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山村,牛棚、羊圈、豬舍變身民宿配套,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2020-12-14 走旅行

「脫貧了!」剛剛走到景點的小廣場上,就看到在山體旁邊樹立了一塊鐵牌,上面寫著三個大字。雖然經過雨水的洗禮,鐵牌上有了生鏽的痕跡,但卻掩飾不掉喜悅的心情。靈泉妙境高端民宿酒店不僅是為遊客提供住宿的地方,還可以說其是古靈山中的景點之一。

沿著古靈山景區內的道路行走大約3.2公裡,眼前就會出現一座又一座的用石頭壘砌而成的房屋。現在這裡已經被開發成為高端民宿區,古樸的小村莊也正是因為這次開發而脫貧了。原本生活在這裡的村民將自家的房子出租出去,開發商另外再按照每人25平米的標準,再進行換購一套新房。

雖然不是國家法定節假日,但是工作人員介紹說,這裡的平民價民俗已經被預定一空,僅剩下幾套價格昂貴的高端民宿,而其中最貴的一套門市價格為2000元。走在民宿區內,沒有發現隨地丟棄的垃圾,在一條大約2米寬的小路旁邊,種植了不少的鮮花和翠竹。

最讓人意外的還是這裡以各種動物命名的服務場所,牛棚咖啡就是其中的一個。走進牛棚咖啡,一陣陣咖啡的味道撲鼻而來,現磨的咖啡飄出濃鬱的味道。有不少人詢問為何會叫這個名字,我想這裡原本應該是村民養殖牲口的地方吧,在原址上進行了翻蓋,索性也就如此命名了。

有喝咖啡的地方,自然就有品茶的地方。豬舍差吧便是民宿區唯一提供喝茶的地方,茶吧的面積大約只有牛棚咖啡的一半。因為沒有開門,也就沒有辦法前往品嘗,只是通過玻璃可以看到,仿古的茶臺,青花瓷茶碗,兩把椅子相對而放,完全想不到豬社也能如此清新脫俗。

羊是山區家家戶戶都會養殖的家畜,羊圈自然是標配。在高高的臺階上,有一家羊圈西餐廳。餐廳前有溪水緩緩流過,旁邊則是高大樹木。餐廳內大約可以為50名遊客同時提供餐飲服務,酒紅色的牆壁,真皮沙發,一進入就有一種想要點瓶紅酒品嘗的想法。

雖然是高端民宿酒店,但酒店依然留下了部分房間讓遊客進行參觀遊玩。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山區應該都是單層的石頭房,其實更多的時候山區民房則是兩層,第一層生活起居,第二層則是為了儲存糧食。只是更多的人前往古村落,只是為了看看大山中居民生活地方,為了滿足好奇心而已。

                       

一位還生活在景區的老人對我講,一輩子也沒有想到自己生活的窮山溝,現在能夠成為城裡人喜歡的地方,還能住上高大的樓房。伴隨著民宿的開發,景區內需要不少工人,原本生活在這裡的老人就成功地成為了景區中的一名員工,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個月也有1200元的收入。

相關焦點

  • 西安市長安區小山村變身鳳凰
    2019年以來的花園鄉村建設讓以前這個秦嶺腳下不起眼的小山村變身金鳳凰。建成集生態美、環境美、經濟美、鄉風美於一體的花園鄉村,成為外來遊客感悟長安山水人文、體驗鄉村生活的首選之地。 作為距離西安市中心城區最近的一個沿山街道,近年來,長安區子午街道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緊盯全區「三三三」發展戰略,全力開展花園鄉村建設,秦嶺腳下良好的生態和花園鄉村建設的不斷推進,帶動了這個沿山街道民宿產業的蓬勃發展,湧現出了依山客棧、悠享小院等一批西安市精品民宿,成為西安乃至周邊市民的近郊旅遊新寵。
  • 豬圈、馬廄也能改造成民宿?這樣的腦洞你不得不服
    馬廄、羊圈、雞窩、豬舍、牛棚以前鄉村生活裡最熟悉的東西而如今卻難覓蹤影這些失去原有功能的建築被越來越多地拆除毀棄殊不知,創意改造設計後竟是那美麗的鄉村民宿豬圈改造的度假小屋 這座民宿建於1860年,距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了。
  • 【公益】公益路帶動旅遊業發展,小山村變身「藝術中心」
    「『走進革命老區,探訪小康之路』福利彩票助力脫貧攻堅媒體採風活動」採訪團抵達濟寧市泗水縣濟河街道夾山頭村,對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貧困革命老區脫貧攻堅項目進行參觀採訪,一起見證福利彩票對於推動革命老區群眾脫貧致富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的作用。泗水縣隸屬於山東省濟寧市,位於山東省中南部,泰沂山區南麓。
  • 玉山縣懷玉鄉:農房變民宿 紅色旅遊帶動村民奔小康
    這個被山水環抱、涼爽宜人的村莊靠著脫貧政策大力推動紅色旅遊,帶動村民發展民宿產業,如今不僅是遠近聞名的避暑勝地,還摘掉了十三五省級貧困村的帽子。當地村民常常說「懷玉風景無限好,只是貧窮讓人跑。」脫貧致富帶頭人羅滿堂告訴記者,「山多田少種的主食就少,以前的玉峰村被大山重重包圍,就算要出門買包鹽都要走大半天去山腳,村裡也沒什麼活只能做點農活打發時間,靠天吃飯。」但如今,村民們每天覺得時間不夠用。
  • 農婦變身民宿好管家 板橋「故裡」換新顏
    2017年,中石油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開展旅遊經濟示範項目,三年間累計投入1500萬元,吸引政府配套資金1000萬元,通過打造精品民宿帶動鄉村旅遊經濟發展,讓當地貧困戶通過閒置房屋流轉、在合作社勞動取酬、配股分紅等方式致富,2018年底實現全村的脫貧摘帽。項目還配套推出「荷鄉能工計劃」,專門聘請來自上海的工藝師對村裡多名婦女進行專項產業技能培訓,實現家門口就業。
  • 砥礪奮進的五年·脫貧攻堅表情譜|劉福財:不建新房建豬舍 帶頭致富...
    ; ; 28歲的劉福財是海南省五指山市番陽鎮番陽四村村民。高中畢業後,他在家鄉成立了養殖合作社,先後養過豬、雞、鴨,也種過香蕉,但都利潤微薄。2015年,劉福財嘗試養了6頭豪豬,取得不錯的收益。2016年5月,他專程趕赴湖南省桃源縣考察,學習豪豬飼養的經驗技術。
  • 河南西河古村落:「空心村」又「實」了
    「出門就是山,土地在山間,辛苦種一年,只夠吃半年……」從西河村村民口中的歌謠,能感受到這個村落昔日的荒涼與貧瘠。坐落在大別山腹地的河南新縣西河村,是一個始建於元末明初的古村落。這裡的150餘間古代傳統民居,具有突出的文物保護價值和藝術研究價值。
  • 伐木工「變身」護林人 本溪楓林谷綠色轉型帶動脫貧致富
    伐木工「變身」護林人 本溪楓林谷綠色轉型帶動脫貧致富 2020-07-29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三門峽市湖濱區:「產業書記」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河南縣域經濟網三門峽訊聽著汽笛聲聲,小火車沿著鐵軌緩緩前行,坐在車廂裡,透過車窗,欣賞著窗外掠過的風景,藍天白雲,樹木山花一覽無餘。這就是三門峽市湖濱區會興街道東坡村,曾經的省級貧困村,現在的網紅打卡地。
  • 好客山東·精品民宿|8年野外生存經歷 退伍軍人將牛棚變成了山間石屋
    一條河,一片村落,來到這裡的人們,卻住起了「牛棚」。這,是為什麼呢?一條十裡驚天河,一座千年古村落,一片百年石頭房蒙山人家燕峪景區本名為「李家石屋村」,這個名字的由來淵源已久。早在1000以前,一批村民為了躲避戰爭來到了這裡。
  • 臨安楊溪村引來「金鳳凰」 破舊老房子變身高端民宿
    等到了這個月底,這幾幢徽派老屋將華麗轉身成高端民宿,迎接八方來客。附近的村民告訴我們,5年前,這幾幢老房子還是一副破敗不堪、搖搖欲墜的模樣。從破舊的老房子到高端的新民宿,這中間經歷了什麼?但楊溪村的旅遊配套設施薄弱,不少遊客往往只是順路過來遊玩一番便早早離開,無法給全村旅遊產業收入帶來根本性的提高。如何把遊客留住,成為擺在村集體面前的一道難題。
  • 流轉土地、發展生態……江夏小山村閒置農房變身高端環保民宿
    上百名來自武漢市和周邊的遊客,夜宿竹林掩映的民宿,白天下塘捕魚、上山採摘。64歲的村民楊盛旺說,從沒想過,自己生活一輩子的村子,會成為旅遊景點。自返鄉能人楊馳升回鄉投資後,這片位於武漢最南端的小鄉村,歷經村貌改造、土地田林重塑,成為一片湖光山色交融的世外桃源。
  •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北篇」十堰:民宿蛙聲中話脫貧之路 黃酒醇香裡...
    大山裡的村民出行「最後一公裡」問題得到解決,這是徹底告別「走出村口便是出一趟遠門」的開始,也是東溝村交通促進旅遊發展、旅遊引領文化保護、文化帶動脫貧致富的起點。精準扶貧,交通先行。六年前,十堰市城區通往茅箭區東溝紅色旅遊區的66路鎮村公交正式通車。66路公交線路的開通,不僅方便了東溝村村民的出行,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更深遠的意義是帶動了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
  • 加強品牌建設 打造民宿集群
    同時,民宿帶動周邊鄉親擴大蔬菜、茶葉等種植,讓貧困戶成為當地特產「供貨商」,直接帶動160多戶貧困戶農產品銷售收入120萬元。大學畢業的儲傑依託當地自然資源,創建「金榜鄉村」旅遊品牌,帶動周邊農戶發展民宿經濟。儲傑說,今年接待外來遊客近萬人次,創旅遊收入100多萬元。  「現在家門口民宿經濟發展得好,咱也順利就業,賺錢顧家兩不誤。」12月13日,在夾河村「金榜鄉村」接待旅客的村民儲茂焰、儲海霞露出喜悅的笑容。「我們常年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現在可不愁沒有人來。」
  • 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系列報導-瀨江屯:花山腳下甜蜜幸福的小山村
    ,村民們開農家樂,製作出售自製紅糖、旅遊工藝品,經營修舊如舊的老宅做民宿,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近年來,寧明縣把發展鄉村旅遊產業作為改善和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美化村容環境、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全縣共建成鄉村旅遊扶貧示範點18個,帶動貧困群眾1200戶。瀨江屯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1、 鄉村旅遊助發展
  • 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系列報導——瀨江屯:花山腳下甜蜜幸福的小山村
    賴江屯裡優雅精美的「花山裡」民宿歷史久遠的觀音廟,百年樹齡的古榕,幽雅精美的民宿,古老而沉寂的渡口……寧明縣花山腳下,城中鎮耀達村瀨江屯遊人如織,村民們開農家樂,製作出售自製紅糖、旅遊工藝品,經營修舊如舊的老宅做民宿,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 ...的新年願望】長垣市鐵爐村村民段玉月:擴大養殖規模 幹出一番事業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12月17日早上5點,河南省長垣市方裡鎮鐵爐村村民段玉月早早起了床,開始了在養殖場的忙碌工作。他定時清理豬舍,給豬飲水、餵食,一天的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井井有條。  「2021年,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擴大養殖規模,爭取生豬養殖量從年出欄130頭增加到年出欄200頭。」
  • 脫貧致富韌勁強 高山養羊奔小康 ——記長坪村脫貧致富帶頭人舒良...
    近年來,舒良權搶抓脫貧攻堅政策發展機遇,勤扒苦做發展山羊養殖,不僅如期摘了「貧困」帽子,更帶動周邊多家貧困戶加入「養羊」行列,成了村裡遠近聞名的脫貧致富帶頭人。平安鄉長坪村民舒良權上山牧羊因學致貧成了貧困戶,為了「翻身」主動念起「養羊經」早些年,舒良權因三個子女均在上學,由於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夫妻倆時常因孩子們的生活費、學費犯愁,以致後來因學致貧成了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