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場看似咬得住、最終沒咬住的惜敗!
80:91不敵吉林,分差兩位數輸球,畢竟對方有外援希爾而且發揮出色,西王這邊主帥停賽不能臨場指揮,說是「惜敗」有點勉強。但綜觀比賽全過程,正是希爾一直在打的前兩節,西王反倒能夠咬住比分,甚至幾度反超,吉林半場僅領先1分易邊。而到了希爾更多在替補席上休息的第三節和第四節前半段,西王突然變得不會打球了,被吉林全華班接連打出高潮,比分拉開,無奈輸掉11分。
(難道對方的外援是我們的臥底?)
再看上一輪對山西,西王開局落後奮起直追,終場前仍有機會逆襲贏球,卻因連續出現兩次致命失誤,功虧一簣。再往前遭遇北控一役亦然,馬布裡的球隊擁有雙外援,實力高出一截,西王並不懼怕,絕大部分時間緊咬不放,也是關鍵時刻掉了鏈子,功敗垂成。生死關頭獲得命運垂青能夠險勝的,只有首戰對天津1分過關那場,但考慮到西王整體上明顯強過對手,被天津糾纏到壓哨才勉強逃生一幕本不該發生,所以顯然不足以作為自己善打生死戰的一個例證。
西王的癥結在哪裡?
專業層面講,這支球隊從鞏曉彬回歸前的勞森、莫泰,到回歸後的哈德森,場上核心始終是由外援來擔當的,即便是再早些時候小丁在,理論上小丁是核心,實際上掌控全隊節奏和穩定性的仍是勞森。本賽季上半程哈德森爆發第二春,把西王本土球員的潛能充分帶動起來,王汝恆、陶漢林、李敬宇、賈誠、張慶鵬和小將陳培東都有開掛表演,加之勤勉的勞模大外梅斯拾遺補漏,球隊得以憑藉10名開外的實力打到四強位置。
(嚴防死守)
然而,下半程哈德森缺席,梅斯也不在,唱慣了配角的本土球員一下子要頂上去當主角,適應起來確實不容易。客觀地講,王汝恆、陶漢林在外線和內線挑大梁還是盡職盡責的,整體狀態比較穩定,只是要在賽會制48小時一戰甚至24小時背靠背的殘酷賽制下持續表現出核心作用,對習慣了給核心外援當僚機的王汝恆和擅長籃下「吃餅」的陶漢林來講,很難在每場比賽、每個時刻都能做到不辱使命。賈誠相對全面,理當承擔更多責任;李敬宇是公認的全隊第一外線得分手,但他倆的共同短板是抗幹擾能力偏弱,狀態波動大,不能成為能量持續輸出的增長點。陳培東有特點有潛力,可還是不穩定不成熟。
(大哥已老,小弟未成)
因此,西王打一段時間的好球不難,打大部分時間的好球也可以做到,只是要打整場的好球,特別是打出關鍵時刻的好球,顯然還欠火候。他們的心理素質、能力和經驗還不到家。上一場打山西,因為張慶鵬復出充任核心,西王幾乎拿下比賽,可惜39歲的張慶鵬只能支撐一時。西王一打到下半場就顯得體力不支,其實體力不僅是個生理概念,也是個心理概念,精神壓力過大會加劇體力的消耗,影響球員和球隊的鬥志。生死關頭沒有大哥站出來領軍搏殺,一口氣上不來,難免兵敗如山倒。
當然,西王士氣不高還有場外的非專業原因,這個比較敏感,也不是一篇球評能講明白的,暫且不表。場內場外多種因素疊加,才是造成西王目前困境的真實緣由。要徹底改變,亦需內外兼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