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的真相|空城計|諸葛亮|司馬懿|三國演義|曹操|三國

2020-12-23 騰訊網

一提起空城計,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那麼真正的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演義中的這一幕呢?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裡非常精彩的一計,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內容大概講的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命馬謖駐守街亭,然而馬謖只會紙上談兵,失了街亭,導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敗。無奈下諸葛亮只好命大軍退回漢中,並親自斷後。

等到司馬懿率軍前來時,諸葛亮命人大開四個城門,找了幾個老兵在門口掃地。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生性謹慎,怕有埋伏,故而不敢進軍,便退軍。

各種文學作品對此的描寫都很精彩。甚至還衍生出了很多的惟妙惟肖的戲劇作品。

有一個叫郭聰的人,是諸葛亮的粉絲,他為了推崇諸葛亮寫了一遍文章叫:《調亮五事,隱末不聞與世者》,翻譯成人話就是「我現在要向大家公布,大家都不知道的諸葛亮的五件事情」。其中第三件事就是我們熟知的空城計。

郭聰寫的是當時司馬懿率兵攻打陽平,諸葛亮當時沒有軍隊,就命人大開城門,命幾個老弱殘兵打掃門口衛生,自己帶兩個書童上城樓彈琴,司馬懿見狀以為諸葛亮有埋伏,不敢妄動,就退兵了。

後來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引的時候提到了這件事,並且嚴厲的駁斥了這個觀點。

裴松之的觀點也很明確,據考證,當時司馬懿官居荊州都督,駐紮在宛城,根本就不在陽平戰場,這人都沒在這個地方,哪來的空城計呢?

根據《三國演義》和各類文學作品的描述,當時雙方兵力懸殊,司馬懿帶兵數量有說二十多萬的,有說不少於十五萬的,總之都不少於十萬。而守城的諸葛亮只有不到兩千的老弱殘兵。

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懿就算知道諸葛亮設下了埋伏,為何他不派一隻小部隊進去偵查一下呢?

再者,就算司馬懿知道城內有埋伏,為什麼不用帶來的十幾萬大軍將城池圍住,圍城幾天不就破城了嘛!

另外,根據演義的描寫,司馬懿當時在城下是可以聽到孔明的琴聲的,也就是說距離並不遠,那麼司馬懿為什麼不讓弓弩手直接放箭將孔明射下來呢?

所以我們今天熟知的空城計僅僅只是文學作品中的描述,並沒有歷史依據的。

種種證據都表明了空城計不是發生在這個時候,那麼在三國史上到底有沒有人用過空城計呢?

答案是——有!

這個人就是我們熟知的曹操。

有一次曹操的軍隊出城去收麥子,這時候呂布來襲,曹操沒辦法只能將自己的家眷全部派上城牆,並將所有城門大開。呂布這人向來都是有勇無謀,他見曹操這樣,又看到城門口的密林,擔心密林中有伏兵,便匆忙撤軍。沒過多久呂布又來犯境,但這次曹操真的將軍隊埋伏在城門外的密林中,結果打的呂布措手不及,大敗而歸。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空城計,是不是令大家大跌眼鏡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諸葛亮VS司馬懿 誰是空城計背後的大贏家
    三國演義:諸葛亮VS司馬懿 誰是空城計背後的大贏家時間:2020-04-24 13:14   來源:清風明月逍遙客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演義:諸葛亮VS司馬懿 誰是空城計背後的大贏家 《三國演義》中寫,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
  • 諸葛亮不能死?司馬懿臨死前的一句話,道破「空城計」真相
    在我國民間流傳至今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就源自於《三國演義》了,它是作者羅貫中根據《三國志》中裴松之所注的「郭衝三事」改編而成的一個故事。其實在眾多的歷史資料中都是有跡可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其一、空城計發生在陽平,而司馬懿是官居荊州的都督,他是駐守在宛城的,所以不可能出現在陽平的戰場上;其二、司馬懿怕諸葛亮有詐不敢進攻,但派一隊人馬上前查探又未嘗不可?
  • 真假「空城計」——《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你想的那樣嗎
    自《三國演義》問世以來,"空城計"就一直是書中一段精彩的敘事,受到廣泛之好評: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馬謖失了街亭,司馬懿提大軍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縣殺來,諸葛亮身邊無兵無將,卻叫大開城門,自己坐於城樓上撫琴,與司馬懿玩起了心理戰。
  • 司馬懿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不攻?死前17個字道出了真相
    說起三國那些事,我們知道其中有段經典的故事情節,那就是諸葛亮的空城計,使得司馬懿大軍無功而返。估計這些大家都很熟悉了,不過在這裡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司馬懿也算是徵戰無數,難道沒有看到諸葛亮的計謀嗎?
  • 司馬懿:空城計之計中計
    公元266年,司馬懿之孫司馬炎建立晉朝。 《空城計》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甚至被收錄進了中小學語文課文裡。但也有人說,歷史上空城計並不存在,它是羅貫中將其他書籍裡的故事改編後,添置到諸葛亮和司馬懿身上的。但不論真假,這段故事始終值得人們回味。 《空城計》的坊間流傳,把諸葛亮演繹得過於神化,而把司馬懿描述得又過於呆萌。
  • 是空城計逼退了司馬懿,還是司馬懿故意放走諸葛亮?
    《三國演義》第95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諸葛亮巧施空城計,嚇退司馬懿15萬大軍,成為千古美談,司馬懿卻為人恥笑至今。歷史上,街亭之戰發生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那時司馬懿正在忙著智取孟達,而且當時拒蜀漢的主帥其實是曹真。
  • 最精彩的智謀鬥法,諸葛亮與司馬懿,空城計的博弈
    看演義中,諸葛亮只帶了琴童在城上安然穩坐,性格多疑的司馬懿覺得其中必有詐,怕中計,不敢攻城。此為空城計,但是空城計的真實性歷來存在的爭議,許多人認為這件就是編造的。
  • 有人說,三國時的空城計是曹操發明的,這是真的嗎?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的「空城計」確實是個經典故事,但硬說曹操發明的,就屬於強行套用了。第一,曹操有用過「空城計」嗎?曹操的「空城計」可能是出自這個故事。時間是在興平二年(195年),曹操與呂布爭奪兗州之時。曹操軍駐守鉅野縣,呂布、陳宮等人率軍一萬餘人前來攻城。
  •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看破諸葛亮的空城計?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劇中的諸葛亮能夠料敵先機,一步三算,似乎什麼棘手的問題到了他手裡都能夠變得迎刃而解,有點被神話的嫌疑。
  • 「空城計」存在質疑,為何還後人還用故事對比司馬懿與諸葛亮?
    諸葛亮的「空城計」是杜撰的故事?為何後人認為司馬懿是贏家?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司馬懿最精彩有對決,莫過於「空城計」。此計歷史上有名,而且把諸葛亮的機智勇敢描寫得淋漓盡致,對司馬懿的小心謹慎而錯過機會而嘲笑,後人認為司馬懿不如諸葛亮。但現在網上還有文章認為,「空城計」最大贏家是司馬懿。
  • 三國真正的空城計
    從此,諸葛亮同志自編自導自演的「空城計」,就成了吃瓜群眾口中難以複製的軍事奇蹟。但是,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系列中,卻說過「空城計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發生在諸葛亮的身上」。其實,易中天先生說得是真沒錯,在不斷創造軍事奇蹟的漢末三國時期,空城計的確發生過——還不止一次!
  • 三國中曹操也被空城計騙過,而用計之人不是諸葛亮,是蜀漢一武將
    空城計,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只要看過三國演義,就知道,諸葛亮使用空城計嚇跑司馬懿大軍,很多人都是通過電視劇對此形成了一個認知,諸葛亮第一次使用空城計。然而事實上,不說其他陣營,單說蜀漢方面,第一個使用空城計的人就不是諸葛亮,而是趙雲,甚至可以說是諸葛亮「借鑑」了趙雲的空城計。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建安二十四年,黃忠在定軍山殺死夏侯淵,曹操大怒,親自領軍二十萬,前來報仇。
  • 空城計是真是假——諸葛亮北伐(4)
    諸葛亮北伐(1):北伐準備諸葛亮北伐(2):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北伐(3):子午谷奇謀正如一次北伐的「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合成了「失空斬」這一著名戲目一樣,「空城計」可謂是諸葛亮身上最出名的故事之一。「空城計」故事雖然有了,但實際上在堪稱「《三國演義》雛形」的元代《三國志平話》中,並沒有空城計這一情節。《三國志平話》裡,街亭部分就是馬謖被司馬懿擊敗,失了街亭,但後續諸葛亮並未撤軍,而是和魏軍繼續對峙。
  • 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司馬懿還撤軍?因他懂卸磨殺驢的道理
    空城計,講述的是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時,因馬謖不聽王平意見,導致戰略要地街亭失守。兵鋒正盛的司馬懿,率15萬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下三城之後直逼蜀軍後方。這便是民間最有名的一段故事「空城計」的由來,但這個典故在正史《三國志》中卻無記載,乃是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題曰:「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後人也是根據這一典故,編排出了一段京劇節目《空城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躁琴。」
  •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是真的嗎?歷史上真的有人用過空城計嗎?
    空城計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種計策。最廣為人知的便是羅貫中的名著《三國演義》以及影視劇《三國演義》中的橋段: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於是打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有埋伏,就撤兵了。
  •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17字遺言,揭開空城計的真相!
    司馬懿作為三國最大的贏家,這輩子經歷非常曲折也非常勵志。出身於門閥士族的他成年後被曹操徵召,當時的曹操處於門閥士族的對立面,司馬懿並不想幫曹操做事,只能夾著尾巴做人。曹丕和曹植爭奪世子之位,司馬懿押寶在曹丕身上,等曹丕上位後開始嶄露頭角。
  • 空城計的疑點,其實是諸葛亮身旁站的2個童子?難怪司馬懿會撤兵
    《空城計》是兵書《三十六計》的計策之一,空城計雖然厲害,但整個過程充滿了危險,一般是軍隊在勢力虛弱,無法與敵方相抗衡時使用,為的就是通過演戲矇騙對方,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但是成功與否的主動權卻掌握在敵方手中,若敵方首領是多疑之人尚有成功的可能,若不是,則有可能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因此不到萬不得已,一般不會輕易使用此招。
  • 諸葛亮空城計是假的,為什麼琴弦斷了,司馬懿15萬大軍反而驚慌?
    說《三十六計》之空城計,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真假對決《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傳承下來的三十六個兵法策略,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看看康熙五彩諸葛亮設空城計的精彩畫面
    口脛46-5釐米,盤直口微撇,孤壁,圈足,盤內繪畫三國演義諸葛亮空城計退敵取勝的精彩故事。蜀國將領累次失守街心亭,魏將司馬懿領兵直迫到西城,諸葛亮旡兵迎敵,旡計可施之時,設個空城計,自己在城樓上彈琴,並將城門打開。
  • 空城計能夠唱成的主客觀原因有哪些?看完後明白了!
    一、客觀因素 (1)蜀軍新敗,無兵可派 「空城計」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諸葛亮擺空城計前,蜀軍剛剛經歷了「街亭失守」,擺在諸葛亮面前的路,只有退守漢中,保存實力,以圖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