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這位白鬍子大爺嗎?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後,
他和他的三輪車曾在網絡上刷屏。
一大把白鬍鬚是他的標誌,
奧運狂人是他的標籤,
曾豪言壯語:奧運到哪裡,我就到哪裡,
如今,他61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異國他鄉……
事發經過
就在阿根廷當地時間18日晚,一輛載滿貨物的卡車撞向61歲的陳冠明。
這位中國農民的生命連同他環球騎行17萬多公裡的紀錄,定格在了距離祖國最遙遠的地球另一端。
事發那一刻,陳冠明正騎著三輪車駛向阿根廷的佩裡託莫雷諾冰川,冰川所在的巴塔哥尼亞地區幾乎位於人類居住大陸的最南端。
他最終還是沒能親眼看一看世界盡頭的模樣。
陳冠明是我市銅山區張集鎮二陳集村農民,
從2001年開始就騎著三輪車環遊中國了。
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一年後,
他決定「騎」出國門,
宣揚不斷超越自我的奧林匹克精神。
誰能料到,一輛1998年以760元人民幣購進的三輪車修修補補,竟陪伴陳冠明走過法國、英國、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巴西……
從北京到倫敦再到裡約熱內盧,陳冠明和他的三輪車跨越大半個地球,已經三次準時在奧運會亮相,他也因此被媒體稱為奧運狂人。
在奧運場館外撿垃圾,陳冠明希望以此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愛護共同的地球;
騎三輪車環遊世界,他想通過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證明人類可以不斷突破極限、超越自我;
遠在海外,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將五星紅旗掛在車上,祖國是他永遠的牽掛……
陳冠明不會英語,也沒有贊助商的支持。一路走來,經常渴了就喝路邊的水,餓了就啃幾口麵包。
靠著路上打零工和好心人資助的錢,還有宣傳奧運精神的一腔熱血和執著,他已經走過了20多個國家。
白天騎行40多公裡,晚上在三輪車的座位內搭一塊簡易木板、鋪上被子,陳冠明就這樣騎過了17萬多公裡的路。
陳冠明生前曾對媒體表示:我要申報3項金氏世界紀錄:一是騎三輪車爬到了世界最高點,我在西藏騎車爬上7600米的高峰;二是騎車世界最長行程,迄今為止15萬公裡;三是駕駛了世界上最小的房車,我的車長2.1米,寬83公分,面積不足1.8平方米。
除了紀錄以外,他坦言路途上收穫的友誼更加珍貴,無數人的尊重、鼓勵和讚許讓困難無比的旅途變得沒有那麼艱辛。
在陳冠明的社交媒體帳號上,展示著一些他在旅途中的打卡視頻或照片。
鏡頭前的他大秀肌肉、跳躍至半空、露出招牌式地憨笑,擁有著無比年輕的心態。
陳冠明上傳最後一條視頻的日期是7月27日:我現在正在阿根廷境內,現在的位置是拉克魯斯……
或許是因為手機拍攝技術不甚嫻熟,加之語言不通,老人的視頻時常沒有拍完,所說地名也經常有誤,但途中的美景和來自世界各國友人的笑容都被清晰地記錄在陳冠明的鏡頭前。
陳冠明途徑布宜諾斯艾利斯時,記者在布市中國城附近見到過這位老人。風吹日曬、日夜兼程的旅途讓陳冠明顯得比同齡老人更加滄桑。
當時記者問他為何要如此執著地騎三輪車環遊世界,他笑著回答:北京奧運讓我感到無比自豪,我想分享這份自豪感。我也不覺得自己老了,就想試試自己究竟能走多遠。我還要趕在2020年前抵達日本東京呢!
僅有小學文化的陳冠明,當時的夢想是要把自己的騎行經歷寫成書,書名就叫《奧運三部曲》。
他謀劃,第一本是關於他七年中國騎行的,他說這一路看到了中國巨大的發展———2001年到2008年,從文化到生活方方面面,從年輕人到老年人、過去到現在、經濟很薄弱到強大。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我想寫出來。
第二本是他從亞洲到歐洲的騎行經歷。陳冠明說,東西方生活、餐桌文化、人情禮節方方面面都不大相同,值得一寫。
而北美南美的騎行經歷體會,則會是三部曲的完結篇。
誰也不曾想到,他會以如此意外的方式離開我們,離開這個世界。
幸而,他帶著夢想和努力過好了在這世上的每一天,也把對生命的熱愛留給了他遇到的每一個人、走過的每一寸土地。
您永遠是徐州人的驕傲
願逝者安息!
往期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