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工匠模範」 敲黑板了|航天六院的勞模好樣的!

2020-12-15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

伴隨著五月的清風,我們走進了一個充滿熱情和活力的季節,一個屬於勞動模範和廣大勞動者的季節。

勞動模範、大國工匠是我院廣大職工的傑出代表。長期以來,他們奮戰在院各條戰線上,為六院改革發展建設作出了傑出貢獻,用自己的智慧、汗水和業績譜寫了一首首感人至深的勞動讚歌,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

為展示勞模風採,弘揚勞模精神,院工會特別推出「榜樣的力量——勞模風採展」特輯,讓我們以這些身邊最美奮鬥者為榜樣,積極踐行院「三講三學」要求,學習勞模、點讚勞模、爭當勞模,為六院改革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和活力。

用點滴積累斬獲「創新」大獎

集團公司「航天創新獎」獲得者曾維亮

智能電液執行器實現國產化,一直是11所努力攻克的難題。這一艱巨任務最終被拿下,曾維亮起到了關鍵作用。

調節閥對電液執行器的調節精度要求高,一般普通電液執行器的調節精度在0.4%左右,而它的調節精度要求在0.1%。最大的挑戰是要求全溫區保證產品的定位精度小於0.1%。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通過試驗。曾維亮每天彎著腰,目不轉睛地守候在試驗系統的數據採集系統前,思考結構之間的關係、介質回流系統與溫度變化的關聯,還有材料環境的適應性……

通過三個多月反覆高低溫試驗,他終於摸索出適應全溫區的溫度補償數學模型,在同事的配合下將溫度補償數學模型編成軟體寫入控制系統中,軟體一經使用,電液執行器的調節精度得到圓滿解決。最後,項目鑑定評審結論認為產品性能指標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遇到問題,他的情緒從不低落,永遠站在解決問題的第一線,在一次次挫敗中,他始終鬥志昂揚。」他的學生這樣評價。

科研路上 拼搏是我的選擇

集團公司勞動模範孫慧娟

孫慧娟,北京11所副行政指揮,發動機技術帶頭人,曾榮獲中國航天基金獎、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國防科技進步獎等多項榮譽。

自2000年入所以來,孫慧娟一直兢兢業業地奮鬥在科研一線。在長期的研製工作中,她深刻體會到「成功不等於成熟」,她虛心聽取老專家們的意見,經常在設計、生產、試驗一線與設計人員、工人一起工作,分析討論問題。正是這種刻苦鑽研的態度使她積累了廣博的知識和經驗,堅定了決策和問題判斷能力。

膨脹循環發動機研製是國際航天領域前沿項目,技術攻關難度極大。作為國內膨脹循環發動機的開拓先鋒,她和研製隊伍結合國內原材料、生產工藝、試驗能力發展,通過大量仿真、試驗,研製出了國內第一臺膨脹循環發動機,並創造了單臺試車時間最長以及連續多年無故障試車的紀錄,在某重點型號飛行任務中,該發動機工作表現完美,為中國航天的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神聖的事業,光榮的使命,孫慧娟和她的隊員們一起,用行動詮釋著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精神和科學求實、奮發有為的作風。相信在型號研製的道路上,勞模精神必將激勵著這支隊伍砥礪前行,見證液體動力事業一個又一個成功時刻。

紮根航天40年的空間逐夢人

中央企業勞動模範趙和明

趙和明,801所壓力容器產品首席工程師,我國空間壓力容器研究領域領軍人物,曾榮獲863-805重大專項專家組「十五」期間先進個人、國防科技成果和軍隊科技成果等多項榮譽。

上世紀九十年代,趙和明被委以重任,負責充實神舟飛船推進系統金屬膜片貯箱的研製工作。當時我國在金屬膜片貯箱的研製方面尚屬空白,國內無設計和製造經驗,國外也無深層次的技術報導。

為此,趙和明與攻關小組一起翻閱了大量國外資料,進行了系統的設計計算分析,以充分的資料和理論依據說服了飛船方案評審組的專家和領導,為飛船推進劑貯箱研製確定了正確的研製方向。

94年的夏天,正值科研攻關的關鍵時刻,高溫常達37、38℃,當時的研究所辦公條件差,僅有的兩隻老式吊扇是這十幾個人的大辦公室裡唯一的降溫工具。遇到38℃高溫全所放假、停電的日子,連吊扇都無法開啟。

高溫期間,趙和明帶領的課題組成員沒有一個回家休息,白天、晚上連軸轉更是家常便飯。最終,他們成功攻克了貯箱的膜片壓差穩定性、方法可靠性、高效率排放等技術難題,貯箱的性能達到了同類產品的國際先進水平。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陝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董明明

董明明,7103廠25車間裝配鉗工,獲陝西省青年職業技能大賽(一類大賽)普通鉗工組第1名,榮獲「陝西省五一勞動獎章」。

作為一名火箭發動機裝配鉗工,董明明主要從事火箭發動機多種重要組件部件的生產工作。用師傅的話來說,小夥子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有遠大的追求,能吃苦、肯下功夫,常常把別人休息、打遊戲的時間,都用來學習技術。

在某型號發動機的研製過程中,某重要零部件金屬濾網網片十分微小,需在5倍放大鏡下加工,不好拿捏,形狀要求複雜,需將平面的金屬網片折成半封閉的立體筒狀,且必須只能有3個褶皺;尺寸要求非常嚴格,折成後的濾網需與骨架配合嚴絲合縫……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董明明主動請纓,經過幾天幾夜反覆摸索實驗,最終設計出簡易工裝,利用該工裝順利將產品按時且高質量完成。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董明明參加航天科技集團工廠二類職業技能競賽榮獲二等獎;2019年,參加陝西省青年職業技能大賽,取得普通鉗工組第一名的好成績,獲得陝西省「五一勞動獎章」、陝西省「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以身作則勇奉獻 踏實肯幹創佳績

院先進工作者蔣榕培

蔣榕培在101所從事液體推進劑研發工作,是協同創新與能效利用班組的班組長,「有志者事竟成」是他的座右銘。

2015年,在高能煤油研製過程中,催化反應液粘稠、溶劑分離困難這兩個「攔路虎」久攻不下,課題組為此愁眉不展。蔣榕培鼓勵大家:「堅持就是勝利,我們只要繼續努力,就一定能戰勝它!」

此後一年間,幾乎每個休息日,他和課題組的同事都在查閱資料,從1953年的文獻資料開始,一篇一篇,一字一字,生怕錯過任何一個有用的信息。每周兩次的頭腦風暴討論會,他帶領大家不斷交換想法、拓寬思路。

別的同事已經下班回家,他還在實驗室玻璃燒瓶前,記錄著反應液的狀態變化。實驗室的一些儀器仿佛成了他的專用設備。同事笑稱:「你也讓儀器歇歇啊,一天18個小時,就算你不累,儀器也會累啊」。就這樣,經歷了上百次實驗的失敗,熬過數不清的風雨挫折,難題終於得以順利解決,為高能煤油的中試放大奠定了基礎。

蔣榕培工作以來屢創佳績,獲得六院科技進步獎11項,授權專利2項,發表論文10餘篇,獲得院研發先進個人、所優秀共產黨員、所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

他十分低調地說:「保質保量完成工作是我對自己的最低要求,我要盡全力把事情做到最好,為我國的航天推進劑事業貢獻一份力量,不負國家對我的培養。」

櫛風沐雨 砥礪前行

陝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勞動模範劉宗虎

預加注作為產品交付的最後一道工序,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這對165所來說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加注量精度要求高,關鍵步驟不可逆,一旦環節出錯便無法挽回。

劉宗虎吃透每一項技術要點,從加注管路填充量到管路約束力,從產品加注真空度到加注速率控制,從加注關鍵設備可靠性到加注量的精準控制,他大膽摸索,積累數據,努力創新,攻克了一個個難關。

某型號首臺產品加注過程,產品加注量比預期目標值少了0.2公斤,雖然在加注量合格範圍內不影響產品交付,但此問題直接影響後續產品的加注。為了搞清楚問題原因,他茶飯不思,一頭扎進問題的排查中,帶領加注人員一直幹到凌晨2點多鐘,終於找問題的根源。

加注當天時值冬季,飢餓、勞累、受涼,他病倒了,周圍同事勸他去醫院看看,他簡單的吃了幾片藥又投入第二天的工作。

在他的努力和帶領下,預加注技術實現了從無到有,操作從生到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他研究並確定了面對不同型號發動機技術要求的工藝方法和技術參數,進一步固化了姿軌控發動機加注流程,極大地提高了加注效率,保持了100%的加注成功率及交付率。

以匠心為初心 做新時代工匠楷模

武漢市技術能手聶士海

聶士海,長動集團靜子大件事業部機加二班班長、高級技師,先後獲得「長動集團青工技能比武數控操作組二等獎」「長動集團青年崗位能手」「長動集團優秀共產黨員」「航天六院勞動模範」「武漢市技術能手」。

聶士海操作的德國科堡數控龍門鏜銑床是長動集團所有設備中最昂貴的一部,其精、大、稀的特性有著最為集中的體現。日常承接汽輪機加工零件中,大型焊接件居多,結構體積龐大而且複雜,難以裝夾、調整和定位,同時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尤其是作為重要產品指定加工設備後,對加工精度、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困難,聶士海毫不退縮,帶領機臺成員和工藝人員吃透圖紙,分析加工工藝流程,經常從早上7點多忙到晚上10點多,在他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完成了多項高難度加工任務,合格率幾乎每次都能達到100%,受到事業部和公司領導的一致好評,也贏得了客戶的讚許。

聶士海堅持將每一項生產任務,都當作提高操作技能的機會,勤於思考、善於鑽研,不斷改進加工工藝,解決生產中的加工難題,成為長動集團大型數控設備上當之無愧的核心骨幹。

用心做事 詮釋勞模精神

全國勞動模範張寶生

張寶生,航天動力股份公司寶雞航天動力泵業有限公司高級技師,曾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陝西省技術能手、陝西省首席技師等多項榮譽稱號。

從業30多年來,張寶生始終堅持苦幹加巧幹,努力攻關,以一流的技術和精湛的能力,創造出一流產品——電廠除灰泵。他用23年時間完成了別人81年零6個月的工作量,創造了業界奇蹟。在他的工作中,平均每年超額完成定額的300%以上,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100%,創造了無一件廢品的神話。

他始終堅持技術創新,解決了30多項鏜床技術難題,其中5項榮獲廠、市局、省QC成果獎,使功效提高了8倍多,有效地促進了企業高質量發展。他自主發明的「可轉位刀片的二次利用技術」,使刀具利用率提高2倍,為企業每年節約費用10萬餘元;「支撐套支撐鏜刀杆的方法」,有效增加了刀杆強度,獲得了良好的形位尺寸和較高的表面粗糙度,縮短了加工周期,提高了加工質量。

作為全國勞動模範,他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在打贏疫情阻擊戰與完成公司目標任務「兩大戰役」中,他率先垂範,吃苦在前,積極參與到公司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用行動詮釋了勞模精神。

白衣秉丹心 仁術昭蒼生

集團公司勞動模範劉明暉

劉明暉,現任航天弘發公司西安航天總醫院婦科主任,兼任西安市醫學會計劃生育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整形外科學會婦科生殖修復整形分會委員,陝西省醫學會婦產科學會及婦科腫瘤分會委員、西安市婦產科學會委員,以及陝西省抗癌學會宮頸癌防治協會常務委員,《中國婦產科網》風信子專家平臺聘任成員等。

劉明暉自2001年起擔任婦產科主任。她狠抓實幹,將婦產科從年收入不足一百萬增加到上千萬水平,在西安市產科質量檢查中多次名列前茅,並作為先進典型在市級衛生會議上介紹經驗。

2011年起,出於業務發展的需要,婦產科進行了分科,新婦科醫護人員資質參差不齊、病員量少、技術薄弱,她又一次站在風口浪尖,接受嚴峻考驗。

她高瞻遠矚,對科室進行長遠規劃,開發潛能,勇於創新,不斷開展新技術,在她的感召下,全科醫護齊心協力,使相對滯後的婦科迅速發展,由床位使用率不足60%增至100%以上,年收入由不足500萬增至1200萬以上,科室門診量居全院之首,再次進入醫院強勢科室之列,在同級醫院中也是遙遙領先。

何怡/編輯

勞模事跡材料由各單位提供

張美書 張平/審核

歡迎訪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

投稿郵箱:httjnews@sina.com

主辦:航天六院企業文化部

相關焦點

  • 三講三學 奮鬥有我|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形勢任務教育:大處潑墨 細處...
    考驗面前,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兩級黨委發揮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讓形勢任務教育既出新,更出彩,把「講初心使命、講航天精神、講品德修養,學專業知識、學標準規範、學工匠模範」融入到形勢任務教育全過程,凝聚起全院幹部職工的思想共識和智慧力量。
  • 弘揚勞模工匠精神杭州市勞模工匠協會教育分會正式成立
    會上,浙江省勞動模範、杭州市勞模工匠協會教育分會會長姚建紅以及杭州市勞動模範、杭州市工匠、杭州市勞模工匠協會教育分會副會長餘雲建作表態發言。姚建紅指出,杭州市勞模工匠協會教育分會成立是我們教育系統的一件大事,分會既是教育系統勞模工匠開展工作的組織,更是廣大勞模工匠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重要平臺,她將帶領分會成員提升服務水平,創新管理模式,為協會的蓬勃發展貢獻力量。餘雲建表示,作為一名資深的導遊教育行業的工作者,他深知勞動的光榮與技能的寶貴。
  • 【航天科技六院國慶特稿】液體動力:向共和國報告
    「發展航天,動力先行」。六院人深知,液體動力作為運載火箭和太空飛行器的最核心裝置,對航天技術發展起到了關鍵支撐作用,其發展水平的高下,決定了航天事業發展的空間大小。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六院人實現了從三線到城市的戰略轉移,開始了「扛著紅旗進長安,進了長安更高舉」的二次創業。
  • 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聘請勞模工匠為德育導師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20日電 12月19日,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在清遠校區召開2020年勞動模範「兼職德育導師」集中聘任大會暨勞模工匠進校園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學校聘請2020年全國勞模、全國道德模範陸建新等五十位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擔任 「兼職德育導師」,任兼職班主任,走進班級,開展主題班會。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總工會領導參加活動。
  • 第五個國家航天日將至 航天六院舉辦系列活動慶祝「東方紅一號...
    六院舉辦慶祝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衛星50周年暨航天日專題座談會。西部網訊(記者 劉望 通訊員 何怡)今年4月24日,既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又恰逢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周年。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及院屬單位在中國航天日前夕舉辦系列特色活動慶祝第五個國家航天日。
  • 青平:「勞模、勞動、工匠」三大精神的時代意義
    會上提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勞模精神是什麼?在疫情爆發的這一年,湧現出臨危受命的鐘南山院士、身患漸凍症依然戰鬥在抗疫一線的張定宇院長等抗疫英雄。他們身上愛崗敬業、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甘於奉獻的精神詮釋了什麼是勞模精神。
  •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 工人日報評論員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徵程中,各行各業湧現出一大批愛崗敬業、銳意創新、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先進模範人物。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人民具有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 弘揚勞模工匠精神 金華金東區成立勞模工匠協會
    為進一步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12月5日上午,金華市金東區召開勞模工匠協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會上,金東區勞模工匠協會正式成立。截至目前,金東區共有各級勞動模範和工匠103人。大會還對10家區勞模技術服務隊和10家區工匠創新工作室進行了授旗授牌。
  • 勞模工匠+高校,開啟勞育鑄魂新模式
    啟動儀式上,學校黨委書記洪慶華和杭州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王越劍為結對勞模工匠李建華、韓晨洪、朱學軍、酈強、王來生、邱曙光、李劍頒發「浙大城市學院勞育導師」聘書。「浙大城市學院勞育實踐基地」 授牌讓平日裡在車間、公司裡的勞模走進大學,近距離與學生交流學習,對勞模工匠們來說,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 輝煌「十三五」|航天六院這五年:築夢蒼穹裡 潮起天地間
    五年,1.6萬名職工,心手相牽,攜手繪就一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六院改革奮進的剪影。五年來,六院液體動力事業實現了創新發展、開放發展、綠色發展,一院四地協調發展,陝京滬漢共享發展,全院幹部職工收穫了更多歸屬感和幸福感。
  • 市南區政協、市南區總工會舉行「迎新春、學勞模」書畫筆會活動
    中國山東網12月23日訊 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2021年新春即將到來之際,青島市市南區政協、市南區總工會聯合在區職工服務中心舉行「開啟新徵程、砥礪新篇章——『迎新春、學勞模』書畫筆會」活動。
  •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 奮力在新時代建功立業
    23日,天津市勞動模範和模範集體表彰大會在天津禮堂召開。市委書記李鴻忠出席大會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全市人民拼搏「十四五」、奮進新徵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貢獻智慧和力量。
  • 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市委統戰部舉行市統戰系統勞模...
    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市委統戰部舉行市統戰系統勞模先進事跡報告會 2020-12-14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復工了|航天科技六院11所的關愛真溫馨!
    復工時間日漸來臨,航天科技六院11所準備了貼心的關愛,375個溫馨提示、標語、旗幟、展板、橫幅全部到位,提醒大家在疫情期間需要格外注意的事項。電梯內外,如何才能保護自己和同事?在門衛、接待室如何配合檢查、管控外來客人?吃飯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 弘揚勞模精神 講好勞模故事永州市表彰百名模範先進人物_永州要聞...
    弘揚勞模精神 講好勞模故事永州市表彰百名模範先進人物 2020-12-10 09:26
  • 人民日報評論員: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論學習貫徹...
    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精闢概括了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強調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不惰者,眾善之師也。」
  •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嫦娥五號探測器飛控試驗隊凱旋
    12月18日下午14時30分,航天六院801所12名參與嫦娥五號探測器飛控試驗隊的隊員勝利凱旋。自2020年7月1日,首批試驗隊員入駐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嫦娥五號飛行試驗任務以來,試驗隊在文昌發射中心、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度過了不平凡的5個多月,有些人甚至是連續執行了天問一號和嫦娥五號兩大任務。據統計,僅801所深空探測系統部就有15位試驗隊員出差在100天以上,最多的超過了200天。
  • 四川省勞模工匠宣講團走進西華師範大學 聆聽勞模致敬工匠匠心築夢...
    四川在線記者 郝勇聆聽勞模故事,致敬工匠精神,11月19日,「時代楷模」其美多吉、「大國工匠」潘玉華、「世界技能大賽冠軍」曾正超等3位四川省勞模工匠宣講團宣講員走進西華師範大學,現場講述了他們匠心築夢的故事,在學校師生中迅速掀起了一股崇尚勞模
  • 王東明: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凝聚起建功「十四五...
    王東明在調研國防郵電系統工會工作時指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凝聚起建功「十四五」的磅礴力量王東明強調,各級工會要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在全國勞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團結動員廣大職工,乘風破浪、開拓創新,不斷凝聚起為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建功立業的磅礴力量。
  •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78臺發動機千噸動力開啟中國首次探火之旅
    正如航天六院院長劉志讓所說,「發展航天,動力先行。發動機的推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要想擁有大推力運載火箭,就必須率先研製出高性能、高品質、全綠色、全環保的動力系統。」自2000年120噸級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國家立項至今整整二十年,該型發動機在2012年國家驗收及在後續多枚長五、長六、長七新一代運載火箭中不負眾望完成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