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輿論戰的下一步是什麼

2021-01-19 共青團中央


來源:微信公眾號「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刊載於《瞭望》2020年第19期,文:辛忠仁


美國目前發動的對華輿論戰、宣傳戰,並不是突如其來,也不全是美疫情防控不力所致,筆者認為,這是中美關係發展過程中的積累效應,是美國長期實施遏制中國策略失效導致的疊加效應,也是美國一些政客、智庫和媒體焦慮加重、心態失衡所致。


4月19日,美國華盛頓,兩名戴口罩的女子坐在國家廣場草坪上 沈霆攝 / 《瞭望》

  美國發動的對華輿論戰、宣傳戰,有長線與短線兩條路線在起作用,長線是美國試圖改造中國,短線主要是現任美國政府企圖推卸應對疫情失誤的責任及今年大選的需要。


  從長線來看,美國一直致力於改造中國,妄圖將中國打造成為美國霸權服務的一個附庸,為此採取了內外並舉的策略。對內企圖利用我內部力量推動改變,最終完成對中國的「顏色革命」。外部則是利用地緣戰略和軍事施壓,加大軍事遏制、軍事威懾力度,企圖以壓促變。這就是著名的「遏制與接觸」戰略。


  到了歐巴馬時代,為加速這一進程,美國提出了著名的「G2」構想,未得到響應後又由美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國務卿佐利克提出了「利益攸關方」策略,都意在讓中國按美國設計的方向演變。


中國沒有接受美國提出的方案令美方非常失望,此後美國一些利益集團特別是軍工複合體認為需要加大遏制中國的力度,所以到了歐巴馬政府後期就開始調整策略。當時美國務卿希拉蕊主導制訂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企圖在經貿上孤立中國逼迫中國就範。在輿論宣傳上,歐巴馬則開始向西方發達國家傳遞聯合遏制中國的信號,代表性言論是其在澳大利亞說「14億中國人過上西方生活是西方的災難」。


美國的對華政策尤其是輿論戰有其連續性。2016年川普上任不久就開始加強對中國的輿論攻勢,隨後又強化了遏制中國的戰略——於2018年發動貿易戰。


從短線來看,美國疫情失控打亂了川普的連任部署,美國執政團隊非常惱怒,為改變頹勢決定對中國發動無原則、無底線、無道德的輿論宣傳戰。


當下,疫情已導致美國經濟幾乎停擺,龐大的救市資金、暴增的失業人群已讓美國政府不堪重負。大選年美內部政治博弈加劇,疫情防控失誤,為了減少政治對手的攻擊,美國政府急需推卸責任、轉嫁矛盾。


此外,還需要警惕一條暗線——如果美國救市計劃失敗或美國失業率無法控制,美國極有可能發動金融攻勢,甚至製造地緣衝突,現在的「追責論」「賠償論」或將成為藉口。

疫情不僅讓美國政府焦頭爛額,也讓出謀劃策的美國精英層、思想界非常憂慮。


4月3日,《華爾街日報》發表了基辛格的一篇文章,題為《新冠病毒大流行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他寫道:「世界將在新冠肺炎疫情後永遠改變」,「各國領導人面臨的歷史性挑戰在於:在應對危機的同時建設未來,而失敗可能會讓世界萬劫不復」。


基辛格所說的「失敗」是指各大國對世界影響的消長,這是美國乃至整個西方最擔心的方面。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在沒有任何經驗且存在西方幹擾的情況下作出了正確的決策,在很短時間內控制住了疫情又抽出力量來支援其他國家,這對西方國家而言是巨大的心理衝擊。


抗疫成果的對比令西方開始恐慌。美國等西方國家白白浪費了中國為世界爭取到的兩個多月的時間。它們經歷了從最初的看熱鬧、輕視,到疫情失控再到手足無措的過程,然後是心態失衡。


事實上,在西方還沒有發生大規模疫情的時候,中國的抗疫行動就引起了它們的警覺。中國的國家領導力、全國一盤棋、空前團結的局面令西方媒體吃驚。一些生活在中國的西方人頻頻通過自媒體報導中國真實的情況,又影響了大批西方普通民眾。美國等西方國家發生大規模疫情後,公眾與媒體對政府的防疫措施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懷疑。《紐約時報》發文《怎麼會是中國》,對美國政府抗疫失誤提出批評,隨後CNN、美國之音等也發表了類似文章。


西方更擔心疫情影響到更根本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的對比。西方政客知道這次疫情暴露了西方體制的短板與缺陷,如醫療資源平等問題、經濟平等問題,特別是醫療保險覆蓋面不足導致了疫情加劇問題。反觀中國的抗疫舉措,一開始就全免費,成為快速控制住疫情的關鍵一環。這是對西方「歷史終結論」又一次徹底的打臉,更增加了西方的擔憂——由擔憂社會制度上升到價值觀層面,後者更是西方的禁忌。


綜上,美國等西方國家擔憂中國影響力快速上升,擔憂西方社會制度與價值觀受到衝擊。出於以上原因,美國等西方國家拼命地抹黑、造謠中傷也就不難理解了,它們要為自己的失誤蓋上遮羞布。

  如果西方社會廣泛地出現對制度和價值觀的質疑,如果出現西方疫情短期內不能結束的局面,西方整體上會表現出戰略反彈、加強戰略合作並在宣傳戰上合流。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已經發表了比較模糊的言論,說明他們已經意識到這方面的危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歐洲比美國更加重視政治正確,更加重視維護西方價值觀。


從經濟角度看,如果西方無法控制住疫情導致國家帶病運行,被動實施所謂「群體免疫」,就會在相當長時間內「高代價運行」,出現整體性衰退就不可避免。如今,美國確診病例已超過125萬例,英國確診病例已超過20萬例,德國已超過16萬例,法國已超過13萬例……如果疫情繼續肆虐,肯定會給經濟正常運轉帶來很大困擾。到了這個地步,西方從維護其世界主導地位的角度考慮,很可能啟動戰略級別的應對,在宣傳上更會提前動員。


  隨著疫情發展,西方要進行的第一項合作,可能是對現有國際體系進行改造,美國斷供世衛組織資金已顯現出苗頭,西方就此聯手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在經貿方面,西方也有可能出臺新的貿易規則與準入原則,西方國家之間在貿易爭端方面可能會相互妥協,而在限制技術輸出方面可能更加嚴厲。


從長線來看,這次疫情只能讓美國對中國更加「嚴厲」,它會利用目前相對於我國的整體優勢來進行打壓。


  一是繼續發動貿易戰、技術戰,從經濟技術上削弱中國,阻止中國技術進步,限制中國軍事能力發展,遏制中國快速增長的綜合實力。


  二是把中國塑造成「對手」,散布「中國威脅論」。美國的大國戰略、印太戰略,主要是以中國為對手。現在回過頭看川普的一系列「退群」動作,目的應是以退為進,退出是為了組建新的秩序,為遏制「對手」創造條件。


  三是輿論宣傳戰淺層次上是為掩蓋防疫失誤減輕國內壓力,深層次上是為了衝銷中國日益上升的國際影響力。如果這兩個層次進展不力,美國可能會上升到戰略對抗層次,在輿論戰上會更加激進,更加不擇手段。


  四是美國可能製造地緣壓力,為自己爭取時間來鞏固同盟或組建新的聯盟。從產業鏈「搬遷論」來看,其主要功能是拉攏其他國家,首批拉攏的目標是越南、印度——美國製造為這類國家打造新產業鏈的假象,以達到讓這些國家配合美國戰略的目標。目前來看,這種手段取得了一定效果。


猜你喜歡

相關焦點

  • 痛擊蓬佩奧,輿論戰進入戰略反擊,下一步中國該怎麼打?
    但以蓬佩奧為代表的美國政客,毫無感恩之心,只有憎恨之情,只是因為中國抗疫的突出成就打了美國體制的臉,也打了美國政客的臉,於是,他們便揪住病毒源頭、抗疫信息不透明等問題、針對中國開啟了瘋狂甩鍋模式,一口一個武漢病毒、中國病毒,叫囂什麼中國責任論,中國賠償論,煽動種族歧視甚至種族仇恨,企圖將美國民眾對他們的怒火轉移到中國身上。
  • 胡錫進:在輿論戰前沿,談談中美摩擦給我的切身感受
    因為中國跟美國掐起來了,交流很多,而且掐的也很厲害。 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對中美關係有一種感受,而老胡就站在最前排的那一撥人當中。輿論戰,老胡是在輿論戰的前沿位置上,我的感受就是,美國「咣」給我胸口給了一拳,很難受,我「啪」回頭扇了他一嘴巴。
  • 深度探討輿論戰
    鑑於很多人對輿論的重要性沒什麼概念,我今天希望科普一下輿論戰這個全新門類,順帶對中方的輿論戰處境做一個全方位剖析。輿論戰的最高境界就是顏色革命,美國對前蘇聯、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烏克蘭都是這麼幹的,2003年的伊拉克是中東最大的軍事強國,軍隊超過百萬,薩達姆如日中天,美國為了殺他絞盡腦汁,策反了幾輪伊拉克軍官,但都被薩達姆提前識破,薩達姆還為此找了替身。
  • 文化歪談:為什麼我們總打不贏輿論戰?
    文化歪談:來聊聊為什麼我們總打不贏輿論戰?撰文:楊大江今天我看到觀察者網一篇文章《為什麼我們總打不贏輿論戰?》,文章提出思考:我們還缺點什麼?在截圖裡提出了一個不算結論的結論:中國輿論被動防守不行,必須要進攻。
  • 2016年美國大選輿論戰復盤丨鳳凰評論
    那時候中國在搞文化大革命,美國風行青年文化運動,法國捲起五月風暴,中國香港發生六七暴動,而拉美的切格瓦拉,成為了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徵、全球流行文化的標誌。川普主義的邏輯就是反主流,一句話,現在這個世界不行。所有目前的主流,都可能是川普主義質疑或反對的對象——全球化、自由貿易、移民、氣候變化、民主輸出……而川普的底氣或者基礎,就是在這一系列主流價值觀引領下失去的人們。
  • 輿論戰中段,不憚以最大惡意提高警惕!
    據法新社報導,當地時間5月6日,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新冠病毒疫情是美國所遭受的最沉重打擊。這次危機比二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和2001年「911」恐怖襲擊嚴重得多。截止5月6日,美國因疫情累計死亡人數已經「超過越戰」。
  • 國際輿論戰,不是胡錫進一個人的戰鬥,中國可以一招制勝
    「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當局就是個雞蛋,一定要在中美之間保持雞蛋的謹慎……蔡當局要當心別讓美國給煮了,或者被中國給炒了攤了。」這些比喻妙不可言,贏得了很多網友的讚賞。在與美國的這場國際輿論戰中,總感覺胡錫進老師一個人在戰鬥,讓人敬佩!但是中國古話說得好,獨木不成林,還需要媒體人共同努力,才能打贏這場輿論戰。
  • 中美從貿易戰到疫情責任戰輿論戰下一步是否會引爆軍事戰爭?
    美國大選年在美國政治上是特殊年份,中美兩國關係的不確定性增大,關係更難處理,需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從長計議,既堅持原則,又冷靜觀察,不急於對一些事情下結論。據《美國無力發動下一場局部戰爭》一文說:美國無力在短期甚至是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發動局部戰爭,但並不能否認美國在短時間內發動全面戰爭的危險。
  • 輿論戰是一場在打垮敵人前,絕不會停止的戰爭
    前些年公知在微博發點啥東西,大家都一呼百應,仿佛美國做什麼都能找到符合普世價值的理由,而咱們幹啥都是錯,和「愛國」聯繫起來的一般都是那句「流氓庇護所」。但是,我們真的可以認為美國對華宣傳就此一蹶不振,永遠失去市場了嗎?
  • 基於信息、媒體控制的心理戰和輿論戰—俄羅斯「新一代」戰爭的...
    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 黃競天/編譯 自:《小型戰爭》雜誌 【知遠導讀】本文主要介紹俄羅斯「新一代」戰爭的內核——基於信息和輿論控制的心理戰和輿論戰,並通過分析俄羅斯奪取克裡米亞和頓巴斯的行動,闡述了心理戰和輿論戰的組織過程和發展,為美國做好心理戰和輿論戰等非常規戰爭準備提供經驗並總結教訓
  • 胡錫進:打輿論戰不能只靠外交部「三劍客」,更多官員要站出來
    原標題:胡錫進:美國對華輿論戰猖獗,我們的更多官員要站出來,大量機構和學者要站出來!中美關係被華盛頓搞得一團混亂,美方為攻擊中國,不時揪中國的小辮子,經常拋頭露面的中國學者就會躺槍。美國哪個學者講個「內幕」出來,就能搞壞中美關係了?除非我們就不想要中美關係好,存心找茬。中國社會需要更加自信,自信了就不會看著對方的臉色來評估我們自己做得對不對,是否說錯了某句話,就會更加放開我們的輿論場,給學者媒體更大話語空間。
  • 由老婆引起的大選輿論戰
    而更猛的爆料隨之而來,美國的八卦娛樂媒體National Enquirer爆料稱,克魯茲太太抑鬱的根本原因是——克魯茲有很長時間的婚外情和五個情婦!事實上,National Enquirer這種八卦媒體的爆料往往準確性都不高,而且美國政客往往都比較注意這方面不留下話柄,因為美國民眾對政客的私德有很高的要求,畢竟你的工資來自於老子納的稅。
  • 黃國昌的下一步是什麼?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黃國昌在剛結束的售票演講「臺灣下一步」沉重地結尾,並駁斥要參選領導人、競選臺北市長、加入臺灣民眾黨擔任不分區的傳言。黃國昌每次演講都叩問「臺灣的下一步」,而選民也都在問「黃國昌的下一步」?
  • 主流媒體如何打贏輿論戰?以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為例
    主流媒體如何打贏輿論戰?荒謬邏輯推導出的結論、自以為是的奇葩論調,在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的大背景下,尤應引起高度警惕。【評析】文章首段開門見山,簡要介紹事件背景,同時通過「荒謬」「自以為是」「奇葩」帶有明顯傾向性的詞語對該事件做出批判。同時,由於文章發出時正處於中美貿易摩擦中,美方對我極限施壓、步步緊逼,作者點出在這個大的背景環境下,更應該高度警惕。
  • 臺灣時評人感嘆:2020年,美國輸了
    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瘟疫戰,在各大重要戰場,作為攻擊方,美國不是輸了就是沒贏,加總起來就是挫敗。 瘟疫戰大輸 毫無疑問,新冠病毒讓美國徹底潰敗,1750萬確診,31.4萬死亡,愈接近年尾,病例曲線愈向上陡升,還未見天花板在哪兒。美國人愚勇,近半人民反智,另一半則人人自危。
  • 戈巴契夫:美國國會騷亂是提前計劃好的,給美國下一步命運提出質疑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邊子豪】據俄羅斯衛星網和《莫斯科時報》報導,蘇聯前領導人戈巴契夫在接受國際文傳電訊社採訪時表示,6日在美國華盛頓發生的騷亂明顯是「提前計劃好的」。他還說,這次事件給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下一步命運提出了質疑。
  • 繼無故檢查黨員後,美國又對中共軍工企業下黑手
    這段時間美國到處挑事,軍艦闖入俄羅斯領海、疑似參與暗殺伊朗核科學家事件、無故對我黨員進行突擊檢查,種種做法都像是川普政府的最後掙扎。在近日,川普政府在又對我國出手了,將中芯國際與中海油加入所謂的「中共軍工企業」黑名單。
  • 疫情的危與機下,Zoom的下一步是什麼?
    Zoom的股價也是扶搖而上,從1月底的76美元左右,到3月30日美國周一時間收盤的151美元。即便中間經歷了3次美股熔斷,特斯拉這位美股市場1月份的明星經歷了從917美金到最低316美金的洗盤,Zoom股價只是輕微下探10%左右,然後繼續轉頭向上。兩個月時間裡,市值翻了一倍,到達420億美元,市盈率1764倍。
  • 武漢軍運會4名美國大兵不知所終,美國到底在隱藏什麼?
    武漢軍運會4名美國大兵不知所終,美國到底在隱藏什麼?關於新冠肺炎來源問題,一直是這場疫情中輿論戰的重頭戲。一開始美國一口咬定在東亞,還發動了媒體進行汙名化處理,造成了不小的外交風波。可是當越來越多證據湧現出來後,美國開始傻眼了。
  • 川普經濟重啟計劃「分裂」白宮,美國下一步將何去何從?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對於川普的第二輪紓困計劃,白宮高級官員內部出現分歧,反映出對於疫情之下脆弱的經濟應該如何逐步復甦的意見出現裂隙。納瓦羅力推在下一輪刺激方案中包括鼓勵美國本土生產個人防護設備等醫療物資,另外還包括鼓勵高科技造船業、微電子行業發展。 納瓦羅稱,「提振本國製造業一直是川普自2016年總統大選以來對選民釋放信息的一個重要基石,現在疫情期間,對立法者來說,是個特別的機會、可以重新恢復美國製造業的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