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作為援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盤錦9名援疆教師自進疆以來,充分發揮盤錦教育資源和援疆教師「教學攻堅團」作用,在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三所援授學校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履行著援疆教師的責任與擔當,為援授學校教育送真經育才俊,提升援授學校教師的整體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立足三尺講臺 傳道受業解惑
三尺講臺就是盤錦援疆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戰場。入疆以後援疆教師通過公開課、專題講座、聽評課等教研活動把盤錦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應用到課堂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援疆教師鄭長文是盤錦市盤山縣冬梅中學的一名經驗豐富、非常優秀的教師,在和布克賽爾縣一中援教,為了上好每一堂課,鄭長文老師都主動與當地老師打成一片,了解學生基礎強弱、閱讀能力,制定了激發興趣、降低難度、提升信心、由淺入深,層層引導的「語段分析法」。每堂課都是在鄭長文老師的掌控之中,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學習技巧。「水到渠成、潤物無聲」,一節節別開生面的語文課被鄭長文老師展示的淋漓盡致,贏得了當地師生熱烈的掌聲……「聽鄭老師的課,生動活潑不拘束,整個課堂都交給了我們,大家都愛上鄭老師的課」和布克賽爾縣一中學生阿依努爾這樣稱讚老師。
據了解,盤錦援疆教師承擔著和布克賽縣三所學校的語文、數學、地理、歷史、科學和道德與法治等學科的教學任務。從2018年8月至今,援疆教師在各個授援學校講授公開課達100餘節,,援疆教師開展專題講座20餘場,參加教研討論100餘次。工作中援疆教師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積累的教學經驗和資料分享給同事,和布克賽爾縣二中的張國明老師把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4.5G內存教學材料無私地分享給了同科組的教師.一中的張景伏老師把自己潛心研究多年的約30G內存的歷史學科教學資料,完全交給了他的同事們;孫海燕老師擔任九年級畢業班兩個班的語文課,工作任勞任怨,援疆期間被評為省優秀教師;藺德勝老師將盤錦的「六步教學法」帶到了和豐課堂,受到了當地學生、老師及校領導的一致好評。
立足和豐教育實際 抓好傳幫帶
為受援地學校帶好青年骨幹,是盤錦援疆教師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日常教學中,盤錦援疆教師經常主動邀請同事進入自己的課堂,也常常同他們在一起探討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通過討論交流在教學上經常會得到很多啟示,教師之間互相取長補短提高業務能力。在和豐教育系統的「藍青工程」中,援疆教師張景伏就與和布克賽爾縣一中青年教師拜祖拉結成了師徒關係,張景伏老師手把手地教,面對面地傳,課上課下地帶,教研實裡、課堂上經常能看到師徒接班的身影。半年多下來,拜祖拉已深得盤錦六部教學法的精髓,並在「和豐縣教師風採大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跟著張老師學,課堂掌控能力更強了,更自信了,學生們也更愛聽我的課了」拜祖拉感慨地說。
按照和布克賽爾縣「藍清工程」要求,盤錦9名援疆堅實與當地27名青年教師師徒結對,援疆教師嚴格做到四個必須:每周師徒必須互聽一節課、課後必須要師徒相互評課、每月必須開展一次師徒研討會、每學期徒弟必須進行一次學習匯報課,通過努力援疆教師所帶的徒弟快速成長,逐漸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幹。
立足本職工作 勇擔當講奉獻
入疆以來盤錦援疆教師感受到了當地各族人民的熱情與禮遇,然而老師們從來沒有放鬆過對自己的要求,也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特殊,在授援學校敢於擔當、勇挑重擔。首次援疆的二中教師王巖主動承擔高二年級兩個班的語文課,每周課節高達22節,儘管教學任務繁重,王巖始終不向組織提出任何條件。馮玉柱老師不但承擔8節課的道德與法治還主動承擔學校的黨建工作,雖每天都要加班加點卻毫無怨言。教師團隊負責人張勝老師初到受援學校除了承擔教師團隊的日常管理,還積極承擔了學校中最為繁瑣的思政工作,為解決牧民家庭學生入學困難問題,利用休息日與一中周書記加班加點一同到牧區進行走訪,經多方溝通、協調解決了21名學生復學問題,無私奉獻的援疆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受援地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