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年代過來的人,或多或少,都當過文斯·卡特的球迷。
幾乎無法例外。
卡特的新秀年表現,大陸球迷其實看過的,少。
他1998年進的NBA,因為某些特殊原因——縮水賽季,以及其他——1998-99季的NBA沒有大規模直播。那會兒只能靠片段的新聞,要麼沿海某些城市收得到ESPN的,能看一看。
那年的新聞總在說:北卡出身的卡特和堪薩斯出身的皮爾斯,搶年度新人。
那時的傳說都在念:卡特特別能扣籃:電視上反覆播著他對步行者,底線突破,一個窮兇極惡的反扣。
順便說句,新秀年,猛龍的球衣還是花裡胡哨一身紫,卡特穿著挺一般的。
二年級時,猛龍新出了款紫黑白配色、領口端正的球衣,一下子襯得卡特身型挺拔了。
視覺是很重要的。
應該是1999轉向2000年冬天那會兒吧,媒體一度說卡特和雷·阿倫在對飆:為了進奧運會美國隊的事。
終於2000年1月14日,猛龍對雄鹿,卡特轟下47分。第二天回到密爾沃基,雷回了一個33分。
之後便是2000年扣籃大賽了。
現在回頭看,2000年扣籃大賽已成傳說,但我得補充一下當時的背景:
經過1980年代喬丹與威爾金斯們的對飆後,1990年代的扣籃大賽已成年輕人(比如1997年新秀科比)們爭名頭的場合。奪冠的基本靠各色噱頭,什麼蒙眼扣、雙球扣、「白人也能飛」扣,等等。
2000年,卡特是作為一個全明星去參加的扣籃大賽。且,此前他扣籃的名聲已震驚天下。無論是名聲還是期待值,都夠高。
對大陸我們那一代球迷而言,又不同:那會兒我在讀中學,球賽都得趕周末才能看得齊全。那時沒網際網路和視頻,許多精彩鏡頭只能看每天的體育新聞。
全明星扣籃賽啊,那是寒假,可以安穩地坐下來,舒心自在地看呢。
於是來了。
又,那年扣籃大賽,除了卡特,還有麥蒂和弗朗西斯兩個怪物。尤其是弗朗西斯,完成了若干個「擱其他年份必然奪冠」的扣籃,尤其是一個死亡之吻側扣。所以氛圍緊張刺激,一路水漲船高。
當然,主角還是卡特。
我們現在當然記得每個傳奇扣籃:360度風車掄臂扣,那一下驚天動地,鯊魚張大了嘴。只論震撼度,我再沒見過類似的開場白扣籃了。一次成功,遊刃有餘,渾然天成,力量感十足。
第二扣,籃筐下出來360度風車掄臂扣。第三下,接麥蒂傳球空中接球胯下扣。扣完之後,卡特抬手指大屏幕。因為動作完成得太快,第一下許多人沒看清,看重播時,場地內又是一片尖叫。
第四下,樸實無華暴力兇猛的前臂砸扣。到這時,大家已經瘋了。刺客在第一輪就跳出評委桌,向卡特單膝下跪。這就是那時的氛圍:卡特的演出完全控制著整個場館。他最後一扣之前,大家關心的根本不是冠軍,而是「他會以什麼方式結束?」
之後便是那個罰球線雙手扣。
現在罰球線扣籃已經爛大街,是個人都要碰瓷,但在當時,罰球線扣籃是個象徵。所以卡特後退到場地另一端助跑時,所有人都瘋了——比起他最後扣成的時刻,那之前的尖叫反而更誇張。
如果您親身看過那一晚,您能夠感受到以下的情緒波動:在此之前,你相信,喬丹、威爾金斯和J博士在扣籃世界裡的地位無可超越;但在卡特的第一扣之後,你會迅速回憶「我以前看過如此揮灑飽滿壯麗又充滿爆發力的扣籃嗎?」然後,隨著挑戰者們的華麗升級,你的信念一點點動搖。當卡特劈出那記右臂插筐扣時,你已經進入一種奇妙的「確實不錯,但我已經不驚訝了」的狀態。
到最後,當卡特要做最後一扣時,你看到他退了一段,你猜到他要挑戰罰球線扣籃,你不知道他會怎麼扣,你急速想像了各種花樣……後來,當一切結束時,我們記下了這一晚:「2000年,文斯·卡特,最偉大的扣籃大賽。」
他當時紅到什麼地步?紅到2000年春天,科比必須問答《SI》:「不,我不嫉妒文斯。」
那可是二年級就全明星首發的科比,即將開始三連冠的科比,聯盟最紅的少年。
他紅到早早地被活塞主帥金特利說:「他很棒,但他在裁判那裡的待遇,也太喬丹了。」那只是他的二年級。
二年級,卡特場均26分6籃板4助攻——那年NBA場均得分98。今年是111。
他扣了131個籃——生涯1/7的扣籃,一年裡扣完了。實際上,他生涯前132場比賽,扣了200個籃。之後的1409場比賽,741個籃。
我們如今所見的,他最精彩的扣籃,基本集中在他頭兩年發生。
之後發生了什麼呢?
2000年4月,他第一次打季後賽,遇到尼克斯,被斯普雷維爾捕住了。20投3中,16分;一周後,多倫多,17投5中,15分。猛龍被橫掃出局,卡特三場合計得到了58分,50投15中,三分球10投1中。
那會兒就有媒體說,他只會扣籃。
比較委婉的說法,是丹·雷公·馬爾利:
「我第一次見到他時,我想,如果他發展出跳投,就會變得無比美妙……他進步很快,如果繼續努力,他會變得很強大。」
卡特自己說道:
「扣籃手來來去去川流不息。偉大的球員,應當同一時間做到扣籃、傳球、罰球、投籃這些。而那就是我想做的。」
下一年,他滿24歲了。2000-01季常規賽,卡特以41%的命中率,投進了162記三分球,與此同時,75場比賽只扣了44個籃。
他帶著猛龍打出當時隊史記錄的47勝,他又在季後賽遇到了斯普雷維爾。
決勝負的第五戰,他在麥迪遜得到27分,三分球三投全中。助攻威廉士鎖定勝局後,他朝斯普雷維爾和他身後的觀眾席揮了揮右臂,然後,忽然綻放出孩子般的笑容。
五天之後,他和常規賽MVP阿倫·艾佛森的費城76人交手。第一場,AI拿到54分。
5月12日東部決賽第三場,第一回合,卡特投了一記三分球。那是他每場比賽開頭的火力偵察:他得確認今晚的手是否夠燙。
第一節,他投了三記遠射,全中。第二節,驟雨來襲。他投進第四個三分球時,費城板凳席一片譁然。
然後他投了第五個、第六個、第七個、第八個,像在獨自訓練。每個球劃出令人目眩的弧線,一個個劈入籃筐。
卡特半場34分、全場50分,猛龍一度領先22分。
以及,季後賽半場8記三分球,屬於文斯·卡特的偉大記錄。
「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好三分手嗎?」
被問到這句話時,他摘下了紫色頭帶,望向觀眾席:
「把我稱為三分射手並不是很好。我仍然想成為一個全面的球員。偉大的球員,應當同一時間做到扣籃、傳球、罰球、投籃這些——」
「——而那就是我想做的。」
當然,那個系列賽最後打到了第七場。當然,他還為了畢業的事,臨時飛了一趟。那個系列賽他和AI飆得足夠狂野:第一場35分,第三場50分,第六場39分。AI則還了一場54分和一場52分。
以及,第七場,卡特射丟了最後一個可以淘汰費城、讓猛龍進東部決賽的跳投。
十八年後,同樣是費城對猛龍,這個絕殺由萊納德投中了。
該怪卡特嗎?沒法怪他。
那支猛龍除了卡特,常規賽唯一得分過兩位數的,是安東尼奧·戴維斯(原來步行者兩個戴維斯之一)。那支猛龍就是群藍領(奧卡利、威利斯、「垃圾狗」威廉士),搭配已經老得不行的老庫裡和博格斯,35歲的馬克·傑克遜。威廉姆森和左撇子皮特森還能跑跑,但僅此而已。
那年的AI是獨臂擎天,其實卡特何嘗不是?
一些細節。
那年的卡特場均28+6+4,球隊47勝,連聯盟一陣都沒進去。但進階數據:
PER聯盟第二,OWS聯盟第三,WS聯盟第六,BPM聯盟第二,OBPM聯盟第一,VORP聯盟第一。
如果那會兒的記者有如今這麼多進階數據能統計的話……
嗯,也沒法子:那年場均27分8籃板5助攻帶魔術43勝的麥蒂、場均29分6籃板5助攻跟鯊魚一起帶湖人56勝的科比,都沒進聯盟一陣。
他們恰好趕上了AI的MVP年份,而聯盟一陣另一個後衛,是場均17分6籃板10助攻(助攻三連冠)帶隊51勝的基德。
巔峰期的卡特,當然也不是完美的。
之前聊過:文斯·卡特年少時,擅長瞬間壓低重心的突破。
背身時,他習慣做一個撤步假動作,迫使防守他的向底線方向動一下重心,然後,卡特一沉肩,中路翻身強發力——如果對方不動,他右肩一靠,翻身中投。
他和希爾一樣,擅長左翼三威脅後的底線突破,但風格不同:跳步接球三威脅擺架勢後,卡特習慣是先沉肩低頭,一個大跨步轟向底線。花式不多,他那招「交叉步突破後連換手變向跳步」,是到新澤西之後才用得多。
只是,他人球結合好,重心又確實沉得底,低頭沉肩,卡住了位置,無法阻擋。
但這多少也影響到了他的突破效率:卡特除了天下無雙的扣籃和一招拋射外,近筐手法不多;這一招沉肩轟雷強突,有則有,沒有,就只好切到撤步背身了。
所以卡特即便在巔峰期,也不是一個「持球強行解決一切」的殺神。他的持球接管能力有限。需要他持球投時,就是一步突或一下搶投。科比的細密,皮爾斯的變化,麥蒂的頻繁停起,卡特不太喜歡做。少年時,卡特打球總是拉著臉,蹦著腳,總想著找個機會,一下子劈進去了事。
但他確實有一手好投籃——尤其是2000-01季之後。
而且不僅是投得準。
我們都說麥蒂的強拔了得,其實卡特的強拔不在麥蒂之下。
皮爾斯說防卡特的難點,主要是他的三分球和突破。而卡特的三分球可怕在哪兒?皮爾斯說:
Elevation on his shot。
Elevation這個詞,看下面這幾個,您就有感覺了:
出手點極高,而且出手極快。託肩,強起,穩。
這就是巔峰期的卡特:持球突破有很好的第一步,能襲筐,能投三分。
他不善於憑空創造空間,後撤步、大幅度變向之類非他所長,持球就是一錘子買賣,但空間狹窄了也沒關係:
無論襲筐還是三分,他都是可以沒空間強起的。
他的無球走位當然也不如米勒或阿倫,但他在弱側只要沒放空一下子,接球就能直接投:你補位也幹擾不到他,他出手點高。
然後,他的最巔峰期,差不多就結束了。
2002-03季,他膝蓋肌腱發炎。然後,他跟猛龍開始不愉快了。
2001年之前,卡特走路很愛帶跳,雙臂擺幅極大,像個精力無處發洩的大孩子——那時的他總和「高難度後仰跳投」+「突破後起飛」+「華麗扣籃後怒吼」相伴。
大概從2002年膝傷前後,卡特流露最多也是最微妙的表情是這樣的:略蹙眉頭,抿嘴,介於不耐煩和焦躁之間。
通常,如果他情緒好,他會積極要球,皺著眉打量你,然後用一招快步突破你,完成一記高難度上籃;他皺著眉跑回半場,毫無得意之態,下一回合繼續單打你。當他動作迅即起來之後,你的防守對他是無效的——他的跳投、他的突破,一旦進入節奏都會無敵。他一旦性起,還會開始背身單挑你。在碰撞中你對他犯規,他皺著眉上罰球線,罰進球。如此良性循環,他會繼續手感火熱繼續單挑你……
但是:
如果他背身單打你時你賭博的伸手斷球,而且斷成功了推快攻,他會在「朝裁判看看,做委屈手勢,廢然搖頭,慢跑回防」之後,開始下一回合;如果你之後對他強硬包夾,或是在他突破籃下後來個猛烈的犯規,他的眉頭會皺得更深,表情越來越傾向於不耐煩和無聊。
然後他會開始跳投,不再要球,得球後簡簡單單傳球給隊友,再也不朝內線突破,不想再度起飛了。
之後他離開猛龍,去了新澤西。
2004-09季,他在新澤西度過了他數據上的巔峰期。2005、2006兩年季後賽,他又表現出了2001年那般氣勢。甚至在2008年基德走後,他在網隊那一季半打得盡忠職守,像個合格的領袖。
但看過比賽的都知道,那已經不是最巔峰時的他了。
在網那些年,基德是網的領袖,但卡特是球隊實際的進攻王牌。陣地戰,他是首席得分手,是第二分球手,幫忙調理進攻,但鋒芒不顯。當時流傳的說法是,網有三槍——基德、卡特、傑弗森。如今想來,傑弗森的咖位從來沒接近過基德和卡特,但卡特也並不在意這個。
他不是一個會獨斷球權的老大,但也不介意做個好隊友。他在網那些年打得沒那麼飛了,更養生了,但也很合理:紮實、靠譜、穩健。
2008-09季,當基德與傑弗森都不在了時,他甚至還樂意讓德文·哈裡斯當網的首席攻擊手。他好像特別無所謂,只在需要的時候,比如,打多倫多猛龍的時候,偶爾接管爆發一下子。
所謂爆發一下子的意思是……
一個數據,單場40+的記錄:
雷·阿倫,一輩子13場。
皮爾斯,21場。
穩健如喬·詹森,6場。
與卡特同年入行的德克,20場。
而卡特:32場。
在年輕情緒好的時候,卡特打球聰明,有大局觀,身體天賦曠古罕有,他的技巧沒有鯊魚的罰球那類致命硬傷——實際上,他的面筐、遠射、背身、傳球、無球移動,全面而均衡,都算是搖擺人裡罕見的全面了。他的表現好壞和對手並無十足關係,當他想進攻時,你會發現防守他很徒勞。皮爾斯說得好:你得擔心他突破扣籃,又爹擔心他在三分線投得手熱。
但2003年肌腱受傷後,他打得其實很穩,很合理,是個很好的團隊成員。他沒有經歷如羅斯那樣的急速墜落,而只是一次轉型,所以不顯。
所以我們也只能說,巔峰期的卡特,真的是另一個樣子。
後來的卡特不是不好,只是,不是一個好法。
1998-2001的卡特,是每場比賽扣兩個籃耍五六個十佳球的飛人,是一臉桀驁走路一蹦一跳的酷仔,是飛過威斯扣籃後會大吼的刺頭,是會跟雷·阿倫飈分的好勝者,是2000年扣籃大賽之夜睥睨天下的好勝少年,是2001年會跟AI對砍50分的狂飆者。飛過你扣籃,或者在你頭頂強投三分。剛猛絕倫。
膝蓋傷過一次後,與多倫多鬧得不愉快之後,卡特成了另一個球員。
從2003到2020年,卡特是個很職業的球員。他沒有早年的防守毛病了,打得也很合理很團隊了。紮實的基本功,穩健的投籃,那一手高出手點三分球,北卡鍛鍊出來的團隊感,都讓他很靠譜。這一點其實北卡出品通用:斯塔克豪斯和拉希德不復巔峰時,還都是可靠的團隊成員。
穩健了,合理了。跟基德與傑弗森相處愉快了,甚至肯給哈裡斯讓球權了。當一個射手也挺好,當一個替補也挺好。偶爾心情好爆發一個40分,偶爾絕殺一下馬刺。
2014年絕殺馬刺這一下,難度其實超乎想像:舉球晃吉諾比利後他已無空間,也沒有跳步借力,是強行靠雙腿起來,帶後仰,高出手點。這樣的球基本就沒法帶弧度了,但卡特還是投進了。
Elevation on his shot。皮爾斯說。
卡特生涯一共五個壓哨絕殺。五個全都是三分球。2014年他投這個球時,37歲了。
他有能力,但不做超乎自己能力之外的事。
538網站有個統計:NBA場均得20分滿10個賽季的人有不少。比如郵差,17個賽季場均20分開外,場均低於10分的賽季,沒有。
科比有15個20分賽季,場均得分低於10分的,只有新秀年。
KG有10個20分賽季,2個10分以下賽季——就是生涯最後兩季,帶帶新人。
卡特有11個20分賽季,當過四次全明星票王,年少時傲氣凌雲。
但他加上本季,已經連續打了第八年替補,連續第六年場均得分低過10了。
他的生涯,一半是明星,一半是真正的角色球員。
他知道該怎麼做個角色球員,而且心平氣和。
跨越二十年,各種規則各種時代,他知道怎麼作為一個球員活下去,而且活得很好。
他生涯一共扣了941個籃,但投進了2290個三分球——前者是他燦爛年華的象徵,後者是他生涯後半段安身立命的吃飯傢伙。
綽號半人半神,真是一語成讖:二十多年職業生涯,一半在天上,一半在人間。
「不要覺得你能大過這運動本身。
沒有誰能大過籃球運動本身。」
這句話由他說出來,由上過天頂、又平民了十年的他來說,最合適。
三年前訪談時,卡特說:
他在自家搞了完整的訓練設備。夏天剛來時,他每周還是進力量房四五次,但減輕舉重的分量以免受傷。保持核心力量強壯來規避傷病。隨著秋天將至,他逐漸加重力量訓練來保持狀態。比賽日,他提前去場館做拉伸,很久的拉伸。他減少油炸食物和糖,主要是蔬菜、蛋白質和健康碳水。賽前吃意面(這點皮爾斯和勒布朗也會,雷·阿倫賽前吃米飯),加點雞肉,吃蔬菜狼吞虎咽。時常做冷熱浴,冰敷膝蓋。
以及,拉伸、拉伸、拉伸。
很職業,很模範,把籃球當做一份工作,認真對待。
就是如此。
一直到最後。
文斯·卡特的前四年是飛翔的半神傳說,後五年是歷盡劫波後的成熟。
之後至今,這腳踏實地的十二年,乃是真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