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開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的指引

2021-02-08 金臺資訊

近日,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在全面總結2016年以來三批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經驗和問題的基礎上,與國際國內生態保護修復先進理念和有關標準充分銜接,為科學開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提供指引。理解和落實《指南》的技術邏輯,需重點把握以下內容:

一、轉變理念,遵循自然規律開展保護修復

我國生態修復工作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早期多以生態系統重建為途徑,在人為活動輔助下創造或促進生態系統發展,修複目標或對象相對單一。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修復的核心理念轉變為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保障生態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然而,目前保護修復實踐的轉變仍滯後於理念,存在保護修複目標單一,未體現生命共同體理念;工程系統性不夠,各個子項目關聯性不足;保護修復仍以工程措施為主等問題。

為解決保護修復對象單一,各項目系統性不足問題,《指南》明確指出:「綜合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系統性、完整性,以江河湖流域、山體山脈等相對完整的自然地理單元為基礎,結合行政區域劃分,科學合理確定工程實施範圍和規模。」這就要求山水工程的保護修復對象是由相互聯繫與作用的各類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

為提升保護修復措施選擇的科學性,《指南》明確了「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要求,並強調「根據現狀調查、生態問題識別與診斷結果、生態保護修複目標及標準等,對各類型生態保護修復單元分別採取保護保育、自然恢復、輔助再生或生態重建為主的保護修復技術模式。」具體要求是對於代表性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採取以保護保育為主的措施;對於輕度受損、恢復力強的生態系統採取自然恢復為主的措施;對於中度受損的生態系統,結合自然恢復採取輔助再生措施;對於嚴重受損的生態系統需進行生態重建。

二、 區分尺度,明確不同尺度的目標任務

與以往單一要素或單一目標的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不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是在更大的空間尺度上統籌各類要素治理。

為實現總體目標與具體工程子項目目標的有效銜接,《指南》引入了尺度的概念。尺度是指觀測或研究對象的物體或過程的空間解析度和時間單位。《指南》技術框架中提出了區域(或流域)、生態系統以及場地三級尺度,在不同的尺度上解決不同的問題。區域(或流域)、生態系統以及場地尺度下分別開展的工作是工程規劃、工程設計以及工程實施。具體要求是:「工程規劃階段服務於區域(或流域)尺度的宏觀問題識別診斷、總體保護修複目標制定,以及確定保護修復單元和工程子項目布局;工程設計階段主要服務於生態系統尺度下的各保護修復單元生態問題進行診斷,制定相應的具體指標體系和標準,確定保護修復模式措施;工程實施階段服務於場地尺度的子項目施工設計與實施。」

三、調查現狀,查清區域生態本底情況

針對一些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存在的生態本底不清、目標設定過高或存在一定盲目性等問題,《指南》將現狀調查作為保護修復技術框架的第一環節。《指南》要求調查內容包括「實施範圍內區域生態功能定位、自然生態(地理)狀況、社會經濟狀況等」。範圍與深度的要求是「調查範圍應針對區域(或流域)、生態系統等不同尺度、不同梯度進行,深度應不低於同類工程的有關要求,製作基礎調查圖表數據應符合自然資源及相關專項、專業調查要求。」區域(或流域)尺度上需關注生態空間格局,明確組成生態系統的類型、數目及分布;生態系統尺度,需關注構成生態系統的群落特徵,明確動植物組成、生境質量、關鍵物種分布等。若工程區涉及保護區,還應明確保護區範圍及對象。除自然生態系統狀況之外,還應調查生態系統受威脅情況,識別主要脅迫因子,尤其是汙染、採礦、放牧、農業或城鎮開發、外來物種入侵等與人類活動相關的脅迫因子的強度及分布。

四、診斷問題,提升保護修復的針對性

追根溯源、系統梳理隱患和風險,精準識別和診斷生態問題,才能確保生態保護修復措施的針對性。《指南》借鑑相關國際標準,引入了參照生態系統的概念,明確「參考受損生態系統歷史狀態或周邊類似生態系統狀態,確定一個或若干個環境和自然生態狀況相似的本地原生生態系統或類似生態系統作為參照生態系統。」

在本底調查基礎上進行問題診斷的目的是明確保護修復對象當前狀態與參照生態系統之間存在的差異,及主要生態問題產生的原因,以便更加科學地設定保護修複目標及路徑。針對問題診斷,《指南》的具體要求:「從生態系統尺度,對照參照生態系統屬性(包括自然地理條件、物種組成、生態系統結構、生態系統功能等)及其生態脅迫,分別診斷分析需要保護保育和修復治理的對象及其現狀、關鍵生態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等。」

五、遠近結合,設立分級分期目標體系

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不可一蹴而就,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是長期過程,而工程實施與考核需在短期內執行,因而保護修複目標的確立應近期與遠期相結合。鑑此,《指南》規定:「根據不同保護修復尺度、層級和限制性因素閾值,設定生態保護修復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確定保護修復標準,提出分級分期的約束性指標和引導性指標,實現目標定量化。根據績效管理要求,設立規定期限的績效指標」。

具體的,區域(或流域)尺度(Regional Scale or Watershed Scale)對應工程實施範圍,應圍繞區域主導生態功能提出總體目標,《指南》規定「從消除生態脅迫影響、優化景觀格局、暢通生態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等方面提出保護修復總體目標,設定實施期限內的生態保護修復具體指標」;生態系統尺度(Ecosystem Scale)對應保護修復單元,應提出中遠期的生態系統恢復引導性指標,《指南》規定「根據參照生態系統的關鍵屬性,從物理環境、物種組成、生態系統結構、生態系統功能、生態脅迫等方面提出保護修複目標和標準」;場地尺度(Site Scale)對應子項目,應提出工程實施期限內的約束性指標,《指南》規定「針對各保護修復單元採取的不同措施,根據生態系統尺度的目標和標準規範,結合工程實際制定具體指標」。不同尺度的總體目標、約束性指標與引導性指標應有效銜接,小尺度的目標須符合大尺度的需求。

六、劃分單元,明確工程空間布局與時序安排

為了銜接區域(或流域)尺度工程規劃與生態系統尺度工程設計,《指南》要求:「根據現狀調查、問題識別與分析結果、制定的保護修複目標,劃分保護修復單元。」原則上,保護修復單元按照生態系統類型進行劃分,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蹟、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地、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溼地公園、冰川公園、草原公園、沙漠公園、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及飲用水源保護區等也可劃為保護單元。

生態系統尺度與場地尺度的銜接點是子項目部署工作,《指南》規定:「按照關聯性、協同性要求,根據確定的總體目標以及各單元保護修復具體目標、指標與標準等,針對關鍵生態問題進行工程建設空間布局和工程子項目布置與安排。」 具體的,子項目部署分為空間與時間兩個角度。空間上,項目應重點部署在生態網絡關鍵節點、受損最嚴重、保護修復需求最為迫切的區域。時序上,子項目安排應重點考慮如下因素:一是以安全為目的防洪調蓄、災害防治、汙染治理工程,應作為先導工程提前或同步實施;二是根據生態問題的緊迫性、嚴重性,按照保證防洪安全和地質安全、提升生態功能的優先級次序,開展源頭控制、過程阻斷、末端治理。

七、因地制宜,合理選擇保護修復模式與措施

根據國際生態修復學會發布的《國際生態恢復實踐原則和標準》,保護修復模式應當依據生態系統受損程度來確定。為此,《指南》要求:「根據現狀調查、生態問題識別與診斷結果、生態保護修複目標及標準等,對各類型生態保護修復單元分別採取保護保育、自然恢復、輔助再生或生態重建為主的保護修復技術模式。」具體的,對於代表性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採取建立自然保護區地、去除脅迫因素、建設生態廊道等保護保育措施,保護生態系統完整性,提高生態系統質量,保護生物多樣性;對於輕度受損、恢復力強的生態系統,主要採取消除脅迫因子的管理措施,進行自然恢復;對於中度受損的生態系統,結合自然恢復,在消除脅迫因子的基礎上,採取改善物理環境,移除導致生態系統退化的物種等中小強度的人工輔助措施,引導和促進生態系統逐步恢復;對於嚴重受損的生態系統,應在消除脅迫因子的基礎上,圍繞地貌重塑、生境重構、恢復植被和動物區系、生物多樣性重組等方面開展生態重建。

技術層面上,每個子項目都可能有多種具體措施可以實現保護修複目標,這就要求實踐者進行措施優選。為此,《指南》規定:「對措施實施的生態適宜性、優先級、時機進行分析。從生態環境影響與風險、經濟技術可行性、社會可接受性等方面綜合評價,可開展修複方法模擬預測,篩選相對最優的生態保護修復措施和技術。」

八、動態監測,開展風險評估與適應性管理

對生態系統開展日常監測既是後期績效評價、成效評估的前提,同時也為生態系統長期觀測提供基礎數據。為此,《指南》要求:「採用遙感、自動監測、實地調查、公眾訪談等方式,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全過程動態監測和生態風險評估」,並根據「生態修複目標和標準,在區域(或流域)、生態系統、場地不同尺度與層級分別設立三級監測評估內容和指標」。

鑑於生態系統演替的不確定性,實施適應性管理是山水工程的重要內容。《指南》對措施調整方式及時機選擇作出了相應規定:「經評估,在結果和風險可控的原則下,借鑑已有經驗做法,對可能導致偏離生態保護修複目標或者對生態系統造成新的破壞的保護修復措施和技術、子項目的空間布局和時序安排等按規定程序報批後進行相應調整修正。對技術成熟、風險可控、結果有效的工程和措施,要及時實施,避免延誤時機、增加修復成本;對評估後難以預測後效的工程和措施,要加強研究和實驗,暫不實施。」

來源:自然資源部 作者: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 範樹印

相關焦點

  • ​科學開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的指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南》技術邏輯解讀
    科學開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的指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南》技術邏輯解讀  近日,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
  • 自然資源部:我國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取得重要成果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表示,「十三五」時期,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會同相關部門積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取得顯著成績。據王宏介紹,自然資源部「十三五」期間相關工作主要有八個方面:一是生態保護修復法律制度加快完善。配合立法機關完成了森林法、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沙治沙法、土地管理法等多部法律修訂工作。
  • 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十三五」時期自然保護地增加七百多個
    原標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十三五」時期自然保護地增加七百多個在國新辦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表示,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時期,我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 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 「十三五」時期自然保護地增加七百多個
    在國新辦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表示,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時期,我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十三五」期間,全國自然保護地數量增加700多個,面積增加2500多萬公頃,總數量達到1.18萬個,約佔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怎麼做?這份指南告訴你!
    日前,自然資源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聯合印發《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全面指導和規範各地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以下簡稱「山水工程」)實施,推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
  • 綜合治理帶來多重效益——河北省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綜合治理帶來多重效益——河北省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作追蹤記者曹智攝2016年12月,河北省成為首批國家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複試點省份。按照財政部、原國土資源部、原環境保護部聯合印發的《關於推進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的指導下,河北省在張家口、承德和淶水、易縣開展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作。
  • 「修」出最美生態 河南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有了路線圖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運海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如何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系統性出發,統籌推進生態環境協同保護與修復。《規劃》階段成果在我省南太行地區申請列入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等實際工作中得到了有效應用。  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張興遼說:「這個《規劃》成果來之不易,共歷時兩年半,從提出思路、摸底調查,到徵求意見、修改完善,各參與單位付出了巨大的勞動和心血。」
  • 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十大基本方略
    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必須打破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有效克服生態治理碎片化問題,建立多部門、多層次、跨區域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以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為基礎,統籌各類規劃、資金、項目,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一體化保護、一體化修復,變「各炒各的菜、各吃各的飯」為「各炒拿手菜、共擺一桌席」。
  • 袁家健調研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項目
    原標題:袁家健在調研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項目時強調堅持系統治理 加快施工進度高質量完成生態保護修複試點任務>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項目進展如何?他強調,要牢牢盯住目標任務、時間節點,統籌生態保護、修復、改善,堅持系統治理,加快施工進度,堅決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到實處。 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袁家健走進林州宏正石料、殷都區河西村以及龍安區張二莊裡溝等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現場,實地查看地質地貌,詳細詢問治理進度、難點問題、後續利用規劃等情況。
  • 什麼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主要內容有哪些?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以山、水、林、田、湖、草等不同的資源環境要素所組成的複雜巨系統為主體,是對多層次、多尺度資源環境要素相互作用關係及人地協同關係的高度凝練。基於這一理念,生態修複決策者和管理者應當將自然生態系統視為不可分割的整體,科學認識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資源之間存在的物質、能量流動與交換,改變過去對單一要素進行生態修復的割裂格局,實現對生態系統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
  • 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資71億 今年底可...
    2018年10月,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被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入圍項目。該試點總投資93.11億元,其中國家專項資金20億元。
  • 曾伯怡調研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進展情況
    紅網時刻12月7日訊(熊敏 曹丹)4日 , 冷水江市委副書記、市長曾伯怡還率市自然資源、財政、發改、水利局等單位負責人就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建設進度情況進行調研 。 在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十標段和七標段 , 曾伯怡仔細詢問項目建設進度、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
  • 「政策資訊」自然資源部: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不搞整齊劃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12月17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 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上,中國礦業報記者提問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是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提出的,請介紹一下這個工程的有關情況,這個工程與以往的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有何不同之處?對此,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周遠波答覆稱,「十三五」期間,在全國開展了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讓賈汪變「真旺」
    三年來,賈汪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大力推廣潘安湖生態修復治理經驗,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成功獲批國家級生態修復示範區。系列報導(3)「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讓賈汪變「真旺」仲冬時節,潘安湖溼地公園大小島嶼喬木、灌木、蘆葦遍地,湖面遊弋著成群結隊的野鴨,生態美景不遜春夏秋色。
  • 張集智到織金縣督導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張集智到織金縣督導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作 2020-09-17 22: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張進德:山水林田湖草要標本兼治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培訓》。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是適應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是遵循自然規律,破解生態環境難題重要舉措,對鄉村振興、美麗中國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Q:如何才能讓各級政府領導和大眾都能深刻理解「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的先進理念?
  • 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劉帥一行到贛州調研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
    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劉帥一行到贛州調研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作 信息分類: 文件編號:
  • 國新辦舉行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發布會(實錄)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十三五」時期,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會同相關部門積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取得顯著成績。面向未來,我們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重大部署,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現在我就自然資源部「十三五」期間相關工作情況作簡要介紹,概括為以下八個方面:一是生態保護修復法律制度加快完善。
  •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人民觀點)
    有沙漠的綠化,毛烏素沙地茫茫沙海變成大片綠洲;有水和大氣的治理,黃河水質明顯改善,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明顯提升;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推進,各項制度不斷完善。按照系統思維推進生態環保,日益成為共識。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視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論斷,強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
  • ...保護修復「十三五」時期自然保護地增加七百多個-新聞頻道-華龍網
    人民日報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朱雋)在國新辦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表示,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時期,我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