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智用空城計,司馬懿是沒看出來,還是另有其他原因?

2020-12-18 趣狸說史

大家都知道三十六計吧,其中的一計大家並不陌生吧叫做空城計,其中最著名的戰役無非是智擺空城計嚇走司馬懿,但是這個結果到現在來並不被少數人而認可,大多數人還是不同意這個結果的,這是為什麼呢?那就跟著小編來看一看吧!

空城計是諸葛亮當時第一次北伐的時候用到的,在街亭之戰失利之後,諸葛亮整體撤軍到陽平關守著漢中,但是發現糧草不夠了,便派自己的2500的士兵到西城去取糧食,但是司馬懿趁著諸葛亮在取糧草的途中想殺了他,於是帶領著15萬大軍來到了西城。

但是諸葛亮卻命令把四面的城門打開,把插在城牆上的旗幟拔了下來,讓一部分士兵們打扮成百姓的樣子打掃城門,自己卻坐在城門的樓上彈起了琴,身邊各安插了一個書童。

但是司馬懿看著諸葛亮並沒有派大軍進攻,而是在下面靜靜地聽著琴聲。在聽完一陣琴聲過後,司馬懿卻說城裡有埋伏,撤兵。隨後司馬懿帶著大部隊就撤退了。按理說,司馬懿可以派一小部分可以去試探,到底城裡有多少埋兵,但是,他卻沒有這麼做,也可以對著城樓上的諸葛亮射箭,那他為什麼不怎麼做?卻選擇退兵?

其實諸葛亮彈琴是兩個意思,其一就是司馬懿一直被魏國的歷代君主所提防,雖然現在在魏國的位置還是很高,但是,現在的防備心理還是沒有放鬆。

其二就是司馬懿不能殺諸葛亮,如果諸葛亮被殺的話,本來對自己有著提防心理的魏國君主的提防心就跟大了,而且處處還會被朝廷所針對。因為大家都知道司馬懿現在就是用來防諸葛亮的,換個思想來想,司馬懿能有今天一半是諸葛亮的功勞。

如果說司馬懿放過諸葛亮,在隨後的幾次戰爭中就更能發揮自己的用武之地。其實司馬懿第一次上陣就能看得出來諸葛亮和魏國兩者都是自己的敵人,如果兩者之間發生矛盾再加以利用擴大自己的實力,那豈不是更好,等實力足夠大的時候,殺死諸葛亮那不是如同捏死一隻螞蟻嗎!然後,等待時機成熟在謀權篡位豈不妙哉嗎!小編可以說司馬懿真的下得一手好棋啊!

其實空城計是司馬懿來完成自己利益的一步,也是諸葛亮計謀裡的一個奇蹟。

今日話題你覺得司馬懿的做法到底對不對?歡迎留言並討論!

相關焦點

  • 為何說空城計司馬懿才是最大的贏家?看完這些,不得不服司馬老賊
    而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窮兵黷武,有擁軍自重的嫌疑。 就算是演義,空城計司馬懿也是最大的贏家。司馬懿為何明明看透了這是一個局,他為何不趁機發兵,活捉諸葛呢?看完之後,才知道難怪司馬家最後能贏天下,司馬懿的智慧簡直就是老妖怪。
  •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看破諸葛亮的空城計?
    今天來說一說空城計,這是魏蜀兩國智者之間的頂級交鋒,當司馬懿大軍壓城,而城中兵力空虛,諸葛亮大開城門,裝作很淡定的樣子在城頭彈琴。 有人推測司馬懿已經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而是故意放過了他,解釋的理由就是為了防止曹操的「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給自己留下了存在的必要性,這樣解釋似乎有些道理,其實是沒有根據的
  •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二計空城計,但凡有另一種選擇就不要大擺空城計
    因為正常思維下,大家如果真的虛弱肯定會跑的,你虛弱,但是你沒跑,這就很讓人懷疑了,有可能讓你的敵人腦補出來一場「你有埋伏」的戲碼,產生一種奇妙的效果,比如敵人被「腦補」的結果嚇跑了。(ps:估計他沒看到諸葛亮在冒冷汗)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令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兒子司馬昭說:「可能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
  • 是空城計逼退了司馬懿,還是司馬懿故意放走諸葛亮?
    諸葛亮巧施空城計,嚇退司馬懿15萬大軍,成為千古美談,司馬懿卻為人恥笑至今。歷史上,街亭之戰發生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那時司馬懿正在忙著智取孟達,而且當時拒蜀漢的主帥其實是曹真。曹真病死後,司馬懿才有資格與諸葛亮較量,他倆正式狹路相逢是在諸葛亮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
  • 司馬懿臨死前的一句話,道破「空城計」真相
    最後被用在了「三十六計」中,這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用在己弱敵強的情況下,其意思就是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而在歷史上也確實有著利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就好比張守珪守瓜州、「飛將軍」李廣抵擋匈奴等等。
  • 空城計到底高明在何處?跟空城沒關係,諸葛亮這兩個動作才是關鍵
    一提《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智擺空城計退司馬懿十萬大軍,人們就都說太離譜,並紛紛調侃羅貫中用力過猛,玩得太假了——為了營造諸葛亮無敵形象,把司馬懿當成了傻子一般,也難怪魯迅先生,都評諸葛亮是「多智近妖」!但果真如此嗎?
  • 諸葛亮空城計是假的,為什麼琴弦斷了,司馬懿15萬大軍反而驚慌?
    說《三十六計》之空城計,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真假對決《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傳承下來的三十六個兵法策略,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空城計的真相|空城計|諸葛亮|司馬懿|三國演義|曹操|三國
    一提起空城計,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那麼真正的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演義中的這一幕呢?空城計是《三國演義》裡非常精彩的一計,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內容大概講的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命馬謖駐守街亭,然而馬謖只會紙上談兵,失了街亭,導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敗。
  • 「空城計」存在質疑,為何還後人還用故事對比司馬懿與諸葛亮?
    諸葛亮的「空城計」是杜撰的故事?為何後人認為司馬懿是贏家?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司馬懿最精彩有對決,莫過於「空城計」。此計歷史上有名,而且把諸葛亮的機智勇敢描寫得淋漓盡致,對司馬懿的小心謹慎而錯過機會而嘲笑,後人認為司馬懿不如諸葛亮。但現在網上還有文章認為,「空城計」最大贏家是司馬懿。
  • 真假「空城計」——《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你想的那樣嗎
    司馬懿見此,以為諸葛亮生平不冒險,城中必有埋伏,引兵便退,被諸葛亮大大戲耍一番。後人有詩讚曰:"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 《三國演義》一書,被稱為"七實三虛",即七分故事是實,三分故事是虛。
  • 空城計能夠唱成的主客觀原因有哪些?看完後明白了!
    一、客觀因素 (1)蜀軍新敗,無兵可派 「空城計」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諸葛亮擺空城計前,蜀軍剛剛經歷了「街亭失守」,擺在諸葛亮面前的路,只有退守漢中,保存實力,以圖將來。
  • 司馬懿:空城計之計中計
    公元266年,司馬懿之孫司馬炎建立晉朝。 《空城計》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甚至被收錄進了中小學語文課文裡。但也有人說,歷史上空城計並不存在,它是羅貫中將其他書籍裡的故事改編後,添置到諸葛亮和司馬懿身上的。但不論真假,這段故事始終值得人們回味。 《空城計》的坊間流傳,把諸葛亮演繹得過於神化,而把司馬懿描述得又過於呆萌。
  • 青海平弦《空城計》完整版
    怪只怪我把人錯用, 才落得司馬懿兵犯西城。 城中無有禦敵的兵, 山人我如何顯神通? 手搖羽扇定心神, 忽然一計轉心中。
  • 為什麼說司馬懿明知諸葛亮在唱空城計,卻故意放走他,有何深意?
    「空城計」的故事是源於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空城計」則是中國古代兵法三十六計中的其中一計。「空城計」指的是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多用於己弱而敵強的情況。歷史上最著名的「空城計」當屬《三國演義》最為經典。
  • 三國演義:諸葛亮VS司馬懿 誰是空城計背後的大贏家
    三國演義:諸葛亮VS司馬懿 誰是空城計背後的大贏家時間:2020-04-24 13:14   來源:清風明月逍遙客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演義:諸葛亮VS司馬懿 誰是空城計背後的大贏家 《三國演義》中寫,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
  • 最精彩的智謀鬥法,諸葛亮與司馬懿,空城計的博弈
    看演義中,諸葛亮只帶了琴童在城上安然穩坐,性格多疑的司馬懿覺得其中必有詐,怕中計,不敢攻城。此為空城計,但是空城計的真實性歷來存在的爭議,許多人認為這件就是編造的。
  • 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撤軍?因為他看懂了諸葛亮給的暗示
    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司馬懿率大軍來到了城門口,看著了這一幕,一向謹慎的司馬懿,不敢輕易進攻,他怕其中有伏兵,就帶著大軍離開了,諸葛得以化險為夷。
  •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17字遺言,揭開空城計的真相!
    當曹丕離世時,司馬懿實際上成為輔政大臣、曹魏元老級別人物,威望蓋過了所有人。到了曹芳時代,僅僅發動一場政變就奪取了曹魏的統治權。而司馬懿也有黑料,那就是和諸葛亮對峙時中了空城計。此戰過後天下人都嘲笑司馬懿膽小如鼠,司馬家族的人也都被牽連嘲笑,司馬昭甚至為此殺了不少人。其實空城計真正的原因並不是司馬懿太蠢,而是他故意為之。
  • 空城計是真是假——諸葛亮北伐(4)
    在解讀第一次北伐的過程裡,我就已經說過了,當時司馬懿在上庸,並不在北伐前線,所以一伐時自然不可能出現「空城計」。諸葛亮北伐(2):第一次北伐但是嘛,「空城計」這個梗還真是從《三國志》出來的,不過依然是出自裴松之的注。
  • 空城計最大的疑點,是城樓上的兩個書童?難怪司馬懿看後馬上撤兵
    空城計最大的疑點,是城樓上的兩個書童?難怪司馬懿看後馬上撤兵導語:都說戰爭是智力以及體力的對決,雙方為了達成目的都絞盡腦汁,由此創造了很多兵法以及計謀,其中最典型的當是《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三國就是一個以戰爭為主題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也誕生了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空城計這樣的名傳千古的戰爭。很多人不明白諸葛亮擺出空城計的時候,明明司馬懿手上有十萬兵馬為何還要撤軍這場戰爭初期諸葛亮所領導的蜀漢軍隊原本佔據了戰爭的主動權,司馬懿領導的魏軍非常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