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戰,讓大宋王朝的謝幕轟轟烈烈、震爍古今

2020-12-23 評語諺論

崖山海戰是宋蒙之間在1279年展開的一次大海戰,這場世紀大海戰也是大宋王朝的最後一戰,海戰的結果是慘烈的也是空前的。在最後時刻,宰相陸秀夫為了不使少帝趙昺落入敵手而遭受羞辱,毅然背著他跳海殉國,數十萬軍民也緊隨其後為國捐軀。這場海戰的結束標誌著宋朝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崖山大海戰

在元軍到達臨安前,文天祥建議謝太后讓益王趙昰出判福州、廣王趙昺出判泉州。正是這樣的事先安排讓朝臣們在臨安被元軍佔領後,依然有皇位的繼承人作為宋朝子民抗擊元軍的精神領袖。在宋恭帝與謝太后被俘北上後,宰相陳宜中等大臣在溫州擁立益王趙昰為帝,此即宋端宗。同時尊楊淑妃為太后,臨朝聽政。任命陳宜中與李庭芝為宰相,文天祥為樞密使,張世傑為樞密副使。這樣,宋朝小朝廷得以重新組建,給了正在艱苦抗蒙的宋朝子民以極大的鼓舞。

蒙滅宋路線圖

宋朝小朝廷組建以後,元軍依然緊追不捨。將小朝廷從溫州攆到劍州(福建南平),又從劍州到泉州。在泉州港稍作停留後又被阿拉伯商人蒲壽庚趕到了海上。在將南宋小朝廷逐出泉州後,蒲壽庚隨即向蒙古大軍投降。端宗一行又沿著海岸線繼續向南行駛,先是到了惠州,他們感覺在惠州依然不安全,於是又到了達官富場(九龍島南),準備在這裡長期經營。但是行營還沒建好元軍又至,不得已又緊急轉移到秀山(東莞虎門)。由於元軍攻佔了廣州,他們只能飄蕩在附近的海面上,不能上岸。但是在海上也是不安全的,在香山島(今中山市)與元軍水師遭遇,宋軍損失慘重。

屋漏偏逢連夜雨,張世傑所率領的軍隊在海上又遇到了颱風,船隻傾覆,將士溺亡,損失將近一半。連老天都不幫宋朝的忙,或許大宋王朝氣數真的是盡了。面對如此的困境,君臣都很是氣餒,但陸秀夫勉勵大家說:古有以一旅成就中興大業的,如今百官具備,難道不能立國嗎?眾人聽後又都充滿了鬥志。

大家經過商議,決定先暫時前往佔城(今屬越南)休整,伺機東山再起,但最後卻沒能成功。而後又與元軍在雷州半島的爭奪戰中敗北,行朝不得已又轉移到珠江口右側的崖山,這裡最後也沒能成為他們的避風港,卻成了大宋王朝英雄兒女們最後的歸宿。

行朝遷移路線圖

在1279年的正月,蒙軍由海路對崖山實施了包圍,蒙軍在張弘範的率領下不僅搶佔了崖山的淡水源,還派兵襲擊宋軍的運水船,致使宋軍沒有了淡水供應,戰士們由於飲用海水而上吐下瀉,戰鬥力急劇下降。雖然如此,宋軍依然頑強同蒙軍戰鬥,抵擋住了元軍無數次的進攻。蒙軍用火攻,宋軍就將船體塗滿爛泥,並架起長杆以頂住火船。蒙軍用石炮朝宋軍拋擲石頭,宋軍就升起帆布來抵擋炮石。

崖門海戰

公元1279年二月初六,蒙軍在匯集了足夠的兵力後,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向宋軍發起了總攻。戰鬥從黎明一直持續到黃昏,蒙軍終於突破了宋軍的防線。張世傑最後率十餘艘戰艦保護楊太后突出了重圍。但是小皇帝的座艦卻無法突圍出去。陸秀夫眼看已沒有突出包圍的可能,而蒙軍就在眼前,於是他仗劍先將自己妻兒趕入海中,之後又背起八歲的小皇帝縱身跳入海水中。楊太后聽聞宋懷宗趙昺已死,痛哭道:我苟活至今日就是為了趙氏這一塊骨肉,現在已無活著的必要了。說罷,也投水自盡。至此,三百餘年的大宋王朝落下了帷幕。

夕陽西下

這次大海戰雖然以宋朝軍隊的失敗而告終,但宋軍卻敗得轟轟烈烈、震古爍今。崖山海戰猶如宋王朝發射的最後一枚曳光彈,光芒雖然短暫,卻照亮了整個歷史的天空

相關焦點

  • 崖山海戰失敗,趙宋王朝由此隕落,數十萬軍民投海殉國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這句話「崖山之後無中華」,隨著崖山海戰的結束,也宣告著趙宋王朝的滅亡,取而代之的便是元朝。這也是第一次被外族文明完全打敗,所以才會出現這樣一句話。在我們的印象中,宋朝好像誰都打不過,先是面對大遼,接著面對蒙古以及後來的元朝,甚至是西夏王朝也可以經常欺負它。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便是決定趙宋王朝最後的命運的崖山海戰。
  • 崖山海戰,十萬軍民投海,宋王朝滅亡前最後的掙扎
    趙昰做皇帝以後,元朝加緊滅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淪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直奔泉州。張世傑要求借船,卻遭到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壽庚拒絕,隨即早有異心的蒲壽庚投降元朝。張世傑搶奪船隻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南下廣東。宋端宗準備逃到雷州,不料遇到颱風,後又與元軍遭遇,端宗差點溺死並因此得病。
  • 崖山之戰:十萬人投海殉國的悲烈壯舉
    歷史上著名的崖山海戰,意味著大宋王朝的徹底滅亡,而元朝以此為標誌統一了全國。橫跨亞洲的蒙元大帝國版圖形成了。
  • 宋朝軼事之八:揭秘崖山之戰
    1279年,元軍在廣東崖山包圍了宋朝最後的流亡小朝廷,丞相陸秀夫身背幼帝宋衛王趙昺投海殉國,張世傑所在戰船遇風暴覆沒,他本人淹死海中。南宋最後一支抵抗力量最終被消滅,元朝統一全國。歷史上著名的崖山海戰,意味著大宋王朝的徹底滅亡,而元朝以此為標誌統一了全國。橫跨亞洲的蒙元大帝國版圖形成了。
  • 塞外小國到崖山決戰,元朝鐵蹄是如何踏破中原領土,贏得崖山海戰
    崖山海戰是南宋末年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的交戰雙方是南宋政府以及蒙古軍隊,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少見的一次大海戰。這場戰爭對於南宋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此戰勝利,那南宋政權可以繼續存在,反之則會遭到滅亡,因此也是宋朝與元朝之間的一場決戰。
  • 崖山之戰:何以從此無中華
    張世傑為防止士兵逃亡,否決建議,並下令盡焚陸上宮殿、房屋、據點;又下令將千餘宋軍船隻以「連環船」之法,以大繩索一字形繫於海灣內,並將末帝趙昺的「龍舟」置於戰船之中。元軍查知宋軍之情,遂效三國赤壁之法,以小船載茅草和膏脂等易燃物品,乘風縱火衝向宋船。宋船皆塗泥,並於船上置長木以御元軍火船。元朝水師火攻不成,以水師封鎖海灣,又以陸軍斷絕宋軍汲水及砍柴之路。宋軍吃乾糧十餘日,飲海水之士兵嘔洩不已。
  • 宋朝靖康之恥和崖山海戰是不是愚蠢的咎由自取,自己先背棄盟約?
    宋朝的靖康之恥和崖山海戰都不是愚蠢的咎由自取,而是綜合國力所決定。彼時宋弱敵強,那就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之故。「聯金滅遼」與「聯蒙滅金」1120年,宋金兩國經過討價還價,達成盟約,史稱「海上之盟」。
  • 南宋悲歌,崖山之後無中華!
    崖山,就是如今的廣東江門。在此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戰役,史稱崖山海戰。這場戰役發生在宋元之間,也是決勝之戰。中國歷史由此改寫,準確地說,是漢人命運由此改寫。崖山海戰南宋末年,南宋逃亡政府一眾文武百官,王公貴戚帶著小皇帝逃到崖山就沒有地方可以跑了。於是在崖山跟蒙古族人進行了一場必死的戰鬥。
  • 戰役||崖山海戰
    06年,蒙古鐵木真統一漠北諸部,建立大蒙古國。蒙古在1227年滅西夏,1218年滅西遼,1234年滅金。蒙古窩闊臺汗六年,宋未經充分準備,即乘蒙古軍自河南撤兵河北之機,遣軍收復原宋西京、東京、南京,被蒙古軍擊敗。當年夏,窩闊臺與諸王議定,在西徵欽察、斡羅思,東徵高麗的同時,集中部分兵力,南下攻宋,從而揭開了蒙(元)宋戰爭序幕。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崖山海戰僅剩一兵存活,他的外孫就推翻了元朝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崖山海戰僅剩一兵存活,他的外孫就推翻了元朝【註:本文由[金帆娛樂]作者獨家原創,本作品未經作者允許,禁止抄襲轉載。擅自侵權者,雖遠必究!】然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到了崖山海戰元朝滅宋朝的時候,參加崖山海戰的宋軍某小士兵陳某,他就很幸運的存活了下來,結果後來他的外孫還推翻了元朝,可見歷史到底是有多麼的驚人相似。下面,小編就跟大家說一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崖山海戰僅剩一兵存活,他的外孫就推翻了元朝。
  • 南宋最後一戰,崖山海戰究竟多慘烈?
    祥興二年(1279),元將張弘範大舉進攻崖山的南宋小朝廷,宋軍雖然號稱20萬,但其中十多萬為文官、宮女、太監和其他非戰鬥人員,各類船隻2000餘艘,而元軍兵力大致在10萬以上,戰船數百艘。在戰役打響之前,有人建議應該先佔樓海灣出口,保護向西的撤退路線,但張世傑為了防止士兵逃亡,否決了這個建議,並下令放火燒光了陸地上的所有據點,且將上千宋船用繩索一字型連起來,護衛小皇帝的龍舟於中間。
  • 崖山之戰時,一個士兵跳海僥倖未死,89年後他的外孫璋滅了元朝
    崖山之戰 公元1278年,南宋王朝已是風雨飄搖,左丞相陸秀夫、太傅張世傑護衛衛王趙昺逃至崖山(今廣東新會市崖山鎮)登基。次年正月,元軍從三路包圍崖山,宋軍在張世傑率領下點燃宮殿、房屋,將船隻一字排開,抵禦元軍攻擊。
  • 崖山海戰陸秀夫真的有必要抱著趙昺跳海嗎?是大義還是一己之私?
    古人中曾有過僅憑藉一旅即成就中興的,而我們現今百官都在,還有數萬軍隊,上天如果還沒想滅絕大宋,難道就不能憑此振興國家嗎?」趙昺為此,陸秀夫又擁立了當時年僅八歲的趙昺為帝,接著在大海上逃亡,但是當時朝廷的狀況十分不好,大將軍張世傑鎮守在新會崖山,陸秀夫帶著年幼的趙昺也去了崖山,決定就在這裡和元兵決一死戰,當時在崖山鎮守的軍民有20萬之眾
  • 南宋和蒙元崖山之戰的崖山在何處?
    有座山雖然沒有泰山的雄偉磅礴,沒有華山的險峻巍峨,甚至不如黃山的奇絕秀美,但是卻在歷史上留下了濃濃的一筆,它就是崖山。它見證了那場南宋和蒙元之間的最後大決戰---崖山海戰,這場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海戰,終結了南宋王朝。
  • 他指揮崖山海戰以少勝多滅南宋,身為漢人將領,為何幫元朝打宋朝
    宋朝的繁華和鼎盛,也沒有得以永久持續,崖山海戰一場戰役,便宣告了一個朝代的結束。歷史是由人來書寫的,但人又無法主宰歷史。 【一】崖山海戰 南宋從此香消玉殞。 崖山海戰是南宋歷史上最後一次戰役,最終戰役的結果南宋敗,元朝勝。
  • 廣東的皇族村,90%村民祖上是大宋皇帝,如今仍顯赫一方
    秦始皇開始,封建王朝三百年一輪迴的節奏一直持續到了1912年,其中大部分朝代更迭是通過武裝暴力的方式進行交替,唐滅隋、明代元、清兵入關。舊朝代的結束,很多地方貴族可以獨善其身,大不了換個老闆,但是對於前朝皇族,卻是一個尷尬的存在。
  • 崖山海戰讓人落淚一幕,千員「潛水員」喪命,只為南宋7歲小皇帝
    至1279年正月,南方內陸已全被元軍攻佔,南宋君臣已無處容身,他們在大將張世傑的接應下,組成水師船隊,暫時駐紮在廣東崖山。在他們做好下一步打算之前,元將張弘範、李恆立即率軍追擊,兩個元軍一北一南,徹底阻斷了南宋水師的退路。最後一戰結束於南宋,在崖山展開海戰。
  • 83·崖山之戰
    1276年6月,益王趙昰在福州即帝位,再封其弟趙昺為衛王,南宋小朝廷建立。這個流亡政權企圖據閩而圖浙贛,再謀復國。謝太后曾命前來勤王的文天祥出使元營謀合,被伯顏羈留,北解途中乘隙逃脫,此時也碾轉投奔而來。從這時起直到崖山之戰的三年裡,南宋士大夫為其主,為保國,與元軍進行了最後的鬥爭。儘管宋軍殘部此時早已無力對抗元軍,還是竭盡全力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抗元攻勢。
  • 日本學者曾評論,「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這是為何?
    宋朝古畫宋之前,中國的歷史都是由中原地區的民族續寫,外族雖有來犯與滋擾,卻也未曾改朝換代。宋朝終結了這幾朝盛世,在崖山,將時代的話語權交給了當時的蒙古外族。崖山,就是如今的廣東江門。在此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戰役,史稱崖山之戰。這場戰役發生在宋元之間,也是決勝之戰。中國歷史由此改寫,準確地說,是漢人命運由此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