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國大選輿論戰復盤丨鳳凰評論

2021-02-18 freetalk

自由談:freetalk_ifeng  鳳凰評論出品

◤喏,想關注你知道咋辦,點或不點也是你的自由◢


川普主義的邏輯就是反主流,一句話,現在這個世界不行。所有目前的主流,都可能是川普主義質疑或反對的對象——全球化、自由貿易、移民、氣候變化、民主輸出……

文丨鄒振東

(作者系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從2000年起到2016年,對臺灣大選的每一次復盤中,都隱隱約約有美國大選的影子。

我有一個手錶理論,無論哪個時代,優秀人的最重要工作都指向時間。無論是政治家、企業家還是學者。毛澤東寫《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他是在寫中國的時間;馬雲發布致股東公開信5000字詳解阿里戰略,其實他是試圖說明中國和世界的經濟時間差。但不同人的手錶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只有秒針——他的關注點就是幾天、幾個月;有的人只有分針,他的興趣是幾年、幾十年;有的人是時針,他的研究是幾百年、幾千年。

大選的復盤,就是讀秒,但我們可以看到分針和時針嗎?

2016年9月6日,我在美國德拉瓦大學開講座,在題為《中國紅與世界強》的PPT中,有這麼一張PPT:


我發現臺灣選舉與美國選舉,至少從2004年開始到現在,出現一種互為參照系的現象。答案非常清楚,如果美國的總統是換女人做,美國的選舉還是讀秒的變化。只有換黨做,才是分針的變化。

在所有秒針的滴答聲中,我分明聽到了分針的蠢蠢欲動,美國要大變了。

如果用皮膚感覺2016年臺灣或者美國,你就會發現與2008年氣候非常相似。2008年我在《臺灣改變》一文寫道:無論如何,2008年的臺灣,處在一個「民心思變」的時代。同時我也注意到,就在那一年大選,歐巴馬在一篇演講中出現了幾十次「change」(改變)。反應遲鈍的國民黨與馬英九直到最後一刻才終於發出「改變」這個聲音,這個關鍵詞一經發出,馬英九就摧枯拉朽,勢不可擋。但希拉蕊從2008年到現在都沒有搞明白,她輸就輸在「沒有改變」。無論是輸給了歐巴馬,還是輸給了川普。

遺憾的是,馬英九和歐巴馬用「改變」贏得了大位,但他們的後續「改變」卻乏善可陳。人民從無感到痛感,民意鬱積的「改變」在發酵中開始燃燒。

川普主義的颶風從佔領華爾街開始生成

川普的出現是橫空出世,又不是橫空出世。

川普的言論,充滿了個性化語言,但他背後的邏輯卻異常清晰。

如果把川普的邏輯命名為川普主義的話,那麼川普主義形成的颶風,早就在佔領華爾街開始生成。佔領華爾街從一開始行動,就震驚世界。一個號稱有最民主制度的國家,民眾卻要用佔領來表達輿論訴求,這是不是說明美國的合法通道被統統堵死了?後來看迪士尼的《瘋狂動物城》,再聯想這次美國大選傳統媒體的種種表現,我們就可以發現,表面上的溫文爾雅,難以掩蓋深刻的歧視,美國傳統的擴音器,已經很難聽到人民真正的心聲。佔領華爾街,最主要的緣由,就是百分之一的人對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剝奪。

所有颶風(颱風)的生成都是源於壓差,它們從大洋表面飄過,吸收水汽,集聚能量,如果沒有阻擋和分流,它一旦到達大陸,那就是能量的傾瀉。

不止是臺灣或美國,整個世界都在變了。

佔領華爾街,不是美國一家的事情,它開始全球蔓延,臺灣的太陽花,香港的佔中,除了臺獨、港獨的操縱,我們都可以看到佔領華爾街的影子。

這些年來,全世界瀰漫著激進主義的傾向。這和上世紀60、70年代,何其相似。那時候中國在搞文化大革命,美國風行青年文化運動,法國捲起五月風暴,中國香港發生六七暴動,而拉美的切格瓦拉,成為了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徵、全球流行文化的標誌。

川普主義的邏輯就是反主流,一句話,現在這個世界不行。所有目前的主流,都可能是川普主義質疑或反對的對象——全球化、自由貿易、移民、氣候變化、民主輸出……而川普的底氣或者基礎,就是在這一系列主流價值觀引領下失去的人們。人們失去安全、失去工作、失去福利、失去收入……川普用民粹的語言,喚起他們改變的欲望,而改變的開始就是換一個人試一試。

換一個人試一試,不管這個人是不是可能挑釁底線,是不是君子,講不講規則,能不能兌現。如果希拉蕊當總統,人們一眼看見自己未來的四年,如果換一個人做,不確定性比現在的確定性要好。

英國的脫歐,臺灣政治素人柯文哲的當選,甚至臺灣國民黨洪秀柱的出線,一系列跌破眼鏡的結果,都是對主流的否定。已經失去並不想再失去的人們,他們選擇激進。

川普當選,一次美國式的法國大革命

這一次大選,有一首主題歌,那就是《悲慘世界》的主題歌:《你可曾聽到人民的聲音》("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它的主題就是底層人的悲哀和所有人的救贖。

幾年前在臺灣,一個士兵的死亡,讓臺灣兩位「國防部長」下臺。當25萬人送別士兵洪仲丘時,人們齊唱的《你敢有聽著我的歌》,就是《悲慘世界》主題曲的閩南語版。

但歌聲唱出的底層人悲哀,馬英九聽不到。

希拉蕊也沒有聽到。

所有的傳統媒體沒有聽到。

所有做民調的都沒有聽到。

但沒有聽到的人,並不是整個世界,甚至不是一半的世界,他們只是百分之一的人。

所有的革命,都需要傳播。而傳播媒介往往控制在傳統力量的手中,所以,革命就需要新媒體。報紙是資產階級革命的新媒體,大字報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新媒體。

如果被傳統力量控制,街頭政治就是新媒體,傳單就是新媒體。

《沉默的螺旋》作者諾依曼發現,重大變革時期,銳化了將公共空間看作是威脅的感知能力。他說:「穩固的秩序下,大部分人只要不去違逆已有的規矩,就不會讓公共意見的颶風颳倒,他們也不會被捲入沉默的螺旋的漩渦之中。」但是到了革命前和革命後,人們對輿論的感知就越敏銳。從來沒有一次美國大選,吸引了這麼多美國人甚至全世界的人關注公共輿論,只有一個答案可以解釋:革命(變革)來了!

川普的當選,不僅改變美國,而且改變世界。川普當選對歷史的影響,可以與法國大革命相比照。

2016年的美國大選,就是一次美國式的法國大革命。幸虧有民主的體制,否則就有大人物送到斷頭臺。川普不是前所未有地宣稱要把另一個候選人送進監獄嗎?

表情包裡的選舉真相

分析臺灣輿論場,我多次這樣表達:沒有表情包的政治人物沒有未來。

只要對比一下柯文哲與連勝文的表情包,對比一下蔡英文與朱立倫的表情包,你不用看民調,你就知道選舉結果。

網上一直在傳這樣的段子,觀察美國大選,不用看民調,只要看義烏接的美國訂單,看一下是川普還是希拉蕊的旗子與面具的數量,就可以預測選舉結果。

上面的說法未必可信,但從表情包的觀察倒的確可以預測選舉,如果用大數據分析,甚至可以精準地預測選舉。

馬基雅弗利在《君主論》說,「因為群氓,總是只看外表……對於君主來說並不需要具備所有人們所期待的美德(善良、忠實、博愛、正直、虔誠等),但是絕對必要的是,他必須給人們留下這樣的印象,即他具備這些品質。」馬基雅弗利一針見血地指出「表面」的重要性,政治人物不需要「具備」美德,但給人們「具備」美德的印象卻萬萬不可少。

現在我們應該修正馬基雅弗利這句話,政治人物不需要具備美德,甚至不需要給人們留下具備美德的印象,他只要能夠成為人們表達情緒的符號就可以了。川普具備馬基雅弗利所說的那些美德嗎?他連印象都不具備,甚至相反。但川普當選了,因為他表達了人們想表達的。

在網際網路所有的表達中,表情包是最直接、省事地表達人們情緒的載體。為什麼表情包對政治人物那麼重要。有四個原因:

第一,你成為表情包,說明你在網際網路的曝光率夠——你有關注度。

第二,你成為表情包,那麼多人共同用你表達他們的表情,而且別人看得懂,說明你代表了某種普遍感情——你有代表性。

第三,成為表情包的人,就算是人們不認同你,至少不討厭你。很難想像一個人們一見就會吐的人,會用他做表情包,除非他想讓對方也吐——你有親和力。

第四,表情包是重複使用的,它不僅用在政治生活,更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一個政治人物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那是真正的深入人心——你有影響力。

我在美國德拉瓦大學講座時,笑聲有十幾次,但PPT彈出川普表情包時,在場的美國人笑聲最大,我再一次深深感到:厲害了,川普!

美國大選的輿論學分析

下面回答幾個技術性問題。

一、為什麼川普劍走偏鋒還可以贏?

輿論是有譜系的,從輿論的主軸,我們可以分出如下輿論:主流輿論、次主流輿論、外主流輿論、逆主流輿論、反主流輿論。以吃飯為例,人要吃飯,這是主流輿論;轉基因食品能不能吃,這是次主流輿論;吃葷還是吃素,這是外主流輿論;人最好幾天幾夜不吃飯,這是逆主流輿論;最好吃地溝油的飯,這是反主流輿論。

我們發現,真正的主流輿論往往是沉默的,新聞聯播如果報導,某個人吃飯才能活,新聞聯播瘋了。而次主流輿論才是最活躍的,所以轉基因討論得天翻地覆。外主流輿論不時來一下,無傷大雅。逆主流輿論,容易曝光,但長不了。而反主流輿論最容易爆紅,但會遭到或政府或民間的普遍圍剿。

川普的輿論主軸,就在次主流輿論與逆主流輿論中徘徊,所以他贏得最多關注。

最初人們把他當笑話,正如人們最初把洪秀柱當笑話,但很快就發現,當人們反覆關注後,別人就會被邊緣化,而人們對關注的對象,慢慢就會產生情感,甚至好感。

二、為什麼全球化打不贏美國化?

全球化是發達國家一直推銷的概念,因為它比殖民、南北合作、東西方對話、跨國公司、地球村等概念,更容易被第三世界國家接受,讓這些國家感覺自己也平等地參與其中。沒想到這一次被美國自己的總統候選人質疑。

只要是美國的選舉,無論誰競選,全球化議題都打不過美國化議題。就像在臺灣,只要選舉政治存在,中國議題就打不過臺灣議題。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選舉。

美國人選的是美國的總統,所以支持全球化議題的候選人,幹不過支持美國化議題的候選人。即便是全球化對美國很有好處,但大多數人只會看眼前的利益、直接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而不會看未來的利益、間接的利益和群體的利益,即便是後者對自己更好,但人們顧不了那麼多。

原來全球化與美國化可以相安無事,原因是精英人士取得共識,即使打選戰,也不把這個作為議題,但一旦把全球化與美國化作為二選一的議題,全球化就一定潰不成軍。

所以,美國這次大選將深刻地影響世界,因為全球化與美國化議題一旦對立,並成為選舉議題,就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三、川普與希拉蕊的輿論戰有敗筆嗎?

川普輿論戰最重要的技巧,就是輿論的議題始終在他那裡打轉,所有的話題都圍繞他。他成為人們共同的敵人,也成為人們共同的朋友。兩個「共同」,就把其他的競爭對手邊緣化。

川普的輿論戰法非常簡單,就是一路亂打,這是他最成功的地方。亂拳打倒老拳師,中國早有這樣的戰法。但亂打打出名氣以後,就不能亂打了。川普的後期輿論戰乏善可陳,其實川普初選勝利,已經勝券在握了。但他仍然亂打一氣,把自己一步步打得很被動,差點就失敗。

有人認為川普在這場政治真人秀中,演技超群,我的評價卻一般,川普基本上是本色出演,他不是一個好演員,比起陳水扁差了好幾個柯文哲。

川普不懂得修飾形象。像陳水扁在2000年選舉,就注重修飾自己,比如陳水扁發現選民認為他過於鴨霸,他就和妻子上演鐵漢柔情。他發現人們認為民進黨太過悲情,他就著力塑造民進黨是一個會笑的政黨。

川普在輿論戰上的最大敗筆,就是不知道輿論戰的作用不是打擊敵人,而是爭取朋友。靠口炮是不能讓希拉蕊進監獄的,卻會失去中間朋友。愛川普的已經很愛,不會因為收一下就離心離德,但無效的攻擊卻讓中間的選民流失。如果不是民心思變,川普贏不了。或者說,川普本來應該有更多選票,因為他代表的是99%。丟失的選票,是川普輿論戰的失誤。

希拉蕊最大的敗筆就是採取跟川普一樣的做法,攻擊川普。不僅把戰場鎖住在川普那裡,同時也讓自己形象大損。遇到一個流氓打法的政客,一個女性候選人絕佳的機會,就是扮演受害的弱者。面對川普的無理取鬧,希拉蕊只要靜靜地在那裡微笑:「我不希望把話題浪費在候選人的修養與品格上,候選人的人品每一個人都看得見,讓我們的目光關注真正事關美國人民利益與福祉的所在,我想解決的問題是……」

因為希拉蕊不需要給自己加分,只需要等著對手的失誤丟分就可以了。如果把自己也變成拳手,輕量級的希拉蕊不是川普的對手。反過來,站在拳擊場,讓川普的拳頭暴雨般下來,無數的選民就會自動變成裁判撲上來。

四、換一個人會更好嗎?

千呼萬喚,川普出線,但換一個人會好嗎?

可以看一下柯文哲。比川普更高的得票率,政治素人柯文哲當選市長後光一個修路,就讓人怨聲載道。他太想改變了,於是把臺北市好幾條大路一起修,一起修的結果就是臺北市堵翻天。無數的選民開始後悔選了這樣一個不懂章法、不按套路出牌的怪咖。

革命者群體最容易集中的就是:原教旨主義者、極端理想主義者和機會主義投機者。他們鬧革命是好手,但革命成功後,卻可能是最可怕或者最糟糕的人。現在最需要問的是:川普和川普的團隊是什麼人?

無數的人在討論川普可以改變什麼,甚至搬出美國的三權分立。但人們忘記了,川普不過是這個新世界裡新洋流上的浮標而已,它如此醒目,但不是他在動,是世界在動。

所以,不是川普在改變世界,而是改變選擇了川普。這個改變始於佔領華爾街,它是半個世紀以來世界的一次大轉彎,我們都是新洋流上的船。該恐懼,還是欣喜?

『鳳凰評論原創出品,版權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違者必究!』

微信號:freetalk_ifeng

越談越自由

關注請按右

相關焦點

  • 美國輿論戰的下一步是什麼
    年第19期,文:辛忠仁美國目前發動的對華輿論戰、宣傳戰,並不是突如其來,也不全是美疫情防控不力所致,筆者認為,這是中美關係發展過程中的積累效應,是美國長期實施遏制中國策略失效導致的疊加效應,也是美國一些政客、智庫和媒體焦慮加重、心態失衡所致。
  • 林達:美國的選舉人團已成「黨的奴僕」?丨鳳凰評論
    自由談:freetalk_ifeng  鳳凰評論出品
  •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美國大選最新消息:競爭愈演愈烈!如果2016...
    中金在線黃金網訊,目前據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僅有不到3天,全球各大媒體均對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保持高度關注。美國金融博客零對衝(zerohedge)近日撰文分析了大選可能的結果。
  • 美國大選現「黑天鵝」 美國大選2020結果公布時間是何時?
    美國大選現「黑天鵝」,美國大選2020結果公布時間是什麼時候?在四年一度的美國大選中,每次都會出現"十月驚喜",發生一些影響美國總統大選走向的"黑天鵝"事件。  2016年時曾經發生過兩次"十月驚喜",那年的10月7日,《華盛頓郵報》披露了一條川普的談話錄音。
  • 回顧2016年美國大選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2016年11月9日進行的美國大選應當是近一個世紀最跌宕起伏的一次美國大選,在此前的各種民調中希拉蕊·柯林頓都遙遙領先,但是在唱票當日統計數據卻超出大多數人意料。
  • 多特姚所親歷的2016年美國大選
    這兩天最令人矚目的大事莫過於2020美國大選。
  • 2016美國大選:誰能入住白宮?
    美國大選:學英文術語 2016美國總統選舉的初選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各種政治術語也在媒體上泛濫成災。美國大選結果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於2016年11月8日星期二舉行。
  • 美國大選倒計時,一起來回顧一下2016大選階段的美股與比特幣
    首先要了解一下美大選的流程、機制和重要時間節點,從而才能觀察美股和BTC的價格。美國大選 先來科普一下美國大選。大選流程嚴格來說,美選大選早就開始了。美國大選可以劃分成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政黨初選,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分別提名選出總統候選人。
  • 復盤2016年,誰是國際資產大贏家?
    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對於金融圈來說,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意外頻生的 2016 年就要劃上句點。又到了一年的年底,每到此時,大白話的朋友圈都被各式年終總結的心靈雞湯刷屏。基本上都是類似 20 年前葛優在《甲方乙方》裡的感慨——「 2016 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
  • 美國大選=比特幣大漲?2012年、2016年已經兩次應驗
    截止發稿時,美國總統大選正在進行中,比特幣昨晚一舉突破14000美元關口。美國大選伴隨著比特幣大漲根據Watkins提供的圖表,前兩次美國大選都恰逢比特幣價格大幅上漲。歐巴馬2012年的選舉勝利之後,在兩年內將比特幣的價格從8美元提高到820美元(增加了10,324%)。
  • 四大跡象表明,2020美國大選民調或比2016靠譜!
    有幸現場報導了過去兩屆美國總統大選。2012年初到美國,中規中矩地報導了我的第一次大選,歐巴馬戰勝羅姆尼,波瀾不驚;2016年在希拉蕊紐約競選總部連續24小時不間斷採訪直播,見證了川普逆襲。驚險,刺激。至今難忘希拉蕊支持者的淚水,還有第二天早晨驕傲的鐵娘子舉辦的那場艱難的認輸發布會。這次在北京隔岸觀火,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民調是否會再不靠譜?分享一點我的個人觀察。
  • 四大跡象表明,2020美國大選民調或比2016靠譜
    2016年就南海非法仲裁問題引經據典,以極其嚴密的邏輯舌戰美國專家在海內外引發強烈反響。8年駐美記者經歷,專訪近百位全球政商學界領袖,包括美前國務卿克裡、基辛格、IMF 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拉加德等。曾獲中宣部「國家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微博「2020最具影響力時評大V」等數十獎項。其關於新疆、中美關係和新冠疫情的《冠察天下》時評節目多次登上熱搜。
  • 美國大選結果一出,內戰就要開始了?
    美國大選一直都是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美國兩黨派的競爭也是日益激烈。美國現任總統川普更聲稱,如果大選失敗,就不會和平移交權力。這似乎釋放出消極信號,美國大選之後可能會發生內亂。隨著大選結果倒計時,美國民眾也開始做好防禦準備,防止內戰爆發。
  • 德魯·哈維爾:YouTube如何「左右」2016年美國大選
    在莎拉·佩林的原聲剪輯和「歐巴馬女郎」將2008年打造成美國第一個「YouTube選舉年」之後的日子裡,這個全球最受歡迎的視頻網站已經證明了自己比政治競選活動預想的更吸睛和強大。川普宣布參加總統競選的聲明在YouTube網站上獲得了180萬條評論——令人印象深刻的,但是不及他被一隻禿鷹襲擊、被年輕的「自由女孩」讚揚和因為18分鐘的「白痴時刻」受到嘲弄的那些視頻。
  • 【實況更新】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選情文字直播_各地票數統(6)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9日 8:18  【美國大選「第3個選區」開票結果】
  • 2016美國總統大選十大難忘瞬間
    從「小手手」到「一籃子杯具」,美國曆次總統大選都有幾個令人難忘的時刻,今年的大選尤其多。2016年總統大選已經落下帷幕,但過去一年多,發生過不少歷史性的瞬間。它們或讓人捧腹,或頗為尷尬。現在就盤點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十個難忘時刻。2015年6月,當唐納·川普在紐約第五大道的川普大廈裡意氣風發地從二樓乘扶梯緩緩降至一樓,宣布他要參加這一屆的總統大選時,這在當時還算不上什麼大新聞。作為家鄉媒體的《紐約時報》只是在第16頁裡順帶提了一下此事。然而他那場45分鐘的演講卻為接下來的500個日夜鋪開了路線圖。
  • 蘭德評論:大選如此焦灼會引發美國內戰?
    (圖源:網絡) 編者按 本文推送之時,2020年美國大選已經開始正式計票。川普和拜登兩位候選人的得票幾乎不相上下,誰能最終問鼎白宮依然形勢不明。投票之際,美國國內各種陰謀論甚囂塵上。有人甚至斷言美國國內政治局勢的持續惡化將可能引發內戰。
  • 詹姆斯發2016年總決賽惡搞圖 祝賀拜登贏得美國大選
    洛杉磯湖人球星勒布朗·詹姆斯一直都心繫美國大選,不僅在媒體上發聲,還親力親為建立了「不止一次投票」的非盈利性組織,號召每一個同他一樣的非洲裔美國人投出自己的一票。聯盟中一眾球星也紛紛和詹姆斯站在同一戰線鼓勵美國民眾投票。
  • 民調結果公布,美國大選又出現一匹黑馬?2016年就差點當選
    其實該國除了將世界各國搞得越來越亂之外,自己國內也一直處於混亂狀態,就比如近期下一屆總統大選一事,對於現任總統川普來講這是一件關乎到自己權利的事情,而對於其他各國來講,這也是一場關於美國政壇爭鬥的大戲,世界各國紛紛將目光集中在了這件事上。
  • 【郭論報告】繼2016之後,本號再度成功預言2020美國大選結果!
    >美國大選結果! 郭海強 四年多以前,當大多數中國人還不知道川普是誰的時候(2016年3月),筆者即已明確預測川普將贏得大選,接替歐巴馬成為美國新總統。經過2016年的教訓,特別是經歷了川普上臺三年多的「特沒譜執政」,在面對2020大選時,很多人就變得謹慎多了,要不沉默不表態,要不模稜兩可、兩邊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