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德國的軍事實力到底多強大? 怎麼敢挑戰整個歐洲

2021-02-07 鬢影衣香1

大家都知道,德國在一戰中戰敗,根據《凡爾賽和約》的制衡,德國的軍事力量是受到限制的。

從一戰戰敗籤訂《凡爾賽和約》一直到1933年,德國的軍事一直受限,沒有得到任何發展。

但從1933年開始,德國國內的軍事力量突破制衡,這一年大家都知道,希特勒從德國工人黨黨首搖身一變成為了德國總理。

此時離他公開廢除《凡爾賽和約》還有兩年,但事實上,在他上臺成為德國總理後,立馬就秘密地在德國實施了補充軍隊人數和建立軍事技術裝備的計劃。

在希特勒的眼中,德國要想再次站立起來,那麼就必須擁有自己的武裝,甚至他想的不止是讓德國站起來,而是讓德國稱霸整個歐洲,或者是整個世界。

從1933到1934年,德國重組軍事力量的步伐走的非常快,直到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正式宣布廢除《凡爾賽和約》,並宣布實行義務兵役制,制定了打造36個陸軍師的計劃。

德國陸軍

德國的國防軍是德國陸軍的核心力量,從1935年至1939年,德國國防陸軍已經從原本的7個步兵師跟3個騎兵師增加至39個步兵師、3個山地步兵師、5個坦克師、4個輕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

總計為52個常備師,這52個師是德國至1940年之前的精銳師,大家都知道,德國的國防軍一直以來都是以高素質、戰鬥力最強悍而著稱。此時的德國陸軍從戰鬥素質到裝備已經超越了英法陸軍,箇中差距在後來的戰場上也得到了體現。

當然,希特勒為了之後的戰爭,在52個國防師組建完成之後,在後續還組建了46個師,不過這46師由於補充人員的困難性,不得不把德國一些低齡人員充入部隊,所以這46個師跟之前的52師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德國海軍

在海軍方面,由於德國在1935年跟英國籤訂了《英德協定》,根據協定內容,德國艦隊的總噸位不得高於英國艦隊總噸位的35%。

德國為了擺脫《凡爾賽和約》的制衡,從而接受了英國提出的這一要求。

所以德國的陸軍得到高速的發展,但海軍卻發展緩慢,這在後來成為了一個致命的弊端。

當然,除了《英德協定》對德國海軍的制衡,1935年的德國正在傾全國之力打造陸軍跟空軍,此後在1938年的夏季又花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構建齊格菲防線,所以根本沒有力量去打造一支強悍的海軍。

從1935年到1939年,德國的海軍力量如下:

戰列艦2艘、裝甲巡洋艦3艘、重型巡洋艦2艘、輕型巡洋艦6艘、驅逐艦22艘、雷擊艦20艘、掃雷艦2艘、作戰艦艇35艘、遠洋潛艇22艘、魚雷艦艇17艘。

以上數據截止為1939年9月1日,此外在建中的重巡洋艦為2艘、戰列艦2艘,潛水艦隊為每月3艘。

在二戰爆發之後,希特勒原本構造了大批量建造大型艦艇的計劃,但如我們所知道的那般,隨著戰爭越來越激烈,德國供應跟不上消耗,這一計劃也就隨之流產了。

德國空軍

如果德國是資源投入而造成的贏弱,那麼德國的空軍則是在投入大量資源下,依舊未能夠擺脫與英美之間的巨大差距。

德國的空軍組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當時是少有擁有完整空軍部隊的國家之一,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根據籤訂的《凡爾賽和約》,德國空軍被解散,並且此後禁止德國生產並擁有用於軍事目的的飛機。

也就是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至1935年德國廢除《凡爾賽和約》之前,德國的空軍都屬於空白狀態。

對於1935年的德國來講,他們太清楚空軍在現代軍事中所佔據的地位了,從而在宣布《凡爾賽和約》之後,德國除了把國內的資源投入到陸軍身上,還把大量的資源轉移給了空軍。

事實上,在1935年之前,德國已經在秘密進行飛行員訓練,他們把一戰中的空軍部隊老兵重新召集了起來,用於訓練年輕的飛行員教官。

德國為打造空軍部隊付出了很多,除了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還把德國國內的所有飛機製造企業全部收歸德國政府管制,從1933年到1935年,德國做好了打造空軍的一切準備。

在1935年廢除了《凡爾賽和約》後,德國開始大量修建機場,並加大了對空軍部的資源投入。

希特勒的原本計劃是在1942年之前,生產出一千架單座殲擊機、一千架轟炸機以及一千架俯衝轟炸機,但由於二戰提前到來,這一計劃也就隨之流產了。

但在1939年,德國的空軍已經非常強大了,此時的德國擁有2500架飛機,擁有5個航空兵師和1個傘兵師,並且飛機的質量僅次與英國。

但是,德國的空軍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短板,那就是飛行員的供應跟不上消耗,特別是在非本土作戰的環境中,飛行員的消耗對於德國來講是致命的傷害。

相關焦點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德國作為工業大國,它的工業製造能力不容小覷。在法國與德國之間的戰爭結束後,德國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了一系列的工業建設。同時也大力發展新技術的而研究與應用,致使德國能夠能夠實現快步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德國的工業生產總值竟然比原來翻了4倍之多,可見發展是多麼迅速,它的經濟總量為全球的1/7,穩居世界第二,僅在美國之後。
  • 二戰前德國強大到什麼程度?竟敢挑戰整個世界,實力可不是吹的
    ,德國的經濟和軍事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尤其是各種現代化的武器裝備的研發上,德國可以說是處於世界最先進的行列。 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迅速崛起並且發展成為世界頭號軍事強國,希特勒不滿足於當下的狀況,所以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用閃電戰的戰術迅速滅亡歐洲各國,最終在攻打蘇聯莫斯科的時候因為天氣加上多國群毆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現在日本軍事實力強大,而德國默默無聞
    在國際社會中,德國和日本一直是比較受到關注的兩個國家。自二戰戰敗之後,德國和日本都接受了強國的「指導」,各自踏上了新的發展道路。時至今日,日本已經是全世界第二發達的國家,其軍事實力也是穩居世界前列。而反觀德國,除了工業同樣發達之外,似乎並沒有展現出什麼軍事實力。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發動2000萬軍隊,橫掃大半個歐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蘇、英三大強國聯手,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打敗德國法西斯,可見德國的實力有多強。不過今天我們先不站在反對法西斯,反對戰爭的立場上,只看德軍在二戰中的表現,他們有三場戰役打得確實很厲害。先是幻影突擊波蘭戰役的閃電戰。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不僅軍工強,科技實力也強!
    二戰爆發初期,德國幾乎以一己之力橫掃了大半個歐洲,直到今天不少人也對此感到不解,二戰期間的竟然如同一臺似乎永遠也不會停下來的戰爭機器,領土和資源都有限的德國,究竟是如何將蘇聯和英國以外的歐洲國家擊敗的
  • 二戰時的德國有多強大,才能踏遍半個歐洲,把蘇聯打得崩潰?
    在1989年柏林圍牆的束縛被解開後,德國也一躍成為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不過它的經濟發展已經沒有以前迅猛的,反而顯得有點無力。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沒能贏,即使沒有變的弱小很多,可是明顯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好比軍事實力,技術也是全球頂尖,可是軍隊的實力一直停滯不前。 德國國防部長親口表示,德國的軍隊裡裝備可以說是稀缺。
  • 淺談二戰中,德國的軍事實力,為什麼強大到沒有國家能戰勝的地步
    在二戰中,德國的軍事實力絕對是最為強大的,從一個月攻下法國就可以看得出德國的實力有多強了。在二戰前期,沒有一個國家敢說要正面對抗德國,前期的德國對各個國家就是一路碾壓過去。同時,這也是他們的戰術的優勢,就是閃電戰。
  • 二戰:德國進攻波蘭前,波蘭元帥為何敢叫囂三天滅亡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閃擊奧地利、比利時等歐洲小國並不足為奇,戰場上這些歐洲小國無論是從經濟實力還是軍事戰備上都不足以與儲備良久的德國相抗衡,然而在德國與蘇聯交界處的波蘭,但就人口與領土面積上而言,都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國家,就是這麼一個相對來說不算小的國家,卻在德國的鋼鐵洪流面前,僅僅支撐了不到二十天的時間,這不禁讓以英法為主的反抗法西斯聯盟瞠目結舌
  • 二戰時德國軍隊有多強大?歐洲橫行是有底氣的,軍隊規模超2000萬
    在歐盟各國中德國是經濟發展最好的,德國的經濟為歐盟整體經濟的發展貢獻超過百分之二十,在人數上也是排在西歐各國的前面,實際上德國已經在歐洲範圍內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是歐洲最強的國家之一。德國是二戰的戰敗國,要在經濟上對各國進行賠付,德國在這期間受到的打擊不小,戰敗後的德國,國內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都陷入低谷。
  • 二戰前,德國怎樣建立強大的空軍的,這些招數都很厲害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可以說整個二戰軸心國最主要的成員就是德國了,德國橫掃了整個歐洲。盟國最主要的敵人也就是德國,當德國投降後,日本沒多久也就投降了,戰爭徹底結束。德國之所以戰鬥力這麼強,和德國的戰術也有關係。
  • 德國曾是二戰王者,軍事實力有多強,看這幾樣裝備你就知道了!
    作為在一戰戰敗之後,又在二戰初期迅速強大起來的德國,他的本身並不具備發展工業化所需要豐富的資源和人口,對於擁有廣袤土地的蘇聯和擁有眾多殖民地的英國,德國就必須縮短戰爭勝利的時間,這也是為什麼德國在二戰頻繁使用閃電戰戰術的原因。
  • 國土面積僅僅四川省大小,卻能橫掃歐洲,二戰時德國究竟有多強?
    而作為發動者之一的德國,當時國土面積僅僅約53萬平方公裡,和我國四川省面積(48.14萬平方公裡)差不多大,但是其卻能在一個月時間內擊潰法國,一個星期內佔領英國,又與老牌強國蘇聯打的不可開交,那麼二戰時德國究竟有多強?哪來的勇氣和自信敢單獨對抗「英法蘇」三大陣營的。
  • 德國在二戰時的實力有多強?德軍完全沒有後勤不足的煩惱
    在1989年柏林圍牆的束縛被解開後,德國的經濟水平是歐洲所有國家裡最高的。可是在強大的實力下,隱藏的是掩蓋不了的頹勢。實際上,一戰和二戰時都身為戰敗國的德國,即使沒有變的弱小很多,可是內部的發展已經是活力不夠了。比如在軍事領域,技術也是全球頂尖,然而德國軍隊的作戰力卻沒有像它們的技術一樣強大,而是一直沒有改變。
  • 二戰前英國綏靖德國的原因
    殘酷的一戰結束後,歐洲經濟一片蕭條,慘勝的英國,直接經濟損失120億英鎊;青壯年損失嚴重,一戰前英國本土人口4565萬,一戰中直接參戰600萬人,傷亡244萬,一代人毀於戰火。1921年起,英國的失業人數以每年120萬人左右的速度直線上升;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英國工業生產僅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9%,金融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 捷克軍事實力分析,二戰前還值得吹噓,現在軍隊人數不足3萬
    如果是一個有實力的國家在挑釁的話,咱們還可以理解。但以捷克現在的軍事力量還如此的上竄下跳,難道這個國家的領導人還以為,現在的世界處在二戰前嗎?二戰前的捷克,軍事實力確實強悍,但遇到了德國二戰前的捷克,(準確來說應該是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家),軍事實力在當時歐洲應該是排得上號的。
  • 德國發動二戰時的底氣在哪?看看二戰時期德國的工業產能
    然而幾十年過去了,德國又一次強大起來的,又成為了首屈一指的國家。它的裝備還是世界最先進的,德軍還是北約執行軍事任務的利器。好像什麼事情對他來說都不難,德國的恢復能力,是世界各國發展的標杆。現在的德國人早已經轉變了在1929時期的想法。這個時代的德國人,享受著繁榮安寧的生活環境,厭惡戰爭,不需要強大的軍事實力,覺得依靠之前的軍事裝備足安排好本國的戰事防禦。
  • 二戰之中,如果沒有美國英國等國家,德國和前蘇聯相比誰更強大?
    人類史上的戰爭異常殘酷,在每一次世界級的戰爭當中總有幾個實力較強的國家。他們在戰場上擁有著一定的主動權,往往是主動發起進攻的一方,對整個戰爭的發展和結束起著重要作用。二戰時期,世界上各個國家的發展實力差距極其大,蘇聯和德國在戰場同時擁有很高的地位,如若沒有美國英國等國家,德國與前蘇聯相比誰更強大呢?通過歷史可以分析得知,如果沒有外界的幫助,只憑藉自身實力,德國明顯是更強一些的,當然這也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
  • 二戰德國有多強大?一個皮帶扣就能說明一切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德國擺脫了一戰後的陰影快速發展,成為了歐洲大陸一等一的強國,在二戰爆發前期橫掃了整個歐洲,法國在短時間內就被德國佔領,英國也只能依靠英吉利海峽苦苦堅持。在德國的夏季攻勢面前蘇聯也是節節敗退,在美英的支持下才將德國拖入到了冬季,等到美國加入二戰開始反擊,德國最終不敵戰敗。為什麼德國能夠佔領幾乎整個歐洲?從一些很小的地方我們就能看出德國軍隊的實力,服飾上「皮帶扣」的這個細節就決定了德國軍隊的強大,佔領歐洲大陸並不讓人意外,英國和法國輸得一點都不冤。當然,也許有人不理解,一個小小的「皮帶扣」能看出什麼?
  • 二戰:戰前波蘭元帥曾叫囂三天滅亡德國,是誰給他的勇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閃擊奧地利、比利時等歐洲小國並不足為奇,戰場上這些歐洲小國無論是從經濟實力還是軍事戰備上都不足以與儲備良久的德國相抗衡,然而在德國與蘇聯交界處的波蘭,但就人口與領土面積上而言,都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國家,就是這麼一個相對來說不算小的國家,卻在德國的鋼鐵洪流面前,僅僅支撐了不到二十天的時間
  • 二戰時各國軍事力量排名,想不到中國當年也是前10的存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劣勢明顯,在自身國土面積狹小以及三線作戰的壓力下,表現出令人驚訝的力量在歐洲是不可戰勝的。德國在1939年的武器生產超過法國和英國的總和,德國士兵憑藉與生俱來的紀律性、先進的武器和閃電戰摧毀了整個西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軍事力量發展態勢最猛,兩項五年計劃使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大工業大國。