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甘迪是個挑剔的人。迄今為止,十年沒有執教,跟這多多少少都有關係。
我也十年沒有跟範甘迪好好地聊過天了。後來,我們在各種場合見過幾次,打招呼而已,再沒有機會像是那時候那樣。那時候,範甘迪是我的最愛之一。那時候,每一個賽季我要採訪火箭的全部41個主場,以及超過30個客場,每場比賽之前,之後,訓練之後,我都會舉著錄音筆,向範甘迪發問,從他的答案裡尋找下一篇文章的靈感和思路。我尤其享受在比賽之前聽他說話,有時候在客場,賽前就我和《休斯敦紀事報》的費根兩個人,在客隊更衣室門口,或者是教練享用的小屋裡,聽著範甘迪說個不停。他的表達能力對於媒體來說簡直是福音,尤其當你欣賞他世界觀時,聽他說話,簡直是享受。我就很欣賞他的世界觀,所以,我很喜歡聽他說。十年後,終能重溫。
這是翻天覆地的十年。太多事情都變了,我們生活的樣子和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只是範甘迪還是沒出來執教。我一直以為這是特別可惜的一件事。他有他的局限,就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可他是位出色的教練。十年來,找他的球隊不少,都婉拒了。他真的很挑剔。
範甘迪說:「我當然想念那些執教的日子,也想過要再次出山,可我希望是一個對的城市,對的球隊,有對的老闆,對的球員,這是緣分的事,除非是一切都特別合適,否則我很享受現在的生活。」多挑剔。
現在的範甘迪,生活的大部分是屬於家庭的。他也解說,可不到季後賽,以及最終的總決賽,他不用說很多,不用總在路上,常規賽裡,他一周解說一到兩場比賽,其他時間就在家裡。我們朝夕相處的那些年,他大女兒在上中學,現在她馬上大學畢業了。他還有個小女兒六年級了。他得做個好父親,接送閨女上學,他說:「我做一切我能做的,但是不包括輔導她的功課,尤其是數學,六年級的數學好難啊,她只能靠自己了,我實在是無能無力。我只能陪著她,把我的時間終於給了家人們。」
現在,他人在家,心也在家。雖然他還會看很多比賽,看哥哥執教的活塞隊,看曾經的助教錫伯杜、克利福德執教的森林狼和黃蜂,甚至,他會溜達到距離家走路十分鐘左右的萊斯大學,看大學校隊的比賽,他是不可能離開這運動的。可他再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人在家,心在球場上:「以前,我哪怕在家,考慮更多的也是姚明、巴蒂爾,麥迪他們,現在終於不用再這麼過了。」
範甘迪看起來很享受家庭生活,他堅持運動,身體狀態不錯,只是仍吃不這麼健康的食物,可至少他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瘋狂喝無糖可樂了,每天睡醒了,還是得灌上一罐。可至少睡覺之前不喝了。那時候,火箭去中國打季前賽,球隊裝備經理除了要帶好各種比賽用的東西,還的特意給他打包帶上幾箱無糖可樂,因為隨時隨地範甘迪都要來上一罐。他還跑馬拉松,帶家人去試各種新開的餐館。不做教練,他的生活悠閒多了。
我總覺得,2007年離開火箭之後再也沒有執教,也跟姚明多多少少有關,姚明慣壞了範甘迪。
範甘迪的原話是:「對於任何一個教練來說,能執教姚明是極大的幸運,姚是最好的。」the best,他強調!
他選了用了三個詞去形容姚明,幽默、努力以及可以被執教。這都是難得的品質,卻罕見的出現在了一個人的身上。
幽默。姚明是個喜歡跟別人開玩笑,也樂於開自己玩笑的人。當初他總作弄範甘迪,接受採訪時跟媒體說,防守就是第一要務,別說我們了,連教練的女兒都已經學會了防守,我們沒法不把防守做好。姚明有一個耳朵喪失聽力,接受信息都是靠著另外一隻,他總用這個跟範甘迪,欺負記性不好的範甘迪,看著他繞著自己跑來跑去,一句話說好幾遍,不知道哪一遍姚明聽到了。
努力。總範甘迪的記憶裡,姚明到努力是罕見的。那時候,他的助教錫伯杜負責帶著姚明訓練,他們定下了很多附加的訓練內容,每次訓練之前,姚明都要提前兩個小時到,先技術訓練,再去看比賽錄像,總結下一步要做好的準備。三四年如一日,範甘迪說:「這麼做一次兩次,容易,這麼作三四年,我還從來沒有見過第二個人這樣。要知道,這只是他自己的訓練,那之後,他還要參加我們的正常全隊訓練。他的努力無比罕見。」
最罕見的是可以被執教。在範甘迪看來,可以被執教絕不是簡單聽話就行了的:「這是很難把握的平衡,你得願意去接受,願意聽從教練的安排,去改變自己,可你又不能太聽話,你還需要有自己的判斷,聽從與自我之間,有一條很難把握的平衡線,能把聽從和自我同時做好的人很少,姚就是其中的一個,我想,能執教他是我的幸福。」
尤其在2004年火箭來中國打第一次中國賽之後,範甘迪更加喜歡姚,:「我看到了他的過去,他是如何成長的,他帶我去了他長大的學校,我們看到了那些矮矮的課桌,姚還在黑板上給第二天上課會看到的學生們留言。我們還去了他成長的公寓,爬上了7樓,看他和他的那些鄰居說話聊天,完全不像一個超級明星的樣子。在似乎了解了他的一些過去之後,我更加喜歡他,看他接人待物的樣子,你會明白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球迷,媒體,隊友,教練,幾乎沒有人說過他的不好。這很神奇。」
因為喜歡,範甘迪希望姚明變得更好,也正是在範甘迪的執教和要求下,姚明才變成了一個在禁區裡有統治力的中鋒,而在剛進入NBA時,他更多在靠著外形的投籃能力攻擊對手。範甘迪說服了姚明:我跟他說,你有出色的手感,這在中鋒裡極其罕見,可你沒有想過,如果從對手的角度想,他們是更願意你投中投,還是在禁區裡得分,哪種威脅更大,你就作哪種。範甘迪還讓潘克倫用列印出中文的「到內線接球」,沒事兒就掏出這張紙,衝著姚明比賽,想像一下那個畫面,禿禿的範甘迪舉起列印的白紙黑字,幽靈一般飄過比賽前更衣室裡坐著的姚明,多麼可愛。
一個能投中投,又能去內線殺傷,相處過程中充滿笑聲和彼此擁抱,能夠平衡聽教練話和自己話的球員,是每一個教練,尤其是在充滿自以為是的NBA世界裡的教練的渴求。
所以,挑剔的範甘迪才享受了十年家庭生活,一直沒重出江湖,可他說:「如果還有一個執教姚明這樣球員的機會,我寧願走著到那個城市去!」
聽範甘迪講述,是件痛快的事情。聽範甘迪講述有趣的姚明的事,更加痛快。在最後的最後,範甘迪告訴我,他很高興姚的上海隊這賽季表現的不錯:「看起來,他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教練,他成為老闆最開始那幾年,他一直換教練,我早就跟他說過,別什麼都怪教練,那樣不對!」這話從賦閒在家十年的教練嘴裡說出來,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