尤其是深海,我們幾乎是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