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鳳凰網財經
鳳凰網財經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停擺。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危機,全球經濟正面臨著需求供給雙重衝擊,任何經濟體都難以獨善其身。值此變局關鍵時刻,鳳凰網財經聯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以「全球經濟與決策選擇」為主題的「2020鳳凰網財經雲峰會」,為期7天的超級財經周裡,嘉賓們觀點犀利,金句頻出。
在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的新形勢、新趨勢中, 2020年A股的投資機會將會出現在哪裡?資本市場改革究竟應該從何處著手?5月12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在「2020鳳凰網財經雲峰會」中從收縮型經濟新常態與資本市場的變化兩個方面做了精彩的解讀。
管清友首先表達了對著名「風口論」——「風口來了,豬都能飛上天」的反對,資本市場起伏的幾年給投資者真實傳達了一個道理:「豬,它就是豬,成不了孫悟空,飛上天它也得掉下來。」因此,與其討論不確定的「風口」,不如討論確定的「賽道」。
從目前投資的宏觀背景來看,管清友提到了「收縮型經濟新常態」的概念,認為在經濟運行當中出現了三大特點也影響了資本市場:線上化成為常態、企業之間的分化會越來越嚴重、中國的新消費群體會出現很大變化。
管清友例舉了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後經濟低迷時期出現的「團塊二代」、「三和群體」,推斷中國未來可能有相當一部分消費群體會具有與他們相似的特徵:投資很難賺到金融泡沫的錢;企業經營越來越講求實惠、實用,追求性價比;人們生活方式從儉,捨棄無效社交,倚靠精神導師。
因此,在當前經濟運行態勢和後疫情時代的環境下,管清友認為未來資本市場中最具價值的是消費和科技兩個領域。但同時也強調投資有門檻,「這兩個賽道雖然明確,但它的特點是不一樣的,消費領域如優衣庫,投資者相對來講更容易選到,但是對於科技型的企業,帶有技術性和非常大的思想的躍升性特徵的企業,其實是比較難找的,這是要靠運氣。」
談及資本市場改革,「中國下一輪的改革,真正的牛鼻子就是要素市場化改革」,管清友認為這也是業內的共識,「股票市場作為資本市場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資本又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應該說股票市場能否搞好,確實是牽動著整個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的全局。」
目前,股票市場成績很大,問題也很多。「我們幾乎是用一個計劃經濟色彩最濃厚的這種方式或者辦法,在管理一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領域」,管清友提到當前股市面臨的三大亟需改變的現狀:監管的行政化、發行的計劃化和交易投機化。
管清友真切呼籲,「必須真正地從要素改革這個維度去推動股票市場的改革」,雖然可能要承受一定的陣痛,很多部門要讓渡很多利益,同時在這之前要對投資者進行比較好的風險教育。
以下為管清友發言實錄(小標題為編者加)
謝謝給我這樣一個發言的機會。這個環節實際涉及資本市場,我想今天和大家一塊交流一下收縮型經濟新常態與資本市場的變化。
01 反對「風口論」:豬,它就是豬,成不了孫悟空,飛上天它也得掉下來
我看到我們這場論壇的議題裡也提到了「資本市場會風口」這個概念,其實這幾年我對「風口」這個詞有點牴觸,過去有企業家說,「風口來了,豬都能飛上天。」實際上我們經歷了這幾年的一個起起伏伏之後,特別是2015年的股災、2016年的債災,以及2017年以後的金融強監管,告訴我們一個非常淺顯的常識:豬,它就是豬,成不了孫悟空,飛上天它也得掉下來。所以,第一個,我覺得與其談論風口,不如談論哪些是確定性的賽道。
02 經濟運行新變化:「收縮型的經濟新常態」的三個特點
談到資本市場的演變,我們要重新去梳理經濟運行的特點發生了哪些變化。如果說一定要說出一個特點的話,我想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收縮」,我把這稱為「收縮型的經濟新常態」,大概有幾個特點:
第一,出現在線上化。我們今天在這樣一個場合,用這樣一種形式來開會,也是線上化一個具體的體現,我相信大家也都逐漸習慣了這種線上化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未來這種情況會會常態化。
第二,企業之間的分化會越來越嚴重。過去幾年,我們看到企業之間的分化已經非常嚴重,無論是在實體經濟還是在股票市場,龍頭企業和其他一般企業之間的分化非常明顯,疫情以後這種分化恐怕會繼續加劇。
第三,中國的新消費群體會出現很大變化。過去的波浪式的、排浪式的消費,包括我們看到60後、70後他們消費的特點,他們成就了這輪經濟的高增長。未來會出現一種什麼狀態?今天我們可能還很難給這個「未來主流的消費群體」命名,但日本其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經驗。
03 經濟低增長下的典型消費群體:日本的「團塊二代」
在日本泡沫經濟破裂以後,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群體,日本人稱之為叫「團塊二代」,什麼叫「團塊二代」?這要從日本在1945年二戰結束以後,大概是在1946、1947年,迎來了一波生育高峰期,這波生育高峰的後代大概出生在70年代初,70年代初這批人也被稱之為「團塊二代」, 70年代這批人大學畢業以後,正好趕上日本90年代以後經濟泡沫的破裂的狀況。他們遇到的情景就是,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但是工作機會少了,收入的增長低了,甚至收入減少了,因此他們的消費行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變得更宅,開始變得很佛系,不願意結婚、不願意生子,機會也變少了。
所以,中國未來可能有相當一部分消費群體有「團塊二代」的特點。同時也會出現日本人說的「三和群體」,他們還稱其為「三和大神」。最初出現在名為三和的這個地方,很多人在那裡找工作,他們找工作有一個特點,就是幹一天就休息,整個未來一周、一個月就不幹活了。
資料圖,日本NHK電視臺拍攝播放的名為《三和人才市場 中國日結1500日元的年輕人們》
隨著我們的經濟增長步入低增長狀態,特別是疫情的衝擊,我們會看到在這個所謂的就業群體也好,有很多人稱之為零工群體也好,可能會出現日本當年的這種情況,就是「三和群體」。這其中還會有幾個特點:
第一,從投資這個角度,很難再去賺到泡沫的錢,不像在過去十年中能夠從金融的泡沫裡頭賺到錢那樣容易;
第二,企業經營越來越講求實惠、實用,要提供性價比好的產品和服務;
第三,人們生活方式發生變化。後疫情時代,或者說疫情疊加上經濟進入低速增長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生活變得很簡單,社交變得很簡單,原來很多無效社交、無效的通勤都會被去掉。從精神狀態來講,人們開始去尋求新的文化作品、影視作品,去尋找所謂的精神導師,人們開始重新去思考生活的意義、人生的意義。因為經濟環境變了,收入的增長變了,倒逼人們去重新思考這些問題,日本當年也出現這種情況。比如宮崎駿這批漫畫家就是泡沫時期活躍起來的,在蕭條時期他們成為很多人的精神的導師,日本不少政治領導人也都是一些漫畫家的粉絲。
04 未來資本市場的兩大確定賽道:消費和科技
回到咱們今天討論的這個主題,到底哪些是「風口」,或者說用我的說法,就是哪些是比較確定的「賽道」?應著這種經濟運行態勢和後疫情時代的環境,我想有兩個是比較確定的。在資本市場大家能看得比較清楚的就兩塊:一個是消費,一個是科技。
這個籠統來說有點大,簡單來講,在消費領域值得投資的一定是像優衣庫、無印良品這樣的企業,它的特點是什麼?產品不貴,能夠嚴格地控制住成本,同時它的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性價比非常好,泡沫時期人們是不買這種產品的,因為覺得太掉價。但是當收入銳減甚至收入出現負增長的時候,人們覺得性價比好的產品和服務是最值得的,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簡單,人們也不去追求那些所謂的浮誇和奢華,所以消費領域我覺得實際上是一個實惠型企業的天下。到現在日本的首富仍然是優衣庫的老闆,為什麼?它還是得益於日本經濟的長期低迷。
第二類就是科技類的企業。科技類的企業我個人覺得,其實是可遇不可求,這裡有很大的不確定或者說很大的運氣成分,不可能指望現在科創板上接近一百家的企業都成為Facebook,都成為亞馬遜,也不可能指望每個企業家都成為馬斯克,換句話來說,這種科技類企業無論從它的創始人還是它的科技公司本身最終能夠成功,都是個極小概率事件。所以,這兩個賽道雖然明確,但它的特點是不一樣的,消費領域如優衣庫,投資者相對來講更容易選到,但是對於科技型的企業,帶有技術性和非常大的思想的躍升性特徵的企業,其實是比較難找的,這是要靠運氣的。
05 中國下一輪的改革:真正的牛鼻子是要素市場化改革
我們今天討論資本市場,大家更關注股市。前不久中央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文件,就是關於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改革的,應該說是一個綱領性的文件,非常重要。我自己也認為中國下一輪的改革,它真正的牛鼻子就是在要素市場化改革,這一點業內都有相當大的共識。
股票市場作為資本市場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資本又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應該說股票市場能否搞好,確實是牽動著整個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的全局。股票市場應該說成績很大,問題也很多,我們最近也看到監管對於境外投資者限制的放開,新REITs的推出,包括新三板的分層等等一系列舉措,利好非常多。這方面我們看到監管層實際上是從資金方這個維度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股票市場真正要解決的是什麼?是供給方,從供給方來說,上市公司要能夠得到公允定價,好公司有好的定價、好的估值,差公司也不要緊,有比較低的定價和低的估值。這個問題要解決,就需要我們在監管、發行、交易等一系列的問題上要真正地出真招、出實招。
06 目前股市的問題:監管的行政化,發行的計劃化,交易投機化
目前股票市場總體的一個特點是什麼?我們幾乎是用一個計劃經濟色彩最濃厚的這種方式或者辦法,在管理一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領域,這是我們面臨的現狀,要客觀承認這個現實。它的基本的特點是什麼呢?監管的行政化,發行的計劃化,交易投機化。如何通過發行制度的改革、交易制度的改革,儘量去規避這種問題呢?這才是我們真正要討論的治本之策。
私下裡我也和很多朋友討論過,說是不是我們就像搞不好足球一樣,就是搞不好股市呢?很多人感慨,為什麼英美法系之下,他們的股票市場相對來講就比較規範呢?當然我們也可以找很多理由,比如說我們的股票市場畢竟只有30年的歷史,還有很多不規範的東西,整個治理體系還確實不適應。但無論如何,我想強調一點,就是我們要正視現在存在的問題,同時恐怕你要真正地從要素改革這個維度去推動股票市場的改革的話,可能要承受一定的陣痛,同時可能要讓渡很多利益,很多部門要讓渡很多利益。這個時候在這之前要進行比較好的風險教育。比如,我們正在把發行制度從核准制向註冊制推進,這個非常重要,並且這裡面也是有風險的。
從交易的投機化這個角度來講,目前市場上關於如何落實新《證券法》,大家在爭論的一個很具體的問題:要不要放開T+0,要不要放開漲跌停限制,雙方辯論得不亦樂乎,但這個事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最後還得看從監管層的角度來看能承受多大的風險和陣痛。一旦放開以後,由於中國市場的成熟度,和目前的監管體制,市場的波動性一定是巨大的。
有人舉了一個可能是不太恰當的例子,說現在這個韭菜是一年之內慢慢地割完,如果你實行T+0,放開漲跌停限制,那一天就割完了。當然這個話不一定合適,但實際上它反映了我們市場的基本情況,是什麼呢?就是在推進改革的過程當中,要做大量的風險教育,同時要承擔陣痛。
最後,我也衷心地期望鳳凰網財經能在這個維度上多呼籲,收集各位專業人士能夠出更多的好的建議,多建言獻策,為中國資本市場,為中國要素市場化改革,也為中國未來新的經濟環境能夠可持續、穩健的發展貢獻力量。我就說這些,謝謝。
專題:資本市場不一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