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龍遊高階餘氏餘紹宋家族

2020-12-16 末齋
餘紹宋

餘紹宋(1882一1949)字越園,祖籍龍遊,生於衢州化龍巷(清鹹同年間,因故鄉龍遊遭遇兵火,曾祖餘恩鑅舉家徙居至衢州化龍巷。)早年曾用樾園、粵採、覺庵、覺道人、映碧主人等別名,49歲後更號寒柯。日本法政大學畢業。曾在梁啓超麾下任北洋政府司法次長。其在政法界建樹平凡,但在書畫和方志方面成就頗豐。曾主編《東南日報》的《金石書畫》副刊。方志學上,從1921年受邀主持編撰,到1925年《龍遊縣誌》問世,被列為民國四大優秀方志之一,至今為史界翹楚。也奠定了其在方志領域的地位。1943年被任命為浙江省通志館館長,主持重修《浙江通志》。到1949年,完成重修《浙江通志》初稿125冊。1949年3月,浙江通志館關門停止館務。5月3日,杭州解放。不久餘紹宋便病逝於杭州寓所——寒柯堂。著有《書畫書錄解題》、《寒柯堂詩》。

龍遊高階餘氏其先由閩徙居安徽休寧。宋鹹平年間,餘旦為衢州教授,卜居龍遊柳村,南宋左丞相餘端禮是其族人。後分遷官賽,冷水,城內叢桂坊,後高山、(石示)上、天井翁、西圯、巖山、前江等地。 餘惠斌(行敏十五)於北宋大觀年間,從柳村遷城內(桂裡)叢桂坊(河西街)。明天順八年(1464)叢桂坊舊宅焚毀,又遷東廂後地,舊稱高山背七果園,因名高階餘氏。清鹹同年間餘恩鑅(字鏡波)遷衢州化龍巷。 鏡波公曾孫餘紹宋。

高階餘氏世系(後高山)

餘欽——餘杲——餘膺——餘庸(字用中)——餘戭(字寅夫)——餘良(字亨仲)——餘庠(字日周)——餘迢(字行遠)——旦(字景祥,號徽,一作典徽)——餘瓊(字正傳,行恭五)、翰(字申仲,又字伯起,號振宗,行恭七)、餘堦(字高柏,行恭九) ——障(字世顯,又字以大,號明遠,行寬六)——康(字安國,又字昌祚,一字鎮家號光所,行信九)——餘惠若(字元成,行敏十一)、餘惠迪(字元吉,行敏十二)、惠斌(字景斌,別號凝定,行敏十五)、餘惠文——憲(字仰法,號明齋,行惠一)、餘哲(行惠二)、餘愈(行惠三)、餘志(行惠四)——

餘紹宋家族世系:

餘惠斌(敏十五,字景斌,號凝定)——餘憲(惠一,字仰法,號明齋)——餘介之(益五七,字子方)——餘桂(曾五,字伯芳,號丹山)——餘煃(高七二,字文光)——餘堂(尚一,字升之)——餘銓(茂一,字定衡,號桂臣,一作柱臣)——餘演(盛六,字橫源,一作潢源)——餘應杜(英六,字時英,號希亮)——餘雅(仁七,字子彬,號質庵)——餘修(福四,又名秀,字懋懿,號敬叔)——餘忠(壽一,字楚卿)——餘陞(康二,字公升)——餘鼎(泰一,字世實,號雞山)——餘端(榮一,字瑞鳴)——餘惠(華一,字因之)——餘鎮(富六,字鎮圭)——餘世瀾(貴九,字汝安)——餘國柱(文一,字上公,號鼎石)——文煒(行一,字士登)——餘學詩、餘學禮——

學詩(忠一,字友曾)、餘學禮(忠二,字友周,號南溪)——餘修(良一,字柄堂,一作柄宜,號遺安)、佐(良二,字子號,一字宣子,忠二公次子)——餘知言(聰一,字得心)、餘本(聰二,字敦源,號澄川)、知問(聰三,字廣延,號樂愚,良一公三子)——琛(明五,字魯昌,號天然)琪(明八,字孚遠)——可望(睿十一,字聖甫,號允庵)、餘可復(睿十四,字聖中,號小迂)、可大(睿十八,字聖業,號寬大,明五公三子)——餘淦(知四九,字嘉壽)、餘鋆(知六六,字亮鈞,號少寬)、鑾(知七一,字聽韶,號金坡)即餘恩鑅——餘美玉(美六六,字伯華,號康之,改名福懋)、餘美基(美六八,字仲實,一字載之,號德安,改名福垕),餘美勲(美六九,殤)美濟(美七六,改名祿先)、餘美士(美八二,改名祿光)、餘美中(美百一,改名福溥,字滋泉)——

餘美玉——餘玉鈐(正四一,字樟佑,改名丙照)、餘立源(正四九,改名庚耀,號映西)——餘祥徵(祥九)、餘祥鏞(祥十七,改名煥琛,字紀亭),餘祥耋(祥二九)、餘祥松(祥三二)、餘祥柏(祥四二)——

餘美基——餘正銘(正四七,改名鎮藩,字廷楷,號振廷)——餘祥莘(祥二八,改名耀鑫,字麗川)、餘祥桂(祥三十,改名耀奎,字聚五)、餘祥照(祥三一,改名耀炎,時夏)、餘祥培(祥三五)——

餘美濟——餘恭(正四十,字廉生,號子和)——餘紹宗(祥五,字少和)——

餘美士——餘士愷(正四二,字子容,號庸伯,美百一長子入繼美士)——餘紹禮(祥二十,字青來,正四五子入繼正四二)——

餘美中——慶椿(正四三,字延秋)、餘慶齡(正四四,字與九,號寸韭,一作雨韭)、餘慶增(正四五,字生五)、餘慶祥(正四六,字吉六)、餘慶祺(正五四,字匡九)、餘慶龍(正五五,字鯉門,號子震)——餘紹宋(祥四,字越園,號寒柯)餘紹勤(祥八,字小秋),餘紹泰(祥十二)、餘紹仁(祥十九,改名紹貞,字安圃)、餘紹山(祥二二,改名紹林),餘紹言(祥十四,字敏齋)、餘紹韶(祥二四),餘紹秀(祥十六),餘紹熙(祥三四,字梓生,號榮衢)、餘紹華(祥三九,字榮生,號慕衢)、餘紹昆(祥四三,字蘭生,號正衢),餘紹武(祥三六,字維楨)、餘紹忠(祥四十,字叔謀)————

餘慶椿——餘紹宋(祥四,字越園,號寒柯)、餘紹勤(祥八,字小秋)——餘翼(慈七,字意陶)、餘獻(慈二一,字耆徵)、餘遂(慈三一,字叔願);餘猷(慈五,字厥謀)、餘清(慈十三,字懷碧)、餘滌(慈三三,字叔滌)——

餘慶齡——餘紹泰(祥十二)、餘紹仁(祥十九,改名紹貞,字安圃)、餘紹山(祥二二,改名紹林)——餘達年(慈十,原名大年,字榮叟)

餘慶增——餘紹言(祥十四,字敏齋)、餘紹韶(祥二四)——

餘慶祥——餘紹秀(祥十六)——餘復(慈八,字慈仁)——

餘慶祺——餘紹熙(祥三四,字梓生,號榮衢)、餘紹華(祥三九,字榮生,號慕衢)、餘紹昆(祥四三,字蘭生,號正衢)——餘達川(慈二五,字濟舟,號聖楫)、餘達源(慈二九,字濟仁,號聖基);餘達江(慈三七)——

餘慶龍——餘紹武(祥三六,字維楨)、餘紹忠(祥四十,字叔謀)——

餘紹宋《龍遊縣誌》人物傳 餘惠斌、餘桂、餘學禮、餘敘功、餘恩鑅、餘福溥、餘撰、餘士愷、餘慶椿、餘慶齡

餘紹宋《龍遊縣誌》人物傳 餘惠斌

餘惠斌,字景斌,號凝定,生有異質,由薦拔除資治少尹,稱職除朝議大夫,在官日不避權貴,敢於言事。欽宗末年州郡多故,時有寇警而公輸繁重,民生不遂。惠斌因言於當事者,不聽退而嘆曰:世事如此不可為矣。遂辭職不許,越明年以疾辭歸,會有蝗災,裡中十室九空,惠斌乃散家資賑恤。又明年復蝗繼以疫癘道艱相望,惠斌繪流民圖以諷諸當事,因憊之眾得以稍蘇雲。子憲,宣議郎,孫岕,由進士除慶元路教授,曾孫桂。

餘桂,字伯芳,號丹山,淳熙八年進士,除奉議郎,慶元府昌國縣知縣,吏部考績稱其稱職無曠撫字得宜,奉令守法,居心平恕。吏部尚書復言其英才足用,方略有加。紹熙四年除承德郎,主管勸農公事兼管岱山昌國鹽場,搜捉銅錢下海出界帶管本處弓手寨兵軍政,旋遷建德府知府,禁豪強撫良善,不期年政成。所交皆名士,如紫陽朱熹,同邑劉章、袁倬、郭唯、均與締交焉。

康熙《龍遊縣誌》選舉志 淳熙八年進士 餘桂

康熙《龍遊縣誌》選舉志 進士 餘桂
餘紹宋《龍遊縣誌》人物傳

餘學禮,字友周,號南溪。讀書任俠,人有疑難事就之質片言剖決,知縣聞其能,恆敬禮之,事無大小,悉造而訪焉。地方利弊,他人不敢言者,則挺然建議於當事,當事或不即行,則傾囊以成之,終身不仕。時稱南溪處士。弟敘功。

餘敘功,字函九,諸生,篤於兄弟,亦喜任俠,當時曹少宰鑑倫汪侍讀漋鹹稱許其高義雲。

餘恩鑅,字鏡波,原名鑾,字聽韶,可大第四子也。可大傳已別見,恩鑅資質本中,人刻苦力學,至忘寢食,始大進。道光十三年優貢,明年中式順天鄉試舉人,又明年春闈報罷以資盡,徒步數千裡歸家,掌教鳳梧書院及江山文溪書院者,二年復赴京館於許尚書,乃普家師友,既多學益富,詩文日益有名。

鹹豐三年大挑一等以知縣銓發廣東會洪秀全倡亂,廣西西寧縣與連界大府檄恩鑅往抵任,後築堡設防,匪不得逞,收降匪首鄭紹忠,鄭後官至廣東水師提督,而辦城鄉團局一事尤著成效,曾上郭巡撫嵩濤一書,洞中利弊他縣仿行之亦收效,以文繁載入文徵,在西寧凡十七月,心力交瘁,大著能聲,調署海陽縣知縣兼饒平,海饒兩縣皆潮州屬粵省匪多潮屬尤甚號難治。恩鑅至擒治首要解散協從地方賴以安謐在任年餘,尤犯必懲,不畏強擊。時惠潮嘉道鍾某之戚橫行不法,恩鑅向鍾指索,鐘不懌,恩鑅索益堅,至以冠擲鍾前,請其劾罷曰:官可去,法不可不申也。今日公不交犯人者某不復出公署矣。鐘不得已始交出懲辦,一郡肅然。去之日潮人士懷其德,輯其政績刊之。並為立長生祿位於韓文公廟,蓋隱然以昌黎擬之也。

合肥李鴻章恩鑅同年也,巡撫江蘇聞其能,累招之,而巡撫蔣益灃留之,遂不果行。歷署東莞、德慶、南雄各州縣,綏猺理事,在南雄時較清簡,與金錫慶、杜承濬、沈潤身、李聯珠四人唱和為多,刻有《凌江唱和詩》二卷,距州東南百裡有村曰烏逕,村民習於械 ,歷任未能決,恩鑅親往鞠理,遂以定。讞能聲益著,時鄰省江右之民有越境赴愬者,旋補文昌甫到任,調補南海。南海者,廣東第一優缺也,謀者甚多,兩廣總督瑞麟性貪,鄙既以恩鑅強項不阿不便於己,又受人貨賄乃諷兩司保恩鑅陞授連州直隸州知州,所謂陽遷陰黜者是也。在任四年兩次大計卓異,免補知府,升道員,督辦廣東善後局,嘗言古人七十致仕有知足知止之義。遂於光緒六年請假回籍,十三年年八十重遊泮水,又六年卒。一郡人士知與不知,鹹為太息。

恩鑅長於折獄,每於清晨訊鞠有叩以何必坐早堂者,恩鑅曰:凡審案對於兩造必察言觀色,方得實情,今之從政者率於夜間問案,燈下朦朧兼以暮氣,安能無枉,縱之情,吾之為此求矜慎而已。又喜以地方之財辦地方之事,雖用之竭罄亦非所惜,尤喜培植人才,鼓勵士氣,凡書院經費不敷,輒捐俸足之,聽訟之暇即與士子講習文藝,娓娓不倦,所為詩文輯有《勵志書屋課藝》四卷,皆歷任課士子之作。當時粵中盛行焉。每蒞任必先署聯於門云:除暴可安善良誓不宥行兇之命;為官若念孫子豈敢貪造孽之錢。然因疾惡太嚴,不免見慍群小百端讒構險阻備嘗,卒以清剛夙著媒孽不行上官不敢以眾人遇之也。

生平不蓄財,在粵時故鄉有親戚來奔者,無不償其欲而厚其贐以歸之,至今尚多能舉其名者。廣東省垣金衢會館久圮,恩鑅倡議重建,捐資最多,遂以復舊。嘗言官有富名禍也,貴而能貧福也。宦有餘資,悉以購置名人書畫金石。又精於考訂撰有《藏拙軒珍賞》六卷。善畫多作米家雲山,然不喜為人作,又喜抄書卷,歸田後卜居府城,布衣蔬食,一如諸生時即於府城建家祠,集士子為文會於其中,號曰萃文社,講求實學,又輯所為詩文四卷,名曰《勵志書屋稿》。康熙舊縣誌板毀於兵,乃與堂侄撰出資重刊,即今通行本是也。

光緒間知縣高英夙有循聲甫下車即詣衢州詢恩鑅以地方應興應革諸政,恩鑅乃為地方利弊議一文與之,其後英治龍遊能聲卓著,多本於此,其文曰:龍遊上接衢州,下達蘭溪、湯溪,地方利弊之廢興,沿革載在舊志,斑斑可考。迨鹹豐之季髮匪竄擾佔據稍久,克復後人民寥落,戶口凋殘,利無從興,弊無從由,革也非一日矣。今賢司牧既有志興革,辱承諮詢,謹舉大略以備採擇,自來地方莫大於水利,民田之旱荒有備全資灌溉,龍邑之水堰不一處,惟十七都姜席二堰關係尤重,計溉田五萬餘畝,派分子堰七十有二,倘堰為洪水所壞,則修築固不容緩,然非審其形勢則泉流壅滯不能下者有之,非固其堤坊則砂石淤積不能通者有之,一遇小旱沃壤盡成赤土矣。是在洪水泛漲之後,察衝決之處,善疏導之方,俾瀦洩有時灌溉無缺,即古人盡力溝洫之遺意也。

惟修築已竣,每年必責成堰長巡視滲漏呼工補塞,雖南鄉竹木經此過往,向例以六月朔日封堰至八月秋稼告成,開壩通行奈水利歸縣丞管理,其胥役人等背地視為利藪簰工一到有費則放行,欲求涓滴不洩入大河難矣。有治法尤在有治人則水利之當興者,其一也。

龍之地輿東西蹙而南深北廣,南鄉山多田少,東西北三鄉田畝較多,從前煙居稠密,田無曠土,戶無懸耜,自發逆竄擾,丁壯逃亡,契券散失,業戶無幾嗣。於同治年間逐處丈量承認之業主十無四五,內兼力能完糧者半多,書役桴籖冒為己業,此外業稱為荒田雖鱗冊編有字號,並無承耕之佃戶,外來如臺溫客民乘機而入,欺土著單弱佔據井廬,開墾田畝有租無糧,霸為固有。間有差保背地略收租息了事,數年以來利不歸公,而客民愈聚愈多,客民強而土著所由貧也,計今日清釐之法須責成就近紳耆查耕氓之姓氏,核田畝之多寡,廩縣準其管業發給清單,田歸公佃租歸公收,按歲納息完糧,不準差保包庇庶業各有主,田無曠額,此地利當興者,又其一也。

至論弊端,首在除匪窩藏窮賊,向聞北鄉之蓮塘稍多,而盜窮耕牛勒贖私宰,則東鄉之湖鎮為最著,司其土者,力不能禁,甘收漏規不敢舉發類皆溫臺積匪嘯聚為奸,耕農受害為日已久,甚至行李往來連遭刦奪,非烈如猛火者,未易誅其黨也,則弊在賊匪之當革者一也。次則禁賭先在密拿花會。南鄉為甚,西鄉次之,其窩藏地方多在交界處,所拿彼竄,東避西逃,往往以蠹役之私通汎兵之包庇作彼之耳目為護身符,非嚴密查拿,聲東擊西,出其不意未易究治也。則弊之在花會當首革者,又其一也。

究之外來之匪類多無業之遊民,至開墾客民目今頗有身家,應知自愛,若每鄉仿保甲之法,舉一甲長遇同鄉遊手之人跡近匪類,準其驅逐出境,若庇匿容留為窮為賭,一經破獲,送案送匪,賠贓惟甲長是問,則良苗不參,惡莠各鋤,非種比戶可封斯盜源不詰而自清矣。若弊既革其太甚則利方漸次,可興龍邑。舊有岑峰盈川諸書院,原置田畝若干為修金膏火等費,嗣歸縣書管理,有名無實。迨道光年間,賢邑宰秦公介庵蒞任獨重斯文,歲捐廉俸五百金,先行培植一面設法勸捐籌足經費建造鳳梧書院兼作考棚。先是科甲幾至絕響,嗣從癸卯以後,掇巍科開甲榜者不一,其人兵燹後無復繼起田產亦無可稽查,若私墾之荒田租息歸公管理,有人則文教可興而隱佔之弊不革,而自除者其一也。

邑之東門舊有兩橋,一為東家橋以便民人往來,一在鯉魚灘,為新橋,乾隆以前兩橋皆有石墩,上鋪木板,各建橋屋數楹,屢毀於火,板易朽壞,嗣有富人只知便民造通駟大橋,高過城門以丈計,而新橋遂廢,憶從嘉慶元年竣工,沿城諸水潭一變為沙灘,城內富家巨族日漸凋零,並驛前民居亦半為洪水衝削至新橋雖廢歲修之,田產尚在,乃改為通駟橋之業,其初洪水一過,收租息者尚僱工略為修補,後寖懈馳至道光年間坍塌兩虹,便民者民究不便矣。謂宜於鯉魚灘仍建石橋東家橋則仿浮橋之式建木橋,雖拆橋造橋不無勞費,然一經移易兩得其宜,是在修水堰理荒田有餘力而次第舉行,則橋梁之利所宜興者,又其一也。

要之興革諸大端,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一手一足之力,官斯土者誠具有熱腸不辭勞瘁,倘生斯土者尚狃於積習,漠不經心,誰與共事,是又在相助為理之有人矣。生平著作約十數種,惜自粵歸,中途被窮不傳子福溥。

餘福溥,字滋泉,幼岐嶷,七歲時儀禮已成誦師大奇之。稍長狀貌魁碩,聲如洪鐘,鹹豐十年,洪楊之亂,福溥奉母葉避居衢州,年僅十五,衢州堅固可守,各處難民 集而門禁甚嚴,無保不得入。龍遊親友經其作保,入城者百數十人,人欽其義俠。

明年冬,亂稍定而遊勇土匪滋擾道路多梗,仲兄美玉卒於衢,福溥冒險扶柩歸葬龍遊,時恩鑅官廣東,葬事畢即奉母由閩轉贛入粵,途中歷盡艱險,始得達人,尤服其孝友過人也。既抵粵中,不便返浙就試,遂援例得選上海縣主簿,旋改官兩廣鹽運使經歷繼入廣東撫署辦,摺奏為上遊倚重,奉檄辦晉省賑務,集款二十餘萬,奏保同知,晉知府分發江歸儘先前補用儘先前者當時銓補班次最先者也。福溥以父母年邁不欲遠離,遂奉養鄉居,不願仕進,有勸之者,福溥曰:吾年未四十恐報國之日方長,養親之日苦短也。承歡膝下垂二十年,依依然如孺子,無一日離其側,父病歿,哀毀逾恆竟至咯血。光緒十年中日戰起,張之洞移督兩江,貽書招之甚急,福溥仍以服未闋辭。明年卒,年僅四十九。福溥豪於飲,善畫山水,尤喜畫牛雲。子十人,知名者,長士愷,次慶椿,四慶齡。

餘撰,恩鑅堂侄,字詠沂,號子春,鹹豐二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補刑部廣東司主事,升山東司員外郎,直隸司郎中,旋授大名府知府。歷署安順遵義等府,貴西兵備道在遵義時設桑蠶所,勸民人植桑養蠶,成績頗著。自幼從恩鑅學,所為詩文亦清新可誦,著有《播州雜事詩》五卷。

餘士愷,字子容,又號庸伯,曾任廣東開建縣典史,顧性高傲,遂棄去。以畫為生,善畫花卉翎毛,粵中聲名藉甚,然非其人雖顯宦或贈以千金夷然不屑為也。五十一以豪飲卒。

餘慶椿,字延秋,優廩生,幼從祖訓治說文爾雅經籍掌故之學致精,所為詞賦及古近詩體別有風格,二十四歲後遊學四方,五年始歸,學益進。龍遊書院自髮匪亂後無山長,學風甚敝,既歸知縣鄒壽祺乃聘為鳳梧書院山長,一時從學者頗眾,會丁父喪,哀毀致疾,五閱月而卒,僅三十。時人鹹為嘆息。著有《讀書隨筆》四卷,已佚。今存者《延秋軒偶存稿》二卷。

餘慶齡,字與九,光緒三十二年歲貢,龍遊公租自知縣張炤整頓後頗有起色,然自炤歿,悉歸縣丞典史分收,租金半歸私囊。光緒二十九年,慶齡改鳳梧書院為學堂,講求新學而經費智絀乃不許縣丞典史經收,縣丞典史以妨其私利,百方梗阻,慶齡卒請於道府,改歸地方紳士經收。於是設公租局於學堂,即以其租金充學堂經費,即今學款。貢後曾援例以知縣改分江蘇,未幾清遜位,遂未仕。年五十二卒,著有《龍華樓詩存》二卷。

餘紹宋《龍遊縣誌》人物傳
餘紹宋《龍遊縣誌》人物傳
餘紹宋《龍遊縣誌》人物傳
餘紹宋《龍遊縣誌》人物傳
餘紹宋《龍遊縣誌》人物傳
餘紹宋《龍遊縣誌》人物傳

餘可大作《星堤步月圖》,餘華並序。餘可大,字聖業,號寬夫,是餘恩鑅之父,餘紹宋高祖。餘華,字佩齋,築室於城南西湖之東,名「蘭谷」,湖中有堤,名星堤,遂以為號。著有《星堤詩草》八卷。

餘可大《星堤步月圖》

《星堤步月圖》並序 餘華

邑城西南隅有西湖,宋樞密馬公之所浚也。公奉祠歸築別墅以娛老,其規制仿杭州西子湖,故名。南抵城麓北對黌宮,其勢廣培東西,因築修堤以截之,名曰文星堤。我朝黃符禺廣文《泮林八詠》有雲:泮林向巽離,明堂忌衝潑。昔賢築此堤,一湖故兩截是也。沿堤夾岸悉種楊柳,志稱西湖柳浪為十二景之一。

湖中有印心臺,上建奎亭,宛然在水中央。堤之西有餘公祠,奉我始祖宋大夫凝定公及左丞相忠肅公尚書少師壯敏公。又西有元真宮,即樞密公之女修真淨土。轉北十數步有呂公井,世傳純陽仙師以劍劃地,出泉清冽,大旱不竭。又十數武有國初餘岫雲太史宜園,其間層樓傑閣水亭月榭,魚鳥花木景集四時。今為我族星纏兄家塾。堤之東為蘭谷,中有見山樓、西廳柳堂、芸輝書屋、紉雪山房、倚南草堂、臥花窩,鬥虒則予家也。予族聚居於湖東西有十四世焉,間嘗取堤作別名,簡其文曰星堤。每當清夜皎月臨堤,樓臺倒影楊柳搖波,散步其間留戀挽仰,感歲月之推遷,嘆清輝之如舊,因囑寬夫繪作是圖用寄我懷云爾。

幽境古城偏,雙湖暮靄連。堤長截南北,皓月當空懸。月下見我家,恰在堤東邊。堤上慣獨往,俯仰每遲眠。深心懷往哲,湖水清且漣。楊柳滿堤影,湖心亭宛然。古人今不見,堤月自年年。光分兩湖淨,影聯雙璧圓。題詠由來多,柳浪爭相傳。今我步堤上,愛月滿湖天。作繪伴月影,系之以短篇。短篇何足貴,堤月長堪憐。

餘紹宋《龍遊縣誌》人物傳 餘華、餘可大

餘紹宋《龍遊縣誌》人物傳 餘華
餘紹宋《龍遊縣誌》人物傳 餘可大

餘華,字佩寨,生而軀體魁碩,臂力過人,惟穎敏善畫,工於篆隸,弱冠精騎射,遂不應文試而應武試,為武庠生。然嗜詩酒,又棄弓矢,折節讀書,與諸生葉淳,武生餘可大交至篤。

淳字偉三,號質生,與開化戴敦元至好,敦元貧,淳資助之,過龍遊必主其家,由是敦元與華亦相得,嘗序華詩。甚相推許,淳工草書,神採俊逸,水墨畫亦擅長,收藏書畫金石碑帖頗富,尤精於賞鑑考訂。華與討論輙至夜分築室於城西南隅之西湖,日以講求書畫為事,湖中有堤名星堤,因自號星堤,乃倩同族可大為作星堤步月圖。

可大者,字聖業,號寬夫,弱冠能詩文,尤工草隸,亦不應文試而應武試者也,入武庠後不求進取,潛心繢事,師宋元而無板滯之習,偶作宋元小景,風致獨絕,山水人物花鳥各善其能,尤喜以墨筆畫鷹,極為生動。曾一遊蘇州,聲名籍甚,晚年畫益精到既為華作星堤步月圖,一時唱酬諸詩文人輙為擱筆。華所居有見山樓、柳堂、芸輝書屋、紉雪山房、倚南草堂、臥花鬥廬,適與餘恂宜園比鄰,風景絕勝。晚年與淳、可大酬唱其中,殆無虛日,然性剛介,不事幹謁,毅然以振厲末俗,為志未嘗以此標榜聲氣,故鄉閣鹹欽敬之所為詩清和深秀,出入唐宋。著有《星堤詩草》八卷,淳與可大亦有詩稿,亂後散佚。

贊曰:此三公者,以文字交而相尚以風雅軼事留遺父老猶能道之合而為傳,所以見吾鄉乾嘉時風氣也。西湖為宋馬樞密故第,當年實稱勝地,髮匪亂後,室廬皆盡,至今風煙掩映,跡往名留,過者莫不慨款雲。

相關焦點

  • 浙江衢州龍遊南巷餘氏順治九年壬辰科進士餘恂家族
    餘恂,字孺子,號岫雲,又號天機子,順治八年辛卯舉浙江鄉試第一(解元),順治九年(1652年)壬辰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順治十三年,拜左春坊、左諭德。同僚以恂心性坦白,戲稱「天機子」,恂遂以自號之。後任福建學政,三十三歲引疾歸裡。建霽閣大水樓於龍遊西湖東,居鄉大南門二十年,熱心鄉梓,一邑稱善。並為知縣盧燦編撰康熙《龍遊縣誌》十卷。祀鄉賢。
  • 浙江衢州這五所優質高中,你知道哪幾所?
    好了,城市就介紹到這裡了,今天我們來聊聊浙江衢州這五所優質高中,你知道哪幾所?一、浙江省開化中學浙江省開化中學,1944年創辦,前身包山書院和崇化書院,1981定名浙江省開化中學,並沿用至今。現有教學班50多個,學生2000多人。
  • 衢州龍遊群山中,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歷史老師都沒講這個
    浙江作為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擁有現代化的城市,江南古樸典雅的小城,是富饒美麗的魚米之鄉。但在被很多人忽視的浙南浙西,依然有很多與浙江傳統印象不符的景觀。比如浙江西部的衢州龍遊,連綿起伏的群山中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龍遊雖然面積不大,但其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古代不叫龍遊右,被當時人稱為「姑蔑」。它是浙江除杭州以外最大的古都。
  • 衢州,龍遊,江山體育設施真的是少的可憐還是我沒找到地方?
    由於工作原因經常出差浙江地區杭州,蕭山,湖州都可以找到很多籃球場,哪怕是體育館,都有室外籃球場,更不用說一些小區到了浙西地區衢州,龍遊,江山等地導航基本上沒有籃球場,有也是比較遠的培訓孩子的館江山體育館就一室內籃球場,應該還不開放龍遊體育館更是門也沒開這裡人?
  • 衢州新增2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街區,有你老家嗎?小長假逛逛去
    其中,衢州21地入選。 小長假不遠遊的親,來這些地方走一走吧。 衢州名單如下 水亭門歷史街區保留原有「三街七巷」格局,擁有浙江保存最完整的府城之一水亭門城牆。
  • 美麗中國之浙江衢州十大最美景點
    衢州,位於浙江西部,是一座擁有1800多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它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江郎山,爛柯山、龍遊石窟、孔氏南宗家廟、廿八都古鎮等150多處景點,被稱為「神奇山水,名城衢州」。 1廿八都古鎮
  • 來浙江一定有去的城市,走進千年歷史古城衢州,品別樣的浙江風味
    來浙江一定有去的城市,走進千年歷史古城衢州,品別樣的浙江風味衢(qú)州,是一座擁有著1800多年李四的江南文化名城。是浙、閩、贛、皖四省交界的地方,素有「四省通衢、五路總頭」之稱。因特殊的地理環境,衢州自古以來就是人員比較「複雜」的地方。這裡的人大多是從天南海北遷徙到至此的,同時也帶來了別樣的浙江風味美食。下面,我們帶著大家體驗一下不一樣的浙江口味。
  • 2020年衢州龍遊、江山、常山、開化4縣(市)高中段學校錄取分數線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實習編輯 胡語彤)根據2020年初升高的招生計劃和相關招生政策規定,龍遊、江山、常山、開化4縣(市)高中錄取分數線如下:  龍遊縣  重點高中  衢州一中統招分數線:530分  衢州二中統招分數線:532分  龍遊中學統招分數線
  • 浙江衢州實力突出的4所高中,金榜題名正當時,誰有資格當第一?
    浙江省不僅是我國的經濟大省,教育實力也是備受認可的,省內的優秀教育資源比比皆是,比如說大家都很熟悉的浙江大學。其實浙江省不僅有優秀的高校,基礎教育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各個地級市都有很多優秀的高中。今天主要介紹的就是浙江衢州實力突出的4所高中,大家來看看誰有資格當第一。
  • 衢州100家龍頭、標杆企業名單出爐!
    江山虎集團有限公司華邦古樓新材料有限公司衢州五洲特種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龍紙業有限公司浙江明旺乳業有限公司浙江通天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天氟矽材料有限公司常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牧高笛戶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江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龍遊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
  • 千年石窟邂逅音樂盛典 浙江龍遊持續打造文旅融合IP
    千年石窟邂逅音樂盛典 浙江龍遊持續打造文旅融合IP 2020-10-15 14:48:27龍遊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嚴建軍供圖   中新網衢州10月15日電 (江楊燁 方燕飛)10月14日至17日,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在浙江省衢州市龍遊縣龍遊石窟景區舉辦。
  • 浙江衢州物產豐富,臨走之時,把這十大特產帶走吧
    浙江衢州物產豐富,有不少特產,被稱為「中國的特產之鄉」!臨走之時,把這些特產帶走吧!衢州特產四:龍遊發糕龍遊發糕的製作始於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製作工藝獨特,配料考究,成品色澤潔白如玉、 孔細似針、聞之鮮香撲鼻、食之甜而不膩、糯而不粘 ,堪稱江南一絕。其最大的特色是在製作過程中加入適量糯米酒發酵而成,營養豐富,尤其適合老年人、兒童食用。
  • 浙江日報整版報導|現代產業集群如何打造?且看龍遊特種紙產業的...
    8月10日,浙江日報深讀版刊登文章《現代產業集群如何打造?作為中國特種紙產業基地,衢州特種紙年產值超過百億元,產量佔據中國的25%;其中龍遊又佔據半壁江山,今年上半年龍遊規上特種紙總產值約36.8億元,是該縣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 浙江衢州這五種優質特產,你知道幾種?
    原創文\美食家小婷衢州,位於浙江省西部,與景德鎮相鄰,全境8844平方公裡,人口260萬左右(戶籍)。被聯合國授予「國際花園城市」稱號。好了,城市今天就介紹到這裡了,我們今天來講講浙江衢州這五種優質特產,你知道幾種?一、開化青螄開化青螄,是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特產。開化青螄就是水螺螄,其外殼呈黑色,肉呈灰綠色,腸子也是綠色,可以食用,因為當地水質優良,所產開化青螄個頭大,顏色黑,腸子綠。
  • 【談古論今】「龍遊的都江堰」——姜席古堰
    為迎接國慶70周年,市教研室特舉辦 「講好衢州歷史故事」高一學生歷史研究性學習活動成果比賽活動,將歷史學科和地方文化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滋養結合起來,將愛鄉與愛國銜接起來,引導學生「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用更加生動鮮活的表達方式,努力講好衢州故事,傳播衢州好聲音,展示衢州好形象,展現新時代文化風採
  • 「信安數智杯」第二屆「美麗浙江 好看衢州」短視頻大賽正式啟動
    浙江在線8月12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朱茜)新時代,新媒體,新視覺。8月12日,「信安數智杯」第二屆「美麗浙江 好看衢州」短視頻大賽進行「雲發布」,大賽正式啟動。  活力新衢州、美麗大花園,正循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建設四省邊際中心城市,以高度自覺當好「重要窗口」的建設者、維護者、展示者。
  • 未來浙江衢州3條高鐵:江山、龍遊迎雙高鐵時代,衢九鐵路是普鐵
    奇怪的是,浙江同為國鐵Ⅰ級客貨共線鐵路,設計時速200公裡的新金麗溫鐵路鐵路卻明確顯示為「既有高速鐵路」。 下面先帶大家來看看衢州未來的3條高鐵,看其哪些縣市最受益。 目前衢州境內只有一條高鐵已建成通車,那就是杭長高鐵。
  • 探村浙江龍遊|芰塘金村,一處碧水青山間的書香桃源勝地
    浙江衢州,龍遊,金村。位於龍遊羅家鄉,從龍遊縣城向南約13公裡,在一片綠意盎然中,隱藏著的古樸美好村落。布袋狀的地形,使在碧水青山、蒼茂翠竹映襯中的金村,更添幾分神秘幽靜,這裡是浙西的生態秘境,散布於此的古民居嫋嫋的炊煙已經走過了多少個輪迴。
  • @丁真,衢州喊你來耍~
    衢州,位於錢塘江源頭、浙閩贛皖四省邊際,市域面積8844平方公裡,轄柯城、衢江2個區,龍遊、常山、開化3個縣和江山市。她可是一座讓你一見傾心、再見傾情的城市哦。不信?境內江郎山是浙江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錢江源國家公園是華東地區唯一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龍遊姜席堰與都江堰、靈渠等一同躋身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 一路穿行雲間,省內最長索道龍遊六春湖索道開門迎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盛偉 文/攝6月10日上午,參加紀念「兩山」理論15周年新媒體採風活動的媒體記者來到衢州龍遊六春湖景區,體驗了剛剛開業的六春湖索道。六春湖景區距離龍遊縣城40公裡,景區範圍涉及龍遊戲廟下鄉毛連裡、長生橋、浙源裡三個行政村,也是浙江大竹海和省級國家森林公園所在地,形成竹海、花海、雪海、雲海「四海齊景、六合同春」的盛景。景區內有索道纜車、遊覽步道、室外高山滑雪場和國際運動度假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