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排除華為,英國就「投奔」日本,看哈佛專家解讀原因!

2020-12-12 家國視野

【英國文化大臣道登宣布2027年前從5G網絡中排除華為】

剛排除華為,英國就「投奔」日本

英國屈服於美國壓力,將華為排除出該國5G網絡建設後,日媒《日本經濟新聞》7月18日透露,當下英政府正轉投日本,請求幫助建立5G網絡。

【日媒報導截圖】

報導稱,英國官員在東京對日本官員表示,日本電氣公司(NEC)和富士通集團可能會取代華為,成為英國5G網絡設備的供應商。英國官員已經要求日方提供支持,以提高5G網絡的技術和成本效率。

英國的目標是讓日本公司與瑞典的愛立信和芬蘭的諾基亞等其他西方科技巨頭展開競爭,以推動開發適合英國電信公司採用的低成本產品。

7月14日,英國政府決定,自2021年起禁止該國移動運營商購買華為5G設備,並要在2027年以前將華為排除出英國的5G設備供應。

這一決定宣布後不久,英國政府官員16日就會見了包括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國家網絡安全事件整備和戰略中心等日本政府機構的代表,以尋求合作。日本方面也認為有必要與英國企業合作開發5G技術。

華為、愛立信、諾基亞這三家公司控制了全球5G近80%的市場,日本電氣公司和富士通控制比例不到1%。儘管當下愛立信和諾基亞在英國佔主導地位,但倘若日本公司能夠滿足英國的質量要求,提供低成本產品,日本企業也許能夠擴大他們在英國的市場份額。

日本電氣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該公司已經在與英國方面進行「討論」。富士通的消息人士表示,該公司正在尋求在歐洲銷售其產品的機會。

報導還稱,日本政府已經決定投資700億日元(約45.7億元人民幣)來支持日本電氣公司等企業開發基站設備和網絡。這些資金來自一個獨立的行政機構——新能源和工業技術發展組織。

在國內保守黨政客和美國政府的「雙重壓力」下,英國對華為的態度在近期發生180度大轉變。禁用華為5G的決定宣布後不久,川普也親自承認是他親自勸說許多盟國禁用華為。「如果用華為,就沒辦法跟美國做生意」。

而世界第二大運營商沃達豐(Vodafone)和英國電信(BT)則警告說,稱兩家公司至少需要5年、甚至是7年時間,才可以恢復棄用華為一事對英國新興網絡建設造成的重大幹擾。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6日回應說,華為作為一家優秀的民營企業,它唯一的錯誤就是它是中國的。美國出於強烈的意識形態偏見,不惜動用國家資源,濫用國家安全名義,甚至搬出所謂民主價值觀來到處抹黑攻擊中國的民營企業,而且企圖糾集一些「小兄弟」對中國的企業圍追堵截。華春瑩直指美方的所作所為其實是真正的「骯髒的把戲(dirty trick)」。

哈佛專家卡爾德·沃爾頓:

英國禁用華為設備的原因和背景

(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美國《外交政策》)

就在英國政府宣布禁止中國華為公司參與英國5G通訊網絡建設之際,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刊出哈佛大學情報史研究專家卡爾德·沃爾頓的分析文章。作者在文章中首先回顧了英美兩國自一戰持續至今的通訊情報收集史,在文章末尾又分析了英美兩國為何不會允許華為參與本國的通訊網絡建設。作者在文中給出的理由是英美兩國就曾利用通訊設備來收集情報,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中國政府利用華為從事惡意網絡活動的證據」,但中國政府也必將因襲英美故智利用華為設備來刺探英美情報。這種無中生有的誅心之論,恰恰暴露了英國禁用華為設備的「小人之心」。觀察者網翻譯此文,旨在為讀者提供參考,了解英美兩國情報機構不光彩的情報收集史,從而在中英華為爭端中明辨是非,並了解英國禁用華為設備的原因和背景。

【英國政府通信總部GCHQ內景 圖片來源:美國《新聞周刊》】

鮑裡斯詹森政府周二宣布,禁止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參與英國下一代5G通信網絡建設。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CSC)的評論認為,美國最近對華為實施的制裁將使英國無法使用該公司的5G技術。

但除了技術問題,華為設備是否真的對英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才是更值得關注的根本問題。此前,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評估認為,要想減小使用華為設備和服務所帶來的風險,就要限制華為設備接入英國5G通訊網絡的「外圍」設施並將華為屏蔽在網絡「核心」之外。使人稍感放心的是,國家網絡安全中心所屬的英國電訊情報搜集機構「政府通信總部(GCHQ)」自多年前華為首次進入英國寬帶服務市場起就對其進行調查,截止到目前還沒有發現中國政府利用華為從事惡意網絡活動的證據。

但是,沒有證據不應被解讀為沒有意圖。實際上,各國政府利用商業通信公司來大量收集外國情報,以便增進本國利益和維護國家安全的行為由來已久。英國和美國政府本身就曾是此類惡行的實施者和受害者。

然而,揭露這段歷史真相併不容易,因為這涉及到現代史上一些最嚴格保守的秘密,但新近解密的一些情報檔案終於給了外人一窺究竟的機會。這些檔案顯示英美兩國曾與通信公司籤署秘密協議,只要兩國政府認定是為了國家利益,就可以控制通信公司的硬體設備來使本國的密碼破譯人員更輕易的接觸到通信資料。

總而言之,這段歷史傳遞了一條明確的信息:指望中國政府不利用安裝在英國5G網絡上的華為設備來搜集情報,這種想法未免太天真了。

大規模竊聽

縱觀歷史,領導者總是想方設法攔截和窺探對手的私人通信 —— 從汽燻拆信法到截聽電報電話,直到截收現在的網絡通信。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相應的攔截方法也隨之進步。1902年,古列爾莫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向大西洋對岸發送了第一條無線電報,從而創造了歷史。同年,偉大的大英帝國作家魯迪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寫了一篇預言性的文章《無線》(Wireless),他在文中描述了莫爾斯設備發送的通信信號被他人「竊聽」。儘管吉卜林的故事在今天被稱為科幻小說,但它很快就變成了現實。

12年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緊急通過了《領土保衛法案》(Defence of the Realm Act) ,允許政府大規模攔截郵政和電報通信,這使吉卜林的竊聽想法變成了現實世界中的工業化運作。1914年8月,在英德對抗開始時,英國政府首先採取的行動之一就是秘密切斷德國的電纜。英國在其龐大的帝國境內布置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海底電報電纜系統。在今天被稱為戰略信息戰的行動中,戰爭一開始,英國就發起了一次協同攻擊,以切斷世界各地的德國海底電纜,從香港到直布羅陀,再到穿越英吉利海峽的海底電纜。

一部描寫戰時審查制度(「竊聽」的婉轉說法)的秘史類書籍寫道,英國的策略是切斷德國的外部通信,強迫德國使用英國控制的電纜而非本國電纜進行對外聯絡,這樣英國就可以收集德國通信信息並加以破解。戰爭期間,英國本土有180名審查人員每天閱讀50000條信息,另外還有400名審查員在海外的120個工作站審讀信息。當時,英國還切斷了在康沃爾(Cornwall)上岸的跨大西洋電纜,而就是在這個康沃爾,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在一個世紀後透露英國和美國情報部門正在此地竊聽穿越大西洋的網際網路光纜。

除了在戰時大規模搜集敵人德國和同盟國(譯註:同盟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四國組成的軍事同盟。它與以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美國為首的協約國集團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對立雙方)的電纜通信情報,英國的密碼破譯人員還搜集中立國家的電纜通信情報,在1917年前還包括美國的情報。

在1917年,英國皇家海軍的密碼破譯組40號室破譯了齊默爾曼的電報,在電文中德國外交部長阿瑟齊默爾曼(Arthur Zimmermann)建議德國和墨西哥結盟共同對抗美國。當時德國的加密通訊通過美國電纜進行傳輸,而40號室正是截獲了美國人(而非德國人)的電纜通訊才獲知上述情報的。隨後,英國情報部門將這封電報轉交給美國官員,但在電報來源方面欺騙了他們,英國人編造說是一名人類特工人員,或「間諜」,獲取了這份情報。

齊默爾曼電報於1917年3月公之於眾,這是美國最終決定與英法結盟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鍵原因。通過大規模收集並破譯外國通信來直接影響國際關係的典型事例並不常見。而這次英國密碼破譯人員成功的把美國拉進戰爭,為增進英國的國家利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美國黑室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政府建立了自己的密碼破譯機構 —— 「黑室」。其負責人赫伯特亞德利(Herbert Yardley)與美國的電報公司(如美國西部聯合電報公司)達成了一項秘密的非法協議,該機構可以通過這些公司獲取進出美國的電報副本。這項合作是雅德利本人與西聯總裁紐科姆卡爾頓(Newcomb Carlton)策劃的,此後每天早上都會有一名信使拜訪該公司設在華盛頓的辦公室,然後攜帶電報副本前往黑室,並在當天將這些副本返還給西聯公司。亞德利後來曾動情的描述過自己的工作,他聲稱黑室可以「看見一切,聽到一切……它靈敏的耳朵能捕捉到世界各國首都裡最輕微的竊竊私語。」

【赫伯特亞德利與他破解的電報手稿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安全局官網】

然而,現實又是另一碼事。到了20世紀20年代,白宮的主人越來越對黑室的活動不感興趣,他們認為竊聽在道德上是骯髒的,不值得投入太多資源。當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於1929年當選美國總統後,他任命亨利史汀生(Henry Stimson)為國務卿,史汀生以在公共事務中始終堅持高道德標準而廣為人知,這使得他與黑室格格不入。當史汀生了解到黑室的所作所為後,他關閉了黑室,他有一句名言,紳士是不應該偷看他人信件的。他的這一決定導致美國政府在20世紀30年代不再擁有一個專業而又獨立的電訊情報搜集機構,從而使美國遭受到了各種戰術和戰略威脅,而此時美國的對手們在偷看美國郵件時可絕沒有如此高風亮節的紳士風度。

如果史汀生允許黑室繼續從事其「不紳士」的工作,同意黑室與電報公司暗中合作來海量收集通訊情報,那美國就很有可能會感知到本國在20世紀30年代所面臨的戰略威脅。史汀生本人最終成為富蘭克林D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總統的戰爭部長,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密碼破譯人員所破譯的日本戰時通訊情報,其主要閱讀者就是史汀生。

恩尼格瑪密碼機:高效諜報

二戰期間,英國大量收集德國通訊信息的故事,以及它對盟軍協調戰時行動的影響,現在已經廣為人知。德國軍方使用恩尼格瑪密碼機對其通信進行加密,這種機器包含一個鍵盤和一個能以數十億種方式加密信息的擾頻器轉子,這使其無法被有效破解。然而,通過研究機器本身的弱點和繳獲的德國密碼本,布萊奇利莊園的密碼破譯者們製造了一臺能成功破解恩尼格瑪密碼的機器。此後,布萊奇利莊園得以藉此大規模破譯德國通信情報。截止到1943年,布萊奇利每月能解密3000-4000條信息。

【二戰時布萊奇利莊園內的工作人員 圖片來源:布萊奇利莊園官網】

雖然布萊奇利莊園的戰時成就現在已眾所周知,但人們對其戰後的歷史卻知之甚少。1945年後,英國情報部門決定不公開布萊奇利莊園在戰時取得的成就,給予其代號「Ultra」,保守秘密的主要原因是當時英國的殖民地仍在使用恩尼格瑪密碼機加密它們的通訊。實際上,在戰爭結束時,英國政府收集了數千臺德國恩尼格瑪密碼機,並將它們交給英國殖民地,堅稱它們是確保通訊安全必不可少的設備。在恩尼格瑪密碼被破解後,這些殖民地再使用恩尼格瑪密碼機進行通訊,那通訊信息就成了布萊奇利莊園戰後繼任者「政府通信總部」的囊中之物。

英國政府還說服殖民地政府,讓政府通信總部在殖民地獨立後繼續為他們編制密碼。其中一個實例發生在西非的英國殖民地黃金海岸,該地於1957年獲得獨立,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個獲得獨立的殖民地。政府通信總部的官員悄無聲息的走訪了該殖民地,並與即將成立的當地政府達成秘密協定,藉口成本高昂而願意幫助加納(黃金海岸獨立後的國名)編制通訊密碼本。不幸的是,解密的檔案沒有明確記錄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但有理由認為,在政府通信總部幫助加納編制了該國的通訊密碼後,政府通信總部就對加納所有的通訊信息一目了然了。

通過操縱硬體設備來大規模收集情報使英國政府在冷戰中增進了本國的國家利益。當時,倫敦和華盛頓所共同面對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是,從非洲和其它地區獨立的英國前殖民地是否會在冷戰中與蘇聯結盟。英國高級情報機構對這些殖民地可能倒向蘇聯或共產主義這一現實威脅所做的評估結論一直是不必杞人憂天,這安撫了倫敦和華盛頓政治決策者們的恐慌情緒。英國情報部門出具的報告在正文開篇都印有代碼字符,比如「UMBRA」,這表示報告裡的部分內容來自電訊情報——無疑這些情報都是來自被破解的恩尼格瑪密碼機或英國幫忙編制的問題密碼本。

批量收集情報:三葉草計劃

在二戰結束後,隨著冷戰的開始,英美兩國的電訊情報機構——英國政府通信總部和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繼續展開大規模的信息監聽活動。它們與美國主要的電訊公司達成非法的秘密協議。在代號為「三葉草」的行動中,美國軍方信號情報局(國家安全局的前身)在英國政府通信總部的協助下,與美國三大電訊公司 —— 西部聯合電報公司(Western Union)、美國無線電公司(RCA Global)和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 World International) —— 達成秘密協議,這三大公司每天向它們提供進出美國的通信數據副本。這些公司這麼做是出於「愛國」,因為它們明白這是在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

和黑室與西聯之前的安排一樣,參與三葉草行動的美國國家安全局信使每天都會拜訪這些電訊公司設在紐約、華盛頓和舊金山的辦公室,獲取通信數據的縮微膠片拷貝。當這些公司在20世紀60年代改用磁帶記錄數據後,美國國家安全局在紐約設立了一個辦公室專門用來複製這些磁帶並保留副本。在三葉草行動的鼎盛時期,國家安全局每月列印和分析大約15萬條信息。在另一個代號為「新三葉草」的最新版行動計劃中,美國國家安全局竊聽了設在美國境內的60到70家外國大使館,這些大使館內的電傳印表機通訊和其它通訊連結都遭到了監聽。

【1968年美國國家安全局內景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安全局官網】

很少有人知道三葉草行動對美國國家安全或國家戰略產生了怎樣的實際影響。據美國國家安全局資深副局長路易斯託德拉(Louis Tordella)所說,三葉草行動從二戰一開始就「啟動」了,「沒有受到任何人的關注」,而且實際上「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 ——但既然沒用為什麼該計劃沒有廢止呢。為調查美國情報機構是否濫用權力而在1975年成立的丘奇委員會(Church Committee)曝光了三葉草行動,該委員會得出的結論是三葉草行動「可能是有史以來對相關美國人影響最大的政府監聽計劃」。該行動的曝光導致國會在1978年通過了《外國情報監視法》(FISA),旨在限制情報部門監聽美國公民的通訊信息,美國國會此後還審議了後續法案。然而,三葉草行動雖然結束了,其所確立的原則卻依然成立:通訊公司仍然願意與美國情報部門勾結,實施他們有可能非法的計劃。

通過網際網路大規模收集情報

今天正在發生的數字革命正從根本上改變著政府批量收集通信情報的性質、範圍和規模。同時,數字革命也改變了情報本身的性質。然而,今日利用通信公司收集情報的基本原則仍然和過去一樣。為了從信息海洋中大海撈針,各國首先有必要擁有自己的一片海。

與過去的情報收集行動不同,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英國政府通信總部在網際網路時代並沒有通過與通信公司達成秘密協議的方式來大規模收集情報,而是直接以立法的形式合法收集情報。根據《美國愛國者法案》第215條的規定,國家安全局可以合法的大規模收集電話呼叫元數據(描述數據屬性的數據,不涉及通話具體內容)。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局依據該法案收集到了驚人的5.34億條電話和簡訊記錄數據。根據《外國情報監視法》第702條的規定,國家安全局還可以批量收集美國境外外國人的網際網路通信數據。在英國,政府通信總部曾依據過時和晦澀的法案來實施其情報批量收集計劃,直到這些計劃被美國國家安全局前承包商僱員斯諾登曝光。

與當時和此後的說法相反,他們的元數據批量收集行動並不是長期進行的「大規模監視」活動。事實上,在斯諾登曝光了這些行動後,一份美國情報透明度報告就指出,儘管美國國家安全局收集了大量電話和簡訊記錄數據,但這些數據並沒有導致多少「已知或假定的美國人」受到調查。與以前一樣,他們的批量收集計劃似乎保護了英國和美國的國家安全。一項對英國情報批量收集計劃的獨立調查顯示,該計劃為英國打擊間諜活動、恐怖主義、毒品犯罪和人口販運等非法行為做出了貢獻。實際上,似乎正是通過大規模的情報收集行動,英國政府通信總部才首次發現(並挫敗)了一個試圖幹預英國2015年大選的俄羅斯黑客組織「奇幻熊」(Fancy Bear);此後,奇幻熊還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繼續進行其黑客攻擊行動。

然而,最近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情報批量收集計劃招致了各方批評,其中引起非議的包括該局在2018年6月刪除了他們三年來收集到的數據。有新聞報導認為國家安全局依據《美國愛國者法案》第215條而展開的大規模數據收集行動已經失去了繼續存在的價值。

勇於探索新世界

對政府利用新通訊平臺進行間諜活動的懷疑早已有之:卡巴斯基實驗室的反病毒軟體被認為是與俄羅斯情報部門有聯繫;阿聯即時通信軟體ToTok很顯然已被阿聯情報部門所利用;而中國政府則被認為是一直在利用廣受歡迎的社交平臺軟體抖音來收集情報。

英國網絡專家此前提出,在5G網絡中,有可能把「邊緣」和「核心」兩部分隔離開,並保證核心部分不受中國竊聽者的控制。而其他人則認為,在5G「虛擬化」的網絡中,核心和邊緣的界限是模糊的,因此即使處在外圍也會增加威脅。

【2020年1月英國倫敦華為創新與體驗中心測試的華為5G手機下載速度 圖片來源:新華社】

但即使中國只能利用英國5G網絡的外圍部分,北京所獲取到的情報收益(同時英國國家安全所遭受的損失)也可能仍是極其巨大的。到目前為止,各國都曾在物理世界中進行過間諜和破壞活動,但今天它們在網絡空間進行這些活動。

華為參與英國5G網絡建設可能會有助於北京在英國開展經濟間諜活動,通過網絡竊取英國的智慧財產權。中國還可以收集表面上並不敏感的與英國公民有關的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可能無意中暴露出英國政府希望保密的活動,比如英國的國防、安全和情報搜集行動。例如,在收集英國的情報時,中國的數據科學家可以使用一種當前正快速發展的分析方法 —— 「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來揭示位置與人之間並不明顯的關係。在中國涉足英國5G網絡建設後,類似的分析方法就有可能暴露英國針對中國展開的安全與情報活動。

此外,中國還有可能會進行網絡破壞活動。在全球危機期間,或者作為網絡攻擊的一部分,北京可能會利用華為的設備來破壞或摧毀英國的電信網絡,就像1914年英國對德國通信設施所做的那樣,一鍵關閉英國的通訊聯絡。如果考慮到華為的硬體產品可以與家庭、辦公室和基礎設施中幾十億聯網的裝置、傳感器和小配件相結合,而大多數此類設備還並不安全(甚至它們的主人都不知道這些設備已經聯網),那使用華為5G設備將帶來怎樣嚴重的威脅就顯而易見了。這些華為設備可能會變成進入英國社會各個角落的幾十億個隱蔽後門。

英國和美國政府應該從他們自己的歷史中學習到與通信公司進行秘密交易並操縱這些公司的硬體設備以收集情報將具有怎樣的價值。北京沒有理由不從華為那裡發現類似的價值。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們都生活在虛擬化的視頻直播中,這使得閃電般快速的5G網絡更具吸引力。同時,在我們都移居到網絡世界後,對疫情前的威脅牢記於心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華為是一家俄羅斯公司,而不是中國公司,英國會考慮允許它進入本國的5G網絡嗎?答案肯定是「不」。

(來源:崑崙策網 )

相關焦點

  • 華為高管:與英國不同,義大利電信排除華為並非政治原因
    (觀察者網訊)繼英國禁用華為後,義大利方面的決定引發關注。近日,義大利政府被曝準備更弦易轍、考慮是否在5G建設中排除華為。緊接著,該國電信運營商巨頭義大利電信(Telecom Italia)又在義大利及巴西5G核心設備的招標中將華為「拒之門外」。
  • 英國排除華為損失595億!美國多次拉攏,美企還欲伺機替補
    近年來,美國為了保持其在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積極遊說其他國家在網絡建設時排除來自華為的設備。其中,英國就在態度多次反轉後,於去年決定逐步在5G電信網絡中移除華為設備。 牛津經濟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排除華為將使英國未來10年部署5G的成本最多提高29%。
  • 華為英國境況再變!設備或被提前移除 原因:與政府勾結
    據路透社10月8日消息,英國議會國防委員會(下稱「國防委員會」)當天指出,「有明確證據顯示華為與中國政府串通勾結」,國防委員會還稱,英國可能需要比原先計劃更早移除其通訊網絡中的所有華為設備。對此,華為稱這份報告缺乏公信力。「這是出自於意見而非事實。我們確信人們將會看穿這些沒有根據的串通指控,會記得華為過去20年為英國的貢獻」,華為的一名發言人表示。
  • 華為英國董事會主席宣布提前離職 英國對華為下狠手 這三個...
    英國政府是在當天上午召開國家安全理事會會議後作出這一決定的,有消息稱,會上各方就此議題發生了激烈交鋒。這三個問題想好答案了嗎?英國「翻臉」之所以在輿論預期之內,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從未放棄就華為問題向英國施壓。
  • 投奔美國?烏克蘭前腳剛欲繞開華為,轉身卻買了500萬劑中國疫苗
    來源:金十數據近2年來,隨著美國不斷向其他國家發出強烈的信號,許多國家也就此選擇在網絡建設中排除華為設備,而這其中就包括了烏克蘭。據《環球時報》2020年12月報導,美國政府內部人士基思·克拉奇(Keith Krach)表示,烏克蘭將有可能加入美國「清潔網絡」計劃,為了助力這一計劃的實現,該國將為烏克蘭提供拆除華為設備的資金援助。隨後,烏克蘭方面表示,對美國願意為烏加強網絡安全而提供資金表示「高度的讚賞」,當前該國正與美方討論替換設備的問題。
  • 外媒解讀:德國新法規對華為意味著什麼?
    英國《金融時報》稱,華為公司對該法表示歡迎,稱「我們相信,這意味著所有技術供應商都將有更高且統一的安全標準。」但有德國議員稱,該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執行,以及德國是否有排除華為的政治意願。據德新社報導,《信息技術安全法》(也被稱為IT安全法2.0)要求製造商做出廣泛的承諾,特別排除出於破壞、間諜或恐怖主義目的的技術性能,並承諾任何數據都不會流向外國政府。
  • 英國「封殺」華為又轉投日企,費力不討好圖什麼?或與脫歐有關
    據海外網7月21日報導,日本媒體18日報導稱,英國正在請求日本企業幫助建立5G網絡。而在14日,英國首相剛宣布排除華為5G。有分析人士表示,日本相關企業在價格和安全等方面根本無法與華為5G設備相比。英國排除華為設備,很明顯就是在配合美國表「忠心」。但英國這種做法同時遭到了人們的質疑。
  • 英國狂妄宣稱:封殺華為的日期有可能提前
    英國政府本星期宣布自2027年開始,全面禁止英國電訊公司購買華為電子產品。美國傳統基金會的一位英美關係專家表示,華為被逐出英國的日期很有可能會提前兩到三年。蓋德納說,在說服英國首相詹森內閣在華為問題上改變立場起了決定性作用的前保守黨黨魁史密斯爵士(Sir Iain Duncan Smith)依然是大聲疾呼縮短華為在英期限的領銜人士。
  • 英國將華為5G排除在外,日企被「趕鴨子上架」
    英國一直對中國的華為5G感到不滿意,其開始採取措施壓制華為,因此華為在英國市場難以立足。目前,英國也希望發展國內5G,其選擇了5G還不成熟的日本,想要和日本5G合作,這有點急於求成了。
  • 英國禁華為還要派航母 英專家:是誰下的命令?美國?
    華為英國公司雷丁總部外景(新華社)海外網7月15日電 距離詹森拿著華為手機自拍剛剛7個月,英國還是決定「翻臉」將華為排除出該國的5G網絡建設。英政府將從12月31日起停止購買新的華為設備,英國5G網絡中目前所使用的華為設備也須在2027年前拆除。此舉在政商界引發輿論風暴,英國國會前議員喬治·加洛韋直呼,「什麼地方出錯了!」、「對華為下禁令是一種國家自殘行為」。
  • 英國和澳洲尷尬了,禁用華為設備現狀:信號不穩定,損失數十億!
    不過依然有一些國家,以「安全問題」為由,排除了華為的5G網絡設備。先拿英國來說!英國宣布將從2020年12月31日起停止購買新的華為設備,此外英國5G網絡中目前所使用的華為設備須在2027年前拆除。據了解,本身華為在英國已經有不錯的基礎設備,英國如果要拆除華為的設備,可能就要花7年時間!而大家都知道,網絡通信技術的迭代差不多是10年一代,這麼下去6G網絡都快要正式商用了!其次,華為的5G設備要比諾基亞等對手的價格要實惠30%左右,相當於如果排除華為的5G設備,英國要多付出數十億英鎊的成本來安裝建設5G的基礎設施。
  • 英國正式宣布剔除華為5G設備時間表 華為發聲抨擊美國
    道登強調,依靠一家向英國提供敏感技術的中國公司,英國面臨著巨大的安全風險。道登說,針對華為的這一步將賦予英國公司和日本以及韓國公司提供替代華為產品的機會。道登還說,英國政府將出臺一項「確保華為5G設備將被停止的法案」。
  • 華為多重要?聽聽英國電信怎麼說,10年內無法取代,詹森聽清楚
    據環球網7月14日報導,英國媒體日前表示,迫於國內部分議員和來自美國的壓力,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可能於本周宣布是否禁止本國電信運營商使用華為設備。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認為,使用華為的技術和設備存在「安全風險」。早在今年1月,英國政府宣布允許華為有限度參與英國5G網絡建設。
  • 日經中文網:英法排除華為設7年時限有幾個意思
    繼英國在「5G」中將中國華為技術排除在外之後,法國也計劃在事實上予以排除,但均將利用7~8年這種較長時間,要求通信公司更換華為設備。這似乎不僅能抑制更換成本,還顯示出對中國的一定程度的顧及。在接納華為的國家較多的歐洲的主要國家中,最先改變方向的是英國。表示隨著美國5月確定對華為的新一輪制裁,14日宣布完全排除。此外,還存在香港的問題的一面。英國1月允許基站的35%使用華為設備。認為全面更換在成本方面並不現實,並未接受美國的完全排除的要求,但結果站在了美國一邊。
  • 英國剛宣布禁用華為,蓬佩奧就急著「歡迎」……網友「回懟」:美國...
    英國14日剛宣布決定禁用華為,美國國務卿的「問候」同日就到。他在一份聲明中聲稱「歡迎英國計劃禁止華為公司參與未來5G網絡」、「(這)對跨大西洋安全與繁榮來說至關重要」。結果在社交媒體上,蓬佩奧直接被網友回懟「是美國(而不是中國)在監視其他國家」、「(美國)不喜歡中國在科技上超過他們」。
  • 英媒:英國尋求與十國組成聯盟 以擺脫對中國依賴
    報導稱,英國政府已就建立一個名為「D10」的「民主合作夥伴俱樂部」向美國提出要求,而對中國華為公司的擔憂增加了執行該計劃的迫切性。《泰晤士報》稱,英國正在尋求建立由10個「民主國家」組成的聯盟,成員包括七國集團(G7)國家(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亞、韓國和印度。英國希望這一計劃可以建立5G設備和其他技術的替代供應商池,避免依賴中國。
  • 英國對華為亮紅燈,3國同時表態,華為迎來新轉機!
    英國在14日正式宣布,不再繼續跟華為合作,並且已經使用的華為設備也將在2027年之前全部拆除完畢。至此英國跟華為之間的「愛恨情仇」終於落幕了,畢竟英國的態度變來變去,已經讓華為不堪其擾了,如今英國態度明確,也算是終於給英國和華為的關係畫上了句號。
  • 英國真的要放棄華為嗎?華為老兵談中英電信百年合作史
    次年,華為進入了英國進行推廣,剛開始也就是個把人去,謀求存在感。賣到英國本土自然很難,就先賣英國運營商的國外子網。2004年,英國有家很小的跨國運營商INQAM來到深圳就羅馬尼亞的CDMA450子網談判,我作為總部技術專家也參與了。對方來的專家有兩位,一位是美國人,一位是澳洲人,都很有牛仔風範,讓我們壓力重重。
  • 繼英國封殺華為後,目前有多少國家禁用、限用華為5G技術?
    英國詹森政府終於在本周宣布了將會從2021年起禁止採購新的華為5G設備,而且還將會在2027年之前,將已有部署的華為設備全部拆除,至此英國算是經歷了多次反轉之後終於做出了最終的決定,那麼截至目前到底有多少國家禁用和限用了華為5G呢?接下來我們盤點一下。
  • 華為在英國被禁!根本不是英國的意思,背後是誰在指使?!
    英國政府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為何英國國內卻普遍認為這將造成重大損失?英國及歐洲對華為依賴程度有多大?這中間真正的原因又是什麼? 消息一出,全國各界都大為震驚,並引發了各方人士的不滿,也將會對英國電信業本身造成巨大衝擊。 通信行業資深專家項立剛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英國的選擇是一個雙輸的決定,於雙方均為不利。華為在英國已有20年的市場投入,在英國進行了大量的基礎網絡建設。如禁用華為5G設備,對英國則意味著網絡建設中成本的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