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國內多地零星出現確診病例,各地無不採取重點區域全面檢測、密切接觸者全部隔離等舉措。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馮子健認為,全國各地的防疫措施,或多或少借鑑了武漢五個「百分之百」的防疫經驗。
回望「武漢保衛戰」,每一步都驚心動魄。而其中一場「戰役」,徹底落實了「應收盡收」、扭轉了疫情防控局面,那就是強攻五個「百分之百」這場硬仗。
2月10日,光谷軟體園路一家酒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上門為密切接觸者檢測體溫。記者高勇 攝
2月17日起,武漢開展為期3天的集中拉網式大排查,摸清底數,推動落實五個「百分之百」工作目標,即確診患者百分之百應收盡收、疑似患者百分之百核酸檢測、發熱病人百分之百進行檢測、密切接觸者百分之百隔離、小區村莊百分之百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
2月4日,東西湖區徑河街道社區隔離點,疾控部門工作人員在對隔離的疑似患者進行核酸檢測。 記者陳卓 攝
人民至上,對每一個生命負責
2月中旬,武漢每天仍有不少新增確診病例,公共衛生專家說,如果不能從源頭上減少發病患者人數,無異於火堆裡還在不斷地添柴火,將對武漢整個醫療衛生系統形成更大壓力。
「每當接到求助電話,看到患者子女的焦急焦慮,心裡很痛。求助的群眾可能會在等待中失去生命,不及時收治起來,我們的責任很大;從另一方面來說,確診患者在家得不到及時救治,也會造成疫情的傳染擴散,不利於疫情的控制。」2月16日,武漢市部署落實五個「百分之百」舉措。
五個「百分之百」,其中前四個都圍繞「應收盡收、應檢盡檢」「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其背後的決策邏輯,是遵循「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是黨和政府對每一個生命極度負責的體現。
2月17日,武漢市部署開展為期3天的拉網式排查,嚴格執行小區封閉管理。圖為江漢區花樓社區,工作人員逐戶排查、為居民測量體溫並送來菜品。 記者 郭良朔 攝
市民王飛的母親71歲,被確診為新冠肺炎輕症患者。王飛與所在社區、街道多次溝通,但直到2月中旬,老人的床位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其所在小區的工作人員介紹,老人屬於輕症,應該送方艙醫院,但方艙醫院那時不收治65歲以上的老人。
生命重於泰山。2月17日,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調度會要求:「市民的每一個訴求、每一個電話都要認真對待,及時解決。」18日,五個「百分之百」任務交卷前夕,武漢市要求各區作出承諾,確保沒有居家的確診和疑似病人,「人命關天,如果再發現一例,就拿區委書記、區長是問」。
江夏區公安分局紙坊街派出所全員上陣,全力配合社區進行排查及轉運工作。記者史偉 攝
2月19日9時許,王飛接到區裡相關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表示已經下函到街道,會儘快解決老人的問題。當日17時許,老人被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收治。親人順利入院,懸著的心終於落地,王飛說:「感謝各方為母親所做的努力。」
只有找到人、查到人,才能落實「應收盡收」。在洪山區張家灣社區,民警和社區幹部逐戶上門走訪,發現陳女士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但她認為自己是輕症,不需去隔離點。大夥輪番勸說,將她護送上救護車,送至隔離點。
東湖風景區宣傳部下沉工作人員在建強社區排查登記。
嚴防死守,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對於人口超千萬的超大城市武漢來說,疫情拖延一天,對城市造成的損失都是巨大的。剿滅傳染性極強的新冠病毒,必須採取「鐵腕」手段,防控不能有一絲漏洞。
「武漢是決戰之地,要集中力量打殲滅戰,而不是松松垮垮打持久戰。」市委市政府提出,「疫情每拖一天,代價都是巨大的。不管從全國支援武漢的力量還是市民的耐心,抑或是各級幹部的精力來看,都不能久拖。我們必須背水一戰,沒有退路,沒有時間,務必打贏!」
為了快速「殲滅」敵人,五個「百分之百」目標必須堅定不移地落實,社區這道防線一定要把好。省市區三級下沉黨員幹部奔赴一線抓防控,主動作為,服務群眾。
2月24日,金銀湖學府社區下沉社區志願者鋪開居民名冊,逐一核查居民當天的身體狀況。 記者李永剛 攝
漢陽陶園社區下轄10個居民小區,共有6000多戶、1萬多居民。下沉幹部寧柯介紹,2月17日起,小區此前籤發的車輛通行證全部作廢,車輛進出嚴格管控。黨員幹部站在風雨中把守,嚴控車輛進出。有老人堅持要出門買菜,他們予以勸返。寧柯和同事們幾乎每天給居民們買菜,再一家家送到。
洪山區教育局下沉保利心語社區的黨員彭偉,被安排值守門崗。面對居民各種出行要求,彭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說服,一一勸返。他在工作日誌中寫道:「哪有什麼全能選手!你把任務當戰場,把困難當敵人,把居民當親人,用心換位思考,就一定能做好。」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院長馮佔春教授說,當時的武漢,疫情防控進入決戰階段,五個「百分之百」舉措攻防兼備,對阻斷病毒傳播起到關鍵作用。
2月28日晚,在G50高速江夏寧港收費站,紙坊派出所民警黃韓磊(右一)在對進城人員進行檢驗核錄、檢測體溫。 記者史偉 攝
源頭治理,五個「百分之百」缺一不可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是國際公認的防控傳染病三大措施。傳染病防治專家認為,五個「百分之百」是遵循《傳染病防治法》防控新冠肺炎的有力舉措,更體現了源頭治理。同時,五個「百分之百」的舉措缺一不可,由於病毒在潛伏期就有傳染性的特點,僅僅隔離確診患者、疑似患者都無法完全切斷病毒的傳播。
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區分局大智街派出所民警正在轉運病人。
在五個「百分之百」舉措實施前,武漢市對於確診患者和疑似患者的收治和隔離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礎,實現這一舉措的難點在於找到數量較大的另外兩類人員——發熱病人和密切接觸者。而對於嚴厲的五個「百分之百」,並非所有居民都能理解,在執行中還是遇到過阻力。部分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堅持認為自己沒事,害怕去隔離點「被感染」,執意躲在家中。
2月19日,武漢市公安局武昌分局黃鶴樓街派出所民警薛瑜和同事在黃鶴樓街西廠口社區已排查了2天,通過挨家挨戶走訪調查發現,仍有一戶新冠肺炎患者的家屬不願意到隔離點。薛瑜一直給這戶居民做思想工作,打了五六次電話,可這戶居民認為自己可以居家隔離。最終薛瑜和同事上門動員,經過反覆溝通,等待了一個小時後,將這戶2名密切接觸者送到了隔離點。
薛瑜說:「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會對周圍群眾的健康造成危害。我們民警配合社區,排查四類人員,上門宣傳國家法律——防疫法、治安管理法,碰到固執的居民做好幾次工作,才願意進隔離點。」
「最嚴社區封控令」實施半個月,全市每天新增確診病例從1000例左右下降到100例以內。2月21日,五個「百分之百」任務交卷兩天後,武漢新增治癒病例首次超過新增確診病例,出現「黃金交叉點」。到2月下旬,武漢「四類人員」核酸檢測存量全面「清零」。
2月20日,武漢市肺科醫院ICU重症監護室,醫務人員正在這裡全力阻擊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記者金振強 通訊員王敏 鞏瑜 攝
3月18日,全市新增確診病例首次出現零增長。3月23日,以武漢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被阻斷。
對照國內外防疫實踐,大量事實證明,如果無法做到對「四類人員」百分百收治,就難以對社區進行百分百封控,更無法做到精準防控,最多只能將病毒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甚至可能出現疫情反覆的風險。
《財經》雜誌評價,武漢一舉跨過「黃金交叉點」後,戰果繼續擴大,醫療資源逐日加大釋放,戰局由防守轉為全面進攻。
【專家點評】
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
這是關鍵時期的關鍵舉措
我對五個『百分之百』的舉措印象深刻,它在武漢保衛戰的關鍵時期發揮了關鍵作用!」11月10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馮子健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馮子健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2月6日來到武漢,他回憶:「當時武漢氣氛緊張,病毒在社區傳播,早期的居家隔離效果不佳,如果不能把感染者和密接者儘快隔離起來,疫情還會擴散蔓延,增加醫院的收治壓力」。
危急關頭,中央指導組作出重要指示,要刻不容緩採取果斷措施,落實「四類人員」分類集中管理,真正做到應收盡收、不漏一人。
「五個『百分之百』重要舉措,實際上是對中央『應收盡收』指示不打折扣地完成。」馮子健說,「這幾個舉措缺一不可,單一舉措比如只隔離確診病人,無法實現病毒傳播阻斷。新冠病毒在潛伏期就有傳染性,因此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都需要隔離。」
英雄的武漢人民團結一心,打了一場漂亮仗。到2月19日,各大社區的工作人員明顯鬆了一口氣,因為社區中的病人終於分流、轉運完畢,武漢的疫情也在接下來的一兩周被壓制下來。
「如果沒有五個『百分之百』的果斷決定,控制疫情肯定需要更長時間。」馮子健說。
繼武漢之後,北京、大連等地也相繼暴發了疫情,馮子健先後赴兩地開展防控工作。他說,北京、大連借鑑了武漢的防控經驗,外防輸出,內防擴散。只不過,這兩地當時處於疫情暴發早期,只需對重點區域進行檢測和封控。實踐證明,這些舉措是行之有效的,這幾地暴發的小範圍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反觀國外,由於政府體制和社會文化特徵不同,特別是政府社會動員能力等原因,大多數國家無法做到集中隔離、大規模篩查、社區封控,因此,難以實現疫情傳播阻斷。」馮子健說,「五個『百分之百』的部署落實,體現了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體現了萬眾一心的中國精神,也體現了武漢人民的英雄氣質。」
【網友評論】
不徹底不足以斷其根
網友「秋知求知」:不徹底不足以斷其根,未斷其根又可復燎原之勢也! 篦梳式檢查工作量大且難,辛苦了! 加油!
網友「_YuUuuuH」:安心多了,看來老百姓考慮到的問題,政府也考慮到了,就怕漏查一個,導致全線崩潰。中國加油! 武漢加油!
網友「戴冠宏」: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這是一場硬仗,向偉大新時代致敬,向偉大的一線工作人員致敬!
網友「晚風的清涼」:武漢是決戰之地,要集中力量打殲滅戰,加油,戰疫我們必勝!
網友「朱家慧」:決戰決勝的時刻來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英雄的武漢人民一定能戰勝困難。
網友「BluerayDTA」:實事求是,不怕麻煩,科學謹慎,逐一排查。到了決戰的時刻了!
網友「_hey_hey_:」:地毯式掃「毒」,這才能挽救病患,讓健康的人不染病! 中國加油!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黃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