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的日子,同時這一天也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國慶節和中秋節在同一天,整個21世紀中,只會有4次。
在這個雙節假期,很多人外出旅遊,更多的人回家團圓。而當我們洋溢在節日的喜慶中時,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一群高原戰士風餐露宿,守衛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守護著我們的安寧。
在10月1日的央視軍事報導節目中,有一大半篇幅是以高原戰士們為主角的。
在這期軍事報導中,我們看到了西陲第一哨的巨幅中國地圖,看到了神仙灣哨所的升旗儀式,看到了駐高原某部用吊車升旗的場面,看到了高原汽車兵的淚水與笑容,更看到了駐守在喀喇崑崙山一線的戰士們。
本期軍事報導中最後一條,「軍醫路俊霞-咖喇崑崙的女兒」要佔到了整個報導的一小半。經常看軍事報導的朋友們都知道,這是不常見的。
而我們也借著軍醫路俊霞的視角,來看看那些將生命與青春年華獻給祖國的咖喇崑崙勇士們。
路俊霞是一位服役11年的女軍醫,也被稱為是喀喇崑崙的女兒。當然,按她自己的說法,自己是「崑崙小妖」。
2009年路俊霞在軍隊醫院實習時,結識了一位在神仙灣哨所服役的軍人,就在當年她毅然報名參軍。而在這個國慶節,她再次走上了邊防一線。
從三十裡營房出發,路俊霞的第一站是康西瓦烈士陵園。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西線部隊拔除了印軍入侵的43個據點。在激烈的戰鬥中,解放軍官兵犧牲104人。
反擊戰結束後,西線解放軍犧牲和病故的大部分烈士就被安葬在了康西瓦,當時一共有83名烈士長眠於此,其中一等功臣3名、二等功臣9名、三等功臣12名。康西瓦也因此成為了我軍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園,在一片無人區中成為了解放軍烈士的安眠之地,化身為了喀喇崑崙山的守護神。
自衛反擊戰結束後至今,因公及因病逝世的一線官兵又有數十名,他們也被安葬在了康西瓦,因此目前在康西瓦烈士陵園中安葬的烈士已經有100多名了。
新兵第一次執行任務上山,都會來這裡向長眠的烈士報到;老兵執行最後一次任務,也會來到這裡,在群山環抱之中,向這些巍峨崑崙之神告別。
在咖喇崑崙服役多年的路俊霞已經多次來到康西瓦了,最開始的時候,看著這些在青春年華就已經犧牲的戰士們的墓碑,她來一次哭一次。
但現在,在烈士陵園的路俊霞已經不哭了,她要給烈士們帶來歡樂,而這不正是烈士們想看到的嗎?
他們的犧牲是為了更多人不犧牲,他們的犧牲是為了祖國領土每一點都不能少,他們的犧牲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開開心心的活著。
老兵們來康西瓦,都會給烈士們敬煙,路俊霞給烈士們帶來的是一顆顆奶糖,希望他們都能甜甜的。
實際上,聽過康西瓦烈士陵園的人並不多,別說是那些追星的年輕人了,就是在軍迷人群中知道康西瓦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我們這些寫文章的也沒有多大的能量,但還是希望讀者們知道,在喀喇崑崙山的腹地,有這麼一個烈士陵園。在雪域高原的苦寒之地,守護著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告別了康西瓦烈士陵園後,路俊霞來到了神仙灣哨所。
神仙灣,這是一個聽起來很有仙氣兒的名字,但這裡的生活並不神仙。
神仙灣位於咖喇崑崙山口之上,這裡海拔5380米,年平均氣溫低於零度,晝夜最大溫差30多度,冬季長達6個多月,一年裡17米/秒以上大風天佔了一半,空氣中的氧含量不到平地的45%,而紫外線強度卻高出50%。
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中,連正常的吃飯、睡覺都是非常困難的,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很大的損傷,一些高原疾病隨時會造成生命危險。
2020年4月,央視軍事發布了一條新兵到康西瓦烈士陵園報到的視頻。視頻中的一個鏡頭聚焦到了魏正杰烈士的墓碑上,墓碑上寫道:魏正杰,1999年出生,2019年犧牲。年僅20歲的戰士,比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要年輕,但在體能訓練中就這麼走了,高原環境之惡劣,由此可見一斑。
在這次報導中,路俊霞講了這麼一件事:
一次來神仙灣時,有一位班長給她送了一個果盤,但是卻戴著白手套。路俊霞問,班長你為什麼戴著手套?班長說,因為我怕你看到我的手吃不下飯,因為在高原服役的因素,班長的手指皸裂,指甲都凹陷了。
高原環境是十分惡劣的,這些年神仙灣哨所的各項設施也改善了很多。戰士們可以吃到四季的新鮮蔬菜,還有閱讀室,後勤保障越來越好。
但是高原的客觀環境在那裡擺著,在一線執勤的戰士們依然要付出很多。
離開了神仙灣哨所後,路俊霞又前往了另一處高原官兵的執勤點。這裡的海拔更高,是一處邊防河谷地區,我們已經不用多說這是哪個河谷了。相信大家要是多關注軍情的話,應該知道這是哪裡。
在這裡帶隊的邊防營教導員李鵬中校,黝黑的臉龐足以表明,他們執勤點環境是有多麼惡劣了。
李鵬中校說道:在祖國沒有界碑的領土上,我們就是祖國的界碑,現在我說出來就感覺到特別自豪!
而當抵達邊防營地時,我們看到的是更多的「李鵬」。
在高原的強輻射下,我們已經無法通過臉龐來判斷他們的年齡了,這些年輕的幹部和戰士們一個個都是黝黑的「黑張飛」。
在高海拔環境下,各種護膚品都是沒有穩固效果的,時間一長,官兵們個個還是會變成「大老黑」。因此高原戰士們也戲稱:還是配發的高原護膚霜最靠譜。
這些全副武裝的戰士,他們的臉龐是黝黑的,面容是滄桑的。如果不是參軍入伍,有哪家20來歲的小夥子會有這樣一副面容?
但是在高原,我們看到了這些戰士們積極樂觀的心態和昂揚的鬥志與精神。
我們在他們的臉上,看到的是軍人的自信與堅定,是將生命和青春置之度外的無私與奉獻。
在河谷執勤點的海拔是5400多米,在報導中就有戰士突發疾病倒下的鏡頭。而我們知道,在這裡的鬥爭還不僅僅是面對自然環境這一個對手。
但是在高原河谷的這群中國軍人們,已經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他們創造的光輝事跡和血性精神將永遠地成為中國軍人的驕傲。
在報導中,來到前線採訪的主任編輯說道:
雖然可能家鄉的父母和家鄉的親人們,不知道你們在這裡堅守,但是咖喇崑崙山會銘記著你們的功勳,祖國和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你們的。
在報導的最後,戰士們齊聲唱起《祖國不會忘記》,當鏡頭掃過這一張張年輕而黝黑的面孔時,我們既感動,又驕傲。感動的是這群戰士們的默默付出,驕傲的是他們是我們的親人,是當代最可愛的人。
祖國,不會忘記你們;人民也不會忘記你們!高原戰士們,雙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