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疾病保險市場規律:倖存者偏差

2020-12-26 騰訊網

·這是優選保公眾號390篇原創首發文章·

《重大疾病保險市場規律:倖存者偏差》

·作者 | 李毅·

二戰的時候,美國的軍方,為了減少飛行員的傷亡,提高安全的返航率,通過大量數據分析,他們發現了一些規律,如上圖,飛機的彈孔分布,翅膀上面比較多,引擎上面比較少,所以他們得出結論,應該減少裝甲的總量,增加機翼部分的裝甲,一方面減輕重量,提高靈活性,另一方面,提高防護效率,但是具體加多少不能拍腦袋決定,後面他們找到統計學專家沃爾德。

統計學專家沃爾德給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見,他通過嚴謹的科學論證,得出結論:應該加裝的是引擎部分,因為被擊中引擎的飛機基本都回不來了,根本就沒有進入統計樣本,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概念,倖存者偏差,學術上也叫做沉默的證據或者死人不會說話。

了解倖存者偏差的概念,有助於我們更加了解事情的真相,用這個思維方式來考慮問題,你會發現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類似情況,今天我們以保險為例,講講重大疾病保險的倖存者偏差。

一、拒賠的新聞為什麼那麼多

現在最不缺的就是信息,信息爆炸的時代,你隨便一搜,就會發現一堆重大疾病保險的拒賠新聞,但是我們真的了解過背後真實的情況嗎,我們這裡先不談有爭議的拒賠事件,有多少人會在網上宣傳自己得到了理賠?

舉個例子:一個標題為《小李花了6000元買重大疾病保險,得到保險公司100萬賠付》,這樣的新聞你會點開看嗎?一般人都會認為這個小李被保險公司收買了。

在這個算法引擎推薦信息流的世界,你看到的,都是算法想讓你看到的,或者是算法認為你喜歡看到的。只有因為某種爭議原因被重大疾病保險拒賠的,才會不斷在新聞媒體上面放大,因為這種題材大多都屬於老百姓喜歡看到的話題。而賠付的新聞根本就沒人看,也看不到。

二、身體健康,得重大疾病是小概率事件

很多人覺得自己年輕,身體很好,不需要買重大疾病保險。的確,重大疾病的發生率,確實是越年輕,概率越低,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保險的購買本來就是反人性的,就是我們要在天晴的時候修屋頂,而不是等下雨的時候付出慘痛的代價。一旦體檢發現異常,或者有過住院手術情況,你就會發現保險公司會有多嫌棄你了,想想你給父母買保險的時候有多難,就明白了。

三、百萬醫療險續保問題

經常看到有人誤導在說,某醫保百萬醫療保險,銷量高,盤子大,不可能停售,會一直存在,我只能說,這些人是活在夢裡,所有不利於保司的條款,都設計排除掉了。

大家想想,購買百萬醫療保險的主力人群是哪些,都是年輕人,以為老年人買不到。這些被保險人健康因子係數高,出險概率低,是保險公司最喜歡的人群,如果有一天,這些人年齡變高,風險變大,保險公司發現覆蓋不了成本了,會果斷拋棄,下架產品,當然會以升級的名義,來個新版本,來吸引更多更新的健康體人群。

寫在最後:

倖存者偏差的概念告訴我們,統計的樣本不足,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買保險也是一樣,可以多聽不同聲音,但同時要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多看看優選保的文章,可以少交點智商稅。

相關焦點

  • 倖存者偏差,你知道嗎?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很有趣的概念:倖存者偏差。 如果搜索倖存者偏差關鍵詞,大概率會追溯到二戰期間的轟炸機中彈事件。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亞伯拉罕沃德教授,接受軍方要求,給出關於加強戰鬥機的防護建議。
  • 倖存者偏差,看不到的真相最致命
    那什麼是「倖存者偏差」?1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是2000多年前古羅馬一名叫做西塞羅的政治家提出。這說明偏信「倖存者偏差」只會導致更多的不幸,只有看到「倖存者偏差」背後的邏輯錯誤,才有可能阻止更多不幸的發生。
  • 倖存者偏差和烏合之眾
    05—倖存者偏差的現象在此我們得提到「倖存者偏差」現象,比如以下例子:A:學校組織郊遊,老師問:沒來的同學舉個手,好,人齊了,我們出發吧!因此,西塞羅也就成了第一個提出「倖存者偏差」的人。因為只有活著的人才可以說話,死人是開不了口的,每當活著的人回來之後說:」因為我是拜過神的,所以我就活下來了。「因此久而久之人們就會認為,只要拜過神出海就會平安回來。然而死人開不了口,你憑什麼就認為死去的人沒有拜神?
  • 騙子密碼:倖存者偏差
    05倖存者偏差公式稍微理性思考下,我們就可以總結出一個倖存者偏差公式。這個公式非常簡單,f(x)代表了事件的正常概率,x是與該事件相關的有效數據。06利用倖存者偏差:你也可以成為大神那些市場上的騙子,大部分時候就是在利用倖存者偏差理論。
  • 投資應警惕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最經典的例子是關於二戰的一個故事,盟軍的飛機在空戰中損失嚴重,統計了倖存飛機的各部位中彈密度後,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而統計學家沃德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應該對機身上彈孔少的部位加強防護,理由是機身各部位中彈概率是一樣的,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僅統計能回來的飛機的特徵,就是倖存者偏差。
  • 醫療服務質量評價中的「倖存者偏差」分析
    這種推理的方法與日常理解的邏輯關係有點出入,這就叫倖存者偏差又叫「倖存者謬誤」,反駁的是一種常見邏輯謬誤,即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之後的結果,忽略被篩選掉的信息,使對事物的認識僅限於某一偏面,甚至是與事實相反的結論。二、倖存者偏差對醫療服務質量服務評價的偏差表現1.相信療效。在醫療服務質量評價中,稍不注意也會犯倖存者偏差的問題。
  •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點擊上方 太初之道 關注我倖存者偏差是
  •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就《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修訂版(徵求...
    為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進一步規範市場行為、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推動商業健康保險高質量發展,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在中國銀保監會指導下啟動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以下簡稱「現行規範」)修訂工作,現已形成《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修訂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範修訂版」),並於近期向行業開展徵求意見工作。
  • 開車的「倖存者偏差」
    【 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的其實是在統計概率分布時一個典型的錯誤。錯誤在於對統計過程中對於基數的錯誤估計。如果上面這兩句話你看起來很難理解,那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A吃了一個偏方治好了某種病,於是說這個偏方可以治好這種病。
  • 91思維模型:倖存者偏差
    這種邏輯謬誤在統計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術語叫做「倖存者偏差」。一、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通過只統計來自倖存者的數據,只能看到經過特定的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沉默的數據)。
  • 為什麼倖存者偏差解釋不了工業企業數據的異常?
    有人用「倖存者偏差」對此做了進一步的分析。按照倖存者偏差說法,一些去年經營困難的企業不再符合「規模以上」這個統計口徑(主營業務年收入在2千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才算為規模以上),因而不再處在統計樣本中。由於樣本總量縮小,樣本企業的總利潤自然變小,因而會算出一個負的利潤增速(-8.1%)。但仍有很多企業繼續留在統計樣本中。這些「倖存者企業」的利潤增長並沒有總量數據顯示的那麼差。
  • 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版)(重度疾病部分)
    前 言為進一步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升重大疾病保險產品供給質量,更好地發揮對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補充作用,結合我國重大疾病保險發展及現代醫學最新進展情況,並廣泛研究參考國際經驗,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共同對2007年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以下簡稱疾病定義)進行了修訂。
  • 被忽視的倖存者偏差,沉默的大多數!
    這是非常著名的倖存者偏差,人們往往因為過分關注目前的人或者物以及倖存的經歷,而忽略了不在視界之內或者無法倖存的人或物,容易在不知不覺地忽略掉真正致命的威脅,會犯下一些錯誤。我們看到的無數的勵志書,看到成功者的驚險刺激的自傳人生,看他們如何絕處逢生。
  • 信貸風控中也有「倖存者偏差」?
    01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效應?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另譯為「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意思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 2018重慶高考零分作文: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也叫做「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沉默的數據」「死人不會說話」等。  俗話說得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說的也是這個意思。因為被體現出來的表現往往把真相掩蓋了,我們特別容易被大多數迷住而忽略了只屬於少數的真理。那些安靜的,沉默的,往往隱藏著最接近事物本來面目的屬性。
  • 倖存者偏差告訴你成功學不可靠!
    今天就帶大家從倖存者偏差的角度分析一下!案例1941年,盟軍與德軍交戰,盟軍的空軍損失嚴重,當然還有一些倖存下來的飛機。盟軍對該飛機進行了研究,發現倖存回來的飛機,中彈位置有一定的分布規律,彈孔主要分布在機翼和尾翼上,而螺旋槳和駕駛艙的彈孔就比較少,於是有人就說我們應該在機翼和尾翼上加強防護。有個統計學家叫做沃爾德,他說不應該在機翼和尾翼上加強防護。
  • 國金證券張劍輝:私募行業倖存者偏差和高分化現象不容忽視
    他表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在整體上有助於提升證券(二級)市場價格發現和價值投資能力,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則為實體經濟轉型和創新發展提供了資本金的補充支持。私募基金行業的倖存者偏差和高分化現象不容忽視,在評估、篩選私募時需要注意,普通投資者要善用基協私募信息平臺。
  • 股市中的倖存者偏差
    來源:雪球倖存者偏差,指的是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因為死人不會說話),此資訊可能會存在與實際情況不同的偏差。倖存者偏差,是由優勝劣汰之後自然選擇出的一個道理:死人不會說話。人們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 網際網路人必須要懂的 「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 的本質廣義的倖存者偏差用統計學的專業術語來解釋是——「選擇偏倚」,即我們在進行統計的時候忽略了樣本的隨機性和全面性,用局部樣本代替了總體隨機樣本,從而對總體的描述出現偏倚。這就是 「倖存者偏差」 的分析框架。警惕 「倖存者偏差」 的濫用很多人對 「倖存者偏差」 這個名詞一知半解的時候,往往會造成它的濫用,在作者看來,警惕 「倖存者偏差」 和警惕 「倖存者偏差」 的濫用同樣重要。很多人看到一些媒體報導的創業 「成功故事」 立馬嗤之以鼻——「這是倖存者偏差,不知道有多少個失敗的案例呢?」
  • 什麼叫倖存者偏差?
    這就叫倖存者偏差。我們在求職和工作中,經常會碰到諸多問題。通常會去求助成功的「過來人」問問他們,例如,讀書拿大學文憑到底有沒有用?怎麼樣才能找到月薪過萬的工作?怎麼樣在職場中快速升遷?等等問題。上述成功者給出的答案都對,但都是倖存者偏差。都只是一部分真相。這就跟我們小學語文課本裡面的一篇文章《小馬過河》一樣,我們問別人得到的成功經驗答案永遠是片面的,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