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吸船正在清淤 本報記者 馬丁 攝
錦江是成都的「母親河」。如何儘快讓錦江清起來、美起來、亮起來?強力推進錦江水生態治理是其中重要一環。
自去年12月1日錦江水生態治理啟動以來,成都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遵循「統一規劃、流域治理、集中收集、市區共建、分項建設、分期實施、公司運營」的原則,採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按照「一年治汙、兩年築景、三年成勢」時序要求,以錦江綠道建設為載體,以持續改善錦江流域水環境質量為核心,項目化、工程化加快錦江水生態治理,努力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新錦江」,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提供強有力的水生態保障。
怎麼規劃?
規劃引領建設
形成「1+9」的規劃體系
工程建設規劃是引領,錦江水生態治理工程有什麼樣的規劃?
據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錦江水生態治理,我市形成了「1+9」的規劃體系,「1」是指1個總體規劃,即《錦江水生態治理總體規劃》,該總體規劃已於2017年11月編制完成;「9」是指9個子規劃,即根據總體規劃,分別編制了《水環境規劃》《水利及水資源規劃》《水系連通規劃》等9個子規劃。「同時,錦江沿線12個區(市)、錦江綠道公司分別制定了截汙、清淤、補水工程方案。」
怎麼治理?
力推三大工程
實施五項具體措施
錦江水生態治理行動路徑是什麼?
成都將分「兩步走」:
2018年5月底前,錦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全面完成截汙、清淤、補水工程,實現無汙水下河。
到2020年,錦江堤防整治、閘壩改造、生態修復、景觀提升、視頻監控及錦江流域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與錦江綠道建設同步完成,碧水長流、生機盎然的宜居濱水廊道初步呈現。
具體而言,第一階段,成都將力推三大工程:加快推進控源截汙工程建設、全面推進流域清淤工程、有序推進清水補水工程這三大工程。
怎樣加快推進控源截汙工程建設?
成都將強化汙染源頭綜合治理。結合推進河長制管理、「成都治水十條」、錦江流域「一河一策」落地落實,構建錦江流域綜合環境管理體系、監督體系、支撐體系、考核體系,通過拆、關、停、管等措施,對錦江流域內各類水汙染源進行嚴控截流;對新建工業園區,督促各區(市)根據環境容量以及園區規模、產業類別、企業數量和用水特徵等因素,在有關主管部門指導下科學編制園區供排水規劃,加快建設集中式汙水處理廠、供排水管網設施。對現有工業園區,督促區(市)根據實際情況及需求,對原有汙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研究出臺支持園區汙水處理廠建設的專項政策。
推進排水管網提標改造。加快排水管網配套設施建設,實施市政管網病害治理,進一步提高設施排水能力,逐步實現城市建成區排水管網全覆蓋。
實施末端截汙工程建設。在錦江幹流沿線城鎮建成區沿河敷設截汙幹管約36公裡,建設棄流井,分散布設小型處理設施,對初期雨水及少量分流不徹底的汙水設置最後一道防線。
提升城鎮汙水處理能力。加快推進城鎮汙水處理廠建設及擴能提標改造工程,進一步提升汙水處理水平。
加快黑臭水體綜合治理。採取控源截汙、治理內源,活水循環、補給清水,淨化水質、修復生態等措施,對黑臭水體實施綜合整治。
排查和整治下河排水口。開展全域河渠下河排水口排查、標識和整治工作,對有汙水排放的下河排水口逐一制定治理方案,有針對性地採取治理措施,確保截斷所有「汙口」。
怎樣全面推進流域清淤工程?
成都對錦江流域內河渠進行清淤整治,徹底清除河渠淤堵物和汙染底泥,清撈河渠水面漂浮雜物,清除岸坡和堤岸垃圾雜物,實現河渠水流通暢、水域環境整潔衛生。
怎樣有序推進清水補水工程?
合理配置環境用水。保障錦江流域生態環境用水配置量,優化實施引清調水,實現水體有序流動,改善河網水質。
擴大再生水利用量。加快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設,加強再生水處理規模,擴大再生水管網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生態環境、市政市容、工業生產、居民生活等領域的再生水利用量。
在第二階段,成都將實施五項具體措施:實施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錦江幹流閘壩改造、實施堤防建設和護岸改造、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推進智慧管理設施建設。
怎樣實施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全市將新建汙水處理設施51.5萬噸/日,提標升級改造汙水處理能力29.4萬噸/日,新建管網36.4公裡,改造管網4公裡,建設汙水調控工程3座。完成中和汙水處理廠二期、合作汙水處理廠三期等5座汙水處理廠建設;實施合作汙水處理廠(一、二期)、雙流航空港汙水處理廠、高新西區汙水處理廠等10座汙水處理廠提標升級改造;建設完成老川藏路汙水調水等3個工程。
如何推進錦江幹流閘壩改造?
2020年底前,通過新建錦江、清水河攔漂閘,安靖文化廣場、五丁路景觀水閘、改建龍爪堰、萬福橋、下河新村等7座橡膠壩的工程措施,改善錦江幹流水環境和水景觀。
如何實施堤防建設和護岸改造?
2020年底前,結合錦江綠道工程建設,按河道防洪標準完成錦江(柏條河、府河)、走馬河、清水河、徐堰河、江安河等河道生態堤岸的新建和改造,新建堤岸218公裡(其中錦江幹流97公裡),改建護堤岸28公裡。
如何實施生態修復工程?
2020年底前,通過實施15處灘地小型人工溼地、8處生態修復區、2處深潭淺灘交替區、2處河濱緩衝帶和1處庫濱緩衝區工程措施,修復錦江流域生態功能。
如何推進智慧管理設施建設?
2020年底前,與錦江綠道工程同步完成錦江、清水河、沙河等河道智慧管理設施工程建設任務。
進展 如何?
截汙、清淤工程預計5月底完工
加快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設
據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從去年開工以來,錦江水生態治理項目各項工作正有序有力推進:實施控源截汙,通過摸排汙染源,有針對性地編制治理方案,實施源頭治理,實現汙水不下河;實施清淤疏浚,消除內源汙染,確保河道行洪、輸水通暢;建設樣板工程,在錦江太升橋至大安東路橋之間建設錦江綠道中心城區樣板段,提檔升級綠化景觀,打造親水平臺和休憩驛站,讓廣大市民提前領略錦江綠道風採。「按照目前的進度,錦江水生態治理截汙、清淤工程預計5月底便能全面完工。」
今年,錦江水生態治理還要重點做哪些工作?
「除完成截汙、清淤、補水目標任務外,今年,還要加快汙水處理設施及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設,將新建汙水處理廠12萬噸/日,提標改造汙水處理廠8萬噸/日,新增再生水利用設施20萬噸/日。」同時,該負責人表示,在錦江水生態治理中,一方面著力截汙、清淤等措施改善水質;另一方面,還將注重水景觀的打造,重點打造了高新區新川之心人工湖、天府新區興隆湖和鹿溪河生態區等水生態公園,建設了親水步道、騎遊廊道、主題景觀區域,廣大市民朋友可以隨時體驗。
【專家解讀】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國家水專項湖泊主題組副組長王聖瑞:
錦江水生態治理規劃體系對症「治療」
是易落地易產生綜合效益的規劃體系
「錦江水生態治理擁有了一個完整的規劃體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國家水專項湖泊主題組副組長王聖瑞對錦江水生態治理總體規劃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他看來,這個規劃體系首先是符合水汙染治理規律的,「水汙染在發達國家也都出現過,這是一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產生的問題,所以也必須在發展中解決,怎樣解決?水汙染問題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就水治水是很難解決的,必須有一個完整的規劃體系才能解決問題。」
同時,他認為,這個規劃符合我國水環境治理所處的階段,我國已經從原來的就水治水階段,轉換為現在的流域綜合治理,治理區域由水體向流域範圍轉變,「1+9」的規劃體系也體現了綜合治理的思路。
此外,規劃體系很好地對症治療,針對錦江流域的特點,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考慮到了水環境、水資源、產業、文化等,非常貼合錦江流域產業特點,「我覺得這個規劃體系是真正能把錦江治理和流域發展協調在一起的,容易落地,也是容易產生綜合效益的規劃體系。」王聖瑞說。
本報記者 胡清
原標題:三大工程 五項措施 強力推進錦江水生態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