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外籍畫家郎世寧國畫名作賞析

2020-12-22 博藝欣欣

清康熙早期已有外籍畫家進入宮廷,最受皇帝器重的是郎世寧,這位義大利人自康熙五十四年來北京,開始他宮廷藝術家的生涯,乾隆三十一年在北京逝世,在華長達五十一個春秋。

郎世寧在宮廷內創作了大量人物肖像、歷史紀實、走獸翎毛、花卉和靜物畫作品,他還將歐洲的油畫、銅版畫以及天頂畫、焦點透視畫的技法傳授給供職宮廷的中國畫家,在清代宮廷內形成了一種「中西合璧」的新穎的繪畫風格,在清代畫壇獨樹一幟。

郎世寧的繪畫,重視明暗透視關係,用中國畫工具,按西洋畫方法作畫,達到精細逼真的藝術效果。他三十七歲時畫的《嵩獻英芝圖》,松樹、水、石、鷹、芝都富立體感,保留了較多西法。《馬術圖》中主要人物肖像由郎世寧執筆,面部結構準確,暈染精微,富凹凸感,但無光線形成的陰影,顯然又遵循了中國畫的規律。

郎世寧等外籍畫家對於中國和歐洲之間文化藝術交流所作出的貢獻,以及歐洲藝術對於中國宮廷藝術的影響是不可抹煞的。

採芝圖

圖中青年身著漢族衣冠,右手持如意狀靈芝,左手扶著梅花鹿背,神態安祥而儒雅;旁邊少年,亦著便裝,右肩扛小鋤,左手提花籃。從兩人的面相看,好像畫的都是愛新覺羅弘曆,一是青年時,一是少年時,這是清高宗弘曆為皇子時的行樂圖。

左上角挖補一方,紙色略黑,有高宗御題詩一首,署款「長春居士」。左方有「樂善堂」小橢圓章一,右方「長春居士」款下有「寶親王「及」長春居士」小方章各一。有乾隆「八徵耄念之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太上皇帝之寶」印各一。左下方有梁詩正題詩款曰:「雍正甲寅夏四月,梁詩正謹題。」下有「梁」字小圓印,「詩正」小方印。

花蔭雙鶴圖

此圖描繪了春天的庭園一隅,盛開的月季花叢下,兩隻丹頂鶴領著一雙遍體細毛茸茸的小鶴在覓食閒耍。一鶴面對觀者,正俯身下顧,愛撫地關注著小鶴,另一鶴反向行走,不時轉回細長的脖頸,整理著漂亮的羽毛,神態安詳。

雖然畫家用中國的毛筆和顏料作畫,但繪畫的技巧和畫面效果還是顯示出西方繪畫的特徵。圖中月季花的鮮豔明麗,花葉的偃仰正反,丹頂鶴的舉止神情,形態刻畫,都是十分準確自然,栩栩如生。特別是兩隻小鶴,似在蹣跚學步,那種充滿稚氣的形象,真切可愛,富有情味。就連花蔭下的那一叢萱花也被描繪得婀娜多姿,幽香陣陣。郎世寧不凡的造型能力和把握色彩的本領令人讚嘆。

圖右下角作者自識「臣郎世寧恭繪」。

孔雀開屏圖

此巨幅作品作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郎世寧畫了雌雄一對孔雀,雄孔雀開屏立於玉蘭花下,雌孔雀側身回顧。襯景的玉蘭、牡丹、梅花以及不知名的野花爛漫開放,一派春光明媚、玉堂富貴氣氛。孔雀造型準確,形態生動,一片片美麗的毛羽,濃麗纖細,精工燦然,流光溢彩,金碧輝煌。喙的質感,足和趾的動感,毫無板滯之弊,體現了郎世寧精湛的寫生功力。

圖中花卉湖石由其他宮廷畫家合筆完成。林木花卉華麗燦爛,與孔雀相得益彰。畫幅上有乾隆御題七古一首,看出乾隆對這幅畫很滿意。鈐寶二:「乾隆宸翰」、「意靜妙堪會」。

圍獵聚餐圖

這是郎世寧描繪帝王狩獵生活的紀實性繪畫。畫乾隆皇帝一行狩獵完畢,休息、煮食鹿肉的場面。乾隆皇帝弘曆盤腿坐在黃色的座墊上,他身後一座圓頂的帳篷,兩邊近臣侍衛分列,有的人站立,有的人半跪,大多數手持弓箭、刀槍和虎神槍,其中一人肩上還扛著模仿鹿鳴聲的哨子;再外一圈人中間,正在準備野餐的食品。畫面左面有三個人正在用利刃剝下鹿皮,切割鹿肉,另有三人則架起一口大鍋,燃燒炭火在燴鹿肉湯。畫面中下部還有三個人在炭火上燒烤鹿肉,旁邊有人手捧果品盒和酒具,另有數人手持虎神槍警戒,最下方有一人背著一隻中箭的狍鹿走來。帳篷的背後為起伏的群山和參天的古松,山坳處有幾匹馬和駱駝在休息,其中一隻駱駝背上還搭著一隻死鹿。這幅畫是一次戰果輝煌的狩獵活動的生動寫照。

和其他紀實性繪畫一樣,皇帝的形象並沒有畫得比別人來得高大,只是非常真實地把乾隆皇帝安排在兩列半跪侍衛的中間。再加上身後黃色帳篷的襯託,以顯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自然而然地乾隆皇帝的形象突出出來了。

現藏法國吉美博物館,郎世寧所作的《木蘭圖》詳盡表現了乾隆一行到圍場行獵的全部過程;而這幅《圍獵聚餐圖》則反映了獵後歡樂的情景,很是寫實,並富有生活氣息。圖右下角寫有:「乾隆十四年四月奉宸院卿臣郎世寧恭繪。」

這件作品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的風格有明顯差異,其背景部分當是中國宮廷畫家所補繪。

午瑞圖

此圖表現的是中國傳統習俗,圖中畫了粽子、蒲草等端午節必備的物品,但畫法上則西洋風味很濃厚,構圖與歐洲的靜物畫也有相似之處。瓷瓶上有高光,手法上是西洋的,題材是中國的,顏色很厚重。

作者將西方繪畫的明暗法和中國工筆重彩結合起來,一方面注重明暗關係,卻淡化了陰影,另一方面運用勾勒技法,但淡化了線的作用。所繪顏色,也不像平時習見的西洋畫那樣強調環境色彩,而是以固有色的濃淡表現花、瓶等的凹凸形體。

全圖造型畢肖,繪染細緻入微,畫上未署作畫年月,從畫風看,約是雍正時所畫,屬郎世寧在中國創作的早期作品。

白鶻圖

錦春圖

相關焦點

  • 中美協畫家王寧的山水國畫賞析
    藝術簡介:書畫家王寧,1965年生於山東省,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長城書畫家協會會員,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山水創研室副主任,中國藝術家聯合總會展覽部主任,張賢國畫工作室畫家,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中國職業書畫家。
  • 康熙大帝與畫家郎世寧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郎世寧作為義大利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義大利人,生於義大利米蘭。同年11月,郎世寧獲康熙皇帝召見,當時康熙61歲。雖然他不贊成郎世寧把西方的宗教傳到中國來,卻把他當做一位藝術家看待,甚為禮遇。
  • 實力派畫家鄭曉京老師手繪國畫藝術賞析:梅蘭竹菊
    實力派畫家鄭曉京老師手繪國畫藝術賞析:梅蘭竹菊 2020年08月29日 16:1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國畫梅蘭竹菊賞析圖之——白梅
  • 【名畫賞析】清·郎世寧-《聚瑞圖》
    郎世寧 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 原名朱塞佩·伽斯底裡奧內,聖名若瑟,清代宮廷畫家,義大利米蘭人。
  • 郎世寧:紫禁城裡的傳奇畫家
    起初,郎世寧作為天主教教士前來傳教,但當時的大清禁止傳教。所幸康熙皇帝一直對西方科學和藝術很有興趣,雖然不贊成郎世寧所信仰的宗教,卻把他當做一位藝術家看待,甚為禮遇。隨後郎世寧成為宮廷畫師,被朝廷安排在東華門附近居住,還在宮中擁有了一間畫室。郎世寧自畫像入駐宮廷的郎世寧,除了繼續學習漢語,還得學習滿語。
  • 古書畫:清 郎世寧 畫作賞析
    放牧題材的畫作不是對單匹馬的寫生,而是綜合、融匯了各種馬匹的形象,所以在創作過程中畫家更能充分地發揮想像力,使馬匹顯得活潑自然、生動有趣。 畫家藉助了西方追求如實表現物象體積感和立體感的繪畫技巧,將馬的各種姿態刻畫得活靈活現,甚至連毛髮的光澤也清晰地呈現在觀者眼前,令人有呼之欲出之感,這是中國藝術史中以郎世寧為首的「海西畫派」所獨有的藝術風格。
  • 國畫梅花藝術 就讓我們一同賞析梅花的魅力
    作為傑出的花鳥畫家,他筆下有著大量的關於梅花的作品,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對梅花的喜愛之情。就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看看鄭曉京老師筆下梅花作品吧,會給我們帶去怎樣傳奇魅力呢?一起來看看吧~國畫梅花賞析圖一:鄭曉京精品寫意花鳥仿古宣畫《瓶梅》來源:易從網梅花是我國有名的十大花卉之一,人們喜愛它也是有原因的。
  • 【鑑賞】當代名家筆下的國畫山水——松圖作品賞析
    幽靜的秋色被芾瑜描繪如身臨其境,自然環境經過畫家的筆墨處理,頓時變成了有機的生命體,彰顯老師其精湛的筆墨功力,閒賞怡情,久賞悅心,喜歡的藏友請莫失良機啦。   名家國畫松圖作品賞析----林德坤·《松韻春暖》
  • 郎世寧所畫的乾隆妃子真實畫像,最美的她一張畫像賣了1.37億!
    郎世寧是來自義大利的宮廷畫家,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清朝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不過在乾隆眼裡,郎世寧雖然是「三朝元老」,卻一直有些不懂規矩,因為這位「洋臣子」總是上書要求給自己畫肖像畫。
  • 古代名畫之孔雀開屏圖——郎世寧所繪《孔雀開屏圖》金銀紀念幣鑑賞
    1993年發行的中國古代名畫系列《孔雀開屏圖》金銀紀念幣,圖案取自清代著名畫家郎世寧的《孔雀開屏圖》,是一幅融中西繪畫技法於一體的作品。其中20盎司銀幣榮獲1995年「世界銀幣大獎」最佳銀幣獎。它由上海造幣廠鑄造,共發行金幣5枚,重量規格分別為20盎司、5盎司、1盎司、1/4盎司、1/10盎司;銀幣3枚,重量規格分別為20盎司、5盎司、1盎司。
  • 「遇見郎世寧,融西韻東方!」克麗緹娜花君子五大治癒系精油為愛上市!
    每個包裝上的花卉元素都由郎世寧名作上的花卉圖案延展而來,蘊含古風之感的精緻設計淋漓盡致地展現出花君子系列精油的格調和質感,可謂玩轉故宮文創大IP,躍至美妝界的新晉網紅。花君子系列精油的設計靈感來源於郎世寧的花卉名作,那麼郎世寧究為何人?
  • 每天看懂一幅名畫丨郎世寧《孔雀開屏圖》
    《孔雀開屏圖》清代丨郎世寧(意),絹本設色,328x282cm藝醬正說: 《孔雀開屏圖》是義大利籍清宮廷畫家郎世寧中西技法融合的成功之作。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7.19—1766.7.16),義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裡奧內,生於義大利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為清代宮廷十大畫家之一,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經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50多年,並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極大地影響了康熙之後的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
  • 明末女畫家李因:高清絹本《芙蓉鴛鴦圖》軸賞析
    《清李因芙蓉鴛鴦圖》本名《芙蓉鴛鴦圖》,是中國清代女畫家李因創作的國畫作品,是一幅以芙蓉和鴛鴦為主題的花鳥圖。該作品由上海博物館收藏。中文名:清李因芙蓉鴛鴦圖 作 者:李因 創作年代:清代 現收藏的:上海博物館 規 格:縱115釐米,橫47.3釐米 材 質:紙本
  • 歷經三朝宮廷畫師,郎世寧花鳥圖鑑賞
    郎世寧在康熙帝五十四年,作為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50多年,並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郎世寧擅繪駿馬、人物肖像、花卉走獸,風格上強調將西方繪畫手法與傳統中國筆墨相融合,受到皇帝的喜愛,也極大地影響了康熙之後的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一下郎世寧的花鳥畫,中國傳統的花鳥畫中,並不單純將花和鳥作為植物和動物來加以描繪,而是賦予這些自然界中的生物以某種喻意,也就是說寄託了畫家或觀賞者的理念和感情。
  • 國畫梅花,清代這幾位大師的作品,也是大作至寶,你可能沒都見過
    歷代大師筆下的國畫梅花,只有這個人的梅畫得最為大膽,令人叫絕》一文中對清代以前的國畫梅花及大師做了簡單盤點,由於清代的傳世國畫較之以前豐富,這裡峰子就清代部分國畫大師及大師筆下的梅花稍作盤點,與朋友們共賞。
  • 三百年前的廣州夜市,郎世寧留圖為證
    與他只是把西畫介紹到中國不同 , 郎世寧是以畫家身份較長時期在中國從事藝術活動 , 著名美術史家薄松年認為 :" 他的中西兼容畫法自成一格 , 在藝術上是一種初步的試探 , 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乾隆時期的強盛局面及宮廷生活面貌 , 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廣州畫院名譽院長張紹城認為 , 郎世寧在中西藝術融合上有積極的推動意義 , 並創作出更加包容的藝術形式。
  • 花鳥畫賞析 當代實力派畫家鄭曉京新作
    花鳥畫賞析 當代實力派畫家鄭曉京新作 2020年07月01日 09:4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詩人畫家鄭曉京的作品,常採用詩畫結合的方式表達,畫風清秀靜雅,充滿詩人內蘊,不僅觀賞價值極高,而且未來的升值潛力也不可估量。
  • 富貴牡丹國畫 畫家張洪山的工筆牡丹代表作賞析
    以牡丹入畫,是一款充滿吉祥好運和美貌的花鳥國畫。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這並非虛言。白居易在《牡丹芳》中贊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劉禹錫也在《賞牡丹》中贊到「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足以表明當時世人對牡丹之愛已達到了一種如痴如狂的程度。
  • 電白區迎國慶、賀中秋「溯本追源」 ——古畫名作臨摹小品展活動剪影暨作品網展
    凡繪事者,臨摹古畫名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不論中西,古今大師們的作品都是後學者欣賞研究與藝術表現的重要參照範本與依據,通過學習、臨摹大師們的經典名作,揣摩與參照他們的構圖、技法、設色等,原汁原味掌握各家各派的手法與神韻,從而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
  • 收藏與推薦:知名畫家李鑫國畫作品賞析
    擅長國畫,尤工於寫意花鳥、山水。師承石濤、鄭板橋、吳昌碩、潘天壽、郭味蕖、孫其峰等諸大家。作品既有紮實的傳統功底,又有鮮明的現代元素,作品風格剛柔相濟,收放自如,博雅精微,蒼秀靈動。被海內有識之士收藏,有巨大的升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