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優選保公眾號第390篇原創首發文章·
《重大疾病保險市場規律:倖存者偏差》
·作者 | 李毅·
二戰的時候,美國的軍方,為了減少飛行員的傷亡,提高安全的返航率,通過大量數據分析,他們發現了一些規律,如上圖,飛機的彈孔分布,翅膀上面比較多,引擎上面比較少,所以他們得出結論,應該減少裝甲的總量,增加機翼部分的裝甲,一方面減輕重量,提高靈活性,另一方面,提高防護效率,但是具體加多少不能拍腦袋決定,後面他們找到統計學專家沃爾德。
統計學專家沃爾德給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見,他通過嚴謹的科學論證,得出結論:應該加裝的是引擎部分,因為被擊中引擎的飛機基本都回不來了,根本就沒有進入統計樣本,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概念,倖存者偏差,學術上也叫做沉默的證據或者死人不會說話。
了解倖存者偏差的概念,有助於我們更加了解事情的真相,用這個思維方式來考慮問題,你會發現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類似情況,今天我們以保險為例,講講重大疾病保險的倖存者偏差。
一、拒賠的新聞為什麼那麼多
現在最不缺的就是信息,信息爆炸的時代,你隨便一搜,就會發現一堆重大疾病保險的拒賠新聞,但是我們真的了解過背後真實的情況嗎,我們這裡先不談有爭議的拒賠事件,有多少人會在網上宣傳自己得到了理賠?
舉個例子:一個標題為《小李花了6000元買重大疾病保險,得到保險公司100萬賠付》,這樣的新聞你會點開看嗎?一般人都會認為這個小李被保險公司收買了。
在這個算法引擎推薦信息流的世界,你看到的,都是算法想讓你看到的,或者是算法認為你喜歡看到的。只有因為某種爭議原因被重大疾病保險拒賠的,才會不斷在新聞媒體上面放大,因為這種題材大多都屬於老百姓喜歡看到的話題。而賠付的新聞根本就沒人看,也看不到。
二、身體健康,得重大疾病是小概率事件
很多人覺得自己年輕,身體很好,不需要買重大疾病保險。的確,重大疾病的發生率,確實是越年輕,概率越低,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保險的購買本來就是反人性的,就是我們要在天晴的時候修屋頂,而不是等下雨的時候付出慘痛的代價。一旦體檢發現異常,或者有過住院手術情況,你就會發現保險公司會有多嫌棄你了,想想你給父母買保險的時候有多難,就明白了。
三、百萬醫療險續保問題
經常看到有人誤導在說,某醫保百萬醫療保險,銷量高,盤子大,不可能停售,會一直存在,我只能說,這些人是活在夢裡,所有不利於保司的條款,都設計排除掉了。
大家想想,購買百萬醫療保險的主力人群是哪些,都是年輕人,以為老年人買不到。這些被保險人健康因子係數高,出險概率低,是保險公司最喜歡的人群,如果有一天,這些人年齡變高,風險變大,保險公司發現覆蓋不了成本了,會果斷拋棄,下架產品,當然會以升級的名義,來個新版本,來吸引更多更新的健康體人群。
寫在最後:
倖存者偏差的概念告訴我們,統計的樣本不足,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買保險也是一樣,可以多聽不同聲音,但同時要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多看看優選保的文章,可以少交點智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