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後,天氣乾燥,很多朋友早上起來都口乾舌燥,急著喝水,尤其是晚上睡覺喜歡開空調、電熱毯、暖氣的人,在睡覺的時候體內水分流失較多,早上起來更需要及時補充水分。而且老年人雖然代謝能力有所減弱,但對水分的需求一樣不會減少。
但是老年人喝水也有講究,在合適的時機喝水,對健康更有益處,在不恰當的情況下飲水,反而會危害健康。所以,上了年紀的朋友在喝水方面,一定要多加注意,為了健康,別嫌麻煩。
老年人剛做完這3件事,不要急於喝水
運動完
我們一直強調老年人堅持鍛鍊身體的重要性的,但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其實運動過後,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這些細節跟運動本身同樣重要。喝水就是其中一個,相信很多朋友在鍛鍊完之後,都急著喝水,因為在運動過程中身體消耗了太多水分。
但越是這種關鍵時刻,越要保持警惕,雖然這個時候身體需要大量水分,但因為老年人的身體不論是自我調節能力還是適應能力都比較差,需要先稍作休息,讓身體「平復」一下,再小口喝水。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我們在運動後想喝水的欲望很強烈,但大家一定不能一次性喝太多,以免增加腎臟的代謝負擔。
吃完飯
飯後喝水是很多朋友的習慣,這種行為像是一種「儀式」,在用餐後喝點水,把腸道中的食物「衝」下去。其實這種習慣並不合理,因為在剛吃完飯的時候,身體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消化工作,胃部分泌胃液來幫助消化,而喝水則會衝淡胃液,與當前的工作背道而馳。
但是有些朋友覺得,飯菜口味偏鹹,吃完飯後不喝水渾身難受,其實大家在飯後是可以喝水的,但要記住一個原則,那就是——不宜多飲,小口、少量飲水,能止渴解膩,但大家若想喝個痛快,就得先等消化工作完成,不要太著急。
早上起來時
眾所周知,晨起喝水是很多人的固定習慣,有的人早上起來什麼事都不幹,就先喝一杯水,其實大家完全不用這麼著急。早上起來時,大家一般都會有口渴的感覺,這個時候喝水就容易猛喝,而這樣的喝水習慣不僅無法讓水分被充分利用,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早上起來喝水時,我們要記住一個字——慢,尤其是老年人,喝得太快容易嗆到,小口慢飲才是正確的飲水方法。可能很多朋友覺得喝水的方式沒什麼影響,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正確的飲水習慣的好處就會慢慢顯現。
記住3個關鍵時間點,及時補充水分,身體更受益
兩餐之間
很多人都知道在早上要喝水,但因為工作忙碌或者有其他事佔用了自己的時間,大家就會忘了喝水。這個時候定時器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大家可以設置鬧鈴,在恰當的時間提醒自己喝水。而兩餐之間就是飲水的好時機,既不會衝淡胃液,影響消化,又能緩解飢餓,避免多吃。
洗澡之後
很多朋友都有睡前喝水的習慣,但除了睡前,洗完澡之後喝水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在洗澡過程中,不論水的溫度如何,人體都會流失大量水分,這些水分都需要及時補充,洗完澡後記得喝水,能預防人體缺水。
總結:喝水看似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很多人卻在這麼簡單的事情上栽了跟頭,希望你能保持警惕,重視喝水的小細節,別讓健康替你承擔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