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蚌山區基層衛生健康工作以「強化內涵建設,提升基層能力;穩定基層隊伍,激發基層活力;整頓醫療環境,規範醫療行為;做實健康管理,促進醫防融合」為重點,以「優質服務基層行」、中心衛生院二級創建、特色專科創建、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兩卡制」等工作為載體,持續提升基層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能力,打牢分級診療和慢病管理基礎。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一、強化內涵建設,持續提升基層能力
1.繼續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落實《關於印發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暨基層服務能力提升行動方案的通知》(衛基層〔2019〕8號)工作要求,組織基層機構對照服務能力標準,自評自建、對標提升,力爭到年底,全市所有的人口較為集中的鄉鎮衛生院達到「基本標準」,服務能力較強的達到「推薦標準」。
2.全力推進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全面加強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建設,改造提升村衛生室,改善服務環境條件,補齊鄉村醫療衛生服務短板,增強服務保障功能,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2020年底前,全市所有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全部達到《安徽省基本醫療有保障工作標準》。同時,力爭全部達到《安徽省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見附件1.2)。
3.擴大「社區醫院」建設試點。對照標準,完善功能,健全臨床、醫技等科室設置,配備與診療科目相應的設備;加強住院病房建設,蚌山區青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淮上區小蚌埠鎮衛生院力爭通過社區醫院省級驗收。
4.持續開展系列創建工作。繼續開展鄉鎮衛生院特色專科評審、中心衛生院二級創建等工作。培育懷遠縣龍亢、包集中心衛生院提升能力、完善學科,爭創二級綜合醫院。
5.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建設。藉助城市醫聯體建設契機,繼續實施市轄區基層衛生機構提檔升級,扶持高新區綠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善功能,爭創省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6.繼續實施鄉村醫生培養五年輪訓計劃。繼續實施鄉村醫生培養五年輪訓計劃,完成2020年度300名村醫、200名鄉鎮衛生院骨幹培訓任務。在此基礎上,將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納入培訓計劃,完成200名村醫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
二、穩定基層隊伍,激發基層活力
1.保障村醫待遇。穩步推進在崗村醫養老保險工作,出臺市級在崗村醫養老保險指導意見;指導各縣區制定實施方案,落實在崗村醫養老保險,穩定村醫隊伍,提高村醫積極性。
2.提高獎勵性績效。督促各縣區持續完善財政投入機制,健全長效補償機制;落實基層醫療機構「一類保障、二類管理」,按照「兩個允許」,落實績效工資政策,合理核定基層績效工資總量和水平;督促落實「醫療收入去除成本大部分用於人員獎勵政策」,擴大內部分配自主權,允許基層自主確定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調動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積極性。
3.促進資源整合。落實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城市醫聯體工作要求,推進醫療資源縱向整合,以基層為重點,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制定出臺考核評價辦法,將技術輻射帶動、幫扶成效、資源下沉情況、慢病管理成效、基層首診情況等指標為重點,考核牽頭單位、基層醫療機構的職責任務落實情況,推進醫共體、醫聯體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完善「兩卡制」管理, 提升服務績效
按照基層健康服務「兩精準、兩實現、兩減免」的要求,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兩卡制」管理,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精準識別、真實服務、工分記錄、多勞多得」的目標;全面取消紙質檔案,穩妥推進電子健康檔案向個人開放。
籌備召開全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兩卡制」工作現場推進會。
四、做實家醫籤約,促進醫防融合
把提升履約質量放在首位,科學合理確定工作目標,做到籤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
1.完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兩卡制」試點工作。讓籤約居民,通過身份認證,確認服務真實性;讓提供服務的家庭醫生,將服務工作量計入績效,通過信息化手段,全過程記錄健康服務,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家庭醫生籤約工作的真實性和公平性。
2.調動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做好家庭醫生籤約的積極性。完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建設,牽頭醫院成立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行政領導和技術指導組織,分工負責、分片包幹,醫護人員全員參與,鄉鎮衛生院醫師、村衛生室村醫組成「1+1+1」團隊開展籤約服務,共同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務。
3.強化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效果考核。將籤約服務人群住院率等指標納入考核體系,以籤約人數、履約情況、服務質量和縣域內住院率為核心指標,嚴格考核,與家庭醫生團隊報酬掛鈎。
4.提高家庭醫生工作積極性。落實籤約服務收入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額政策,按照「兩個允許」的要求,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原則上,將不低於70%的籤約服務費用於支付家庭醫生團隊的勞務報酬。
5.鼓勵居民籤約。完善家庭醫生籤約方案和服務包涉及,使服務更貼近居民。支持家庭醫生擁有一定比例的醫院專家號、預約掛號、預留床位等資源,方便籤約居民優先就診和住院,提高履約質量。調整醫保配套優惠政策,經過籤約家庭醫生逐級轉診的居民,實行傾向性的醫保支付政策,提高居民依從性和信任度。
6.完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省級管理信息系統。各縣區對標對表,查找當地數據上傳的具體問題,認真分析問題原因,並提出整改措施。對於平臺裡有卻未能有效上傳的數據,要在 2020 年4 月底前實現全部上傳,對於平臺裡沒有但省級平臺需要的數據,比如基層醫療電子病歷數據等,需要各地儘快優化當地信息平臺,確保相關數據能在 2020 年 6 月底前,實現定時自動上傳。要積極協調軟體商,全面核對上傳數據的基礎區劃信息、基礎機構信息邏輯關係,確保層級關係正確。市衛生健康委將定期登錄家庭醫生籤約省級管理系統,通過數據監控模塊和工單管理,了解所轄區域數據上傳情況和存在問題,每周進行通報,並對進展緩慢或問題較多地區實地督促進度。
7.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示範點創建。懷遠縣蘭橋鄉衛生院通過省級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示範點評估驗收。各縣區培育1-2個示範點。
五、強化環境整治,規範醫療行為
1.開展環境整治。採取暗訪、通報、整改、提升的工作推進機制,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新一輪的基層醫療機構創建環境整治行動,鞏固群眾滿意鄉鎮衛生院、群眾滿意村衛生室創建成果。
屢次整改不落實的,實行摘牌,進一步解決「衛生院不衛生、村衛生室不衛生」的惡習,提升群眾就醫滿意度。
2.規範醫療行為。以落實醫療質量管理核心制度重點,以醫療設施全、管理機制好、人才隊伍強、業務技術精、行業形象好、群眾滿意度高為目標,進一步規範基層醫療機構執業行為;完善考評獎懲制度,嚴格督導檢查,強化結果運用,真正實現「看病就醫方便經濟、醫療服務安全可靠、公共衛生服務可及、內部管理規範有序、農村居民滿意信任」的預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