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地球12.8億公裡的這顆星球上,人類的這艘飛船到底發現了什麼

2021-01-19 有趣探索

美國NASA的卡西尼號探測器傳回的圖片顯示,土星最大的衛星泰坦的北極區域存在著多個巨大的天然氣湖泊, 湖水平由乙烷,甲烷等液態烴組成。夏天明亮的甲烷雲在泰坦衛星上天空中漂流。

這是泰坦衛星上第二大天然氣湖泊利格亞馬雷。它充滿了乙烷,甲烷等液態烴,是泰坦北極地區的眾多海洋和湖泊之一

這是卡西尼號飛船墜入土星大氣之前送到地球的最後一張有關泰坦衛星的照片。圖片顯示泰坦南極上空存在一片混雜的有毒混合冰雲

2017年5月7日,卡尼西在距離泰坦衛星50萬公裡地方拍到這張圖片,此圖顯示出三個甲烷雲正在泰坦上空呼嘯

除地球之外,泰坦衛星是我們太陽系唯一的一個表面上能有穩定液體的星球。人類有必要去探索這顆星球,不過泰坦湖泊中的液體並不是水而是由甲烷和乙烷組成。對於人類而言這可是非常精貴的能源啊,據專家稱這些能源能供人類使用1億年

2005年3月31日,卡西尼探測器在距離泰坦衛星33083公裡的地方拍攝到自然彩色圖像。圖像顯出示泰坦北極地區夜晚,不過曙光已開始顯現,白天馬上到來

相關焦點

  • 5艘星際飛船正飛離太陽系,最遠已飛228億公裡,NASA要幹什麼?
    64年前,人類開啟了太空時代,我們終於可以離開地球。我們可以把人造衛星送入太空,把無人探測器送到其他星球上,也可以讓太空人飛上太空,甚至還能讓太空人登上月球。人類的太空探索能力還不限於此,太陽的引力沒能束縛住人類。過去數十年來,美國宇航局(NASA)相繼發射了5艘星際飛船,它們都在飛離太陽系。
  • 5艘星際飛船正飛離太陽系,暴露地球位置和人類信息,NASA要幹啥
    但是這些星際飛船擁有地球的位置和人類的信息,有些人擔心這會將地球暴露在宇宙中,面臨未知的危險。那麼,NASA到底想做什麼呢?先驅者10號和11號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家計算出,10多年後,太陽系四個最大的巨大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將運行到特殊的軌道位置,並出現一百年難得的排列。在此期間,宇宙飛船隻要用很少的能量加速到四大巨大行星的重力就可以接連訪拜訪。
  • 表面「焊痕」長達1300公裡,整顆星球是一艘廢棄的外星飛船?
    ,「卡西尼號」探測依靠金星、地球、木星的彈弓引力的幫助才於2004年抵達土星軌道,總飛行距離高達35億公裡,在進入到土星軌道之後,卡西尼號」探測立刻開始對土星進行為期4年的探測和考察。起初,「卡西尼號」探測器傳回的土星照片並沒有什麼異常,都和科學家們預想的差不多,但是當「卡西尼號」探測器拍攝並傳回土衛八這顆土星衛星的照片的時候,科學家在照片中發現土衛八竟然存在很多無法解釋的現象。
  • 24顆「新地球」被發現,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距離我們100光年
    所以能夠早日找到地球以外適合我們人類居住的星球迫在眉睫,因此科學家們也一直探索尋找其他宜居星球。什麼是宜居星球?想要克隆地球,這對科學家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只能另闢蹊徑重新尋找宜居星球,那麼到底什麼是宜居星球呢?
  • 克卜勒星球會成為人類第二家園嗎?是地球的14倍,環境更為優秀!
    可是看起來科學家們並沒有登錄這些星球的打算,既然這些星球被稱為超級地球,環境比地球還要優秀,為什麼我們不起身前往這些星球呢?到底是什麼因素在限制我們呢?為何人類不前往超級地球就拿克卜勒22b行星為例,這是在所有的行星中和地球環境最為相似的一個,也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一顆星球,它的體積相當於14個地球大小。
  • 這顆星球是人類移居首選!氣溫25度,大氣壓力1!距離地球很近
    這顆星球是人類移居首選!氣溫25度,大氣壓力1!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1號距離地球有1億公裡,火星會成第2個地球嗎?
    2020年有人說是航天豐收的一年,我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成功在月球上採樣返回,據說不久後返回器將與軌道器分離,再通過打水漂的方式返回地球。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地球1億公裡外的軌道上繼續前進,對比登月技術火星探測又有什麼不同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 埃隆·馬斯克雄偉計劃:每年建造100艘星際飛船,2050年把100萬人送上火星
    他的計劃是讓「星際飛船」每天飛行三次,也就是每年大約飛行1000次。然而,實現這一目標面臨的主要障礙是,他的公司甚至還沒有完成第一艘宇宙飛船的建造。或者說每當地球和火星軌道同步時可以運載大約10萬人。」在兩顆行星最接近的時候,發射載人飛船前往火星。——大約每26個月發射一次——馬斯克的目標是將大約10萬人送到這顆紅色星球。一位推特用戶問:「到2050年可以運送100萬人嗎?」,馬斯克簡單地回答:「是的。」
  • 扒一扒這顆離我們最近的神秘星球【2】
    ;更是因為月球與地球的關係完全有別於其它星球與地球的關係,如月球另一面永遠不會朝向地球;月球的軌道是接近圓形的,而其它地球的衛星則是橢圓形的。如果是後者那麼其這樣設計的目的又是什麼呢?下面神秘學君就繼續來給大家扒一扒這顆離我們最近的神秘星球。
  • 地球到底有多大?64億公裡外地球是個暗淡藍點,如此比較一目了然
    空間中看到的地球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地球仿佛變得越來越小。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呢?科學家告訴我們,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6371公裡的巨大星球。地球的赤道周長大約是4萬公裡。地球總面積大約是5.1億立方公裡。地球質量大約是6×10^21噸(這個數字是60萬億億噸)。看了這些關於地球大小的天文數字,朋友們是不是看了感覺一頭霧水呢?我們平常人對這些數字沒有多少概念?那麼我們就一些圖來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一下地球到底有多大!
  • 人類對於火星的9個未解之謎,未來這顆星球能成為第二顆地球?
    人類探索火星已經超過四十年的時間了,這顆紅色星球是人類第一個最了解的地外行星,下面來看看關於火星的幾個未解之謎。1、火星奇怪的地貌雖然火星的體積比月球不了多少,大約只有地球的一半大小,但這顆星球的南北區域卻有著明顯的區別:科學家發現火星南半球的地表似乎比北面更堅硬,而地面情況北面明顯比南部更加平整,似乎在火星遠古時期北半球的板塊運行比南半球更劇烈。
  • 星際穿越那顆全是水的星球,一小時是地球上的七年
    《星際穿越》主要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在不遠的未來,隨著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人類面臨著無法生存的威脅。蟲洞這時科學家們在太陽系中的土星附近發現了一個蟲洞,通過它可以打破人類的能力限制,到更遙遠外太空尋找延續生命希望的機會。
  • 【行星撞地球】2019年,如果這顆行星擊中地球
    這個距離看似遙遠,但從宏觀的天體視角來看,只要這顆名為2019 OK行星軌道稍有偏轉,它與地球那就會正面「剛」上徹底KO。這顆行星似乎是憑空冒出來的一樣,飛臨地球前一天才被人們發現,著實令天文學家們捏了一把汗。
  • 為什麼科學家會說,宇宙中本不該存在這顆星球?它到底有什麼秘密!
    科學家一直致力於尋找與地球類似的星球,一是為了將來人類星際移民提前做準備,二是為了尋找探索外星文明,但很遺憾,目前還沒有進展。 科學家發現了與地球相似度從1%~70%的星球若干個,在眾多星球中,有一顆非常特別,它就是克卜勒78b。
  • 科學家又發現地球「大表哥」,這顆近,飛4萬年就到!
    當地時間8月24日,歐洲南方天文臺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在與地球最近的恆星比鄰星附近發現一顆位於宜居帶內的行星,該天文臺將其命名為「比鄰星b」。此項研究的團隊負責人、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教授吉列姆·安格拉達-埃斯庫德宣稱,「水、二氧化碳及石頭,這些構成生命所需的物質,可能都存在於這顆行星上……這次發現讓人振奮。」
  • 14億公裡之外,飛船從太空傳回一張照片,為何專家看後失去笑容
    而隨著人類了解太空的手段越來越多,如各種探測儀器、飛船的研發,對太空的認知越來越全面。生命不息探索不止,人類開始探索其他星球,然而飛船從14億公裡外的太空傳來的一張照片,卻讓專家看後笑容漸失。在太陽系中,土星是第二大氣態星球,體積僅次於木星。
  • 科學家在這顆星球上有重大發現,知道後激動不已,這是為什麼?
    40億年前,地球形成完善的生態系統之後,在海洋中誕生了早期的生命。早期的簡單生命經過數十億年的進化演化,終於在數百萬年前誕生了智慧生命,而人類又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演化和發展,在數百年前走進了科技發展的道路。當人類從誕生到走進科技時代,經歷了無數的艱辛,可這是一個智慧文明必須要經歷的過程。
  • 依靠28毫米推力,隼鳥2號飛船剩最後1.67億公裡,6個月後回到地球
    趣味探索訊 在距離地球約1.67億公裡外深空中,一艘人造飛船以每秒22.62公裡速度無聲地飛行著,它的前方是綠色地球和耀眼太陽,後方是太陽系之外暗黑無光的星際空間,這艘飛船就是聞名於世界的日本隼鳥2號。
  • 外星紀錄片,讓我們離這道未知的世界又邁進了一步
    第一集連續劇的開篇用行星來開頭,首先是讓我們知道的一點,我們的家園地球也是一顆行星。但是除去地球外宇宙中會有多少顆類似的行星呢?想像一下我們的太陽系有幾顆行星圍繞著太陽轉動,那麼同樣也會有人問那其他的恆星呢,是否也會有行星圍繞著它在轉動,迪迪爾奎羅茲25年前就發現了太陽系以外的系外行星。迄今為止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那麼外星生命是否存在?
  • 500萬千米外的日本飛船相望地球,倒計時開始,6年飛行只為這一刻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一艘日本飛船一直在追趕地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可以被看成是一艘採礦飛船,不光對小行星龍宮進行了採礦作業,還載著小行星礦物從3億千米外趕回,超高航天科技令人拍手稱絕,如果行的話,日本飛船的採礦過程可以拍成一部讓人著迷的科幻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